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3: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供给 车用 集成 系统 底盘

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商用车底盘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2.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是将天然气加压到20.7~24.8mpa后以气态形式存储在车载的专用气瓶中(常规工作压力为20mpa)。供气时气瓶组内高压的cng通过管路、调压器减压、过滤后流向发动机,需要配套控制器面板总成、气量显示传感器、高压过滤器、高压电磁阀、减压阀、低压过滤器、低压电磁阀等部件。上述部件需要通过管道、接头、支架等连接部件组成高、低压供气系统,进而完成气体流向、流量的控制,并通过减压器加热将高压天然气的压力控制在0.7~0.8mpa后流入低压供气系统二次过滤最终通过低压断气电磁阀流入发动机。
3.当下cng燃气车辆,对于车辆续驶里程、车辆品质、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由于cng车辆供气系统由气瓶组、高压管路、低压管路、过滤器、减压阀等诸多零部件组成,导致底盘布局紧张,一个气瓶组基本就将一侧空间占满,导致供给系统中除操控面板总成的其它零部件布置在车间内侧,或牺牲车辆续驶里程更换小容积的气瓶组等。这些会导致装配、保养、维护不便,底盘布局杂乱不美观,运输效率低下。另外,每种车辆因轴距、用途不同,零部件布局、管路走向和长短均不相同,造零部件数量过多、安装过程复杂,很难保证车辆外观的一致性,且给装配、生产工艺控制造成困难;管路连接点不集中,而每个连接点都有燃气泄漏的风险,理论上都需要加装燃气监测装置,造成泄漏监测及修复困难,成本增加;再有现有燃气供给系统没有做到全面防护,部分阀门外露分散,无法限制非操作人员操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系统内各装置结构在车体内布局分散、保养维护困难以及难以对各阀门与管路进行防护检测等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其包括:
7.气瓶组总成,其包括气瓶安装架以及若干个固定于所述气瓶安装架上的cng气瓶;
8.燃气处理结构总成,其包括集成架体以及安装于所述集成架体上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所述集成架体连接于所述气瓶组总成的端部区域。
9.通过上述方案,用于燃气流动调控以及燃气加工处理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通过集成架体安装于气瓶组总成一端的端部区域,进而实现本技术所提供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集成度较高,可集中安装于商用车内的气瓶安装区域,方便安装操作的顺利实施,便于对其内各部分结构进行保养维护,同时,由于各结构较为集中,在进行泄露检测或防护时也将更加方便,对比现有技术中,可显著降低检测元件或防护装置的设置,同时也将
大大提高防护的高效性与检测的准确性。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调控处理结构包括流动调控组件与燃气处理组件;
11.所述集成架体包括:
12.操作面板,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连接并位于所述气瓶组总成端部区域的边沿,以用于供所述流动调控组件安装固定;
13.安装架体,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面板一侧的所述气瓶组总成端部区域,以用于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安装固定。
14.通过上述方案,实现用于操作燃气流动的流动调控组件可借助操作面板安装于气瓶组总成的端部区域边沿,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在需要时快速对流动调控组件进行操作,具有较强实用意义。同时对燃气进行加工处理的燃气处理组件处于操作面板一侧的安装架体上,使燃气调控处理结构借助集成架体充分利用了气瓶组总成端部的空间,进一步实现提高整体的集成度,便于后续维护及各结构的泄露检测。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体包括:
16.第一架体,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固定连接;
17.第二架体,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下方,使所述第一架体上方、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架体下方均形成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的安装区域。
18.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利用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在安装架体内形成三个安装区域,进而便于燃气处理组件内的不同结构在安装架体上可交错安装,避免冲突的同时有效利用气瓶组总成端部的空间,最终实现整体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均呈水平布设,且两者靠近所述气瓶安装架的一端设有竖直的安装板面。
20.通过上述方案,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的平行布设,使两者上下所形成的安装区域空间将更加利于燃气处理组件各部分的安装固定,同时两者端部所设置的安装板面将使其更加方便的同气瓶安装架进行接触,进而方便两者进行连接固定。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包括:
22.连接横板,其一端与所述气瓶安装架固定连接;
23.安装横板,其与所述连接横板远离所述气瓶安装架的端部固定连接,以用于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安装固定。
24.通过上述方案,实现第一架体在通过连接横板连接气瓶安装架的同时通过安装横板可对燃气处理组件内的结构进行安装固定,进而有效降低第一架体自身的占用空间,使燃气处理组件可在较充足的空间上进行安装与使用。
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呈平行于所述气瓶组总成长度方向的竖直布设。
26.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操作面板可有效利用气瓶组总成长度方向端部的空间,且竖直布设的操作面板将更有利于操作人员对其上的流动调控组件进行操作。
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气瓶安装架之间设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瓶安装架以及所述操作面板固定连接。
28.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操作面板与气瓶安装架之间的连接固定,且多个连接件使操作面板的固定安装更加牢固可靠,进一步使得其上的流动调控组件可更加稳定。
2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还包括:
30.防护蒙皮,所述气瓶组总成与所述燃气处理结构总成外位于其内,其上设有活动门及用于锁定所述活动门的锁定件。
31.通过上述方案,通过防护蒙皮实现对气瓶组总成与燃气处理结构总成的防护,进而很好地限制了非操作人员进行触碰操作,同时在需要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门的开启来对其内结构装置进行操作。此外,防护蒙皮将整体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进而使得在系统内出现燃气泄漏时,燃气的扩散空间较小,使防护蒙皮内进行泄漏检测时将更加精准,并可有效降低检测元件的安装数量,降低成本。
3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蒙皮内设有燃气泄露报警器。
33.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对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的实时监测,保障在使用时及时掌握系统的燃气是否存在泄漏,进而及时避免危险情况产生,显著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3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动调控组件(30)包括与cng气瓶(11)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充气截止阀、供气截止阀以及维修放气阀;
35.所述燃气处理组件(31)包括高压过滤器、减压器、低压过滤器以及低压电磁阀。。
3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由于用于燃气流动调控以及燃气加工处理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通过集成架体安装于气瓶组总成一端的端部区域,实现本技术所提供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集成度较高,使车辆底盘两侧改装空间利用最大化,节省空间,可满足装配更大容积气燃气供给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38.另一方面,由于供给系统高度集成,使其结构、外观不受车型结构影响,降低特异型结构的使用,使零部件品种缩减,进而使生产与安装成本得到控制,各结构安装均可快速实现,也便于后期对其内各部分结构进行保养维护;
39.最终,由于各结构较为集中,在进行泄露检测或防护时也将更加方便,对比现有技术中,可显著降低检测元件或防护装置的设置数量,同时也将大大提高防护的高效性与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处理结构总成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蒙皮结构示意图。
44.图中:
45.1、气瓶组总成;10、气瓶安装架;11、cng气瓶;
46.2、集成架体;20、操作面板;200、连接件;21、安装架体;210、第一架体;2100、连接横板;2101、安装横板;211、第二架体;212、安装板面;
47.3、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0、流动调控组件;31、燃气处理组件;
48.4、防护蒙皮;40、活动门;41、锁定件;42、气瓶阀操作门;43、脚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当下cng燃气车辆,对于车辆续驶里程、车辆品质、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由于cng车辆供气系统由气瓶组、高压管路、低压管路、过滤器、减压阀等诸多零部件组成,导致底盘布局紧张,一个气瓶组基本就将一侧空间占满,导致供给系统中除操控面板总成的其它零部件布置在车间内侧,或牺牲车辆续驶里程更换小容积的气瓶组等。这些会导致装配、保养、维护不便,底盘布局杂乱不美观,运输效率低下。另外,每种车辆因轴距、用途不同,零部件布局、管路走向和长短均不相同,造零部件数量过多、安装过程复杂,很难保证车辆外观的一致性,且给装配、生产工艺控制造成困难;管路连接点不集中,而每个连接点都有燃气泄漏的风险,理论上都需要加装燃气监测装置,造成泄漏监测及修复困难,成本增加;再有现有燃气供给系统没有做到全面防护,部分阀门外露分散,无法限制非操作人员操作的风险。
51.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其能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52.参照图1,一种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其包括:
53.气瓶组总成1,其包括气瓶安装架10以及若干个固定于所述气瓶安装架10上的cng气瓶11;
54.燃气处理结构总成,其包括集成架体2以及安装于所述集成架体2上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所述集成架体2连接于所述气瓶组总成1的端部区域。
55.这样设置,用于燃气流动调控以及燃气加工处理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通过集成架体2安装于气瓶组总成1一端的端部区域,进而实现本技术所提供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集成度较高,可集中安装于商用车内的气瓶安装区域,方便安装操作的顺利实施,便于对其内各部分结构进行保养维护,同时,由于各结构较为集中,在进行泄露检测或防护时也将更加方便,对比现有技术中,可显著降低检测元件或防护装置的设置,同时也将大大提高防护的高效性与检测的准确性。
56.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包括流动调控组件30与燃气处理组件31;
57.所述集成架体2包括:
58.操作面板20,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连接并位于所述气瓶组总成1端部区域的边沿,以用于供所述流动调控组件30安装固定;
59.安装架体21,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面板20一侧的所述气瓶组总成1端部区域,以用于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31安装固定。
60.其中,流动调控组件30具体包括与cng气瓶11通过管路连接的充气截止阀、供气截止阀以及维修放气阀,三者安装于操作面板20远离安装架体21的一侧,使操作人员可在该
侧快捷的进行操作。燃气处理组件31则包括高压过滤器、减压器、低压过滤器以及低压电磁阀,各结构之间通过管路进行连接。其中,高压过滤器、减压器、低压过滤器以及低压电磁阀均与安装架体21之间均设有安装支架,使各个结构可顺利安装于安装架体21的不同区域,值得说明的是,安装支架可根据不同装置选择不同规格的安装支架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各安装支架均可连接不同的装置结构至安装架体21上。
61.这样设置,实现用于操作燃气流动的流动调控组件30可借助操作面板20安装于气瓶组总成1的端部区域边沿,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在需要时快速对流动调控组件30进行操作,具有较强实用意义。同时对燃气进行加工处理的燃气处理组件31处于操作面板20一侧的安装架体21上,使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借助集成架体2充分利用了气瓶组总成1端部的空间,进一步实现提高整体的集成度,便于后续维护及各结构的泄露检测。
62.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操作面板20呈平行于所述气瓶组总成1长度方向的竖直布设。
63.这样设置,实现操作面板20可有效利用气瓶组总成1长度方向端部的空间,且竖直布设的操作面板20将更有利于操作人员对其上的流动调控组件30进行操作。
64.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操作面板20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之间设有多个连接件200,所述连接件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以及所述操作面板20固定连接。
65.其中,连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优选为设置于操作面板20一侧竖直边沿的直角角铁,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操作面板20以及气瓶安装架10固定连接,同时连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数量具体位置两个,分别设置于操作面板20侧边的上下两端,且直角角铁的处于操作面板20远离安装架体21的一面。
66.这样设置,实现操作面板20与气瓶安装架10之间的连接固定,且多个连接件200使操作面板20的固定安装更加牢固可靠,进一步使得其上的流动调控组件30可更加稳定。
67.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安装架体21包括:
68.第一架体210,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固定连接;
69.第二架体211,其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架体210的下方,使所述第一架体210上方、所述第一架体210与所述第二架体2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架体211下方均形成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31的安装区域。
70.这样设置,实现利用第一架体210与第二架体211在安装架体21内形成三个安装区域,进而便于燃气处理组件31内的不同结构在安装架体21上可交错安装,避免冲突的同时有效利用气瓶组总成1端部的空间,最终实现整体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成度。
71.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第一架体210与所述第二架体211均呈水平布设,且两者靠近所述气瓶安装架10的一端设有竖直的安装板面212。
72.其中,第一架体210与第二架体211均通过安装板面212同气瓶框架进行固定连接,且连接方式具体为在安装板面212贴触气瓶框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73.这样设置,第一架体210与第二架体211的平行布设,使两者上下所形成的安装区域空间将更加利于燃气处理组件31各部分的安装固定,同时两者端部所设置的安装板面212将使其更加方便的同气瓶安装架10进行接触,进而方便两者进行连接固定。
74.可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第一架体210包括:
75.连接横板2100,其一端与所述气瓶安装架10固定连接;
76.安装横板2101,其与所述连接横板2100远离所述气瓶安装架10的端部固定连接,以用于供所述燃气处理组件31安装固定。
77.其中,连接横板2100平行于气瓶组总成1的长度方向,安装横板2101则垂直于连接横板2100,使两者形成“t”形结构,进而在连接气瓶安装架10的同时,燃气处理组件31的各部分结构可分别安装于连接横板2100、以及安装横板2101的不同位置处。同时,安装横板2101的一端与操作面板20焊接固定,实现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连接牢固程度,提高第一架体210与操作面板20的稳定性。
78.这样设置,实现第一架体210在通过连接横板2100连接气瓶安装架10的同时通过安装横板2101可对燃气处理组件31内的结构进行安装固定,进而有效降低第一架体210自身的占用空间,使燃气处理组件31可在较充足的空间上进行安装与使用。
79.此外,第二架体211设置于第一架体210的下方时可根据安装部件的具体需要采用不同形状规格,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选用平行于气瓶组总成1长度方向的钢制横板,并在该第二架体211端部竖直的安装板面212与其水平板体之间设置有加强肋,进而提高第二架体211在与气瓶安装架10连接后的稳定性。
80.可选地,参照图3,所述的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还包括:
81.防护蒙皮4,所述气瓶组总成1与所述燃气处理结构总成外位于其内,其上设有活动门40及用于锁定所述活动门40的锁定件41。
82.其中,防护蒙皮4由多块板体在各侧组合拼接构成,并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板体上对应每个气瓶设有活动的气瓶阀操作门42,气瓶阀操作门42以及活动门40均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板体的开口边沿。且两者上均设置有用于关闭的锁定件41,锁定件4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优选为设置于防护蒙皮4板体与气瓶阀操作们或活动门40上的卡扣。
83.这样设置,通过防护蒙皮4实现对气瓶组总成1与燃气处理结构总成的防护,进而很好地限制了非操作人员进行触碰操作,同时在需要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门40的开启来对其内结构装置进行操作。此外,防护蒙皮4将整体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进而使得在系统内出现燃气泄漏时,燃气的扩散空间较小,使防护蒙皮4内进行泄漏检测时将更加精准,并可有效降低检测元件的安装数量,降低成本。
84.可选地,所述防护蒙皮4内设有燃气泄露报警器(图中未示出)。
85.这样设置,实现对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的实时监测,保障在使用时及时掌握系统的燃气是否存在泄漏,进而及时避免危险情况产生,显著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86.可选地,所述防护蒙皮4竖直外壁内凹成型有多个脚踏步43。
87.这样设置,实现操作人员可可通过防护蒙皮4上的脚踏步43进行上下车,进而无需另行设计脚踏步43,实现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8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由于用于燃气流动调控以及燃气加工处理的燃气调控处理结构3通过集成架体2安装于气瓶组总成1一端的端部区域,实现本技术所提供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整体集成度较高,可集中安装于商用车内的气瓶安装区域,进而使车辆底盘两侧改装空间最大化,可节省空间,满足装配更大容积气燃气供给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89.另一方面,由于供给系统高度集成,使其结构、外观不受车型结构影响,降低特异
型结构的使用,使零部件品种缩减,进而使生产与安装成本得到控制,各结构安装均可快速实现,也便于后期对其内各部分结构进行保养维护;
90.同时,通过防护蒙皮4实现对气瓶组总成1与燃气处理结构总成的防护,进而很好地限制了非操作人员进行触碰操作,同时在需要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活动门40的开启来对其内结构装置进行操作;
91.此外,防护蒙皮4将整体商用车用集成式cng供给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进而使得在系统内出现燃气泄漏时,燃气的扩散空间较小,使防护蒙皮4内进行泄漏检测时将更加精准,并可有效降低检测元件的安装数量,降低成本。对比现有技术中,可显著降低检测元件或防护装置的设置数量,同时也将大大提高防护的高效性与检测的准确性。
9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9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9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