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列间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调节 空气 空调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间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各种数据中心建立机房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机房空调系统是机房设计的关键,主要起到冷却各种设备的散热、维持机房恒温的作用。在数据机房中,微模块数据中心由于其组装快捷性及节能高效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微模块数据中心常采用列间空调结构,列间空调结构又称行间制冷机组,是专门针对高热密度机架的精密制冷系统,一般应用于数据中心微模块中,作为机房专用空调。
3.因列间空调内部狭小,且包含风机系统、制冷系统、压缩机系统、电控系统、加湿系统、电加热组件等,所以对各零部件的设计、安放都非常复杂和不便,也对前期机组生产、后期维护检修造成困难。同时受空调内部空间的影响,蒸发器难以做大,降低了机组的整体性能。蒸发器的设计、安装位置将影响到压缩机系统、电控系统和加湿系统等的安放,同时也将影响到压缩机系统管路件与蒸发器的连接。
4.如公开号为cn111132519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一列间空调结构,该列间空调的v型蒸发器采用倒装方式,且v型结构为板式蒸发器拼接而成,因此该v型蒸发器有多列集气管和分液管,管路部件多而复杂,且该专利中的电控盒、压缩机、油分离器等集中布置在v侧背面,该位置空间狭小,一方面不利于电控盒的灵活布置,另一方面增加了压缩机、油分离器管路部件与蒸发器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的连接管长,导致管路部件更缠绕复杂,铜管的费用也更高。因此,合理选择蒸发器的结构以及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将影响到机组的整体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列间空调,能够合理进行蒸发器的设置,缩短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距离,简化管路结构。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列间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蒸发器为v形换热器,蒸发器的v形槽内侧为迎风侧,压缩机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
7.优选地,列间空调还包括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
8.优选地,列间空调还包括电控盒,电控盒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
9.优选地,v形槽的迎风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压缩机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下部,电控盒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上部。
10.优选地,蒸发器的v形槽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梁,支撑梁从v形槽的一侧连接至另一侧,电控盒通过旋转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梁上。
11.优选地,电控盒安装在支撑梁的中间位置,旋转轴与支撑梁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能够限定电控盒与支撑梁的相对位置。
12.优选地,限位件包括固定销,安装旋转轴的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
位孔,旋转轴上设置有销孔,第一限位孔与销孔对齐时,电控盒与支撑梁相平行,第二限位孔与销孔对齐时,电控盒与支撑梁相垂直,固定销能够通过第一限位孔或第二限位孔插入销孔内。
13.优选地,列间空调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蒸发器设置在接水盘上方。
14.优选地,电控盒和蒸发器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加湿器。
15.优选地,加湿器为湿膜加湿器,湿膜加湿器沿着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湿膜加湿器的底部设置有折边结构,湿膜加湿器通过折边结构固定安装在接水盘上。
16.优选地,列间空调还包括安装框架,蒸发器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与安装框架的立柱固定连接。
17.优选地,列间空调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两侧的侧面板,侧面板包括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横梁可拆卸连接。
18.本技术提供的列间空调,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蒸发器为v形换热器,蒸发器的v形槽内侧为迎风侧,压缩机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该列间空调将压缩机安装在蒸发器的v形槽迎风侧,也即v形槽所在侧,因此可以利用v 形槽所在侧空间充裕的优点,方便压缩机的安装固定,使得列间空调的空间利用更趋合理,由于压缩机安装在蒸发器的v形槽所在侧,因此能够缩短蒸发器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部件的连接管路距离,简化管路结构,使得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给安装维修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列间空调的分解结构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结构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列间空调的内部俯视结构图。
22.附图标记表示为:
23.1、蒸发器;2、压缩机;3、油分离器;4、电控盒;5、支撑梁;6、旋转轴;7、接水盘;8、湿膜加湿器;9、安装框架;10、侧面板;11、横梁;12、立柱;13、底座;14、过滤器;15、后门板;16、前门板;17、盖板;18、风机;19、加热器;20、显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传统的列间空调,v型蒸发器采用正装方式,即v侧内为背风侧。湿膜加湿器安装在v型蒸发器的迎风侧右边,而压缩机、油分离器安装在v型蒸发器迎风侧的下端,因蒸发器的集气管和分液管在远离其背部的一侧,这种设计、安装方式将导致压缩机和油分离器需要更长管路件与蒸发器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进行连接,管路件也会出现环绕的情况,且迎风侧空间有限,压缩机和油分离器等部件安装后,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距离将十分接近,给机组的安装维修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因v型蒸发器的背风侧空间充裕,但又未安装其他零部件,浪费了背风侧内的空间。而电控盒又安装在v型蒸发器的迎风侧的上端,因迎风侧空间较小,导致电控盒的安装维修受到限制,不利于电控盒的灵活布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提出本技术。
25.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列间空调包括蒸发器1 和压缩机2,蒸发器1为v形换热器,蒸发器1的v形槽内侧为迎风侧,压缩机2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
26.该列间空调将压缩机2安装在蒸发器1的v形槽迎风侧,也即v形槽所在侧,因此可以利用v形槽所在侧空间充裕的优点,方便压缩机2的安装固定,使得列间空调的空间利用更趋合理,由于压缩机2安装在蒸发器1的v形槽所在侧,因此能够缩短蒸发器1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与压缩机2之间的管路部件的连接管路距离,简化管路结构,使得蒸发器1与压缩机2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给安装维修带来便利。
27.列间空调还包括油分离器3,油分离器3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列间空调还包括电控盒4,电控盒4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
28.本实施例的列间空调,蒸发器1的v形槽的迎风侧空间充分,能让压缩机 2、油分离器3等部件充分安放在蒸发器1的迎风侧内,并且部件与部件之间不会过于紧凑,充分利用迎风侧内的空间。且压缩机2、油分离器3的管路件与蒸发器1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相互靠近,管路件不需要环绕即可与蒸发器1的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相连接,缩短了蒸发器集气管组件和分液管组件与压缩机2、油分离器3的管路部件的连接管路距离,连接更加方便,使整台列间空调的空间利用更趋合理,给安装维修带来便利,同时在不增加风阻的前提下,使气流走向更加合理。
29.v形槽的迎风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压缩机2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下部,电控盒4安装在v形槽的迎风侧上部。本技术中,将v形槽的迎风侧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使得压缩机2和油分离器3集中布置在v形槽的迎风侧下部,电控盒4布置在v形槽迎风侧上部,能够对压缩机2、油分离器3和电控盒4进行合理布局,使得v形槽迎风侧的空间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使得电控盒4独立于其他部件设置,方便电控盒4的布置,提高电控盒4的散热性能。
30.蒸发器1的v形槽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梁5,支撑梁5从v形槽的一侧连接至另一侧,电控盒4通过旋转轴6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梁5上。支撑梁5的一端连接在v形槽的一侧侧壁顶部,另一端连接在v形槽的另一侧侧壁顶部,从而形成垂直于蒸发器1的放置方向的支撑结构,可以方便对电控盒4进行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竖直放置,支撑梁5水平放置。
31.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控盒4安装在支撑梁5的中间位置,旋转轴6与支撑梁5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能够限定电控盒4与支撑梁5的相对位置。在电控盒4的安装布局上,电控盒4的中间有一根竖直的旋转轴6,该旋转轴6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支撑梁5进行紧固,支撑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框架9的立柱上,加强梁的另一端与支撑梁5之间通过螺栓紧固件进行固定,此种固定结构能让电控盒更加牢固的固定在机组内部而不产生摇晃。而针对电控盒固定安装给机组后期维护检修造成困难的问题,此次设计的电控盒为转动式的结构,本技术采用竖直中间轴旋转固定结构,维修时去掉限位件,绕旋转轴6把电控盒4旋转一个角度,使得电控盒4可以面向v形槽的迎风侧,使得电控盒4的盖板远离蒸发器1的v形槽,能够面向操作人员所在的外侧,可以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从而能更加方便灵活的维护和检修其他零部件。当电控盒4放置在蒸发器1的对称轴上时,可以通过限位件进行限位,从而把回风一分为二,使得蒸发器1均匀进风。
32.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固定销,安装旋转轴6的支撑梁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旋转轴6上设置有销孔,第一限位孔与销孔对齐时,电控盒4与支撑梁5相平行,第二限位孔与销孔对齐时,电控盒4与支撑梁5 相垂直,固定销能够通过第一限位孔
或第二限位孔插入销孔内。当需要电控盒 4与支撑梁5平行时,可以操作旋转轴6,使得第一限位孔与销孔对齐,然后将销轴插入到第一限位孔和销孔内,使得电控盒4保持在与支撑梁5相平行的位置。当需要电控盒4与支撑梁5垂直时,可以操作旋转轴6,使得第二限位孔与销孔对齐,然后将销轴插入到第二限位孔和销孔内,使得电控盒4保持在与支撑梁5相垂直的位置。
33.列间空调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7,蒸发器1设置在接水盘7上方,可以保证蒸发器1上的冷凝水能够被接水盘7有效收集,避免冷凝水洒落地面而污染环境。
34.电控盒4和蒸发器1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加湿器。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加湿器为湿膜加湿器8,湿膜加湿器8沿着蒸发器1的长度方向延伸,湿膜加湿器8的底部设置有折边结构,湿膜加湿器8通过折边结构固定安装在接水盘7上。
36.本技术实施例的列间空调,湿膜加湿器8固定在蒸发器1的迎风侧的对称轴上,室内进风通过湿膜加湿器8时,由于进风侧的蒸发温度高于出风侧的蒸发温度,所以会加速湿膜加湿器8中水分蒸发为水蒸气,因而湿膜加湿器8的进风侧面尽可能设置成长矩形,保证湿膜加湿器8进风侧面快速均匀进风。
37.加湿器的下端有一折边结构,折边上有螺栓孔,湿膜加湿器8的下端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在接水盘7的折边上。
38.列间空调还包括底座13和安装框架9,安装框架9安装在底座13上,接水盘7也安装在底座13上,蒸发器1的两侧通过连接板与安装框架9的立柱 12固定连接。
39.列间空调还包括挡风板、盖板17、侧面板10、前门板16、后门板15、过滤器14、显示板20、电加热器19、风机18等,其中前面板上布满了通气小孔,方便室内出风和室内回风的进出。侧面板10分别固定在底座13的左右两边,它们的前后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在前门板16、后门板15和挡风板上,随后顶盖盖住左右侧面板10,并与左右侧面板10进行固定。位于左侧的立柱 12固定在左侧的侧面板10上,位于右侧的立柱12固定在右侧的侧面板10上,立柱12采用角钢型钣金件,在立柱12的两个折边上都具有相应的固定孔和配孔。压缩机2和油分离器3安装在底座13上,通过压缩机固定螺栓进行紧固。风机18例如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40.挡风板布置在蒸发器1的背风侧,挡风板四边都有折边结构,折边上有螺栓孔,该挡风板通过螺栓紧固件与列间空调的底座13、盖板17、左侧立柱12 板和右侧立柱12板形成紧固。挡风板的前侧中间位置上安放了电加热器19,电加热器19的两端分别有支架进行固定,同时支架下端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一端固定在挡风板上,该结构能让电加热器19更牢靠地固定在中间位置。在对空气的处理方面,该列间空调在其后门板15的迎风侧加装了过滤器14,大小与后门板15相同,过滤器14能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尘埃和水分,使得空气更加洁净,满足用户对空气舒适性的要求。过滤器14例如为粗效过滤器。
41.列间空调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1两侧的侧面板10,侧面板10包括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横梁11可拆卸连接。
42.对于侧面板10的设计,该列间空调的左右侧面板10均采用了分段结构,即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通过横梁11进行可拆卸的连接紧固,可以对列间空调实施上下分段维护检修,当需要维护哪一部分的零件时,只需拆卸该部分对应的面板就行,无需将整块面板全部
拆卸,方便了维护检修。
4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4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