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吸尘器 手持式

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体、电池包及手柄,通常的,主体包括有壳体、安装于壳体的旋风分离器及包覆于壳体内的电机,旋风分离器包括杯体及设置于杯体内用于实现尘气分离的旋风分离装置,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灰尘储存在杯体内,通常需要倒灰清理旋风分离器时,需要将旋风分离器从壳体上取下,再将旋风分离装置自杯体内取出,再将灰尘倒掉,并对杯体进行清洁。
3.通常将旋风分离器做成可以拆卸式,即将旋风分离器从壳体上取下进行倒灰,最接近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cn208740854u号专利所示的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旋风分离器可拆卸的安装于壳体上,旋风分离器的一端设置有卡合装置,通过卡合装置将旋风分离器固定在壳体上,当需要取下旋风分离器时,需要用手按压卡合装置,使得卡合装置与壳体分离后,才能将旋风分离器从壳体上取下,如此结构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非常不方便,单手既要按压卡合装置,又要向外拔出旋风分离器,操作过于复杂。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手持式吸尘器。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体、电池包及手柄,所述主体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旋风分离器及被壳体包覆的电机,所述旋风分离器可拆卸的安装于壳体,所述旋风分离器一端为支点旋转放置壳体上,旋风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壳体上设置有相互吸附固定的一对磁吸装置。
7.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杯体及设置于杯体内的旋风分离装置,杯体与壳体相接触面的底端设置有向外凸伸的卡勾,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卡槽,所述卡勾卡持于所述卡槽内。
8.优选的,所述杯体包括侧壁及底壁,所述卡勾沿杯体的侧壁向外并向下弯折延伸。
9.优选的,所述放置于壳体的上方并将卡勾卡入卡槽内,杯体向靠近对接部的方向旋转,使得杯体整体水平放置于壳体上。
10.优选的,所述杯体与壳体接近垂直角度时,卡勾与卡槽才可相互脱离。
11.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进气通道的入气口,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出气口,所述杯体安装于壳体上时,所述入气口与出气口相对接。
12.优选的,所述卡勾卡设于卡槽内作为所述杯体旋转的支点。
13.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进气通道,所述旋风分离器水平横置于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
14.优选的,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上。
15.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磁性金属,旋风分离器上设置有可与磁性金属吸附的金属。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旋风分离器一端通过卡勾与壳体的卡槽配合作为支点进行旋转,另一端采用磁吸装置相互吸附实现固定,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同时方便单手取放。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视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分解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底壁处于闭合状态。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底壁处于打开状态。
28.图12是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3.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100,包括:主体10、
连接于主体10的手柄20、设置于手柄20下端用于支撑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支撑底部及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池包30。在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中,用于支撑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支撑底部即为电池包30,如此设置,可以将整机重量,均衡的布置于手柄的上下两端,配重更加合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30作为单独的组件模块,仍然可以设置在手柄20底端外的任意位置,如主体10的顶端或后端、手柄20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34.所述主体10,包括:旋风分离器110、壳体120、连通旋风分离器110的进气通道130、设置于壳体120内包覆有用于产生负压的电机140。所述电池30包用于给电机140进行供电,以产生负压,进气通道130将尘气吸入旋风分离器110内通过旋风分离器110进行尘气分离后,将尘气分离后的空气经过电机140向外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将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沿前后方向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机140可以偏置,也可以设置于手持式吸尘器100的其他位置,仅需要与旋风分离器110连通即可,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沿前后方向设置位于同一轴线x,其中,旋风分离110独立于壳体120设置,旋风分离器110为可拆卸的安装于壳体120上。
35.本实用新型中,将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的延伸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进气通道130吸入尘气端为前方,电机140端为后方。
36.电机140设置有进风端1401及与进风端1401相对的出风端1402,电机140沿轴向水平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40的轴线与旋风分离器110的轴线x平行,优选的为重叠。电机140的进风端1401连通旋风分离器110,尘气经旋风分离器110分离后自电机140的进风端1401进入电机140,再由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向外排出。
37.包覆电机140的壳体120设置有引导电机140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1201,该气流通道1201可导引电机140排出的气流流动路径。
38.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设置于该电机140尾部的外周,即气流从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旋风分离器110包括:杯体111及设置于杯体111内的旋风分离装置112,杯体111包括环形侧壁1111、底壁1112及由侧壁1111和底壁1112围绕形成的内置空间1100,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10向内延伸设置于杯体111的内置空间1100内,杯体111的侧壁1111上开设有连通进气通道130的入气口1113,尘气自入气口1113进入杯体111内,沿杯体111的内壁进行旋转并通过旋风分离装置112进行尘气分离,分离后的空气自旋风分离装置112排出。
39.进气通道130设置于旋风分离器110的下方,并连接于包覆电机140的壳体120,旋风分离器110安装于进气通道130上方,并由进气通道130进行支撑,进气通道130沿前后方向延伸,内部为中空以供尘气通过,进气通道130的前端设有进气口1301用于吸入尘气,进气通道130的后端向上开设有一出气口1302,该出气口1302对接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以将尘气经进气通道130流通至旋风分离器110内,在安装放置时,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向下对应于进气通道130的出气口1302,在杯体111的入气口1113和\或进气通道130的出气口1302设置密封圈15用于密封,保证尘气不会外泄。进气通道130的进气口1301向前延伸超过旋风分离器110的杯体111的底壁1112。其中在旋风分离器110安装于进气通道130上时,所述旋风分离器110与电机140之间设有过滤海帕。
40.进气通道130可与主体10的壳体120一体设置,即在壳体120内延伸设置进气通道1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最优的实施方式为,进气通道130独立设置于壳体120内部被壳体120
所包覆。
41.壳体120包括前端的对接部121及自对接部121向后端延伸的容置部122,旋风分离器110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120前端的对接部121,电机140收容于容置部122内,其中,容置部122的外径小于对接部121的外径,从整体看壳体120呈前大后小的趋势。壳体120还包括包覆于容置部122外侧的透明罩壳123,罩壳123呈透明设置,可以透过罩壳123看见内部的容置部122,罩壳123外径与对接部121外径大致相同,使得整个壳体120仍然呈一个前后大小一致的整体造型。如此设置,外观整体高端大气,整体的豪华感更强,同时可以在透明的罩壳123内设置各种造型,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42.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20的对接部121内部形成进气通道130,对接部121用于支撑旋风分离器110,旋风分离器110放置于对接部121的上方,杯体111的与对接部121相接触面的底端设置有向外凸伸的卡勾113,对接部121前端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卡槽124,杯体111放置于对接部121上时,卡勾113向内勾伸入卡槽124内,杯体111沿卡勾113为支点整体旋转放置在对接部121上,该卡勾113是沿杯体111的侧壁1111向外并向下弯折延伸,杯体111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放置于对接部121的上方并将卡勾113卡入卡槽124内,杯体111向靠近对接部121的方向旋转,使得杯体111整体水平放置于对接部121上,卡勾113延伸入卡槽124内,在脱离时,向上旋转卡勾113的相对端,在杯体111没有邻近与对接部121垂直时,卡勾113无法完全脱离卡槽124,杯体111仍然通过卡勾113卡持在对接部121上,防止杯体111在没有旋转到位时从对接部121上脱落。
43.其中,在旋风分离器110与壳体120上设置有相互吸附固定的一对磁吸装置50,优选的,在壳体120上设置有磁性金属51,旋风分离器110上设置有可与磁性金属51吸附的金属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20和旋风分离器110上都可以设置成可以相互吸附的磁性金属,也可以按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将壳体120上的磁性金属与旋风分离器110上的金属互换,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的替换方法,在此不在赘述。
44.手柄20连接于主体10的下方并将电池包30设置于手柄20的另一端,为了使上方主体20及安装于主体20的旋风分离器110更加稳定,在主体20及电池包30之间增加设置位于手柄20前端的支撑杆40,支撑杆40用于支撑整个主体10及安装于主体10的旋风分离器110,如此,电池包30通过手柄20及支撑杆40共同支撑主体10及旋风分离器110。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旋风分离器110的底壁1112通过旋转轴1115连接至侧壁1111,底壁1112可绕旋转轴1115旋转以实现旋风分离器110的底壁1112打开或闭合,其中,底壁1112的自由端设置有一连接卡勾1114,杯体111内对应设置有一旋转杆114,该旋转杆114自由端设置弹性件115将旋转杆114的自由端向外侧抵压暴露于杯体111外侧,旋转杆114的另一侧设置成与底壁1112自由端的连接卡勾1114固定卡合的勾部1141,旋转杆114在初始状态时,勾部1141可与连接卡勾1114相互卡合,实现旋风分离器110的底壁1112与侧壁1111盖盒密封,当外力向内侧抵压旋转杆114的自由端时,弹性件115受抵压而变形,同时旋转杆114的勾部1141端向反向旋转与连接卡勾1114脱离,旋风分离器110的底壁1112绕旋转轴1115旋转打开,旋转杆114可通过自由端的弹性件115的压力实现复位。
46.壳体120的对接部121的末端,即面向使用者的一端,设置有释放按键125,释放按键125上也设置有复位弹性件1251,同时通过长杆126传递位移,长杆126的一端抵靠在释放按键125上,长杆126的另一端抵靠在一旋转按钮127上,旋转按钮127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
壳体120内,另一端为按压头部1271并在长杆126的推动下实现转动,旋转按钮127在初始位置设置于外壳120内部,在被抵压产生旋转时,按压头部1271会被抵推延伸出壳体120外部,在外力消失后,旋转按钮127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复位。其中释放按键125可自行设置复位弹性件,也可以通过旋转按钮127旋转复位推动长杆126复位带动释放按键125恢复初始位置。
47.在使用过程中,释放按键125向后面向使用者,使用者使用握持手柄20的20手指去按压释放按键125,以触发旋转按钮127向外进一步推动旋转杆114,使得旋转杆114的勾部1141与杯体111底壁1112的连接卡勾1114脱离,旋风分离器110的底壁1112被打开实现倒灰,如此设置,使用者无需将旋风分离器110取下即可实现单手一键倒灰,且该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靠性好。
4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该手柄20为弧形设置,优选的,沿该手柄20的轴线形成的圆弧为圆周上面截取的一段,该圆周的圆心落在主体10下方且位于电池包30的前方的位置,同时,确保该圆弧的顶部最高点位于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与进气通道130轴线之间,或者该圆弧的顶部最高点与旋风分离器110轴线x相切,手柄20呈跑道式弧形,以保证手柄20的弧形满足人体工程学,让使用者抓握手感更好,提高手柄20与手心贴合度,手感更充实,使手部受力更均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手柄20的弧形可设置为不规则的弧形,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4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柄20的圆弧所在圆周的圆心到手柄20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距离形成的夹角角度在不大于80
°
且不小于15
°
之间。整个手持式吸尘器100的整机重心偏置于所述手柄20的上方。
50.其中,手柄20下端靠近电池包的后端设置,且电机140设置于手柄20的正上方,所述电机140与手柄20均位于所述电池包30的底部支撑平面的投影内。
51.支撑杆40为顶端向前竖直倾斜支撑于主体10或进气通道130的下方,支撑杆40与手柄20之间形成用于抓握的握持空间200,所述支撑杆40底端连接于电池包30的前端上方。其中,支撑杆40的轴线与旋风分离器的轴线x的焦点位于旋风分离器内。因手柄20为弧形,握持空间200整体呈上窄下宽的趋势,手柄20上端到前端支撑杆40的距离与手柄20下端至支撑杆40的距离之比为1.1~2。
52.本实用新型中,手柄20上设有握持空间200凸伸的开关按键201,且在开关按键201下方设置有自手柄20弧形延伸至开关按键201下端的扳机护圈202,该扳机护圈202整体沿手柄20的前端沿弧形延伸至开关按键201的下方,开关按键201向前凸伸超过扳机护圈202,扳机护圈202外轮廓形成向内的弧形的凹陷部2021,可在使用者使用时,将手抵靠收容在该凹陷部2021内,不会占用上方的开关按键201的空间,同时将开关按键201的内部进行全封闭,提高开关按键201的运动导向,加强操作安全性,也可防止异物进入卡滞,用于按压开关按键201的手指较握持手柄20的手指更靠前。
53.在开关按键201处于初始状态时,即未使用状态,开关按键201向前凸伸超过扳机护圈202,在使用状态时,由于开关按键201被按压,使得开关按键201向手柄20内部收缩,优选的,在开关按键201被按压极限位置时,仍向向前略微凸伸出扳机护圈2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扳机护圈202平齐。
54.壳体120包括设置于电机140后端的出风装置16,其出风装置16内可设置出风过滤装置161及其他的装饰件或配重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16独立于主体
10的壳体120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风装置16的壳体120可以与主体10的壳体120一体成型,在此不再赘述。
55.出风装置16与旋风分离器110及电机140同轴设置,出风装置16设置于电机140的下游,出风装置16的外径小于主体10的壳体120的外径并连接在主体10的壳体120上,两者的连接处呈收缩的阶梯状,出风装置16与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连通,出风装置16内部设置有导流装置162及内外连通的开口163,由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排出的气流经过导流装置162的引导后自开口163向外排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导流装置162为前小后大的喇叭状,导流装置162的后端在出风装置16内侧向外翻并抵靠于出风装置16的内壁上,喇叭状的导流装置162前端抵靠于电机140的安装支架,导流装置162前端的外径与电机140的外径整体大致一致,自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排出的气流顺着导流装置162的外壁流动,直至被引导排出出风装置16以外。通过导流装置162引导后的气流可以更加顺畅的排出,同时延长了电机140的出风端到外部的通道,极大的降低风噪。
56.在出风装置16中还设置有环绕导流装置162设置的出风挡板17,出风挡板17环绕设置于导流装置162与出风装置16的内壁之间,出风挡板17上设置有若干开孔171,开孔171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点状开孔,可以是各种图形贯穿的排布,在此不再赘述,电机140的出风端1402的气流向周向排出后,向后流入出风装置16内,沿出风装置16内的导流装置162向后流动经过出风挡板17,穿过出风挡板17上的开孔171,整个风道实现弯折,并通过出风挡板17对气流进行减速,降低了气流的噪音,气流经过开孔171后更加顺畅,在出风挡板17上可以覆盖过滤装置,进一步过滤自电机排出的气流,使得最终排出至空气中的气流更加干净。
57.出风挡板17整体呈内部设有圆形贯穿的同心圆形170,导流装置162穿过出风挡板17的同心圆形170,出风挡板17的圆形外沿抵靠于出风装置16的内壁。
58.出风装置16的开口163为全敞开式结构,围绕出风装置16的两侧至少设置有一个该开口163,开口163末端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出风装置16内的导流装置162抵靠于出风装置16内壁,为了让气流更加顺畅的自开口163向外排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将开口163的后端与导流装置162抵靠出风装置16内壁的位置平齐,以避免风量形成积压,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
59.出风装置16大致呈环形,出风装置16的外径小于主体10的壳体120的外径,开口163设置于出风装置16的外周,优选的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如此可实现风量的加速排出,整体性能及效果进一步提升。
60.出风装置16自罩壳123的后端壁向后端贯穿延伸出罩壳123,罩壳123的转角处设置成圆角,造型更加美观,出风装置16的前后长度与罩壳123的前后长度大致相同。
6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将支撑杆40设置为中空的结构或在支撑杆40内设置气流导管,用以连通电池包30与气流通道1201,当电机140排出的气流经过气流通道1201再自支撑杆40引导至电池包30内部,同时在电池包30的外壳301上开设排气口302,将气流排出的同时,带走电池包30内部的热量。
62.支撑杆40连接于电池包30前端的上方及主体10的下端之间,流经支撑杆40内的气流自电池包30上方进入电池包内,该电池包30的外壳301在靠近后端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排气口302,以便气流在流经整个电池包30内部后向外排出,同时,该排气口302尽量设置于电池包30的侧面,以免气流排出直接面向使用者,影响使用体验。
63.气流通道1201设置于电机140的下方,引导气流向前且向下流入支撑杆40内部,优选的采用阶梯式的气流通道1201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弧形,线型连接等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64.电机140在原有后端出风装置16外,增加了引导至支撑杆40进入电池包30内的气流,使得自后端的出风装置16排出的气流减小,降低了出风的风噪,同时利用电机140的出风气流带走电池包内的热量,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6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增强手持吸尘器100的整体视觉效果,在出风装置16内设置有可发光的氛围灯164,优选的灯光为led灯,该led灯根据手持式吸尘器100处于各种不同的功能状态时灯产生变化,灯效可根据整机状态自动做相应变化,例如,手持式吸尘器100在未使用时,呈熄灭状态,启动时呈绿色灯光,随着使用者对手持吸尘器进行状态调节,可不断的调节灯光的颜色或通过闪烁频率进行可识别的状态提示。
66.优选的,设置于出风装置16的内侧,并通过导流装置162将灯光引导至开口163,自开口163向外侧暴露于外界用以观察。
67.在出风装置16内可以设置独立的导光罩或由导流装置162充当导光罩,如此可以增强光源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导流装置162充当导光罩,导流装置162的内壁经过特殊处理喷涂电镀蚀刻灯等以遮挡导流装置162的内部结构,如此设置,在使用者操作的时候,根据不同的状态和指令,led灯光通过颜色或间歇性的闪烁形成状态指示氛围灯,外观整体高端大气,整体的豪华感更强,同时可以将出风装置16设置成透明状态,并在出风装置16内设置各种造型,使得整体更加美观。
68.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