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计量缝合针线组套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针线 缝合 计量 医疗器械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计量缝合针线组套。


背景技术:

2.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需要缝合固定人工晶体情况,术中常用缝线,一端在人工晶体襻打结,另一端缝合固定于巩膜上。如遇此情况,既往常规手术针和缝线缺点表现明显:一、眼内空间狭窄,缝线与人工晶体连接时不适于在眼内打结固定,术者多选用将人工晶体放于眼表,在眼外打结,人工晶体暴露、接触眼表时间长、操作时间长,且植入时可能将眼表异物及细菌带入眼内,增加炎症及感染的几率;二、将缝线另一端与眼球壁固定时,如自内向外缝线,入针位置被虹膜遮挡,属于盲探,增加损伤、出血几率,且位置不准确,易造成人工晶体偏位及倾角可能;如自外向内缝线,则一般需要将已入前房的缝线由人工晶体植入的隧道口钩至眼外(根据固定线条数,此动作需要重复2-3次),将人工晶体固定好后,再将人工晶体连同多条缝线一起植入眼内,操作过于复杂;三、固定人工晶体缝线条数传统习惯常为两条,不能做到“三点确定一平面”,偏位及倾角可能性较大,且人工晶体植入时,可能以缝线与人工晶体2个结点连线为轴形成眼内翻转;两条以上时,狭小空间内同时、多条缝线需要随人工晶体同时植入眼内,互相纠缠干扰可能性大,有时严重影响手术进程,甚至需要取出人工晶体,重新梳理缝线、或重新缝合打结,然后再次植入,不但增加手术时间、加重术后炎症、且可能造成角膜内皮较大损伤,甚至失代偿,形成大泡性角膜炎;四、固定线为单线,单薄、承力大,自身无法形成外科结,人工晶体固定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计量缝合针线组套,以解决在眼科临床手术时操作不便、创伤性大、操作时间长的问题。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计量缝合针线组套,包括手术针本体和与其配套的缝线,所述手术针包括针柄,针身,针尖和针眼,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与针尖存在110
°
~140
°
的夹角,所述针眼靠近针尖,位于夹角的拐点位置,所述缝线以不同颜色及标准长度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
5.进一步地,所述针尖2.0mm内无弧度。
6.进一步地,所述针柄两侧均为平面。
7.进一步地,所述针身为圆针。
8.进一步地,所述针身与针尖的夹角为120
°

9.进一步地,所述针身为弧形。
10.进一步地,所述针柄为弧形。
11.进一步地,所述缝线选用2.0mm为单位长度以不同颜色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
1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中针眼位于针身与针尖的夹角拐点位置,利于挂线,缝线以不同颜色及标准长度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可准确计量长度,即通过残余线颜
色及长度可计算出被组织遮挡部位缝线的长度,进针后眼内可形成线套,避免眼内打结,有利于人工晶体在眼球壁的固定,大幅提高手术效率;针尖2.0mm内无弧度,利于确保穿刺球壁时走行方向;针柄两侧均为平面,易于持针器夹持;针身为圆针,可减少进针时对睫状体的损伤,减少出血;针身和针柄为弧形,有利于眼内操作,可防止因针尖翘起过高而误伤角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0为手术针,101为针柄,102为针身,103为针尖,104为针眼,20为手术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1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计量缝合针线组套,包括手术针10和与其配套的缝线20,所述手术针包括针柄101,针身102,针尖103和针眼104,所述针柄101两侧均为平面,所述针身102为圆针,所述针柄101和针身102为弧形,所述针身102与针尖103存在120
°
的夹角,不同于以往所有眼用手术针,所述针眼104靠近针尖103,位于针身102与针尖103夹角的拐点位置,所述针尖2.0mm内无弧度;所述缝线也不同于以往所有眼用缝线,以2.0mm为单位长度按绿色、黑色、蓝色和红色四色循环排列。
17.以人工晶体缝合手术为例:
18.(1)确定人工晶体植入切口方位及缝襻位置后,做相应球结膜切口,巩膜表面止血。
19.(2)上方做2.0mm巩膜隧道,中央穿刺入前房,并扩口。
20.(3)定位器定位,距角膜缘1.75mm,做1/2厚约2.0mm长,平行于角膜缘的巩膜槽4个。
21.(4)先将一预置缝线挂入人工晶体后襻(即后进入眼内的人工晶体襻)两中其一的挂钩上,将人工晶体折叠或用推注器,经隧道口植入前房,向下倾斜,当前襻(即先进入眼内的人工晶体襻)到达瞳孔下缘时,于下方巩膜槽之一的底部,手术针针尖垂直于巩膜穿刺入后房,代入缝线,形成套环,入眼深度约4.0mm,套入相对应人工晶体襻挂钩,带线至人工晶体襻边缘着力点,巩膜原位退出手术针。
22.(5)同动作,穿刺、套环套入下方另一人工晶体襻挂钩后退针。略收紧2处缝线套环。
23.(6)继续推入人工晶体,至完全进入眼内。因有预置缝线预防脱位,人工晶体现位置大致水平,不会翻转。上方巩膜槽底进针,套环套入另外1个(无预置安全挂线)挂钩。
24.(7)确认稳定后,拆除预置防脱位缝线。进针、套环、退针,固定第四个人工晶体襻。
25.(8)调整缝线,通过眼外段缝线颜色计算眼内段缝线长度,至各方向眼内段缝线长度一致。
26.(9)此时,巩膜槽底部为套环的两根线尾,在巩膜槽底将两线打外科结,打结前将巩膜槽缝合线尾预先置于两线间;缝合巩膜槽,于巩膜槽底打结,埋线于巩膜槽内。
27.(10)四处人工晶体襻固定线均如此周定缝线并打结,埋线。
28.(11)缝合球结膜。手术完成。
29.在手术过程中,缝线为套环式,缝线与人工晶体间不需打结固定,只需眼内挂线操作。挂线动作,随人工晶体植入在眼内瞬间完成,人工晶体不必在眼表停留和打结,省时且减少感染几率。固定人工晶体的手术针针眼靠近针尖部位,眼外确切定位后,由眼外向眼内进针,位置准确,套环套入人工晶体挂钩后,缝针原路退回即可完成线-襻-球壁连接。缝合点准确、操作省时且损伤小、出血几率小。缝线于眼内不存在相互接触,即使四方位固定时缝线之间也不会存在互相干扰,可多点固定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平面位置更加准确、稳定。固定缝线为套环,如同动滑轮,缝线承力是单线承力的1/2。拥有四个稳固套环的人工晶体,相当于8根单线固定,其稳定性远远高于以往两点、三点单线缝合悬吊的人工晶体。通过四方位固定,即使因强烈外力,致使其中一处缝线松脱,仍不会影响人工晶体平面位置及稳定性。巩膜侧为双线尾,不但可自行打外科结,而且可以把巩膜槽缝合线从外科结下经过,双重保险。
30.本技术方案中的缝线是以不同颜色及固定长度按一定顺序循环排列的手术线,可准确计量长度,不同于以往所有眼用手术线,也适用于其它可穿针及针线一体针,特别适合眼科、美容整形科等要求高度精确性、对称性和准确性的临床使用。对于其他腔隙部位手术,本技术方案中的手术针和缝线均可单独使用。
31.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