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角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5: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物件 防护 设备


1.本技术涉及一种护角设备,属于物件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如窗户等物体都有尖锐的角,这些突出的角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轻者划破皮肤、产生擦伤;重者产生伤口较大,刺穿颅骨,甚至是死亡;因此,对于这些角的防护,在实际生活中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3.中国专利cn209976406u公开了一种窗角防护装置,其包括安装板、连接结构和柔性防撞体,安装板安装在窗扇表面,连接结构铰接于安装板上,柔性防撞体设于连接结构上;开窗时,柔性防撞体包覆住窗扇自由端的窗角且柔性防撞体靠近窗框的一侧凸出窗扇边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角设备,便于安装和防护,其技术方案为:
5.一种护角设备包括第一安装部和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的防护部。所述防护部用于防护被防撞物,尤其是被防撞物的尖角。
6.可选地,所述防护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弹性。工作时,防护部被张紧。
7.可选地,所述防护部包括勾槽和与勾槽相连的护条,护条与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勾槽能够安装或勾挂在被防撞物上,尤其是被防撞物的尖角上。所述勾槽为凹槽形。
8.可选地,所述护条具有弹性。工作时,护条在勾槽和第一安装部之间张紧。可选地,所述护条为弯曲状。
9.可选地,所述勾槽具有夹紧结构,可以夹紧被防撞物,从而勾挂在被防撞物上。例如,所述勾槽可以自带夹力(例如采用可变形的材质制成),或者所述勾槽内设置有卡件。可选地,所述勾槽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紧结构。
10.可选地,所述防护部配置为紧贴被防撞物。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固定的安装部或可移动的安装部。例如,所述第一安装部选至分别设置在护条上和被防撞物上的一对魔术贴,或者选至分别设置在护条上和被防撞物上的一对磁吸件,或者为设置在护条上的吸盘,可吸附在被防撞物上。
12.可选地,所述防护部上设置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侧。例如,第二安装部与勾槽相连。
13.可选地,所述护角设备还包括设置在防护部和第一安装部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可与防护部均具有弹性,或者所述第一弹性件可替代防护部的弹性。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可拆卸地设置在防护部和第一安装部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与防护部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
15.可选地,所述防护部内部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防护部外部设置有柔性防撞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护角装置便于安装与防护。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护角设备可以通过弹性张紧实现对被防撞物的防护。
附图说明
18.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
19.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
20.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
21.图4是图3所示护角设备的一种工作状态图;
22.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
23.图6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
24.图7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的室内工作状态图;
25.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26.图9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的室外工作状态图;
27.图10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的工作状态图;
28.图1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护角设备的收纳图;
29.图中编号:1第一安装部,101第一魔术贴,102第一磁吸件,2防护部,21勾槽,211卡件,22护条,23第一凸起,24柔性防撞结构,3被防撞物,4第二安装部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实的阐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如图1

10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护角设备,其包括第一安装部1以及与第一安装部1相连的防护部2,所述防护部2用于防护被防撞物3,诸如窗户及其尖角。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部2可采用塑料,橡胶等材质制得,从而具有缓冲防撞效果。
33.可选地,所述防护部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弹性。工作时,防护部2产生弹力,处于张紧状态。
34.如图1

4所示,所述防护部2包括勾槽21和护条22。其中:
35.所述勾槽21为凹进的槽形结构,可用于安装在被防撞物3上,例如勾住尖角,从而可以一方面起到勾挂在护角设备一端的安装作用,另一方面起到防护作用。
36.所述护条22可具有弹性,连接于勾槽21和第一安装部1之间。所述护条22可以采用柔性或软体材质制成,从而具有弹性,自带张力;而且护条22也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由于护条22具有弹性,工作状态时,如窗户打开需要防护锐角时,护条22可以在勾槽21和第一安装部1之间张紧,从而将整个被防撞物3护住,从而实现防撞。
37.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勾槽21可以对被防撞物3的尖角实现全包。
38.可选地,所述勾槽21可自带夹力,例如,具有弹性,从而夹紧被防撞物3,例如夹紧被防撞物的尖角,从而可以勾挂在被防撞物3上。或者可选地,如图2和3所示,所述勾槽21内设置有卡件211,其可以卡在被防撞物3上,例如卡在窗角的橡胶条处,从而使得勾槽21更好地勾挂在被防撞物3上(可参考图9)。
39.可选地,所述防护部2可紧贴被防撞物3设计,例如勾槽21紧贴被防撞物3,以及护条22紧贴被防撞物3,从而防止护角设备的冗余部分太多,突兀感和违和感太强,同时节约制造成本,可参考图8

10。
40.可选地,所述勾槽21为对称结构,从而使得同一个护角设备可以同时适用左开窗和右开窗。
41.可选地,所述护条22为弯曲状,如图2

10所示,为大致v型的弯曲槽,这样可以更好地包裹被防撞物3的其他棱角,例如窗户的多道阶梯棱角,可以更好地贴合被防撞物。
42.可选地,如图7

10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设置在窗户的室外侧,从而护角装置安装后,室内侧只见一个包角,即勾槽21,从而使得室内更简洁。
43.所述第一安装部1可以是固定的安装部;例如,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1包括一对魔术贴,可参考图4,其中第一魔术贴101设置在护条22上,第二魔术贴设置在被防撞物3(如窗户)上(在图4中被第一魔术贴所遮挡而未示出),通过第一魔术贴101和第二魔术贴的相互粘连,从而形成第一安装部1,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护条22张紧于勾槽21和第一魔术贴之间;例如,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1包括一对磁吸件,可参考图4,其中第一磁吸件102设置在护条22上,第二磁吸件设置在被防撞物3(如窗户)上(在图4中被第一磁吸件所遮挡而未示出),通过第一磁吸件102和第二磁吸件的相互吸合,从而形成第一安装部1,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护条22张紧于勾槽21和第一磁吸件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102嵌入护条22中,从而稳定性更好。
44.可替换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安装部;例如,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为吸盘。该吸盘可以吸附在例如窗户的玻璃上或其他光滑面上,可以根据护条22的拉伸长度和力度而改变吸附的位置,从而使得护角设备的可调性更好,使用更灵活。
45.此外,固定的第一安装部常常需要将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二魔术贴或第二磁吸件)用双面胶等粘在被防撞物3(如窗角)上,因此不能反复装取。由于其常为一次性粘贴,揭下来就废了,并且长期使用粘胶易脱落,且残胶难于清理,清理不当有时会刮伤窗角,造成掉漆等问题。而采用可移动的第一安装部,使得第一安装部的位置可调,可反复装取,不仅可根据需求选择安装位置,调整对护条22的张紧度,而且不会产生固定安装造成的问题。从而与具有弹性的防护部2一起使用,其效果更佳。
46.进一步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1和护条22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一弹性件5。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5与第一安装部1和护条22之间均可拆卸地连接,从而所述第一弹性件5的长度和弹性根据实际需要而可调整或可更换。所述第一弹性件5可选弹力圈或橡皮筋等物件;一般而言,护条22的宽度大于第一弹性件5的宽度。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5,可以进一步地增加整个护角装置的弹性可调性,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窗户。第一弹性件5可以产生第二重张紧,从而弥补护条22可能弹性或长度不足的问题。
47.此时,也可以将第一弹性件5看作是防护部2或护条22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
于第一弹性件5可以提供弹性,从而防护部2或护条22也可以不需要有弹性,从而靠第一弹性件5产生的弹性来实现工作时的绷紧。
48.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防护部2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安装部4,第二安装部4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的相对端。例如,所述第二安装部4设置在勾槽21处,可以与第一安装部1一起从防护部2的两端安装护角设备。
49.可选地,第二安装部4与防护部2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弹性件6,从而进一步增加二者之间的弹性。
50.可选地,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防护部2内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起23,例如设置在护条22内,使得第一凸起23可与窗角的一个或多个棱角接触,增大缓冲,防止护条22被扎破,同时增加整个装置的缓冲性。
51.可选地,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防护部2外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柔性防撞结构24,例如设置缓冲花纹和缓冲薄片,其优先与人体接触,增大了缓冲效果,减少了疼痛感。
52.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