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6: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膝关节 导引 矫形器 用以 支撑


1.本发明涉及一种矫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支撑膝关节并导引其转动的矫形器。


背景技术:

2.现有应用于膝关节的矫形器通常包括一个套筒、一个支架,及两条束带。所述套筒套设于患者的一条腿上。所述支架及所述束带设置于所述套筒且围绕所述膝关节并且分别加压于所述腿的内外两侧,以提供所述膝关节稳定支撑并减缓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所产生的疼痛。
3.各所述束带的一端是固定于所述套筒,而另一端则是先穿过所述支架的一个环体后反折,使各所述束带形成束紧在所述套筒的一个束紧段及一个反折段,所述反折段与所述束紧段通过魔鬼毡黏扣在一起。
4.当患者的所述腿进行伸展及屈曲的摆动过程中,所述矫形器的套筒及支架皆会随着所述膝关节摆动,所述束带会被所述套筒及所述支架拉扯而在所述套筒上滑动。由于各所述束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筒而另一端套固于所述环体,因此,各所述束带的两端同时受到拘束而无法转动。于是,在所述膝关节的摆动过程中,所述束带便无法顺应所述膝关节带动所述套筒摆动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地服贴在所述套筒上,造成所述束带很容易因滑动摩擦而产生卷曲甚至是松脱的情形,从而影响所述束带施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矫形器。
6.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矫形器包含套筒、支架,及束紧机构。
7.所述套筒界定前端、后端、第一侧,及相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包括下支臂,及能转动地铰接于所述下支臂的上支臂,所述束紧机构包括连接组及束带组,所述连接组至少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之一,所述束带组连接于所述下支臂及所述上支臂且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束带组具有位于所述后端且邻近所述第二侧的交叉部,所述束带组至少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组并能通过所述连接组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
8.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连接组包含两个分别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的连接件,所述束带组包含第一束带,及与所述第一束带交叉并与其构成所述交叉部的第二束带,所述第一束带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且一端套固于所述下支臂而另一端套固于枢接在所述上支臂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束带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且一端套固于所述上支臂而另一端套固于枢接在所述下支臂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
9.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下支臂及所述上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各自包含环体,及设
置于所述环体的轴件,所述下支臂的环体及所述上支臂的环体分别供所述第一束带及所述第二束带套固,所述轴件供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枢接。
10.本发明的矫形器,各所述连接件形成有卡扣孔,所述下支臂及所述上支臂各自包含轴件,所述轴件卡扣并枢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扣孔内且能够拆卸地脱离对应的所述卡扣孔。
11.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环体具有外表面,所述轴件具有能万向转动地枢接于所述环体且部分凸伸出所述外表面的球体,及凸设于所述球体凸伸出所述外表面的一端并供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枢接的轴杆。
12.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环体还具有相反于所述外表面的内表面,所述环体形成有延伸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且呈圆形的枢接孔,所述枢接孔供所述球体枢接并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的开口,所述开口大小相同,所述球体经由所述开口分别凸伸出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所述环体还具有界定出所述枢接孔的球形弧面,所述球形弧面形状与所述球体形状相配合用以拘束所述球体。
13.本发明的矫形器,各所述连接件形成有卡扣孔,所述轴件的轴杆卡扣并枢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扣孔内且能够拆卸地脱离对应的所述卡扣孔,所述轴件还具有凸设于所述轴杆相反于所述球体一端的夹头,所述球体与所述夹头共同夹持对应的所述连接件。
14.本发明的矫形器,各所述连接件包括抵接于对应的所述球体的倒圆角面,及相反于所述倒圆角面且抵接于对应的所述夹头的端面。
15.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连接组包含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上支臂的连接件,所述束带组包含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的束带,所述束带缠绕于所述下支臂且一端套固于所述上支臂而另一端套固于所述连接件。
16.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下支臂包含端架体,所述上支臂包含环体,及设置于所述环体并与所述连接件枢接的轴件,所述端架体与所述环体位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束带具有第一缠绕段、第二缠绕段,及翻折段,所述第一缠绕段顶端套固于所述环体且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缠绕段顶端套固于所述连接件且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缠绕段与所述第一缠绕段交叉并与其构成所述交叉部,所述翻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缠绕段底端及所述第二缠绕段底端之间且缠绕于所述端架体。
17.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矫形器包含套筒、支架,及束紧机构。
18.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套筒并包括下支臂,及能转动地铰接于所述下支臂的上支臂,所述束紧机构包括连接组及束带组,所述连接组包含两个连接件,所述束带组包含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所述连接件分别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所述第一束带一端套固于所述下支臂而另一端套固于枢接在所述上支臂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束带一端套固于所述上支臂而另一端套固于枢接在所述下支臂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束带与所述第一束带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一束带及所述第二束带能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
19.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下支臂及所述上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各自包含环体,及能万向转动地枢接于所述环体的轴件,所述下支臂的环体及所述上支臂的环体分别供所述第一束带及所述第二束带套固,所述轴件供对应的所述连接件枢接。
20.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矫形器包含套筒、支架,及束紧机构。
21.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套筒并包括下支臂,及能转动地铰接于所述下支臂的上支臂,所述束紧机构包括连接组及束带组,所述连接组包含连接件,所述束带组包含束带,所述连接件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之一,所述束带两端分别套固于枢接有所述连接件的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连接件,所述束带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且缠绕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另一上,所述束带能通过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
22.本发明的矫形器,所述下支臂包含端架体,所述上支臂包含环体,及设置于所述环体并与所述连接件枢接的轴件,所述端架体与所述环体位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束带具有第一缠绕段、第二缠绕段,及翻折段,所述第一缠绕段顶端套固于所述环体且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缠绕段顶端套固于所述连接件且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所述第二缠绕段与所述第一缠绕段交叉,所述翻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缠绕段底端及所述第二缠绕段底端之间且缠绕于所述端架体。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所述连接组至少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之一,以及所述束带组至少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组并能通过所述连接组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的设计方式,使得所述束带组能顺应使用者的膝关节带动所述套筒摆动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地保持在紧密服贴于所述套筒的状态,从而能提升所述束带组施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一实施例安装在患者的一条腿的侧视图,说明所述腿在伸展位置,以及一个套筒、一个支架及一个束紧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
25.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安装在所述腿的后视图,说明一条第一束带及一条第二束带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图中未显示所述套筒的侧覆片;
26.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安装在所述腿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套筒呈掀开状;
27.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侧视图,说明一个连接件与一个轴件之间的组装关系;
28.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轴件的一个轴杆穿设于一个通孔部内且对齐一个卡扣孔部;
29.图6是类似于图5的剖视图,说明所述轴杆卡扣并枢接于所述卡扣孔部;
30.图7是类似于图1的侧视图,说明所述腿摆动至屈曲位置;
31.图8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所述连接件借由所述第二束带的束紧弹力拉动而带动对应的所述轴件于所述枢接槽内转动;
32.图9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33.图10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图;
34.图11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及
35.图12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一条束带的一个翻折段缠绕并紧抵于一个端架体的一个横杆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37.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38.参阅图1及图2,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矫形器200为膝部矫形器,所述矫形器200用以安装在例如骨关节炎患者的使用者的一条腿1上。图1所绘示的所述矫形器200是以应用在患者的左腿为例。所述矫形器200围绕并包覆在所述腿1的大腿段11的一部分、小腿段12的一部分以及膝关节13,借由在所述腿1的内外两侧分别施加压力,以提供所述膝关节13稳定支撑并减缓因骨关节炎所产生的疼痛。在以下说明中,定义所述矫形器200供所述腿1穿伸的穿伸方向为上下方向z、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z的前后方向x,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的左右方向y。
39.参阅图1及图3,所述矫形器200包含一个套筒2、一个支架3,及一个束紧机构4。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套筒2是以能够掀开并套设在所述腿1上的掀开式套筒为例,当然,所述套筒2也能是仅供所述腿1穿套的穿套式套筒,不以所述掀开式套筒为限。所述套筒2包括一个筒体21、两个第一黏扣片23,及两个第二黏扣片24。所述筒体21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并具有一个包覆片211,及一个侧覆片212。所述包覆片211具有内表面213、相反于所述内表面213的外表面214、第一片缘215,及相反于所述第一片缘215的第二片缘216。所述内表面213用以围绕并包覆所述腿1。所述第一片缘215中间处凹陷形成有呈半圆形的第一凹口217。所述第二片缘216中间处凹陷形成有呈半圆形并与所述第一凹口217位置对应的第二凹口218,所述第二凹口218能与所述第一凹口217相配合以共同界定出呈圆形的开口219,所述开口219用以供所述膝关节13的髌骨伸出。所述侧覆片212通过例如缝纫方式固定于所述外表面214且位于所述第一凹口217后方,所述侧覆片212与所述外表面214共同界定出一用以供所述支架3容置的容置空间220。所述容置空间220具有两个位于底端的下开口部221,及两个位于顶端的上开口部222,所述下开口部221及所述上开口部222用以供所述支架3穿设,以使所述支架3的上下两端部能外露出所述侧覆片212。
40.所述第一黏扣片23通过例如缝纫方式固定于所述外表面214且邻近所述第一片缘215,所述第一黏扣片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口217上下两侧。所述第二黏扣片24通过例如缝纫方式固定于所述内表面213且邻近所述第二片缘216,所述第二黏扣片2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口218上下两侧,并且能够分离地分别黏扣于所述第一黏扣片23。各所述第一黏扣片23为魔鬼毡的一钩面片或一毛面片其中之一,各所述第二黏扣片24为所述钩面片或所述毛面片其中另一。借由所述第二黏扣片24分别黏扣于所述第一黏扣片23,使得所述包覆片211的内表面213邻近所述第二片缘216的部位能够固定于所述外表面214邻近所述第一片缘215的部位上,以使所述套筒2能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腿1上。
41.参阅图1及图2,所述套筒2在例如图1、2所示的筒形状态下界定出前端25、后端26、第一侧27,及第二侧28。所述前端25与所述后端26沿所述前后方向x相间隔,所述开口219位于所述前端25。所述第一侧27与所述第二侧28位于相反侧且沿所述左右方向y相间隔。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侧27为外侧,而所述第二侧28为内侧。所述套筒2的侧覆片212位于所述第一侧27。
42.参阅图1及图3,所述支架3包括一个下支臂31、一个上支臂31’,及一个铰链33。所
述下支臂31及所述上支臂31’各自包含一个臂体311、一个环体312,及一个轴件313。所述下支臂31及所述上支臂31’的臂体311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220内,且所述臂体311相邻近的一端通过所述铰链33能转动地铰接在一起。所述下支臂31及所述上支臂31’的环体312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臂体311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下支臂31的环体312穿设于所述下开口部221且部分外露出所述侧覆片212下方。所述上支臂31’的环体312穿设于所述上开口部222且部分外露出所述侧覆片212上方。所述下支臂31及所述上支臂31’的轴件313分别设置于所述环体312外露出所述侧覆片212的部位上,且所述轴件313分别邻近于所述环体312前端。所述下支臂31与所述小腿段12位置相对应用以提供所述小腿段12侧向支撑。所述上支臂31’则与所述大腿段11位置相对应用以提供所述大腿段11侧向支撑。
43.参阅图3、图4及图5,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环体312具有内表面314,及相反于所述内表面314的外表面315。所述内表面314面向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各所述环体312形成有一个穿孔316,及一个位于所述穿孔316前方的枢接孔317。所述穿孔316及所述枢接孔317皆贯穿所述环体312且延伸于所述内表面314与所述外表面315之间。所述枢接孔317呈圆形并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内表面314及所述外表面315的开口318,所述开口318大小相同。各所述环体312具有一界定出所述枢接孔317的球形弧面319。各所述轴件313具有一个球体320、一个轴杆321,及一个夹头322。所述球体320能万向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环体312的枢接孔317,且所述球体320经由所述开口318分别凸伸出所述内表面314及所述外表面315。所述球体320的形状与所述球形弧面319的形状相配合,使得所述球体320能顺畅地于所述枢接孔317内转动。借由所述枢接孔317的开口318的大小相同以及所述球形弧面319形状与所述球体320形状相配合的设计方式,使得所述球形弧面319能起到拘束所述球体320的作用,以防止所述球体320经由所述开口318的其中任一个脱离所述枢接孔317。所述轴杆321凸设于所述球体320凸伸出所述外表面315的外侧端,所述轴杆321呈圆柱形且其外径小于所述球体320的外径。所述夹头322凸设于所述轴杆321相反于所述球体320的外侧端,所述夹头322呈圆形且其外径大于所述轴杆321的外径。
44.所述束紧机构4包括一个连接组41,及一个束带组43。所述连接组41至少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31与所述上支臂31’其中之一。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连接组41包含两个连接件411,所述连接件411分别为一个用以枢接于所述下支臂31的轴件313的下连接件,及一个用以枢接于所述上支臂31’的轴件313的上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411为一个呈板状形式的扣件并具有一个板体412,及一个凸环体413。所述板体412具有内表面414,及相反于所述内表面414的外表面415。所述板体412形成有一个延伸于所述内表面414与所述外表面415之间的穿孔416。所述凸环体413凸设于所述外表面415,所述板体412与所述凸环体413共同界定出一个与所述穿孔416相间隔的卡扣孔417。所述卡扣孔417呈葫芦状并具有一个邻近于所述穿孔416的通孔部418,及一个连通于所述通孔部418相反于所述穿孔416的一端的卡扣孔部419。所述通孔部418由所述板体412界定而出且延伸于所述内表面414与所述外表面415之间,所述通孔部418呈圆形且其外径大于所述轴件313的夹头322的外径,所述通孔部418用以供所述夹头322穿过以使所述轴杆321能对齐于所述卡扣孔部419。
45.所述凸环体413具有呈c形的端面420,所述端面420与所述外表面415相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卡扣孔部419由所述板体412及所述凸环体413共同界定而出且延伸于所述内表面414与所述端面420之间。所述卡扣孔部419概呈圆形,用以供所述轴杆321卡扣及枢接。所
述板体412及所述凸环体413共同界定出两个介于所述卡扣孔部419与所述通孔部418之间的凸部421,所述凸部421相向且相间隔并界定出所述卡扣孔部419的一个与所述通孔部418连通的连通口,所述凸部421之间的间距略小于所述轴杆321的外径。所述凸部421用以供所述轴杆321接触并能被其往外撑开,且所述凸部421用以挡止所述轴杆321以防止其经由所述连通口脱离所述卡扣孔部419。
46.此外,所述卡扣孔部419的外径小于所述球体320的外径及所述夹头322的外径,借此,使得所述轴杆321卡扣于所述卡扣孔部419时,所述球体320及所述夹头322能分别夹持所述板体412及所述凸环体413,以避免所述轴杆321沿所述卡扣孔部419的延伸方向晃动。具体而言,所述板体412还具有一与所述内表面414连接且环绕所述卡扣孔部419的倒圆角面422,所述板体412通过所述倒圆角面422抵接所述球体320。所述凸环体413通过所述端面420抵接于所述夹头322。借此,能增加各所述连接件411与所述球体320及所述夹头322的接触面积,以提升所述连接件411被所述球体320及所述夹头322夹持的稳固性。
47.参阅图1、图2及图3,所述束带组43包含一第一束带431,及一第二束带432。所述第一束带431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其一端套固于所述下支臂31的环体312且穿设于所述穿孔316,而另一端套固于用以枢接在所述上支臂31’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411上且穿设于所述穿孔416,所述第一束带431能够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所述第二束带432同样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其一端套固于所述上支臂31’的环体312且穿设于所述穿孔316,而另一端套固于用以枢接在所述下支臂31的对应的所述连接件411上且穿设于所述穿孔416,所述第二束带432能够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并与所述第一束带431交叉。
48.当患者欲将所述矫形器200安装在所述腿1时,先将呈掀开状的所述套筒2(如图3所示)的内表面213对齐于所述腿1后侧,再将所述套筒2向前移动使所述内表面213紧密地接触所述腿1。接着,将所述套筒2的第一片缘215朝向所述腿1前端弯折,使所述包覆片211靠近所述第一片缘215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腿1。随后,将所述套筒2的第二片缘216朝向所述腿1前端弯折,使所述包覆片211靠近所述第二片缘216的部位贴附于所述腿1并且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覆片211靠近所述第一片缘215的所述外表面214上。此时,借由所述第二黏扣片24分别黏扣于所述第一黏扣片23上,使得所述套筒2能紧密地包覆并束紧所述腿1。
49.将所述第一束带431依序沿着所述套筒2的所述第一侧27、所述后端26、所述第二侧28、所述前端25及所述第一侧27往上旋绕,使所述第一束带431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接着,把连接于所述第一束带431顶端的所述连接件411的卡扣孔417卡扣于所述上支臂31’的轴件313,以使所述第一束带431定位并束紧于所述套筒2上。之后,将所述第二束带432依序沿着所述套筒2的所述第一侧27、所述后端26、所述第二侧28、所述前端25及所述第一侧27往下旋绕,使所述第二束带432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所述外表面214并与所述第一束带431交叉,以共同构成一位于所述后端26且邻近所述第二侧28的交叉部433,使得所述第二束带432与所述第一束带431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接着,把连接于所述第二束带432底端的所述连接件411的卡扣孔417卡扣于所述下支臂31的轴件313,以使所述第二束带432定位并束紧于所述套筒2上。
50.参阅图4、图5及图6,在各所述连接件411与对应的所述轴件313的组装方式中,先将各所述连接件411的内表面414面向对应的所述环体312的外表面315,再将各所述连接件
411的卡扣孔417的通孔部418对齐于对应的所述轴件313的夹头322。借由各所述连接件411的凸环体413凸设于所述板体412的外表面415的设计方式,提供了一种防呆的机制,使得患者能够通过观看或触摸所述凸环体413来判断出所述外表面415所在的位置,以便在前述过程中能迅速地将所述内表面414面向对应的所述环体312,以防止各所述连接件411的组装方向错误。
51.接着,将各所述连接件411沿一箭头i方向朝向对应的所述环体312的外表面315方向移动,使所述夹头322穿过所述通孔部418而凸伸出所述外表面415,以及所述轴杆321穿设于所述通孔部418内且对齐所述卡扣孔部419。之后,沿一箭头ii方向拉动各所述连接件411,当各所述连接件411的凸部421接触所述轴杆321时会被所述轴杆321往外撑开而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待所述凸部421分别越过所述轴杆321的相距一个直径的两相反侧,且所述轴杆321卡扣于所述卡扣孔部419时,所述凸部421借由复位弹力复位并挡止所述轴杆321,以防止所述轴杆321经由所述卡扣孔部419的连通口脱离所述卡扣孔部419。所述球体320及所述夹头322则分别夹持所述板体412的倒圆角面422及所述凸环体413的端面420。此时,各所述连接件411即组装于对应的所述轴件313上。
52.参阅图1、图6及图7,借由各所述连接件411通过所述卡扣孔部419与对应的所述轴件313的轴杆321相互枢接的设计方式,使得各所述连接件411能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或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相对于所述轴杆321旋转。当患者的所述腿1在如图1所示的伸展位置及如图7所示的屈曲位置之间摆动的过程中,所述矫形器200的套筒2及支架3皆会随着所述膝关节13摆动,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则会被所述支架3及所述连接件411拉扯而在所述套筒2上滑动。借由各所述连接件411能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或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相对于所述轴杆321旋转,使得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在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上滑动的过程中还能同时带动所述连接件411相对于所述支架3转动。借此,使得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能通过所述连接组41相对于所述套筒2转动,而能顺应所述膝关节13带动所述套筒2摆动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地保持在紧密服贴于所述外表面214的状态,以减少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在所述外表面214上滑动时受到拘束所导致的无法转动限制及滑动摩擦的因素,进而产生卷曲甚至是松脱的情形,从而能提升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施压的稳定性。
53.参阅图1、图6、图7及图8,由于所述球体320经由对应的所述开口318凸伸出所述外表面315,因此,各所述连接件411组装于对应的所述轴件313后会与所述外表面315相间隔一段适当距离。前述距离所构成的空间,使得各所述连接件411能通过所述球体320相对于所述环体312摆动且在摆动后能够呈倾斜状态,以避免各所述连接件411受到所述环体312阻挡而无法摆动。借由各所述轴件313通过所述球体320万向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所述枢接孔317,当所述连接件411分别被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的束紧弹力拉动时能分别带动所述轴件313的球体320于所述枢接孔317内转动,使得所述连接件411能分别相对于所述环体312摆动一适当角度而呈倾斜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两者能以更多的区域服贴于所述外表面214,以增加与所述外表面214接触的面积。借此,能更进一步地降低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产生卷曲甚至是松脱的情形。
54.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患者的所述腿1的粗细不同,因此,所述套筒2包覆在所述腿1上的形状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影响了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缠绕于所述套筒
2上的位置。所以,借由前述各所述连接件411能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或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相对于所述轴杆321旋转,以及各所述轴件313通过所述球体320万向转动地枢接于对应的所述枢接孔317的设计方式,使得所述矫形器200安装在不同患者的所述腿1上时,皆能确保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能稳定地保持在紧密服贴于所述外表面214的状态。借此,使得所述矫形器200能应用在安装于不同患者的所述腿1上,以提升应用上的范围及弹性。
55.参阅图9及图10,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矫形器200的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所述套筒2、各所述枢接孔317、各所述轴件313及各所述连接件411的结构。
56.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套筒2为上下两端皆呈开放状的穿套式套筒,用以供患者的所述腿1(如图1所示)由上朝下地穿伸于其内。各所述枢接孔317具有一个相对邻近所述内表面314的大孔径部323,及一个相对邻近所述外表面315的小孔径部324。所述小孔径部324的孔径小于所述大孔径部323的孔径。各所述环体312还具有一介于对应的所述大孔径部323与对应的所述小孔径部324之间的肩部325。各所述轴件313的轴杆321枢接于对应的所述枢接孔317内。各所述轴件313具有一由所述轴杆321外周面径向朝外凸伸的凸缘326,所述凸缘326位于对应的所述大孔径部323内且抵接于对应的所述肩部325,以防止各所述轴件313脱离对应的所述枢接孔317。各所述连接件411具有一个枢接板423,及一个扣环424。所述枢接板423形成有一个枢接孔425,及一枢转孔426。所述枢接板423具有所述内表面414及所述外表面415,所述枢接孔425延伸于所述内表面414与所述外表面415并供对应的所述轴件313的轴杆321枢接,借此,使得各所述连接件411能相对于所述轴杆321旋转。各所述轴件313的夹头322抵接于所述外表面415,以防止各所述轴件313脱离对应的所述枢接孔425。
57.所述枢转孔426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枢接孔425的延伸方向。所述扣环424一端能转动地枢接于所述枢转孔426内,而另一端供所述第一束带431一端或所述第二束带432一端套固。借此,当所述扣环424被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的束紧弹力拉动时能分别相对于所述枢接板423摆动而呈倾斜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两者能以更多的区域服贴于所述外表面214,以增加与所述外表面214接触的面积。
58.参阅图11及图12,是本发明矫形器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矫形器200的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所述支架3及所述束紧机构4的结构。
59.在本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下支臂31包含一个端架体327,所述下支臂31的端架体327与所述上支臂31’的环体312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臂体311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连接组41的连接件411数量为一个且其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所述束带组43包含一由弹性材质所制成且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束带434,所述束带434缠绕于所述下支臂31的端架体327且一端套固于所述上支臂31’的环体312而另一端套固于所述连接件411的扣环424。
60.具体而言,所述端架体327具有一个穿设于所述下开口部221且部分外露出所述侧覆片212下方的环部328,及一个形成于所述环部328中间处的横杆部329。所述横杆部329沿所述前后方向x延伸。所述环部328与所述横杆部329共同界定出一个下开孔330,及一个间隔位于所述下开孔330上方的上开孔331。所述束带434具有第一缠绕段435、第二缠绕段
436,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缠绕段435底端及所述第二缠绕段436底端之间的翻折段437。所述第一缠绕段435顶端套固于所述环体312且依序沿着所述套筒2的所述第一侧27、所述后端26、所述第二侧28(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25及所述第一侧27往下旋绕,使得所述第一缠绕段435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所述第一缠绕段435由所述端架体327外侧穿过所述上开孔331至所述端架体327内侧,之后,将连接于所述第一缠绕段435底端的所述翻折段437穿设于所述下开孔330并朝上反折,使所述翻折段437缠绕并紧抵于所述横杆部329上。接着,将连接于所述翻折段437另一端的所述第二缠绕段436由所述端架体327外侧穿过所述上开孔331至所述端架体327内侧,随后,将所述第二缠绕段436依序沿着所述套筒2的所述第一侧27、所述后端26、所述第二侧28、所述前端25及所述第一侧27往上旋绕,所述第二缠绕段436与所述第一缠绕段435交叉并与其构成所述交叉部433。最后,将所述第二缠绕段436顶端套固于所述连接件411的扣环424,使得所述第二缠绕段436呈螺旋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外表面214。
61.本第三实施例的所述矫形器200借由前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单一条束带434同样能够达到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的作用。借此,能提供另一种使用上的选择。
62.需说明的是,本第三实施例虽然是以所述下支臂31具有所述端架体327,而所述上支臂31’具有所述环体312及所述轴件313为例作说明,但在本第三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是所述下支臂31具有所述环体312及所述轴件313而所述上支臂31’具有所述端架体327,使得所述束带434的翻折段437及所述连接件411的设置位置与图11所示的位置上下颠倒。也就是说,本第三实施例的所述支架3及所述束紧机构4在设计时,所述连接件411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31与所述上支臂31’其中之一,所述束带434两端分别套固于枢接有所述连接件411的所述下支臂31与所述上支臂31’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连接件411,所述束带434呈交叉状地缠绕于所述套筒2且缠绕于所述下支臂31与所述上支臂31’其中另一上。
63.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所述矫形器200,借由所述束紧机构4的连接组41至少能够转动地枢接于所述下支臂与所述上支臂其中之一,以及所述束带组43至少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组41并能通过所述连接组41相对于所述套筒2转动的设计方式,当患者的所述腿1在所述伸展位置及所述屈曲位置之间摆动的过程中,所述束带组43的第一束带431及第二束带432,或所述束带434皆能顺应所述膝关节13带动所述套筒2摆动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地保持在紧密服贴于所述外表面214的状态,以减少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或所述束带434在所述外表面214上滑动时受到拘束所导致的无法转动限制及滑动摩擦的因素,进而产生卷曲甚至是松脱的情形,从而能提升所述第一束带431及所述第二束带432,或所述束带434施压的稳定性,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