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0-20 00: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分散 制备方法 高水 虾青素酯微球

1.本发明涉及虾青素酯微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天然虾青素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虾青素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减少自由基对组织细胞和dna损伤的能力。试验研究发现,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其对人类身体的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近年来,虾青素作为一种营养和药物成分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虾青素易与光、热、氧化物发生作用,被降解为其他物质,严重降低了其抗氧化活性。其次虾青素生理条件下溶解度小、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的特性严重制约了它在医药、食品领域的发展。经实验与临床研究发现,基于微球、脂质体等药物传送系统新剂型的制备可改善药物的水溶性、提高药物利用率、提高稳定性及实现控缓释,对提高虾青素的药用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
6.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虾青素酯溶于油相中,配置成油相,所述虾青素酯与油相的重量体积比为1:20~1:60g/ml;
8.s2、取蔗糖椰油酸酯溶解于水中,配置成水相;所述蔗糖椰油酸酯和水的料液比为1:20~1:25g/ml;
9.s3、将s1所得油相中加入乳化剂,在6000~8000psi均质1~3次,加入s2所得水相,油相和水相按体积比1:16~1:35混合,13000~15000rpm/min分散2~4min,得混合液;
10.s4、将步骤s3所述混合液在9000~12000psi均质3~5次,得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
11.s5、向步骤s4所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中加入高分子载体,20~25℃搅拌混匀,14000~16000rpm/min分散2~3min,分散均匀后,将分散液滴加到浓度为0.2~3mol/l的盐溶液中,滴加过程中20~25℃搅拌混匀,滴加完毕后,停止搅拌,静置30~60min,使其凝聚固化;
12.s6、收集凝聚小球,清洗、过滤、干燥制成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
13.优选的,所述油相为甜橙花油、橄榄油、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14.优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吐温、卵磷脂、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
酯、硬脂酰乳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5.优选的,所述虾青素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6~1:15。
16.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载体为海藻酸钠与明胶、变性淀粉、果胶、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7.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载体和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0.3~1:5g/l。
18.优选的,所述盐溶液中的溶质为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和氯化钙,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氯化钙之间的质量比为1:(0.3~0.8):(2~5)。
19.优选的,步骤s5中,静置前进行超声处理,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3min。
20.优选的,步骤s5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350rpm。
21.优选的,步骤s6中,干燥温度为35~55℃。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虾青素酯微球,该微球不仅具有较高的水分散性,同时克服了液体自微乳剂的缺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提高了虾青素酯的稳定性;且该虾青素酯微球与水相容性好,有利于虾青素酯在水相介质产品中的应用,并且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便于工业化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24.实施例1中,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将虾青素酯溶于油相中,配置成油相,所述虾青素酯与油相的重量体积比为1:20g/ml;
26.s2、取蔗糖椰油酸酯溶解于水中,配置成水相;所述蔗糖椰油酸酯和水的料液比为1:20g/ml;
27.s3、将s1所得油相中加入乳化剂,在6000psi均质1次,加入s2所得水相,油相和水相按体积比1:16混合,13000rpm/min分散2min,得混合液;
28.s4、将步骤s3所述混合液在9000psi均质3次,得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
29.s5、向步骤s4所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中加入高分子载体,20℃搅拌混匀,14000rpm/min分散2min,分散均匀后,将分散液滴加到浓度为0.2mol/l的盐溶液中,滴加过程中20℃搅拌混匀,滴加完毕后,停止搅拌,静置30min,使其凝聚固化;
30.s6、收集凝聚小球,清洗、过滤、干燥制成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
31.进一步的,油相为甜橙花油、橄榄油、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32.进一步的,乳化剂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吐温、卵磷脂、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3.进一步的,虾青素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6。
34.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为海藻酸钠与明胶、变性淀粉、果胶、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5.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和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0.3g/l。
36.进一步的,盐溶液中的溶质为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和氯化钙,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氯化钙之间的质量比为1:0.3:2。
37.进一步的,步骤s5中,静置前进行超声处理,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min。
38.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rpm。
39.进一步的,步骤s6中,干燥温度为35℃。
40.实施例2中,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s1、将虾青素酯溶于油相中,配置成油相,所述虾青素酯与油相的重量体积比为1:60g/ml;
42.s2、取蔗糖椰油酸酯溶解于水中,配置成水相;所述蔗糖椰油酸酯和水的料液比为1:25g/ml;
43.s3、将s1所得油相中加入乳化剂,在8000psi均质3次,加入s2所得水相,油相和水相按体积比1:35混合,15000rpm/min分散4min,得混合液;
44.s4、将步骤s3所述混合液在12000psi均质5次,得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
45.s5、向步骤s4所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中加入高分子载体,25℃搅拌混匀,16000rpm/min分散3min,分散均匀后,将分散液滴加到浓度为3mol/l的盐溶液中,滴加过程中25℃搅拌混匀,滴加完毕后,停止搅拌,静置60min,使其凝聚固化;
46.s6、收集凝聚小球,清洗、过滤、干燥制成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
47.进一步的,油相为甜橙花油、橄榄油、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48.进一步的,乳化剂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吐温、卵磷脂、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9.进一步的,虾青素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15。
50.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为海藻酸钠与明胶、变性淀粉、果胶、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1.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和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5g/l。
52.进一步的,盐溶液中的溶质为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和氯化钙,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氯化钙之间的质量比为1:0.8:5。
53.进一步的,步骤s5中,静置前进行超声处理,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min。
54.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350rpm。
55.进一步的,步骤s6中,干燥温度为55℃。
56.实施例3中,一种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s1、将虾青素酯溶于油相中,配置成油相,所述虾青素酯与油相的重量体积比为1:40g/ml;
58.s2、取蔗糖椰油酸酯溶解于水中,配置成水相;所述蔗糖椰油酸酯和水的料液比为1:22g/ml;
59.s3、将s1所得油相中加入乳化剂,在7000psi均质2次,加入s2所得水相,油相和水相按体积比1:25混合,14000rpm/min分散3min,得混合液;
60.s4、将步骤s3所述混合液在10500psi均质4次,得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
61.s5、向步骤s4所述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中加入高分子载体,22℃搅拌混匀,15000rpm/min分散2min,分散均匀后,将分散液滴加到浓度为2mol/l的盐溶液中,滴加过程中22℃搅拌混匀,滴加完毕后,停止搅拌,静置45min,使其凝聚固化;
62.s6、收集凝聚小球,清洗、过滤、干燥制成高水分散虾青素酯微球。
63.进一步的,油相为甜橙花油、橄榄油、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64.进一步的,乳化剂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吐温、卵磷脂、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5.进一步的,虾青素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9。
66.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为海藻酸钠与明胶、变性淀粉、果胶、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7.进一步的,高分子载体和虾青素

蔗糖椰油酸酯乳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3g/l。
68.进一步的,盐溶液中的溶质为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和氯化钙,次亚磷酸钠、天冬氨酸镁、氯化钙之间的质量比为1:0.5:3。
69.进一步的,步骤s5中,静置前进行超声处理,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min。
70.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300rpm。
71.进一步的,步骤s6中,干燥温度为42℃。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