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9 23: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光源 投影 组件 特别 实施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和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投影设备主要包括光源系统、光机系统和镜头,光源系统位于光机系统的入光侧,镜头位于光机系统的出光侧,光源系统出射光束至光机系统,经光机系统对该光束进行处理后出射至镜头,以便于镜头能够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进而在投影屏幕上实现画面的显示。近些年来,随着激光器器件的研究发展,成本的下降,三色激光器逐渐成为投影光源的优选使用器件。
3.在将三色激光器应用于光源系统中时,各色激光器通常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相关技术中,激光器出射的激光束,红色激光、绿色激光、蓝色激光的扩散程度不同,合光时光斑一致性差。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及投影设备,可以改善光源组件出射的光束光斑一致性差的现象。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包括: 激光器,用于发出一束包括红色、蓝色、绿色激光的光束;合光组件,位于所述激光器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包括反射区,所述反射区包括第一反射区与第二反射区,所述第一反射区与第二反射区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透镜组位于所述合光组件与角度调整部件之间,对所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会聚;角度调整部件;所述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反射区与所述第二反射区之间的位置,入射至所述第二透镜组,经所述第二透镜组会聚后入射至所述角度调整部件,所述角度调整部件对入射光束进行角度调整后将光束向合光组件方向出射,经过第二透镜组准直后入射至所述合光组件,被所述合光组件的第一反射区与第二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7.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器,用于发出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所述两束激光共包含红色、绿色与蓝色激光的光束;合光组件,位于所述激光器与第二透镜组之间,包括反射区;所述第二透镜组位于所述合光组件与角度调整部件之间,对所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会聚;角度调整部件;所述激光器发出的第一激光经过合光组件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激光经过合光组件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对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进行会聚,然后将光束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所述角度调整部件对入射光束进行角度调整后将光束向合光组件方向出射,经过第二透镜组准直后入射至所述合光组件,被所述合光组件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其中,所述第一激光与所述第二激光由合光组件的反射区的两侧入射至第二透镜组。
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本技术中的光源组件及光机组件和镜头组件。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而本技术中的方案, 通过合理的设置角度调整部件,解决了由于激光器出射的红色激光、蓝色激光、绿色激光光斑扩散程度不同导致的光斑一致性差,匀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并且,由于合光组件既可以完成引导激光器出射的激光,又可以引导角度调整部件的出射光束向出光方向反射,使得光源组件的结构紧凑,在有利于光源组件甚至改善散斑现象的同时,还兼具使得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合光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角度调整部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合光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5中所示的另一种合光组件的俯视图;图8为图5中所示的再一种合光组件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5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6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7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图1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本技术提供的投影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3.本技术中,y方向为激光入射至合光组件的方向,x方向为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本方向仅做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如图1所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器101、第一透镜组102、合光组件103、第二透
镜组104与角度调整部件105。
16.激光器101、第一透镜组102、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与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沿辅助方向(如图1中y方向)依次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可以沿着预定方向,依次经过激光器101、第一透镜组102、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和角度调整部件105。
17.本实施例中,激光器101至少可以发出三色激光,所述三色激光包括红色激光、绿色激光和蓝色激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器101可以为mcl激光器10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器101发出的红色、蓝色或绿色激光可以为同时发光,也可以分时发光,示例性的,如激光器101中第一部分发光芯片和第二部分发光芯片交替发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器101中,驱动不同发光芯片的电流或电压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示例性的,驱动发光芯片的驱动电流根据不同发光芯片的亮度进行控制,本技术对不同发光芯片的驱动控制方式不做限制。
18.第一透镜组102位于激光器101与合光组件103之间,对入射的光束进行缩束,并将缩束后的光束出射至合光组件103。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102包括第一透镜1021与第二透镜1022,其中,第一透镜1021为凸透镜,第二透镜1022为凹透镜,第一透镜1021与第二透镜1022组成第一透镜组102。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21对入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并将光束出射至第二透镜1022,第二透镜1022将光束准直为平行光束后出射合光组件10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源组件中可以不包括第一透镜组102,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19.合光组件103位于第一透镜组102与第二透镜组104之间,以一定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倾斜角度为45度,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参考图1与图2,合光组件103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其中,反射区包括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之间为透射区10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射区为透明玻璃,或者其表面涂覆有至少使红色、蓝色、绿色激光束透过的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为玻璃上涂覆有至少能够反射红色、绿色、蓝色激光的材料或者为反射镜,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射区的面积小于反射区的面积。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区1032a的面积与第二反射区1032b的面积相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区1032a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反射区1032b的面积,第一反射区1032a的面积也可以大于第二反射区1032b的面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的透射区1031靠近激光器101的一侧可以镀有增透膜,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靠近激光器101的一侧均镀有增透膜,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透膜可以为仅针对激光器101发出的光束增加透过率,示例性的,如激光器101发出蓝色、红色、绿色三色激光,则增透膜可以仅对所述蓝色、红色、绿色三色激光增加透过率,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膜可以为全光谱增透膜,针对全光谱的光线增加透过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21.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镜组102对激光器101出射的激光进行了缩束,使得入射至合光组件103透射区的光斑面积较激光器101出射的激光束光斑面积要小,从而减小了合光组件103中透射区的面积,进而使得反射区的面积增大。如此,角度调整部件105出射的光束可以更多的被反射区1031向出光口方向反射,减少光束的浪费,从而提高光源组件的收
光效率。
22.第二透镜组104位于合光组件103与角度调整部件105之间,对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光束进行会聚,并将光束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如图1所示,第二透镜组104可以为一个会聚透镜,对入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104可以为两个凸透镜,共同对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光束进行会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104可以由其他透镜组成,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实现将由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即可。
23.角度调整部件105用于对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束进行角度调整。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105用于对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束增大发散角,调高各色激光的光斑一致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105为漫反射结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为散射与反射结构的结合,本技术对角度调整部件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将光束发散角进行扩大即可。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为运动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绕中心轴z,沿w方向或w的反方向进行旋转,增大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度,并将光束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的运动方式可以为二维平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为静止的结构,本技术对角度调整部件105的运动方式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还涂覆有其他材料或设置有其他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25.接下来对图1所示的光路进行描述。
26.激光器101至少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激光,激光出射至第一透镜组102,经第一透镜组102会聚后出射至合光组件103的透射区1031,激光透射透射区1031后,出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对入射的激光光束增大发散角度后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出射光束穿过第二透镜组104,成为平行光束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3,并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27.常用的三色激光投影设备,由于激光器101出射的激光束中,红色激光、绿色激光和蓝色激光的光斑扩散程度不一致,匀光效果较差。而本技术中的方案, 通过合理的设置角度调整部件105,解决了由于激光器101出射的红色激光、蓝色激光、绿色激光光斑扩散程度不同导致的光斑一致性差,匀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并且,由于合光组件103既可以完成引导激光器101出射的激光,又可以引导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出射光束向出光方向反射,使得光源组件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光源组件甚至投影设备的小型化。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器101、第一透镜组102、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和角度调整部件105。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105为固定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增大入射光束的发散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表面可以涂覆有其他材料或设置有其他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0.本实施例中,激光器101至少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激光,激光出射至第一透镜组102,经第一透镜组102会聚后出射至合光组件103的透射区,经过透射区后,出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固定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05,固定式的角度调整
部件105增大入射的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并将光束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光束穿过第二透镜组104,被第二透镜组104准直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3,并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激光器101、第一透镜组102、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角度调整部件105。其中,合光组件103包括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间隔设置,第一反射区1032a靠近第二反射区1032b的一侧为透射区1031,本实施例中,透射区1031为镂空区域,合光组件103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其中,沿图6中a

a’的剖面即为图5中的合光组件103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放置,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以不同的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区1032a和第二反射区1032b均以45度角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区1032a和第二反射区1032b可以以其他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透射区位于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之间,透射区的大小为可以允许第一透镜组102出射的激光束通过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3.接下来对如图5所示的光路传播进行描述。
34.激光器101至少发出红色、绿色、蓝色激光,所述三色激光入射至第一透镜组102,经第一透镜组102会聚后出射至合光组件103,穿过合光组件103的透射区,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增大入射光束的发散程度后,将光束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光束透射第二透镜组104,成为平行光束后出射至合光组件103,被合光组件103的第一反射区1032a和第二反射区1032b向出光方向反射。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合光组件103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合光组件103包括反射区与透射区,其中,反射区包括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透射区包括第一区域10311与第二区域10312,其中,第一区域10311为镂空区域,第二区域10312为透明玻璃,或者其表面涂覆有至少使红色、蓝色、绿色激光束透过的材料,或者,第二区域10312靠近第二透镜组104的一侧镀有至少能够反射红色、蓝色、绿色光束的膜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0311为圆形镂空结构,但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0311可以为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镂空结构,本技术对第一镂空区域的形状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0311的大小允许第一透镜组102出射的激光束透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0311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透镜组102出射的激光束的面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0311的边界超过第二区域10312的边界,与第一透射区1031a或第二透射区1031b相交,图8为其中的一种情况。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6.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如图9所示,包括激光器101、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角度调整部件105。
38.激光器101用于发出红色、蓝色、绿色激光。本实施例中,激光器101发出的激光束为两束激光,包括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中包含
蓝色、红色、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颜色的激光器101以出射激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可以为红色激光,第二激光l2至少包括蓝色激光与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可以包括红色激光与蓝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包括红色激光与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蓝色激光;只要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发出的激光束中,包括红色、蓝色、绿色激光即可,本技术不对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包括的激光颜色进行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一组包括不同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两组包含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或者,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中任一束激光由多组激光器101发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图9仅示出了两束激光是由一个激光器101发出的情况,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且确定的得到由两个激光器101发出两束激光的光源组件结构,因此,本技术不针对此一一赘述。
39.合光组件103位于激光器101与第二透镜组104之间,包括反射区与透射区,其中,透射区包括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间隔设置,反射区1032设置于第一透射区1031a和第二透射区1031b之间,反射区与透射区接续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与透射区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与透射区以不同的倾斜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本实施例中,合光组件103以45度角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可以以其他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中,反射区的面积大于透射区的面积,但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的面积可以与透射区的面积相等,或者,反射区的面积可以小于透射区的面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40.第二透镜组104位于合光组件103与角度调整部件105之间,对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光束进行会聚,并将光束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如图9所示,第二透镜组104可以为一个会聚透镜,对入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104可以为两个凸透镜,共同对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光束进行会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组104可以由其他透镜组成,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实现将由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即可。
41.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105为运动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05,其俯视图如图3所示,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绕中心轴z,沿w方向或w的反方向进行旋转,对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进行增大,并将光束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还涂覆有其他材料或设置有其他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4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调整部件105可以为固定式的角度调整部件105。
43.本实施例中,激光器101发出的两束激光包括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第一激光l1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第一透射区1031a,透过第一透射区1031a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过第二透镜组104的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第二激光l2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第二透射区1031b,透过第二透射区1031b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过第二透镜组104的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增大入射光束的发散程度,并将
光束出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过第二透镜组104的准直后,成为平行光束入射至合光组件103,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向出光口方向反射。
44.如图9所述的光源组件,激光器101发出的两束光在经过合光组件103的透射区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后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光束经过第二透镜组104准直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被向出光方向反射。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中,合光组件103的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位于合光组件103在x方向的两侧,反射区1032位于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之间,使得角度调整部件105出射的光束被同一片反射区反射向出光口方向,这样,使得合光组件103反射的光斑中,各色激光的光斑中心重合,大小一致性好,从而使得匀光的效果得到提高,光斑的质量提高,进而使得画质提升。
45.图10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6.如图10所述,本实施例中,包括激光器101、合光组件103、第二透镜组104、角度调整部件105。
47.相较于图9所示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光源组件中,合光组件103仅由反射区构成。
48.如图10所示,激光器101发出两束激光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中包含蓝色、红色、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颜色的激光器101以出射激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可以为红色激光,第二激光l2至少包括蓝色激光与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可以包括红色激光与蓝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包括红色激光与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蓝色激光;只要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发出的激光束中,包括红色、蓝色、绿色激光即可,本技术不对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包括的激光颜色进行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一组包括不同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两组包含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或者,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中任一束激光由多组激光器101发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图10仅示出了两束激光是由一个激光器101发出的情况,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且确定的得到由两个激光器101发出两束激光的光源组件结构,因此,本技术不针对此一一赘述。
49.如图10所示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间隔一定的距离,第一激光l1入射至反射区的左侧,并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第二激光l2入射至发射区的右侧,并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
50.合光组件103仅由一片反射区1032构成,反射区1032位于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x方向的两侧,反射区1032在角度调整部件105表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角度调整部件105表面的正投影之间,且互不重叠。
5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以45度角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可以以其他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52.第二透镜组104位于合光组件103与角度调整部件105之间,对激光器101出射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进行会聚,并将光束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激光器101出射的第
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表面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透镜组104的光轴对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器101出射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表面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透镜组104的光轴不对称,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53.由第二透镜组104出射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对入射的光束进行角度调整,并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光束经过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过第二透镜组104准直后,成为平行光束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54.本实施例中,合光组件103仅由一片反射区1032构成,激光器101发出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从合光组件103反射区1032在x方向的两侧直接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对入射的光束进行角度调整,并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所述光束经过第二透镜组104的准直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1032,被向出光方向反射。由于合光组件103仅由反射区构成,降低了光源组件的复杂度,节约了成本,并且,节省了合光组件103在光源组件中所占的空间,且,相较于图9所示的光源组件的结构,在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相同的情况下,合光组件103的收光效率没有因为合光组件103的结构不同而降低,同样改善了原光源组件中,光斑的一致性差、匀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55.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激光器101发出两束激光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中包含蓝色、红色、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颜色的激光器101以出射激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可以为红色激光,第二激光l2至少包括蓝色激光与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可以包括红色激光与蓝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绿色激光;或者,第一激光l1包括红色激光与绿色激光,第二激光l2包括蓝色激光;只要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发出的激光束中,包括红色、蓝色、绿色激光即可,本技术不对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包括的激光颜色进行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一组包括不同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由两组包含发光芯片的激光器101发出,或者,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中任一束激光由多组激光器101发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图11仅示出了两束激光是由一个激光器101的不同发光芯片发出的情况,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且确定的得到由两个激光器101发出两束激光的光源组件结构,即,第一激光l1由第一激光器101发出,第二激光l2由第二激光器101发出,因此,本技术不针对此一一赘述。
56.合光组件103位于激光器101与第二透镜组104之间,包括反射区与透射区,其中,反射区包括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透射区包括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反射区与透射区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沿x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射区1032a、第一透射区1031a、第二反射区1032b、第二透射区1031b;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x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透射区、第二反射区、第二透射区与第一反射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射区可以为透明玻璃或其他允许激光器101发出的红色、蓝色和绿色激光透过的材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区可以为玻璃等材质,其靠近第二透镜组104的因此而镀有能够反射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线的膜层,或者,镀有能够反射全光谱光线的膜层,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射区为透明玻璃,或者为其他至少
可以透过激光器101发出的红色、蓝色、绿色激光的材质;合光组件103的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靠近激光器101的一侧可以镀有增透膜,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3靠近激光器101的一侧均镀有增透膜,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透膜可以为仅针对激光器101发出的光束增加透过率,示例性的,如激光器101发出蓝色、红色、绿色三色激光,则增透膜可以仅对所述蓝色、红色、绿色三色激光增加透过率,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膜可以为全光谱增透膜,针对全光谱的光线增加透过率,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射区1031a与第二透射区1031b的面积和小于第一反射区1032a与第二反射区1032b的面积和。
57.第二透镜组104位于合光组件103与角度调整部件105之间,激光器101发出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在经过合光组件103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表面,被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表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表面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透镜组104的光轴对称,也可以不对称,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58.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激光光束被角度调整部件105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所述光束经过第二透镜组104的准直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3,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59.激光器101发出的第一激光l1经过合光组件103的第一透射区1031a,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表面,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第二激光l2经过合光组件103的第二透射区1031b,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的表面,经第二透镜组104会聚后,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入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束被角度调整部件105向合光组件103方向出射,所述光束入射至合光组件103的第一反射区1032a和第二反射区1032b,被第一反射区1032a和第二反射区1032b向出光方向反射。
60.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结构中,角度调整部件105对入射的红色、蓝色和绿色光束进行角度调整,并被合光组件103的反射区反射后,原本由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斑一致性较差的三色激光光斑的一致性变好,从而使得后续的匀光效果提高,画质提升。
61.本技术实施例中,激光器101发出的两束激光可以为由激光器101同时发出的两束激光,也可以为由激光器按照时序发出的两束激光,这样,可以分时序通知激光器,以控制激光器发出不同的激光光束。
62.图12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图9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透镜组102,其中,第一透镜组102包括凸透镜与凹透镜,用于对激光器101出射的第一激光l1与第二激光l2缩束,从而缩小光斑的大小,进而减少合光组件103中透射区的面积,有利于合光组件103的小型化。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102可以包括两个凸透镜与两个凹透镜,其中,一个凸透镜与一个凹透镜沿y方向设置,对激光器101出射的第一激光l1束进行缩束,另一个凸透镜与另一个凹透镜沿y方向设置,对激光器101出射的第二激光l2束进行缩束。
63.图13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图,如图13所示,光源组件还包括反射镜组件106,反射镜组件106靠近合光组件103的一侧可以镀有能反射红色、绿色、蓝色光束的膜层,或者,镀有全反射膜层,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64.图14提供了另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图,如图14所示,反射镜组件106包括第一反射
件1061、第二反射件1062、第三反射件1063,示例性的,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中,反射镜组件106靠近合光组件103的一侧可以镀有能反射红色、绿色、蓝色光束的膜层,或者,镀有全反射膜层,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65.图15提供了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图,如图15所示,示例性的,激光器101出射的光束中,第一反射件1061对应的光束为蓝色光束,第二反射件1062对应的光束为绿色光束,第三反射件1063对应的光束为红色光束,其中,第一反射件1061靠近激光器101的一侧镀有至少能够反射蓝色光束的膜层;第二反射件1062为二向色镜,所述二向色镜可以反射绿色光束,至少透过蓝色光束;第三反射件1063为二向色镜,所述二向色镜可以反射红色光束,至少可以透过蓝色和绿色光束。
66.图16提供了又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图,如图16所示,光源组件还包括反射镜组件106,其中,第一反射件1061与第二反射件1062均可以镀有全光谱反射膜层,或者,镀有至少能够反射第一反射件1061或第二反射件1062对应光束颜色的膜层,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67.图17提供了本技术的再一种光源组件的光路结构图。
68.如图17所示,激光器101可以发出三束激光,三束激光中,对每一束激光的颜色不进行限制,只要激光器发出的三束激光,第一激光l1、第二激光l2与第三激光l3的三束激光中,整体颜色包含红色、绿色与蓝色激光即可。激光器101可以同时发出三束激光,或者分时序发出三束激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器101中,三色激光芯片可以单独控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69.本实施例中,合光组件102包括透射区与反射区,其中,透射区包括第一透射区1031a、第二透射区1031b、第三透射区1031c,反射区包括第一反射区1032a、第二反射区1032b与第三反射区1032c。示例性的,透射区与反射区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入射面设置,且反射区与透射区间隔设置。对于反射区与透射区的构成材质、第二透镜组104的组成与位置、角度调整部件105的组成与位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不在此进行赘述。
70.激光器101发出的第一激光l1入射至合光组件102的第一透射区1031a,经过第一透射区1031a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第二激光l2入射至合光组件102的第二透射区1031b,经过第二透射区1031b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激光器101发出的第三激光l3入射至合光组件102的第三透射区1031c,经过第三透射区1031c后入射第二透镜组104;第二透镜组104对经过合光组件102的光束进行会聚,然后将光束出射至角度调整部件105,角度调整部件105将光束向合光组件102方向出射,光束经过第二透镜组104准直后入射至合光组件102的反射区,被合光组件102的反射区向出光方向反射。
7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102只由第二反射区与第三反射区构成,透射区为镂空设置,不设置第一反射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合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射区、第二透射区、第三透射区、第二反射区与第三反射区。总之,合光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反射区与第三反射区。
72.在一种实施例中,角度调整部件的光出射面还包括微结构107,微结构能够对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出射光束起到一定的会聚作用。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调整部件105与第二透镜组104的局部放大图。
73.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光出射面具有微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微结构107
为凸透镜,或,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微结构为角度调整部件的表面涂覆的,呈凸透镜形状的、能够起到角度调整作用的粒子。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微结构可以为相同大小与形状的粒子均匀排布,也可以不均匀排布;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微结构的大小可以不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呈凸透镜形状的微结构中可以掺杂有其他形状的结构,本技术对微结构的取材、形状、大小、排布均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对角度调整部件的出射光束起到一定的会聚作用即可。
74.微结构107设置于角度调整部件105的表面,对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出射光束起到一定的会聚作用。
75.通过微结构的设置,角度调整部件105的出射光束的发散程度一定程度上变小,缩小了角度调整部件105出射光束的发散程度,之后入射至第二透镜组104,经过第二透镜组104准直后,出射光束入射至合光组件103,被合光组件103向出光方向反射。
76.如图18所示的结构,使得角度调整部件的出射光束的发散程度变小,相较于不设置微结构的情况,角度调整部件光束集中度提高,入射至合光组件的光束增多,提高了光源组件的收光效率。
77.图19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光源组件10、光机组件11及镜头组件12,其中,光源组件10用于发出激光,光机组件11对光源组件10发出的光束进行调制,镜头组件12用于将光机组件11调制的光束进行透投射,形成画面。
78.本技术所有附图仅做示意说明。
79.本技术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技术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