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竹片去竹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竹材 竹片 竹节 加工 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材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竹片去竹节机构。


背景技术:

2.现阶段竹片去竹节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冲头将竹子内的竹节进行初步破碎,之后将竹子通过冲击的方式经过呈环形排列的分片刀从而将竹子分为若干片,之后将竹片整理运输到刨削结构上,对竹片的四个面进行加工处理,这里就包括了对竹片剩余竹节的刨削。但是上述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为了实现竹节的处理,需要在不同设备之间转换,降低了竹片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片去竹节机构,它能够在竹子分片后即刻对竹片进行去竹节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竹片去竹节机构,设置于环形排列的分片刀后方,
5.它包括
6.前导向柱1,其外径由前至后递增;
7.后导向筒2,与前导向柱1同轴且设置于前导向柱1的后方;
8.前环形刀3,设置于前导向柱1与后导向筒2之间,且朝前的刀刃处直径不大于前导向柱1后端直径;
9.后环形刀4,套设于后导向筒2后半部;
10.外导向筒5,与后导向筒2同轴并套设于后导向筒2外周;
11.前气缸61,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前环形刀3以实现前环形刀3的前后运动;
12.后气缸62,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后环形刀4以实现后环形刀4的前后运动;
13.其中,外导向筒5的内径由前至后递增,外导向筒5开口处设有内径由前至后递减的喇叭口51;
14.前导向柱1与外导向筒5之间以及后导向筒2与外导向筒5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7。
15.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竹片在分片后即可进行去竹节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竹片的加工效率。
17.2、采用两段式去竹节方式,分为初步破节和精细破节,能够减少破节过程中对竹片的破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基础上去除外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侧剖图。
21.标号说明:1前导向柱、2后导向筒、3前环形刀、31限位筒、32前连接板、4后环形刀、41后连接板、5外导向筒、51喇叭口、61前气缸、62后气缸、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23.如图1

3所示:竹片去竹节机构,设置于环形排列的分片刀后方,
24.它包括
25.前导向柱1,其外径由前至后递增;这样可以避免前导向柱1直径过大导致竹片端头触碰前导向柱1而造成损毁;并且前导向柱1的外径由前至后递增,能够对竹片起到引导作用,使竹片能够在导向柱1的引导下向外周扩散。
26.后导向筒2,与前导向柱1同轴且设置于前导向柱1的后方;主要用于进一步引导竹片向外周扩散,使得竹片尽可能贴合外导向筒内壁。
27.前环形刀3,设置于前导向柱1与后导向筒2之间,且朝前的刀刃处直径不大于前导向柱1后端直径;这里的前环形刀3主要用于对竹片进行初步消除。
28.后环形刀4,套设于后导向筒2后半部;后环形刀4通过运动会贴合竹片内侧壁,用于去除竹片中剩余的竹节。
29.外导向筒5,与后导向筒2同轴并套设于后导向筒2外周;
30.前气缸61,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前环形刀3以实现前环形刀(3)的前后运动;
31.后气缸62,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后环形刀4以实现后环形刀4的前后运动;
32.其中,外导向筒5的内径由前至后递增,外导向筒5开口处设有内径由前至后递减的喇叭口51;喇叭口能够引导刚刚分片的竹片进入前导向柱和外导向筒之间的空间,避免竹片脱离。
33.前导向柱1与外导向筒5之间以及后导向筒2与外导向筒5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7。连接板安装的时候尽量对应位于刀片的后方,即两个竹片相邻之间的间隙处。必要时连接板可以直接穿过外导向筒5,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支座。
34.所述前环形刀3的后端面直径不小于后导向筒2前端面直径。
35.前环形刀3的后端面还设有延伸入后导向筒2的限位筒31。可以用于引导前环形刀3。
36.所述后导向筒2的前半部分外径由前至后递增。可以用于引导竹片呈辐射状散开。
37.所述后环形刀4的内设有后连接板41,所述后气缸62的伸缩部连接于后连接板41上。
38.所述前环形刀3的内设有前连接板32,所述前气缸61的伸缩部连接于前连接板32上。
39.其工作原理如下:
40.竹子经过环形排列的分片刀分割形成若干呈环形阵列排布的竹片;竹片呈现辐射状散开,经过前导向柱1和外导向筒5的喇叭口51共同引导,进入外导向筒5内。其中,由于竹片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会有向中心收拢,为了避免前环形刀3的刀刃切割竹片后端造成竹片损坏,在竹片后端头经过前环形刀3之前,前环形刀3向前移动使得前环形刀3的刀刃隐藏在前导向柱1后端面。当竹片后端头经过前环形刀3后,前环形刀3向后移动,使得前环形刀3露出刀刃,从而对竹片上的竹节进行初步破坏。
41.后环形刀4的初始状态是向后延伸至极致,由于后导向筒2套设于后导向筒2后半部并且后导向筒2的前半部分外径由前至后递增,这样竹子的后端头不会触碰到后环形刀4的刀刃部分。当竹子的后端头经过后环形刀4后,控制后环形刀4向前运动。由于外导向筒5的内径由前至后递增,所以当后环形刀4向前运动时,后环形刀4的刀刃部分与外导向筒5内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后环形刀4前进至其刀刃部分与外导向筒5内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竹片厚度时,刀刃就能够完美贴合竹片内壁面,从而去除竹片内侧壁面的竹节。
42.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技术特征:
1.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导向柱(1),其外径由前至后递增;后导向筒(2),与前导向柱(1)同轴且设置于前导向柱(1)的后方;前环形刀(3),设置于前导向柱(1)与后导向筒(2)之间,且朝前的刀刃处直径不大于前导向柱(1)后端直径;后环形刀(4),套设于后导向筒(2)后半部;外导向筒(5),与后导向筒(2)同轴并套设于后导向筒(2)外周;前气缸(61),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前环形刀(3)以实现前环形刀(3)的前后运动;后气缸(62),设置于后导向筒(2)内,其伸缩部连接后环形刀(4)以实现后环形刀(4)的前后运动;其中,外导向筒(5)的内径由前至后递增,外导向筒(5)开口处设有内径由前至后递减的喇叭口(51);前导向柱(1)与外导向筒(5)之间以及后导向筒(2)与外导向筒(5)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环形刀(3)的后端面直径不小于后导向筒(2)前端面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前环形刀(3)的后端面还设有延伸入后导向筒(2)的限位筒(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向筒(2)的前半部分外径由前至后递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环形刀(4)的内设有后连接板(41),所述后气缸(62)的伸缩部连接于后连接板(4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竹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环形刀(3)的内设有前连接板(32),所述前气缸(61)的伸缩部连接于前连接板(32)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竹片去竹节机构,它包括前导向柱,其外径由前至后递增;后导向筒,与前导向柱同轴且设置于前导向柱的后方;前环形刀,设置于前导向柱与后导向筒之间,朝前的刀刃处直径不大于前导向柱后端直径;后环形刀,套设于后导向筒后半部;外导向筒,与后导向筒同轴并套设于后导向筒外周;前气缸,设置于后导向筒内,其伸缩部连接前环形刀;后气缸,设置于后导向筒内,其伸缩部连接后环形刀;外导向筒的内径由前至后递增,外导向筒开口处设有内径由前至后递减的喇叭口;前导向柱与外导向筒之间以及后导向筒与外导向筒之间均设有连接二者冰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竹片在分片后即可进行去竹节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竹片的加工效率。竹片的加工效率。竹片的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武 雷贤同 许翩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