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3: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背板 终端 透明


1.本技术涉及透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2.透明显示器工作时,用户不仅能够看到面板上显示的内容,同时还能透过面板观看到面板后的物体。目前透明显示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oled/led等主动发光型的透明显示器及lcd等被动发光类型的透明显示器。
3.对于主动发光型的透明显示器来说,由于屏幕具有较高的透过率,oled/led像素在发光时,存在侧面发射及底面发射的现象,即发光角度大于180
°
,部分光出射到屏幕背后,造成背后漏光现象,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以改善主动发光型的透明显示器背后漏光现象严重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器件和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衬底之间;
7.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光反射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层内。
8.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显示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阵列驱动层,所述光反射层与所述阵列驱动层中的至少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9.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光反射层包括多个光反射片,多个所述光反射片阵列排布;
10.其中,多个所述光反射片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光反射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片内。
11.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的栅极层、位于所述栅极层上的有源层和源漏极层;
12.其中,所述光反射层与所述遮光层、所述有源层以及所述栅极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13.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多个存储电容,所述发光器件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存储电容电性连接;
14.其中,所述光反射层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存储电容在所述光反射层及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层及所述遮光层内。
15.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存储电容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三电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
16.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光反射层与所述遮光层及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体成
型,以及所述光反射层与所述源漏极层绝缘设置。
17.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还包括介质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均位于所述介质层内,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介质层表面;
18.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层表面还设置有保护绝缘层,所述保护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三电极层。
19.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发光器件设置有正向引脚和反向引脚,所述正向引脚与所述有源层连接,所述反向引脚连接低压信号端;
20.其中,所述正向引脚上还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延伸至与所述遮光层或所述反射层连接。
21.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背板,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显示背板组合为一体。
22.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显示背板上设置光反射层,并使光反射层位于发光器件与衬底之间,从而使发光器件从底部向后出射的光通过光反射层反射回正面,减少或避免显示背板的背后漏光现象。而且,光反射层还可以将发光器件的部分侧面出光反射回正面,增加透明显示器的亮度,显示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所述显示背板的第一种层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所述显示背板的像素平面结构图;
26.图3是本技术所述显示背板的第二种层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显示背板100、衬底110、发光器件120、第一发光器件121、第二发光器件122、第三发光器件123、正向引脚124、延伸段1241、反向引脚125、光反射层130、第一反射片131、第二反射片132、第三反射片133、阵列驱动层140、薄膜晶体管141、有源层1411、栅绝缘层1412、栅极层1413、源极1414、漏极1415、缓冲层142、遮光层143、介质层144、存储电容145、第一电极层1451、第二电极层1452、第三电极层1453、保护绝缘层15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随着显示器件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其中透明显示器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关注。在透明显示器件工作时,用户不仅能够观看到面板上显示的内容,同时还能透过面板观看到面板后的物体。透明显示可融合多点触摸、智能显示等技
术,作为公共信息显示的终端,用在百货陈列窗、冰箱门、公交车站点、汽车前风挡玻璃、自动售货机等各个领域,具有展示、互动、广告等协同效果,让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
31.目前透明显示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oled/led等主动发光类型的透明显示器以及lcd等被动发光类型的透明显示器。主动发光类型的透明显示器由于透明度较高,显示色域高等因素,已经成为了透明显示的主流技术路线。相比较于普通的oled/led非透明显示器,由于屏幕具有较高的透过率,oled/led像素在发光时,存在侧面发射及底部发射的现象,即发光角度大于180
°
,部分光出射到屏幕背后,造成背后漏光的现象,导致严重的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包括衬底11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发光器件120和光反射层130,所述衬底110可以由玻璃、石英或聚酰亚胺等材料制备。所述发光器件120可以为led芯片、mini led芯片、micro led芯片、oled发光器件等,所述光反射层130可以为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层如cu、au、mo、al等。所述光反射层130位于所述发光器件120与所述衬底110之间,其中,所述发光器件120在所述光反射层13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层130内,以使光反射层130将发光器件120的背后发光更加充分地反射至正面,减少反射盲区。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显示背板100上设置光反射层130,并使光反射层130位于发光器件120和衬底110之间,使光反射层130可以将所述发光器件出射的背后出光及侧面出光反射至正面,减少显示背板100的背后漏光现象。同时,由于光反射层130的反射作用,使更多的光线反射至正面,有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器的显示亮度,进一步改善效果。
35.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6.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请参阅图1,图1为所述显示背板100的第一种层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背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110与所述发光器件120之间的阵列驱动层140,所述阵列驱动层14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41(tft),所述薄膜晶体管141可以为非晶硅(a

si)tft、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tft或金属氧化物(metal oxide)tft,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141为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铟镓锌氧化物)tft,属于金属氧化物tft的一种。在本实施中,所述光反射层130与所述阵列驱动层140中的至少一金属层同层设置,以使金属材质的光反射层130可以复用为导电层或电极层,从而减少阵列驱动层140中其他导电层或电极层的设置,降低制程难度与成本。
37.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请参阅图2,图2为所述显示背板100的像素平面结构图,所述光反射层130包括多个光反射片,所述光反射片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或圆形、椭圆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等,本技术对所述光反射片的形状及大小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光反射片为矩形为例,多个所述光反射片阵列排布,而且多个所述光反射片与所述发光器件120一一对应,所述发光器件120在所述光反射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片内。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光反射层130设置为多个光反射片,可以避免在衬底110上整面设置金属层,降低光反射层130的材料成本,也有利于降低显示背板100重量,实现轻薄效果。
38.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阵列驱动层1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缓冲
层142及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2中的遮光层143,所述薄膜晶体管141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2中。所述缓冲层142可由诸如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
x
)等无机绝缘材料制备。所述遮光层143为金属(如cu、au、mo、al等)或其他无机或有机材料制作而成的不透明膜层。所述薄膜晶体管141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底栅薄膜晶体管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9.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顶栅薄膜晶体管型为例,所述薄膜晶体管141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缓冲层142上的有源层1411、设置于所述有源层1411上的栅绝缘层1412、设置于所述栅绝缘层1412上的栅极层1413及与所述有源层1411连接的源漏极层。其中,所述有源层1411可以为非晶硅(a

si)、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或者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等材料制备。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有源层1411由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材料制备为例,与此对应地,所述栅极层1413与所述源漏极层也由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材料制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栅极层1413与所述源漏极层还可由过渡金属、后过渡金属或多晶化非金属之一形成。例如,所述栅极层1413与所述源漏极层可以由金属材料诸如钛(ti)、铜(cu)、钼(mo)、钨(w)、锌(zn)、铝(al)、或者非金属材料如多晶硅(p

si)等材料制备。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层130与所述遮光层143、所述有源层1411以及所述栅极层1413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光反射层130与所述有源层1411同层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将光反射层130与遮光层143、有源层1411或者栅极层1413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可以避免为光反射层130单独设计金属层制程,降低制程难度与成本。
41.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请参阅图3,图3为所述显示背板100的第二种层结构示意图,所述阵列驱动层140还包括介质层144和位于所述介质层144内及介质层144上的多个存储电容145,所述介质层144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2上,所述薄膜晶体管141位于所述介质层144中。所述介质层144可以由环氧树脂等介电常数较高的材料制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120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141与所述存储电容145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发光器件12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41的漏极1415连接,所述存储电容145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41的源极1414连接。本实施例在介质层144内或介质层144上设置多个存储电容145,使像素电极上充好电的电压可以保持到下一次画面更新,提高刷新画面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层130与所述遮光层143同层设置,而且,为了降低制程复杂度,所述光反射层130和所述遮光层143可以为同一金属层,即将所述遮光层143复用为光反射层130,同时起到遮光与反射光线的作用。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141与所述存储电容145在所述光反射层130及所述遮光层14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反射层130及所述遮光层143内。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出射至薄膜晶体管141与存储电容145背后位置的光线也能经所述光反射层130反射至正面,减少光线在薄膜晶体管141与存储电容145位置处的光损失率,进一步提高显示亮度。
44.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请参阅图3,所述存储电容145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1451、第二电极层1452和第三电极层1453,所述第一电极层1451与所述遮光层143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1452与所述栅极层1413同层设置,所述第三电极层1453与所述源漏极层同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的源极1414和漏极1415位于所述介质层144表面,所述源
极1414和漏极1415通过设置在所述介质层144中的过孔与所述有源层1411电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三电极层1453位于所述介质层144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层145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452位于所述介质层144内。为了进一步简化存储电容145的制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143可以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145的第一电极层1451,所述栅极层1413可以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145的第二电极层1452,所述源漏极层可以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145的第三电极层1453。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层1453即所述源漏极层表面还设置有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的保护绝缘层150,所述保护绝缘层150覆盖所述第三电极层1453,所述保护绝缘层150可以采用如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
x
)等无机绝缘材料制备。
46.本实施例通过将存储电容145设置为至少包括第一电极层1451、第二电极层1452和第三电极层1453的多层结构,可以使存储电容145形成多个平板电容器的并联体,从而以较小的体积获取较大的电容量,使存储电容145可以存储更多的电量,存储能力更强。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将遮光层143复用为存储电容145的第一电极层1451,使遮光层143可以不仅可以复用为光反射层130,还可以复用为电容电极,同时栅极层1413也复用为电容电极,有利于简化制程与显示背板100的内部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47.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背板100至少包括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一发光器件121、第二发光器件122以及第三发光器件123,多种颜色的发光器件120可以使显示背板100的光源具有更高的灰度,色彩的对比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层130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21对应的第一反射片131、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22对应的第二反射片132、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23对应的第三反射片133。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片131、所述第二反射片132以及所述第三反射片133的光反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当个各发光器件的侧面出光效应较为接近时,所述第一反射片131、第二反射片132、第三反射片133的反射面积设置为相同,以降低制程难度和制造成本;当各个发光器件的侧面出光效应相差较大时,可针对不同的侧面出光效应强度来调整第一反射片131、第二反射片132、第三反射片133的反射面积,此时反射面积存在不同,反射面积大小与发光器件的侧面出光效应强度相关,侧面出光效应越强,反射片的发射面积越大,从而改善个别发光器件的侧面出光效应较大时所造成的背后漏光较多的问题。
49.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21为红光芯片,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22为绿光芯片,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23为蓝光芯片,以使第一发光器件121、第二发光器件122和第三发光器件123可以发出三基色(红、绿、蓝)并进行混色,得到显示所需的各种颜色。
50.在本技术的显示背板中,所述发光器件120设置有正向引脚124和反向引脚125,所述正向引脚124连接所述漏极1415并通过所述有源层1411连接工作电压(vdd),所述反向引脚125连接低压信号端(vss),所述低压信号端连接公共接地端电压。所述正向引脚124上还设置有延伸段1241,所述延伸段1241延伸至与所述遮光层143或所述反射层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延伸段1241延伸至与遮光层143或反射层连接,相当于给发光器件120增加了一条起到保护作用的“地线”,防止发光器件120中电流过大时击穿发光器件120内的半导体结构,进而延长发光器件120的使用寿命。
51.本技术实施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背板100,所述终端主体和所述显示背板100组合为一体。
52.本技术通过在显示背板100上设置光反射层130,并使光反射层130位于发光器件120与衬底110之间,从而使发光器件120从底部向后出射的光通过光反射层130反射回正面,减少或避免显示背板100的背后漏光现象。而且,光反射层130还可以将发光器件120的部分侧面出光反射回正面,增加透明显示器的亮度。此外,本技术还将遮光层143复用为光反射层130、存储电容145的第一电极层1451,同时将薄膜晶体管141的栅极层1413复用为存储电容145的第二电极层1452,有利于简化制程与显示背板100的内部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5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