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8-31 17: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木门 生产设备 生产工艺 防水
一种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木门,即木制的门,按照材质、工艺及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主要有:复合门、实木门和全木门,其中由于实木复合门具有保温、耐冲击、阻燃等特点,而且隔音效果同实木门基本相同,同时实木复合门的造型多样,款式丰富,或精致的欧式雕花,或中式古典的各色拼花,或时尚现代,不同装饰风格的门给予了消费者广阔的挑选空间,广泛适用于民、商用建筑及住宅。木门是建筑门中应用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是现在家居和公共场所装修的必需品,木材具有可再生、加工能耗低以及可回收的特点,成为木门生产的重要材料,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安全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消费者对于木门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门板一般由一块面板和一块背板中间通过防火层填充粘结而成,然而目前实木复合门的防水效果较差,不便于应用于卫生间等潮湿的家居环境中,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实木复合门的使用范围的问题;而且在门板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机对门板进行热压固化定型,使得面板和背板与防火层充分粘接,而现有的热压机一般仅有两块热压板,只能对一块门板进行热压,工作效率很低,因此需对其进行改进,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且加工效率高的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材备料:将进厂的原料板材,送入干燥窑进行喷蒸和加热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降到8%—10%,然后将原料送入粗刨机进行表面粗刨,确定门板的厚度,再将原料送到裁切机,根据制造尺寸,长宽分别预留出5-10mm的加工余量进行裁切,得到门芯板和门表板;

s2、粗加工:先利用喷砂机去除门芯板和门表板不用的毛边,再在门芯板的侧边涂上胶水,然后通过拼板机将多块门芯板拼接在一起,再在门芯板的上下表面涂上胶水,将门表板上下叠放在门芯板外侧,利用热压机热压胶合,制成门板,然后在门板的侧边涂上胶水,利用拼板机在门板的侧边胶合封上实木封条;

s3、精加工:待门板上的胶水干燥以后,进行砂刨处理去除多余的胶水,再通过单片锯对板材的设计尺寸定宽和定长,然后通过定厚砂光机对门板表面进行粗砂一次和抛光砂一次,定出门板设计尺寸的厚度,然后在需要安装配件的地方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最后对钻孔后的门板表面进行多次砂光,直至门板表面平整、无砂痕、边角一致;

s4、表面涂装:根据色板的要求选用底色,喷涂头度底漆,等底漆晾干以后用砂纸轻砂表面以便去除底漆上的毛刺,然后在晾干的头度底漆表面喷涂头度防水漆,头度防水漆晾干后在门板底部三分之一的部分喷涂二度防水漆,按照上述操作,再分别喷涂好三层底漆和面漆,并保证面漆完成以后的门板表面处于平整状态;

s5、安装包装:在门板对应开孔的位置安装好木门配件,最后对成品木门进行封膜包装,制成木门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本发明设置门芯板和门表板通过喷砂机去除表面的毛刺,并进行砂光操作,有利于提高门芯板和门表板在热压胶合时胶水的附着力,不仅提高热压胶合以后门芯板和门表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还能保持胶合的门板表面的平整性,为后续进行精加工的砂光操作提供了方便;对整个木门在进行表面涂装时,通过喷涂法喷涂了四遍水性聚氨脂底漆,有利于在后期喷涂面漆时,增强面漆的附着力,有利于提高整个木门外观成色的均匀性,且通过在头层水性聚氨脂底漆与二层水性聚氨脂底漆之间喷涂头层整面水性防水漆和以及底部的三分之一二层水性防水漆,由于防水漆价格较昂贵,因此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整个木门底部的防水效果,使得木门可以适用于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继而有效扩展了木门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包括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包括底座、顶板、设在在底座顶面和顶板底面之间的四根支柱、设置在四根支柱之间且上下重叠的多块热压板,各热压板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分别套设在各支柱上且与支柱滑动配合的滑动套筒,还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可在底座与顶板之间升降,所述升降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输料机构用于将门板移入相邻两块热压板之间或从相邻两块热压板之间移出,所述升降架上还设有抬升机构用于将上侧热压板向上抬升使门板能够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架在底板与顶板之间升降,移动至相邻两块热压板之间,通过抬升机构将上侧热压板向上抬升,使上下两侧热压板分离,然后通过设置在升降架前侧的输料机构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然后抬升机构将上侧热压板放下,使上下两侧热压板将门板夹住,然后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架移动至另外两块之间未夹有门板的热压板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将门板送入该两块热压板之间,待所有相邻的热压板之间均夹有门板后,所有热压板发热,对各门板进行热压,完成热压后,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架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移动,移动至相邻两块热压板之间,通过抬升机构将上侧热压板向上抬升,使门板上侧与上侧热压板底部之间分离,通过设置在升降架后侧的输料机构将该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移出,然后抬升机构将上侧热压板放下,使上下两侧热压板将门板夹住,然后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架移动至另外两块之间夹有门板的热压板之间,重复上述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同时对多个门板进行热压,并且能够对门板进行自动上料和卸料,通过滑动套筒与支柱的配合,使各热压板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升降时移动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丝杠、设置在顶板上分别用于带动各丝杠转动的多个第一电机,所述升降架上设有多个供丝杠螺纹连接的螺孔,各丝杠底端均与底座顶面传动连接,顶端与螺孔通过螺纹连接传动配合后穿过顶架与相应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升降架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升降时,多个第一电机运行,使各丝杠转动,通过螺孔与各丝杠传动连接的升降架随各丝杠的旋转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架升降至所需高度时,各第一电机停止运行,通过丝杠和螺孔的配合,使升降架的高度被固定,使升降架不会再次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升降架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升降至指定高度后能够保持静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架前侧或者后侧的移料槽、两个转动安装在移料槽中且其中一个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旋转的传送辊、安装在两个传送辊上用于将两个传送辊传动连接的传送皮带、安装在移料槽中且位于两个传送辊之间顶部敞开的负压槽,所述负压槽通过负压管连接有抽真空泵,所述传送皮带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吸盘和若干分别与各吸盘连通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上料时,将门板放置位于升降架前侧的传送皮带上,前侧的抽真空泵启动,将负压槽中的空气通过负压管排出负压槽外,使负压槽中形成负压,位于负压槽上的通孔将与其连通的吸盘中的空气引入负压槽中,使吸盘内形成负压将门板吸附在前侧传送皮带上,然后前侧的第二电机启动,使与其连接的传送辊通过传送皮带带动另一个传送辊转动,使位于该传送皮带上的门板被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随着传送皮带的不断转动,原本位于负压槽顶部的通孔和与之连通的吸盘远离负压槽,空气重新通过通孔进入到远离负压槽的吸盘内,吸盘便无法继续将门板吸附,门板便能够顺利脱离传送皮带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下料时,将位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的门板向后侧传送皮带推动,同时,后侧第二电机启动,使与其连接的传送辊通过传送皮带带动另一个传送辊转动,待门板的一端与后侧传送皮带表面接触,便会随后侧传送皮带的转动,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移出,在此过程中,后侧抽真空泵持续运行,通过吸盘将位于后侧传送皮带上的门板吸附在后侧传送皮带上,方便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拖出与在升降架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升降时,对门板进行固定避免门板从后侧传送皮带上滑脱,同理,前侧抽真空泵运行时门板也能够被吸附在前侧传送皮带上,方便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与在升降架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升降时,对门板进行固定避免门板从前侧传送皮带上滑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抬升机构有四个且分别与四根支柱相对应,所述抬升机构包括设置在升降架上的凹槽、一端与凹槽底部铰接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横移单元、设置在横移单元上的推移单元、设置在凹槽中的翻转单元,所述横移单元用于带动推移单元在安装板上沿横向滑动,所述翻转单元用于使安装板竖起或者水平放下,所述推移单元在安装板位于竖直状态时用于将上侧热压板抬升使其与下侧热压板之间出现缝隙供门板放入,在安装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用于将门板推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或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推出,所述升降架顶面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三直行气缸,各第三直行气缸的输出端均安装有可伸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的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抬升上侧热压板时,待升降架抬升至指定位置后,翻转单元启动,使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点转动直至竖直,然后推移单元启动将上侧热压板向上抬升,使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的间隙足以容纳门板,需要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移出时,各第三直行气缸启动,使各顶块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然后推移单元复位,上侧热压板下落,其底部与各顶块顶部接触,翻转单元启动,使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点转动直至水平,然后通过横移单元带动推移单元靠近门板,直至推移单元与门板接触,推移单元启动,将门板推送到后侧传送皮带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对上侧热压板的抬升,并且能够自动将位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的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取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人受伤的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移单元包括安装在安装板顶面外侧的竖板、安装在竖板外侧壁上的第一直行气缸、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滑槽、活动设置在安装板顶部可沿横向滑动的横移板,所述横移板底部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直行气缸的输出端穿过竖板后与横移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横移单元靠近或者远离门板时,第一直行气缸启动,使横移板在安装板上滑动,通过滑槽和滑块的相互配合使横移板在安装板上滑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推移单元安装在横移板上,随横移板的移动而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推移单元靠近或者远离门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移单元包括活动设置在横移板上的推移板、设置在推移板一侧的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横移板上与铰接孔转动配合的铰接柱,所述推移板内侧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推移板的一端铰接有摆臂,所述摆臂远离连杆的一端与推移板顶面铰接,所述推移板顶面上铰接有第二直行气缸,所述第二直行气缸的输出端与摆臂铰接,各滑动套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上侧热压板上升时,通过翻转单元使安装板翻转至竖直状态,然后第二直行气缸启动,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摆臂摆动,通过连杆带动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推移板的外侧与卡块底部抵接,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卡块带动滑动套筒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与下侧热压板之间的缝隙足以容纳门板,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需要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推送到后侧传送皮带上时,通过翻转单元使安装板翻转至水平状态,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摆臂摆动,通过连杆带动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推移板朝后侧传送皮带方向摆动,将与推移板内侧抵接的门板的一端推出到后侧传送皮带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移板远离连杆的一端为圆弧状且此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安装槽和多个等距间隔设置的卡槽,所述安装槽中通过弹簧安装有外侧壁带有防滑滚花的推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卡槽的设置与卡块卡接,防止卡块在推移板外侧滑动,导致出现危险的现象发生,通过安装槽设置在推移板内侧的推料板和弹簧能够使推移板内侧与门板之间的接触紧密,在推移板摆动时,弹簧能够使推料板与门板接触紧密,使门板能够随推移板的摆动而朝后侧传送皮带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单元包括设置在凹槽底部的贯穿槽、铰接在升降架内侧壁上位于贯穿槽远离安装板与凹槽铰接处的第四直行气缸,所述第四直行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一端与安装板底面铰接,所述第二支杆远离四直行气缸的一端与贯穿槽与第四直行气缸相对的内侧壁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点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四直行气缸启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安装板竖直,需要使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点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四直行气缸启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减小,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安装板水平。

本一种适于权利要求所述的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预备上料:将门板放置到前侧传送皮带上方,抽真空泵启动,负压槽中的空气通过负压管排出,负压槽中形成负压,设置在传送皮带上且位于负压槽上方的通孔中的空气进入负压槽中,使门板底面被吸盘吸附,第一电机运行,使丝杠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移动至其顶面与其中一块热压板顶面位于同一平面,该热压板顶面与位于其上侧的热压板底面之间没有门板,各第四直行气缸启动,各第一支杆和各第二支杆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各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竖直,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与下侧热压板之间的缝隙足以容纳门板,各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进入步骤a2;

a2、开始上料:前侧第二电机启动,传送皮带转动,期间抽真空泵持续运行,使位于负压槽上方的通孔中保持负压,将门板吸附在相应的吸盘上,使门板能够稳定随着传送皮带的转动被推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待门板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各第三直行气缸启动,将各顶块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对门板两侧进行推动,纠正门板在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的位置,然后各第三直行气缸带动各顶块离开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下降,直至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脱离接触,门板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上下两侧热压板的底面和顶面抵接,各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当所有相邻的热压板之间均设有门板时,进入步骤a3,还有相邻的热压板之间不存在门板时,返回步骤a1;

a3、热压:所有热压板发热,对架设在各热压板之间的门板进行热压,完成热压后进入步骤a4;

a4、预备下料:第一电机运行,使丝杠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移动至其顶面与其中一块热压板顶面位于同一平面,该热压板顶面与位于其上侧的热压板底面之间设有门板,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底面与门板顶面脱离接触,然后各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各第三直行气缸启动,将各顶块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各第三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下降,直至各顶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热压板底面和顶面抵接,待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脱离接触,各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进入步骤a5;

a5、开始下料:各第四直行气缸启动,各第一支杆和各第二支杆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缩小,各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恢复水平状态,各第四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各推移板均朝前侧传送皮带方向摆动,然后各第一直行气缸运行,各推移板均朝靠近热压板的方向移动,直至各推移板的外侧均与门板侧壁抵接,各第一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各推移板均朝后侧传送皮带方向摆动,将被各推移板夹住的门板的一端推出到后侧传送皮带上,后侧第二电机启动,传送皮带转动,期间抽真空泵持续运行,使位于负压槽上方的通孔中保持负压,将门板吸附在相应的吸盘上,使门板能够稳定随着传送皮带的转动被移出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待门板完全脱离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后侧第二电机停止运行,但抽真空泵持续运行,然后各第四直行气缸启动,各第一支杆和各第二支杆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各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竖直,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的底面与各顶块顶面脱离接触,各第二直行气缸停止运行,各第三直行气缸启动,使各顶块离开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各第二直行气缸启动,使各摆臂摆动,通过各连杆带动各推移板围绕铰接柱转动,随着推移板的继续转动,各卡块带动各滑动套筒下降,直至设置在推移板外侧的卡槽与卡块底部脱离接触,上下两侧热压板合拢,第一电机运行,使丝杠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下降直至升降架底面与底座顶面抵接,后侧抽真空泵停止运行,工作人员将门板从后侧传送皮带上取下,还有门板未从相邻的热压板之间取出时,返回步骤a4,当所有相邻的热压板之间均无门板时,进入步骤a6;

a6、停止运行:各第一电机、各第二电机、各抽真空泵、各第一直行气缸、各第二直行气缸、各第三直行气缸和各四直行气缸均停止运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多个第一电机、多根与升降架通过螺孔与升降架传动连接的丝杠的设置,对升降架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电机、传送辊和传送皮带的设置,对门板进行上料和下料,期间,通过抽真空泵与负压槽、负压管和通孔的配合,使移动至负压槽顶部上方的吸盘能够将门板吸附在传送皮带上,防止门板在升降架的升降过程中在传送皮带上发生移动并且能够方便前侧和后侧的传送皮带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或者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取出,通过第四直行气缸和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配合,使安装板围绕其与凹槽的铰接点转动至竖直状态或者水平状态,通过推移板、铰接柱、连杆、摆臂和第二直行气缸的配合,在安装板位于竖直状态时,抬升上侧热压板,或者在安装板位于水平状态时,在第三直行气缸推动顶块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之间后,将门板推送至后侧传送皮带上,通过第一直行气缸和横移板的配合,带动推移板移动使其内侧与门板接触,使推移板能够在铰接柱、连杆、摆臂和第二直行气缸的配合作用下带动门板朝后侧传送皮带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相互配合作用,对门板进行自动上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输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升降机构、101-丝杠、102-第一电机、2-输料机构、201-移料槽、202-第二电机、203-传送辊、204-传送皮带、205-负压槽、206-抽真空泵、207-吸盘、208-通孔、209-负压管、3-抬升机构、301-凹槽、302-安装板、303-第三直行气缸、304-顶块、4-横移单元、401-竖板、402-第一直行气缸、403-滑槽、404-横移板、405-滑块、5-推移单元、501-推移板、502-铰接柱、503-连杆、504-摆臂、505-第二直行气缸、506-卡块、507-安装槽、508-卡槽、509-弹簧、510-推料板、6-翻转单元、601-贯穿槽、602-第四直行气缸、603-第一支杆、604-第二支杆、7-底座、8-顶板、9-支柱、10-热压板、11-滑动套筒、12-升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木门的生产工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材备料:将进厂的原料板材,送入干燥窑进行喷蒸和加热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降到8%—10%,然后将原料送入粗刨机进行表面粗刨,确定门板的厚度,再将原料送到裁切机,根据制造尺寸,长宽分别预留出5-10mm的加工余量进行裁切,得到门芯板和门表板;

s2、粗加工:先利用喷砂机去除门芯板和门表板不用的毛边,再在门芯板的侧边涂上胶水,然后通过拼板机将多块门芯板拼接在一起,再在门芯板的上下表面涂上胶水,将门表板上下叠放在门芯板外侧,利用热压机热压胶合,制成门板,然后在门板的侧边涂上胶水,利用拼板机在门板的侧边胶合封上实木封条;

s3、精加工:待门板上的胶水干燥以后,进行砂刨处理去除多余的胶水,再通过单片锯对板材的设计尺寸定宽和定长,然后通过定厚砂光机对门板表面进行粗砂一次和抛光砂一次,定出门板设计尺寸的厚度,然后在需要安装配件的地方通过钻孔机进行钻孔,最后对钻孔后的门板表面进行多次砂光,直至门板表面平整、无砂痕、边角一致;

s4、表面涂装:根据色板的要求选用底色,喷涂头度底漆,等底漆晾干以后用砂纸轻砂表面以便去除底漆上的毛刺,然后在晾干的头度底漆表面喷涂头度防水漆,头度防水漆晾干后在门板底部三分之一的部分喷涂二度防水漆,按照上述操作,再分别喷涂好三层底漆和面漆,并保证面漆完成以后的门板表面处于平整状态;

s5、安装包装:在门板对应开孔的位置安装好木门配件,最后对成品木门进行封膜包装,制成木门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本发明设置门芯板和门表板通过喷砂机去除表面的毛刺,并进行砂光操作,有利于提高门芯板和门表板在热压胶合时胶水的附着力,不仅提高热压胶合以后门芯板和门表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还能保持胶合的门板表面的平整性,为后续进行精加工的砂光操作提供了方便;对整个木门在进行表面涂装时,通过喷涂法喷涂了四遍水性聚氨脂底漆,有利于在后期喷涂面漆时,增强面漆的附着力,有利于提高整个木门外观成色的均匀性,且通过在头层水性聚氨脂底漆与二层水性聚氨脂底漆之间喷涂头层整面水性防水漆和以及底部的三分之一二层水性防水漆,由于防水漆价格较昂贵,因此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整个木门底部的防水效果,使得木门可以适用于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继而有效扩展了木门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生产设备,包括热压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压机包括底座7、顶板8、设在在底座7顶面和顶板8底面之间的四根支柱9、设置在四根支柱9之间且上下重叠的多块热压板10,各热压板10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分别套设在各支柱9上且与支柱9滑动配合的滑动套筒11,还包括升降架12,所述升降架12通过升降机构1带动可在底座7与顶板8之间升降,所述升降架1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输料机构2用于将门板移入相邻两块热压板10之间或从相邻两块热压板10之间移出,所述升降架12上还设有抬升机构3用于将上侧热压板10向上抬升使门板能够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升降机构1带动升降架12在底板与顶板8之间升降,移动至相邻两块热压板10之间,通过抬升机构3将上侧热压板10向上抬升,使上下两侧热压板10分离,然后通过设置在升降架12前侧的输料机构2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然后抬升机构3将上侧热压板10放下,使上下两侧热压板10将门板夹住,然后升降机构1带动升降架12移动至另外两块之间未夹有门板的热压板10之间,重复上述操作,将门板送入该两块热压板10之间,待所有相邻的热压板10之间均夹有门板后,所有热压板10发热,对各门板进行热压,完成热压后,升降机构1带动升降架12在底板与顶板8之间移动,移动至相邻两块热压板10之间,通过抬升机构3将上侧热压板10向上抬升,使门板上侧与上侧热压板10底部之间分离,通过设置在升降架12后侧的输料机构2将该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移出,然后抬升机构3将上侧热压板10放下,使上下两侧热压板10将门板夹住,然后升降机构1带动升降架12移动至另外两块之间夹有门板的热压板10之间,重复上述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同时对多个门板进行热压,并且能够对门板进行自动上料和卸料,通过滑动套筒11与支柱9的配合,使各热压板10在底板和顶板8之间升降时移动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丝杠101、设置在顶板8上分别用于带动各丝杠101转动的多个第一电机102,所述升降架12上设有多个供丝杠101螺纹连接的螺孔,各丝杠101底端均与底座7顶面传动连接,顶端与螺孔通过螺纹连接传动配合后穿过顶架与相应的第一电机10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升降架12在底板和顶板8之间升降时,多个第一电机102运行,使各丝杠101转动,通过螺孔与各丝杠101传动连接的升降架12随各丝杠101的旋转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架12升降至所需高度时,各第一电机102停止运行,通过丝杠101和螺孔的配合,使升降架12的高度被固定,使升降架12不会再次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升降架12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升降至指定高度后能够保持静止。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输料机构2包括设置在升降架12前侧或者后侧的移料槽201、两个转动安装在移料槽201中且其中一个通过第二电机202带动旋转的传送辊203、安装在两个传送辊203上用于将两个传送辊203传动连接的传送皮带204、安装在移料槽201中且位于两个传送辊203之间顶部敞开的负压槽205,所述负压槽205通过负压管209连接有抽真空泵206,所述传送皮带20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吸盘207和若干分别与各吸盘207连通的通孔2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上料时,将门板放置位于升降架12前侧的传送皮带204上,前侧的抽真空泵206启动,将负压槽205中的空气通过负压管209排出负压槽205外,使负压槽205中形成负压,位于负压槽205上的通孔208将与其连通的吸盘207中的空气引入负压槽205中,使吸盘207内形成负压将门板吸附在前侧传送皮带204上,然后前侧的第二电机202启动,使与其连接的传送辊203通过传送皮带204带动另一个传送辊203转动,使位于该传送皮带204上的门板被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随着传送皮带204的不断转动,原本位于负压槽205顶部的通孔208和与之连通的吸盘207远离负压槽205,空气重新通过通孔208进入到远离负压槽205的吸盘207内,吸盘207便无法继续将门板吸附,门板便能够顺利脱离传送皮带204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下料时,将位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的门板向后侧传送皮带204推动,同时,后侧第二电机202启动,使与其连接的传送辊203通过传送皮带204带动另一个传送辊203转动,待门板的一端与后侧传送皮带204表面接触,便会随后侧传送皮带204的转动,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移出,在此过程中,后侧抽真空泵206持续运行,通过吸盘207将位于后侧传送皮带204上的门板吸附在后侧传送皮带204上,方便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拖出与在升降架12在底板和顶板8之间升降时,对门板进行固定避免门板从后侧传送皮带204上滑脱,同理,前侧抽真空泵206运行时门板也能够被吸附在前侧传送皮带204上,方便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与在升降架12在底板和顶板8之间升降时,对门板进行固定避免门板从前侧传送皮带204上滑脱。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抬升机构3有四个且分别与四根支柱9相对应,所述抬升机构3包括设置在升降架12上的凹槽301、一端与凹槽301底部铰接的安装板302、设置在安装板302上的横移单元4、设置在横移单元4上的推移单元5、设置在凹槽301中的翻转单元6,所述横移单元4用于带动推移单元5在安装板302上沿横向滑动,所述推移单元5用于使安装板302竖起或者水平放下,所述推移单元5在安装板302位于竖直状态时用于将上侧热压板10抬升使其与下侧热压板10之间出现缝隙供门板放入,在安装板302处于水平状态时用于将门板推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或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推出,所述升降架12顶面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三直行气缸303,各第三直行气缸303的输出端均安装有可伸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的顶块3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抬升上侧热压板10时,待升降架12抬升至指定位置后,翻转单元6启动,使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点转动直至竖直,然后推移单元5启动将上侧热压板10向上抬升,使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的间隙足以容纳门板,需要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移出时,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启动,使各顶块304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然后推移单元5复位,上侧热压板10下落,其底部与各顶块304顶部接触,翻转单元6启动,使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点转动直至水平,然后通过横移单元4带动推移单元5靠近门板,直至推移单元5与门板接触,推移单元5启动,将门板推送到后侧传送皮带204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对上侧热压板10的抬升,并且能够自动将位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的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取出,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人受伤的风险。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移单元4包括安装在安装板302顶面外侧的竖板401、安装在竖板401外侧壁上的第一直行气缸402、设置在安装板302上的滑槽403、活动设置在安装板302顶部可沿横向滑动的横移板404,所述横移板404底部设有与滑槽403滑动配合的滑块405,所述第一直行气缸402的输出端穿过竖板401后与横移板404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横移单元4靠近或者远离门板时,第一直行气缸402启动,使横移板404在安装板302上滑动,通过滑槽403和滑块405的相互配合使横移板404在安装板302上滑动时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推移单元5安装在横移板404上,随横移板404的移动而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推移单元5靠近或者远离门板。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推移单元5包括活动设置在横移板404上的推移板501、设置在推移板501一侧的铰接孔、固定安装在横移板404上与铰接孔转动配合的铰接柱502,所述推移板501内侧铰接有连杆503,所述连杆503远离推移板501的一端铰接有摆臂504,所述摆臂504远离连杆503的一端与推移板501顶面铰接,所述推移板501顶面上铰接有第二直行气缸505,所述第二直行气缸505的输出端与摆臂504铰接,各滑动套筒11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卡块5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上侧热压板10上升时,通过翻转单元6使安装板302翻转至竖直状态,然后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摆臂504摆动,通过连杆503带动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推移板501的外侧与卡块506底部抵接,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卡块506带动滑动套筒11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10与下侧热压板10之间的缝隙足以容纳门板,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需要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推送到后侧传送皮带204上时,通过翻转单元6使安装板302翻转至水平状态,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摆臂504摆动,通过连杆503带动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推移板501朝后侧传送皮带204方向摆动,将与推移板501内侧抵接的门板的一端推出到后侧传送皮带204上。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推移板501远离连杆503的一端为圆弧状且此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安装槽507和多个等距间隔设置的卡槽508,所述安装槽507中通过弹簧509安装有外侧壁带有防滑滚花的推料板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卡槽508的设置与卡块506卡接,防止卡块506在推移板501外侧滑动,导致出现危险的现象发生,通过安装槽507设置在推移板501内侧的推料板510和弹簧509能够使推移板501内侧与门板之间的接触紧密,在推移板501摆动时,弹簧509能够使推料板510与门板接触紧密,使门板能够随推移板501的摆动而朝后侧传送皮带204移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单元6包括设置在凹槽301底部的贯穿槽601、铰接在升降架12内侧壁上位于贯穿槽601远离安装板302与凹槽301铰接处的第四直行气缸602,所述第四直行气缸602的输出端铰接有第一支杆603和第二支杆604,所述第一支杆603远离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一端与安装板302底面铰接,所述第二支杆604远离四直行气缸602的一端与贯穿槽601与第四直行气缸602相对的内侧壁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点转动至竖直状态时,第四直行气缸602启动,第一支杆603和第二支杆604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安装板302竖直,需要使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点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第四直行气缸602启动,第一支杆603和第二支杆604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减小,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安装板302水平。

本一种适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a1、预备上料:将门板放置到前侧传送皮带204上方,抽真空泵206启动,负压槽205中的空气通过负压管209排出,负压槽205中形成负压,设置在传送皮带204上且位于负压槽205上方的通孔208中的空气进入负压槽205中,使门板底面被吸盘207吸附,第一电机102运行,使丝杠101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12移动至其顶面与其中一块热压板10顶面位于同一平面,该热压板10顶面与位于其上侧的热压板10底面之间没有门板,各第四直行气缸602启动,各第一支杆603和各第二支杆604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各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302竖直,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10与下侧热压板10之间的缝隙足以容纳门板,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进入步骤a2;

a2、开始上料:前侧第二电机202启动,传送皮带204转动,期间抽真空泵206持续运行,使位于负压槽205上方的通孔208中保持负压,将门板吸附在相应的吸盘207上,使门板能够稳定随着传送皮带204的转动被推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待门板进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启动,将各顶块304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对门板两侧进行推动,纠正门板在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的位置,然后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带动各顶块304离开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下降,直至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脱离接触,门板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上下两侧热压板10的底面和顶面抵接,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当所有相邻的热压板10之间均设有门板时,进入步骤a3,还有相邻的热压板10之间不存在门板时,返回步骤a1;

a3、热压:所有热压板10发热,对架设在各热压板10之间的门板进行热压,完成热压后进入步骤a4;

a4、预备下料:第一电机102运行,使丝杠101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12移动至其顶面与其中一块热压板10顶面位于同一平面,该热压板10顶面与位于其上侧的热压板10底面之间设有门板,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10底面与门板顶面脱离接触,然后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启动,将各顶块304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下降,直至各顶块30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热压板10底面和顶面抵接,待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脱离接触,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进入步骤a5;

a5、开始下料:各第四直行气缸602启动,各第一支杆603和各第二支杆604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缩小,各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302恢复水平状态,各第四直行气缸602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各推移板501均朝前侧传送皮带204方向摆动,然后各第一直行气缸402运行,各推移板501均朝靠近热压板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各推移板501的外侧均与门板侧壁抵接,各第一直行气缸402停止运行,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各推移板501均朝后侧传送皮带204方向摆动,将被各推移板501夹住的门板的一端推出到后侧传送皮带204上,后侧第二电机202启动,传送皮带204转动,期间抽真空泵206持续运行,使位于负压槽205上方的通孔208中保持负压,将门板吸附在相应的吸盘207上,使门板能够稳定随着传送皮带204的转动被移出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待门板完全脱离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后侧第二电机202停止运行,但抽真空泵206持续运行,然后各第四直行气缸602启动,各第一支杆603和各第二支杆604皆围绕与第四直行气缸602输出端的铰接处转动,夹角增大,各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处转动,直至各安装板302竖直,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卡接,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上升,直至上侧热压板10的底面与各顶块304顶面脱离接触,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停止运行,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启动,使各顶块304离开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启动,使各摆臂504摆动,通过各连杆503带动各推移板501围绕铰接柱502转动,随着推移板501的继续转动,各卡块506带动各滑动套筒11下降,直至设置在推移板501外侧的卡槽508与卡块506底部脱离接触,上下两侧热压板10合拢,第一电机102运行,使丝杠101转动,通过螺孔带动升降架12下降直至升降架12底面与底座7顶面抵接,后侧抽真空泵206停止运行,工作人员将门板从后侧传送皮带204上取下,还有门板未从相邻的热压板10之间取出时,返回步骤a4,当所有相邻的热压板10之间均无门板时,进入步骤a6;

a6、停止运行:各第一电机102、各第二电机202、各抽真空泵206、各第一直行气缸402、各第二直行气缸505、各第三直行气缸303和各四直行气缸602均停止运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多个第一电机102、多根与升降架12通过螺孔与升降架12传动连接的丝杠101的设置,对升降架12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电机202、传送辊203和传送皮带204的设置,对门板进行上料和下料,期间,通过抽真空泵206与负压槽205、负压管209和通孔208的配合,使移动至负压槽205顶部上方的吸盘207能够将门板吸附在传送皮带204上,防止门板在升降架12的升降过程中在传送皮带204上发生移动并且能够方便前侧和后侧的传送皮带204将门板送入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或者将门板从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取出,通过第四直行气缸602和第一支杆603与第二支杆604的配合,使安装板302围绕其与凹槽301的铰接点转动至竖直状态或者水平状态,通过推移板501、铰接柱502、连杆503、摆臂504和第二直行气缸505的配合,在安装板302位于竖直状态时,抬升上侧热压板10,或者在安装板302位于水平状态时,在第三直行气缸303推动顶块304移动至上下两侧热压板10之间后,将门板推送至后侧传送皮带204上,通过第一直行气缸402和横移板404的配合,带动推移板501移动使其内侧与门板接触,使推移板501能够在铰接柱502、连杆503、摆臂504和第二直行气缸505的配合作用下带动门板朝后侧传送皮带204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相互配合作用,对门板进行自动上下料,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