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缸体、液压泵及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液压泵及马达。


背景技术:

2.液压泵/马达是液压系统中的关键元件,是机械能与液压能相互转化的重要装置。缸体是液压泵/马达的主要组成部件,缸体结构的设计对液压泵/马达的效率至关重要。
3.如图1所示,传统缸体的配油面上均匀分布有与柱塞腔相通的腰形槽,配油面上至腰形槽内圈设置有内密封带,配油面上至腰形槽外圈设置有外密封带,外密封带与缸体外径之间设置有辅助支撑密封带。辅助支撑密封带上的泄油槽1’沿径向延伸,在缸体旋转过程中,缸体与配油盘之间必然存在搅油过程,径向分布的泄油槽1’相对缸体周向线速度成90
°
,油液对泄油槽1’的力正向作用于泄油槽1’侧壁面上,如图2所示,油液对泄油槽1’的力臂为a,该种情况下,力臂a最大,对缸体的旋转阻碍扭矩是最大的;油液被泄油槽1’侧壁搅动,相互直接摩擦,驱动缸体的能量就必然有一部分被消耗在这里,产生热量,温度的上升使得油液的粘度降低,从而使得配油盘与缸体不容易形成油膜,使配油盘和缸体这对摩擦副不稳定,在压力大波动时损坏油膜,造成此摩擦副失效。
4.因此,亟需一种减少能量浪费以及提高配油盘和缸体形成的摩擦副的稳定性的缸体、液压泵及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缸体、液压泵及马达,该缸体、液压泵及马达能够减少能量浪费,并且能够提高配油盘和缸体形成的摩擦副的稳定性。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缸体,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上设置有配油面,所述配油面用于与配油盘连接;所述配油面上自内向外依次环设有外密封带、泄油环和辅助支撑密封带,所述辅助支撑密封带上环向开设有多个泄油槽,所述泄油槽一端与所述泄油环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泄油槽呈螺旋状,且螺旋的方向与所述缸体旋转的方向相同。
8.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泄油槽环向均匀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撑密封带上。
9.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泄油槽的横截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10.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泄油槽与所述泄油环连接位置的切线沿所述配油面的径向延伸。
11.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油面上环向设置有多个油液通孔,多个所述油液通孔设置于所述外密封带的内侧。
12.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液通孔为腰型通孔。
13.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油液通孔环向均匀分布于所述配油面上。
14.作为一种缸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油面上还设置有内密封带,所述内密封带设置于所述油液通孔的内侧。
1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泵,包括如上所述的缸体。
1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包括如上所述的缸体。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缸体、液压泵及马达,液压泵和马达均包括缸体,该缸体通过在辅助支撑密封带上设置螺旋状的泄油槽,且螺旋的方向与缸体旋转的方向相同,当缸体旋转的时候,缸体外部的油液产生的阻力垂直作用于泄油槽的侧壁,相较于传统沿径向延伸的泄油槽而言,作用于缸体的阻碍扭矩减小,从而减少能量浪费,缸体旋转处于顺流状态,有利于缸体平稳旋转,减少了油液的搅动程度,产生的热量减少,保证油液的粘度使其更容易形成油膜,提高了配油盘和缸体形成的摩擦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缸体的主视图;
19.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油液作用于泄油槽的原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缸体的主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油液作用于泄油槽的原理图。
23.附图标记:
[0024]1’
、泄油槽;
[0025]
1、缸体本体;11、外密封带;12、辅助支撑密封带;121、泄油槽;13、油液通孔;14、内密封带;15、泄油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缸体,该缸体包括缸体本体1,缸体本体1上设置有配油面,配油面用于与配油盘连接;配油面上自内向外依次环设有外密封带11、泄油环15和辅助支撑密封带12,辅助支撑密封带12上环向开设有多个泄油槽121,泄油槽121一端与泄油环1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泄油槽121呈螺旋状,且螺旋的方向与缸体旋转的方向相同。
[0031]
通过在辅助支撑密封带12上设置螺旋状的泄油槽121,且螺旋的方向与缸体旋转的方向相同,当缸体旋转的时候,缸体外部的油液产生的阻力垂直作用于泄油槽121的侧壁,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液对泄油槽121的力臂为b,相较于传统沿径向延伸的泄油槽而言,力臂b明显比力臂a小,因此,作用于缸体的阻碍扭矩减小,从而减少能量浪费,缸体旋转处于顺流状态,有利于缸体平稳旋转,减少了油液的搅动程度,产生的热量减少,保证油液的粘度使其更容易形成油膜,提高了配油盘和缸体形成的摩擦副的稳定性。优选地,多个泄油槽121环向均匀设置于辅助支撑密封带12上。
[0032]
优选地,泄油槽121的横截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甩出的油液通过泄油槽121后,流速逐渐减小,到达缸体外部后与缸体工作腔内的油液融合平稳,减少气泡的产生。
[0033]
优选地,泄油槽121与泄油环15连接位置的切线沿配油面的径向延伸,该切线与辅助支撑密封带12的内圈的挤压出油线速度方向近似垂直,这样挤压出的油液会作用在泄油槽121的内壁,对于马达启动时,产生的作用力辅助推动缸体旋转,起到减小马达启动扭矩的效果,即回收了挤压出的高压油的能量,节约能量。
[0034]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油面上环向设置有多个油液通孔13,多个油液通孔13设置于外密封带11的内侧,在液压泵中,油液通过泵后盖、配油盘通过油液通孔13进入缸体内部,通过柱塞的吸入和压出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优选地,油液通孔13为腰型通孔。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油液通孔13环向均匀分布于配油面上。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配油面上还设置有内密封带14,内密封带14设置于油液通孔13的内侧。
[003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泵,该液压泵包括上述的缸体。
[0037]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上述的缸体。
[0038]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