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吸附剂 尿酸 及其应用 制备方法 腔内


1.本发明属于尿酸吸附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高尿酸血症(hua,hyperuricemi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升高,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尿酸浓度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不但能够引发痛风和肾结石,还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疾病在遗传和病理机制上有密切的联系。
3.目前认为正常人每天尿酸排出量约500

1000mg,相当于2974

5948μmol。其中约2/3经肾脏排泄,1/3经肠道排泄。传统的降血尿酸策略主要是抑制黄嘌呤脱氢酶减少尿酸的来源,和/或作用于某些转运体以增加尿酸的排泄。相关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非布索坦、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这些策略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肝脏或肾脏,长期使用会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人们仍期待一种新的更安全的降低血尿酸的新策略。
[0004]“肾超载”假说把高尿酸血症分为肾超载型、肾低排泄型和混合型3类,其中,肾超载型由机体尿酸产生过多和肾外尿酸低排泄两种类型组成,肾外尿酸低排泄主要指肠道尿酸排泄减少,该假说的提出为人们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小肠是负责外源性嘌呤摄入、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超载”学说凸显了肠道在机体血尿酸水平的稳态调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5]
目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0007]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水溶性尿囊素1份、丙烯酰胺1

10份、乙腈200

300份和偶氮二异丁腈0.6份。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n,n

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为100份以下,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用量为100份以下。
[0010]
进一步地,每克尿酸吸附剂对肠腔内游离尿酸的吸附量不低于100μmol。
[0011]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的应用,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
[0012]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s1.取100份以下n,n

二甲基甲酰胺与200

300份乙腈混合形成致孔剂;
[0014]
s2.取1份水溶性尿囊素溶于步骤s1所得的致孔剂中,再加入1

10份丙烯酰胺,超声混匀20min后放置在4℃冷藏12h;
[0015]
s3.取步骤s2所得的混合溶液,加入100份以下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6份偶氮
二异丁腈,超声振荡脱气20min,通n
2 10min后封管,置于60℃恒温反应24h;
[0016]
s4.将步骤s3所得乳白色棒状聚合物置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0017]
s5.将步骤s4所得固体经研磨粉碎后过100目筛;
[0018]
s6.称取s5所得粉末置于容器中中,按30ml/1.0g粉末的比例加入45℃10%醋酸水溶液,超声40min,4500
×
g离心20min,取上清液,测尿囊素吸光度,直至洗脱液吸光度为0;
[0019]
s7.取步骤s6所得沉淀物置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肠腔内尿酸吸附剂。
[0020]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每克尿酸清对肠腔内游离尿酸的吸附量不低于100μmol。
[0021]
一种肠腔内尿酸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尿酸吸附剂的丙烯酰胺量不超过0.05%。
[002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经实验验证,本发明的尿酸吸附剂对高尿酸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具有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产品经研磨粉碎后过100目筛的白色粉末成品图;
[0024]
图2为不同吸附剂对尿酸吸附能力的影响(n=4);
[0025]
图3.1为尿酸清、活性炭对ca2 吸附能力的影响(n=4);
[0026]
图3.2为尿酸清、活性炭对mg2 吸附能力的影响(n=4);
[0027]
图3.3为尿酸清、活性炭对fe2 吸附能力的影响(n=4);
[0028]
图4为丙烯酰胺标准曲线图(n=2);
[0029]
图5为不同时间血管内循环、肠腔游离尿酸浓度图(n=8);
[0030]
图6为尿酸清对肠腔游离和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的影响(n=8);
[0031]
图7为尿酸清对大鼠血清尿酸值的影响结果图(n=6);
[0032]
图8为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曲线(n=6);
[0033]
图9为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步态评分(n=6);
[0034]
图10为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的后肢撑力指数(n=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36]
一、尿酸吸附剂(下文也称为尿酸清)的制备
[0037]
一种尿酸吸附剂,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水溶性尿囊素1重量份、丙烯酰胺1

10重量份、乙腈200

300重量份、n,n

二甲基甲酰胺0

100重量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

100重量份和2,2

偶氮二异丁腈0.6重量份。
[0038]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尿酸吸附剂包括以下组分:
[0039]
水溶性尿囊素1重量份、丙烯酰胺6重量份、乙腈208重量份、n,n

二甲基甲酰胺52重量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40重量份和2,2

偶氮二异丁腈0.6重量份。
[0040]
具体地,
[0041]
水溶性尿囊素0.5mmol丙烯酰胺3mmol乙腈20mln,n

二甲基甲酰胺5m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mmol2,2

偶氮二异丁腈0.05g
[0042]
一种尿酸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43]
5ml n,n

二甲基甲酰胺与20ml乙腈混合形成致孔剂,将0.5mmol水溶性尿囊素溶于致孔剂后,加入3mmol丙烯酰胺,超声混匀20min后放置在4℃冰箱中12h。加入20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加入0.05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超声振荡脱气20min。通n
2 10min后封管,放入60℃恒温水浴锅中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乳白色棒状聚合物置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经研磨粉碎后过100目筛。称取1.0g粉末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30ml 45℃10%醋酸水溶液超声40min,45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测尿囊素吸光度,直至洗脱液吸光度为0。得到的聚合物置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获得如图1所示的产品尿酸吸附剂,即尿酸清。
[0044]
二、尿酸吸附剂的实验
[0045]
1、不同吸附剂对尿酸吸附能力的影响
[0046]
称取0.1g已制备好的尿酸清成品、活性炭、蒙脱土各1份,分别置于50ml离心管,各加入含1780μmol
·
ml
-1
尿酸的模拟肠液(nacl 8.006g、na2hpo4 1.136g、nah2po4 0.2400g和胰蛋白酶(1:250)1g溶于去离子水1000ml,ph7.2

7.4)20ml,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150r/min振荡1h后,取出,4500r/min(德国hettich,320r)离心10min,微孔滤膜过滤后,分别测定上层清液中尿酸的浓度。
[0047]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注:μmol/g为每克吸附剂所吸附的尿酸摩尔质量;*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0048]
由图2可知,尿酸吸附剂(即尿酸清)能吸附尿酸,吸附量约为102.3μmol/g,其吸附能力位于活性炭和蒙脱土之间,显著高于蒙脱土(p<0.05)。这说明尿酸清颗粒上留有洗脱下来能与尿酸分子构型相匹配的空穴结构,即存在与尿酸相互结合的作用位点。
[0049]
2、尿酸吸附剂对其他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
[0050]
称取0.1g尿酸清成品3份,分别置于50ml离心管,各加入配制好的3mmol/l ca
2
水溶液、1.5mmol/l mg
2
水溶液以及0.2mmol/l fe
2
水溶液20ml,放入恒温振荡器中37℃,150r/min振荡1h后,取出,4500r/min(德国hettich,320r)离心10min,微孔滤膜过滤后,分别测定上层清液中ca2 、mg2 、fe2 的浓度。
[0051]
尿酸清、活性炭对模拟肠液中ca
2
、mg
2
以及fe
2
的吸附实验结果相应如图3.1、3.2和3.3所示,注:图3.1中**表示p<0.01,***表示p<0.001,ns表示p>0.05;图3.2中,*表示p<0.05,**表示p<0.01,ns表示p>0.05;图3.3中,***表示p<0.001,ns表示p>0.05。
[0052]
由图3.1

图3.3可知,活性炭对ca
2
、mg
2
、fe
2
的吸附力均比尿酸清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fe
2
会被活性炭大部分吸附(p<0.001),而尿酸清对上述三种生理离子均无明显吸附(p>0.05)。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会非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尿酸清对尿酸具有较好的识别和选择性吸附能力,应用于肠道可以保持肠道内生理性离子的平衡。
[0053]
3、尿酸吸附剂溶液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0054]
用移液枪分别移取25mg/l丙烯酰胺标准溶液0.08ml、0.16ml、0.32ml、0.64ml、
1.28ml、2.56ml、5.12ml于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上下摇晃至均匀。使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去离子水为参比溶液,对各个溶液在波长190

250nm的范围内进行扫描,扫描间隔1nm。
[0055]
称取0.5g尿酸清成品1份,置于50ml离心管,加入去离子水20ml,于恒温培养振荡器中37℃,150r/min中摇5h后,取出,4500r/min(德国hettich,320r)离心10min,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定上层清液中丙烯酰胺的浓度。
[0056]
结果如图4示,注:选择196nm为测定波长绘制丙烯酰胺标准曲线。
[0057]
由图4可知,在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下,丙烯酰胺的含量x在0

6.4mg/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y=0.1406x 0.0363,相关系数r2为0.9876。对尿素清溶液中丙烯酰胺残留量进行3次平行测定,结果为5.59、5.49、5.54mg/l,平均为5.54mg/l,尿酸清中残留丙烯酰量为0.02%。符合国际健康卫生组织1985年提出的聚丙烯酰胺标准,即聚丙烯酰胺中残留丙烯酰胺量控制在0.05%以下。
[0058]
三、动物实验
[0059]
为验证本发明尿酸清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功效,发明人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以下以离体带血管鸡肠袢模型和慢性高尿酸大鼠模型进行说明。
[0060]
1、离体带血管鸡肠袢模型的建立
[0061]
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客观存在的尿酸酶可将体内的尿酸转变为更易排出体外的尿囊素,所以目前实验用的大多数哺乳动物,其体内的血尿酸值偏低,均不适宜用于长时间观察高尿酸血症病理生理变化和药物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证实禽类与人体嘌呤代谢的途径相似,重要的一点是两者都缺乏尿酸酶,最终均以尿酸为终产物排出体外。所以构建合理的禽类高尿酸血症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人类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鸡肠对药物和化学药品的反应与哺乳动物组织中已描述的反应相似,更重要的是,不必为此专门宰杀动物,可以帮助减少用于科研目的的实验动物的数量,这与动物道德使用的三个“r”相吻合,故本发明建立一种离体带血管鸡肠袢模型,探讨尿酸清具体的降血尿酸机制,以期为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0062]
(1)动物
[0063]
离体带血管鸡肠袢截取:于泉州南埔农贸市场选择65日龄“黑土鸡”公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体重约为1.5kg的进行宰杀,以鸡卵黄囊憩室为界,靠近回盲瓣一侧,上数20cm,围绕肠道打一个松结;靠近空肠一侧,上数20cm,围绕肠道打一个松结,并将两个肠道结扎点所属的分支动脉用动脉夹断流,使整个肠道形成封闭的肠系膜血管灌注循环。
[0064]
通过注射器注射38℃的生理盐水冲洗肠道三次,除去肠道内容物,肠道用棉线系紧。手指用生理盐水润湿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的正下方,将0.45
×
15mm医用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针针头折成90
°
平行插入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静脉。在动脉处输入含肝素的生理盐水,直至静脉流出液无血液后停止血管冲洗。整个离体带血管肠袢用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运送到实验室进行后续实验。
[0065]
鸡肠系膜血管灌注封闭循环:蠕动泵与储液瓶相连,肠袢动脉入口处的输液针与蠕动泵的另一端用透明硅胶管相连,向储液瓶中加入不含有尿酸的血管灌注液(不含肝素),调节流速为1.5ml/min,冲洗血管10min,将血管中残留的血液冲洗干净。肠袢注入10ml肠道灌注液,同时将蠕动泵的流速调节为1.0ml/min,把不含尿酸血管灌注液换成含有尿酸
的血管灌注液,温度控制在40℃,出口处的静脉输液针连通另一根透明硅胶管导回储液瓶。整个肠袢放入装有38℃的恒温台氏液中,注意在肠袢下放纱布避免加热设备对肠袢的烫伤。同时开启制氧机,调节氧浓度为95%,通过鼻吸管将气体导入台氏液,保证肠道在离体状态下一定时间内能够具有正常的生理机能。从静脉小导管第一滴回流液开始滴下开始计时,在0h、5h时收集储液瓶液体以及肠管内液体1ml,将样品保存在4℃冰箱。
[0066]
(2)分组、造模、给药
[0067]
将离体带血管鸡肠袢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尿酸清低浓度制剂组、尿酸清高浓度制剂组。实验时,空白组肠腔注入10ml模拟肠液;尿酸清低剂量组肠腔注入5μg/ml尿酸清肠液10ml;尿酸清高剂量组肠腔注入50μg/ml尿酸清肠液10ml,按上述时间点取样品,4500
×
g离心10min,取上清检测样品尿酸浓度,观察尿酸清的吸附效果。
[0068]
(3)结果
[0069]
由图5可知,当血管通入含尿酸的血管灌注液,肠道通入不含尿酸的肠道灌注液时,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逐渐下降,而肠腔游离尿酸浓度逐渐升高,大约在3h后两条曲线趋于平衡。说明尿酸可以从血管向肠腔净传输,由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到浓度低的一侧,该循环对于研究肠道局部血管急性高尿酸血症可行。
[0070]
由图6可知,注:在5h时,尿酸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空白组对比,*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0071]
实验进行到5h,对比空白组,在肠道给药后,尿酸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肠腔游离尿酸和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均降低,其中低剂量组血管内循坏尿酸浓度下降了9.9%(p<0.05),肠腔游离尿酸浓度下降了16.7%(p<0.001),高剂量组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下降了19.3%(p<0.001),肠腔游离尿酸浓度下降了24.9%(p<0.001),均有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比尿酸清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比低剂量组下降了10.4%(p<0.05),高剂量组肠腔游离尿酸浓度比低剂量组下降了9.9%(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尿酸清高、低剂量之间存在较好的量效

反应关系。
[0072]
2、尿酸清对高尿酸大鼠模型的影响
[0073]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尿酸清能通过吸附鸡肠腔中游离的尿酸,降低肠腔游离尿酸浓度,从而促进血管内循环尿酸向肠腔净运输进而降低血尿酸。为了进一步探讨尿酸清具体吸附尿酸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动物模拟人类高尿酸血症,再服用尿酸清治疗的临床前试验来验证。禽类动物因与人类高尿酸血症病理及临床表现拟合度高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禽类尚未完全建立专业的微生物控制标准及分级,且饲养条件较为特殊。基于此,本发明仍然还是使用大鼠来做尿酸清的临床前试验。大量的实验证明,单用一种药物造模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本章主要通过多种药物和方式干预,诱导建立稳定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检测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值,来评价尿酸清的降尿酸作用。
[0074]
(1)动物
[0075]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8只,体重(200
±
10)g,购自闽侯县吴氏实验动物贸易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沪)2017

0005。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20170005039440。实验环境为正常饲养温度21~25℃,相对湿度55%~65%,12h光照/12h黑暗。实验动物伦理批号:华侨大学医学院伦研究批第(a2020027)号。
[0076]
(2)分组、造模、给药
[0077]
2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测量体质量,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高尿酸模型组8只、尿酸清低剂量组6只、尿酸清高剂量组8只。
[0078]
采用“果糖 氧嗪酸钾 乙胺丁醇复合造模法”。动物造模第1周始,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和动物饮用水,其余各组每天喂饲普通颗粒饲料及10%果糖水,4组动物均自由饮食,饲料和水(或果糖水)每天更换一次,连续造模3周。同时每天9:00高尿酸模型组和尿酸清组灌胃300mg/kg的氧嗪酸钾,250mg/kg的乙胺丁醇;正常组灌胃1%cmc

na。13:00尿酸清低剂量组按25mg/kg体质量灌胃尿酸清溶液,尿酸清高剂量组按50mg/kg体质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同法灌胃1%cmc

na溶液。1次/天,连续21天。每隔7d断尾取血一次,每次1ml,取血清用于血清尿酸的检测。
[0079]
(3)结果
[0080]
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实验末模型组血清尿酸浓度比空白组增高近1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说明该造模方式可以建立较稳定地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尿酸清低、高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较模型组有降低,其中低剂量组降低了20.8%(p<0.05),高剂量组降低了31.6%(p<0.01),表明尿酸清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尿酸清高剂量组血清尿酸水平与低剂量组相比降低了13.6%(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高、低剂量存在较好的量效

反应关系。
[0081]
发明人要说明的是,实验研究中的给药剂量均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且换算为人体服用,不会带来服用量过大的不适。动物实验所用的动物为200g大鼠,尿酸清高剂量为50mg/kg,按常用实验动物及人的体表面积比例折算系数(56.0)算,70kg人的剂量=50*0.2*56.0=560mg。
[0082]
四、毒理学实验
[0083]
在新药研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制剂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和药效学的研究以外,还应该对其进行相关成分的安全性评价。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神经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大鼠给予丙烯酰胺染毒后,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失调,严重时后肢可出现瘫痪。尿酸清是以丙烯酰胺为基础,聚合成聚丙烯酰胺为组分所制备,虽然在实施例1中的实验数据已表明尿酸清中残留丙烯酰量为0.02%,符合国际健康卫生组织对此提出的标准。但为了以防万一,本发明通过建立丙烯酰胺大鼠亚急性经口中毒模型和尿酸清模型,用神经行为学方法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
[0084]
1、动物
[0085]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体重(300
±
10)g,购自闽侯县吴氏实验动物贸易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cxk(沪)2017

0005。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20170005039440。实验环境为正常饲养温度21~25℃,相对湿度55%~65%,12h光照/12h黑暗。实验动物伦理批号:华侨大学医学院伦研究批第(a2020027)号。
[0086]
2、分组、造模、给药
[0087]
1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测量体质量,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组6只、丙烯酰胺组6只,尿酸清组6只。
[0088]
各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每天13:00,丙烯酰胺组大鼠按体质量灌胃染毒60mg/kg的丙烯酰胺溶液,空白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尿酸清组灌胃10mg/ml,25mg/kg的尿酸清混悬液,连续处理12d。试验期间每天称量大鼠的体重,观察大鼠的日常行为状况。分别于第
0,3,6,9,12d,测取大鼠的步态分值,后肢撑力指数。
[0089]
3、结果
[0090]
(1)不同组别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0091]
体重的变化是衡量大鼠是否正常生长的重要标准。如图8所示,注:与空白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01;与丙烯酰胺组相比,##表示p<0.01,###表示p<0.001。
[0092]
试验期间空白组与尿酸清组大鼠的体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稳定地增长,两组之间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烯酰胺组大鼠的体重表现为持续下降。与空白组相比,丙烯酰胺组的大鼠体重于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第十二天分别下降8.8%(p<0.01)、15.8%(p<0.001)、23.2%(p<0.001)、36.1%(p<0.001)。提示丙烯酰胺染毒可导致大鼠体重的下降,排除尿酸清中有未结合的丙烯酰胺对大鼠的体重造成影响。
[0093]
(2)大鼠步态评分的变化
[0094]
如图9所示,观察期内空白组与尿酸清组大鼠均呈正常步态。大鼠给予丙烯酰胺染毒后,步态分值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在第3

12天,丙烯酰胺组的步态分值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尿酸清组。表明丙烯酰胺染毒可导致大鼠的步态异常,对运动神经造成损伤,而尿酸清对大鼠的运动神经无损伤。
[0095]
(3)大鼠后肢撑力指数的变化
[0096]
如图10所示,注:与空白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01;与丙烯酰胺组相比,#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0097]
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丙烯酰胺组的后肢撑力指数呈明显的增大趋势。第0

3天,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相比,丙烯酰胺组大鼠后肢撑力指数于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第十二天分别增宽14.4%(p<0.05)、53.6%(p<0.001)、43.0%(p<0.001)、47.9%(p<0.001)。与尿酸清组相比,丙烯酰胺组大鼠后肢撑力指数于第三天、第六天、第九天、第十二天分别增宽6.8%(p>0.05)、41.4%(p<0.001)、35%(p<0.01)、28.9%(p<0.05)。空白组与尿酸清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丙烯酰胺染毒会对大鼠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食入尿酸清未能观察到神经毒性表现。
[0098]
丙烯酰胺会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下降、步态分值增加、后肢撑力指数增宽,尿酸清是以丙烯酰胺为基础,聚合成聚丙烯酰胺为组分所制备,可能会有未洗脱完全的丙烯酰胺在食入后,对机体造成神经行为损伤。但由具体实施例1中对尿酸清制剂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测定结果与本实施例所进行的尿酸清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两者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尿酸清制剂中有丙烯酰胺残留量在国际健康卫生组织对此提出的标准以下,初步证明在有效临床剂量内,服入尿酸清并不会造成神经行为异常,这一部分为尿酸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方面的实验数据。
[0099]
结论
[0100]
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持续不断地上升,已经被看作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肾尿酸排泄障碍情况下,肠道对机体的尿酸水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
[0101]
本实验拟从肠道入手,与其它吸附剂做比较,优化分子印迹条件和工序制备出尿酸清,通过体外研究其选择性尿酸吸附能力以及建立一种离体带血管鸡肠袢模型、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丙烯酰胺大鼠亚急性经口中毒模型和尿酸清模型,运用血清尿酸和神
经行为学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尿酸清能吸附模拟肠溶液中的尿酸,且选择性较好,对ca
2
、mg
2
、fe
2
无明显吸附;离体带血管鸡肠袢尿酸清组与空白组比较,低剂量组肠腔游离尿酸浓度下降了16.7%(p<0.001),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下降了9.9%(p<0.05),高剂量组肠腔游离尿酸浓度下降了24.9%(p<0.001),血管内循环尿酸浓度下降了19.3%(p<0.001),表明尿酸清能通过吸附肠腔中游离的尿酸,促进血管内循环中的尿酸向肠腔净运输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并且高、低剂量存在较好的量效反应;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清组和高尿酸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血尿酸浓度降低了20.8%(p<0.05),高剂量组降低了31.6%(p<0.01),表明尿酸清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并且高、低剂量存在较好的量效反应(p<0.05);尿酸清组大鼠并未出现丙烯酰胺组所出现的神经行为异常现象,表明在有效临床剂量内,服入尿酸清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
[0102]
本研究建立的带血管肠袢尿酸传输模型可以作为后续研发经肠引流降低血尿酸浓度药物的动物模型;本研究制备得到的尿酸清有望进一步研发成为长期服用的经肠排泄尿酸的先导药物,通过促进血循环内的尿酸向肠腔内持续净传输,有望突破传统30%尿酸经肠排泄的极限,为纠正伴发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提供新思路。
[0103]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