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与流程

2021-10-01 09: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印制电路板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印制电路板都是偶数层,不同的层是由一个或多个内层板,在制作内层图形时,分别做出一个或多个内层板的两面图形,尤其是层数越高,对内层板之间的图形对准度也要求越高,否则影响印制电路板的电气性能。但是内层板上没有基准点,做图形转移时,两面图形存在无法完全对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可以在内层板的不同内层合页层添加对位标记,通过不同层次阴影的对位标记之间的缝隙判断内层板是否对准,保证内层板图形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内层合页包括一个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标记内层合页a;

S101、将一类平板放置于地点一,内层合页a固定于一类平板;

S102、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S103、在内层合页a的四个角设置一类对位标记,一类对位标记包含黑色图案和透明图案;

S104、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其中,地点一、地点二、地点三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点一、地点二、地点三的连线与地点三、地点四的连线垂直;

S200、标记内层合页b;

S201、将二类平板放置于地点一,内层合页b固定于二类平板;

S202、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S203、在内层合页b的四个角设置二类对位标记,二类对位标记包含黑色图案和透明图案,一类对位标记的黑色图案与二类对位标记透明图案互补,一类对位标记的透明图案与二类对位标记黑色图案互补;

S204、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

S300、将标记内层合页a与内层合页b叠放在一起,形成内层板;

S301、若一类对位标记、二类对位标记重合后,没有出现缝隙,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完全对准;

S302、若一类对位标记、二类对位标记重合后,出现了缝隙,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没有对准。

进一步的,一类平板和二类平板结构相同,一类平板包括移动板,移动板设于滑槽内,移动板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槽的形状与移动板的移动轨迹匹配,移动板内设有真空吸附结构,移动板顶部设有卡槽,卡槽内设有若干吸附孔,吸附孔与真空吸附结构连接,固定内层合页a或内层合页b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S101中,将内层合页a放置于一类平板的卡槽内,利用吸附孔固定内层合页a;

步骤S201中,将内层合页b放置于二类平板的卡槽内,利用吸附孔固定内层合页b。

进一步的,移动板底部设有与移动板相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的水平截面设置为L形,L形支撑板的内直角朝向地点一,且远离地点四,支撑板其中一个侧壁的底部设有活动板,活动板,铰接于支撑板,且活动板只能朝向地点一翻转。

进一步的,步骤S102中,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步骤S202中,同样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平板转移装置包括转盘、电机、旋杆、第一杆和第二杆,转盘竖直设置,转盘前壁设有预设轨迹的第一走向槽,转盘后壁设有同轴转动的转筒,转筒外侧壁设有预设轨迹的第二走向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盘后壁,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架,支架前端设有水平板,水平板内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第一杆外壁设有限位筒,第一杆与限位筒前后滑动配合,且在第一杆的圆周方向上,第一杆与限位筒同轴转动,限位筒设于第一贯穿孔内,限位筒后端设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设于第一走向槽,第二杆设于第二贯穿孔,第二杆与第二贯穿孔前后滑动配合,且第一杆和第二杆前后同时移动,第二杆后端设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设于第二走向槽,旋杆设于第一杆前端,旋杆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杆,另一端位于活动板后壁,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的具体步骤是:

电机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限位筒、转盘随之转动,第二限位杆沿第一走向槽的走向而前移,第一限位杆沿第一走向槽滑动,限位筒带动第二杆前移预设距离,第二杆带动第一杆前移,旋杆、支撑板也随之前移预设距离,以使一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的具体步骤与一类平板相同。

进一步的,旋杆的形状为V形,且V形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的,步骤S104中,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一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步骤S204中、同样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具体步骤是:

在一类平板转移至地点三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静止不动,第二限位杆前移;当一类平板处于地点三时,电机继续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此时,第二限位杆静止不动,第一限位杆沿第一走向槽顺时针转动,限位筒、第一杆随之顺时针转动90°,以使一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最后,电机继续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以使第一杆和第二杆后移至原处;

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二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的具体步骤与一类平板相同。

进一步的,旋杆另一端设有滚柱,滚柱两端通过挡片连接于旋杆,且滚柱两端与挡片转动配合,一类平板或者二类平板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的过程中,滚柱使活动板向后翻转,当滚柱完全脱离活动板后,活动板回到竖直状态;一类平板或者二类平板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的过程中,滚柱前端抵住活动板前移;一类平板或者二类平板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的过程中,滚柱右侧抵住支撑板,同时滚柱沿支撑板上移。

进一步的,第二杆顶部设有凸耳,第一杆左右两侧设有凸耳,第二杆前端通过连杆与第一杆连接,且第一杆与连杆转动配合。

进一步的,步骤S103中,利用激光打印机在内层合页a的四个角设置一类对位标记,步骤S203中,利用激光打印机在内层合页b的四个角设置二类对位标记。

进一步的,一类对位标记设置为蝴蝶盘,每个蝴蝶盘由四个扇形组成,上下两个扇形为黑色,左右两个扇形为透明;二类对位标记设置为蝴蝶盘,每个蝴蝶盘由四个扇形组成,上下两个扇形为透明,左右两个扇形为黑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内层板没有对位基准点的情况下,在不同内层合页的四角添加对位标记,菲林对位时,通过不同层次阴影的对位标记之间的缝隙就能直观的判断出图形对准度,该方法直观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在地点一时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移动板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在地点一时的前视图;

图4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从地点一到地点二的结构图一;

图5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从地点一到地点二的结构图二;

图6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在地点三时的结构图一;

图7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在地点三时的结构图二;

图8为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从地点三到地点四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实施例的一类平板从地点三到地点四的前视图;

图12为图1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的平板转移装置的结构图一;

图14为图13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的平板转移装置的结构图二;

图16为实施例的转盘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结构图;

图18为实施例的一类对位标记的结构图;

图19为实施例的二类对位标记的结构图;

图20为实施例的内层板对准时的平面图;

图21为实施例的对位标记左右偏移时的平面图;

图22为实施例的对位标记上下偏移时的平面图;

图23为实施例的标记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内层板-1、一类平板-21、一类对位标记-41、二类平板-22、二类对位标记-42、移动板-211、滑槽-3、卡槽-212、吸附孔-213、支撑板-214、活动板-215、平板转移装置-5、转盘-51、电机-52、旋杆-53、第一杆-54、第二杆-55、第一走向槽-511、转筒-56、第二走向槽-561、支架-6、水平板-61、第一贯穿孔-62、第二贯穿孔-63、限位筒-57、第一限位杆-571、第二限位杆-551、滚柱531、挡片-532、凸耳-552、连杆-55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内层板对准度的标记方法,内层板1包括一个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如图23所示,标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标记内层合页a;

S101、将一类平板21放置于地点一,内层合页a固定于一类平板21;

S102、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S103、在内层合页a的四个角设置一类对位标记41,一类对位标记41包含黑色图案和透明图案;

S104、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其中,地点一、地点二、地点三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点一、地点二、地点三的连线与地点三、地点四的连线垂直;

S200、标记内层合页b;

S201、将二类平板22放置于地点一,内层合页b固定于二类平板22;

S202、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S203、在内层合页b的四个角设置二类对位标记42,二类对位标记42包含黑色图案和透明图案,一类对位标记41的黑色图案与二类对位标记42透明图案互补,一类对位标记41的透明图案与二类对位标记42黑色图案互补;

S204、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

S300、将标记内层合页a与内层合页b叠放在一起,形成内层板1;

S301、若一类对位标记41、二类对位标记42重合后,没有出现缝隙,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完全对准;

S302、若一类对位标记41、二类对位标记42重合后,出现了缝隙,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没有对准。

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一类平板21和二类平板22结构相同,一类平板21包括移动板211,移动板211底部设有与移动板211相垂直的支撑板214,支撑板214的水平截面设置为L形,L形支撑板214的内直角朝向地点一,且远离地点四,支撑板214其中一个侧壁的底部设有活动板215,活动板215铰接于支撑板214,且活动板215只能朝向地点一翻转。

更具体的,移动板211设于滑槽3内,滑槽3由多个支撑架形成,移动板211与滑槽3滑动配合,滑槽3的形状与移动板211的移动轨迹匹配,如图2所示,移动板211内设有真空吸附结构,移动板211顶部设有卡槽212,卡槽212内设有若干吸附孔213,吸附孔213与真空吸附结构连接,固定内层合页a或内层合页b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S101中,将内层合页a放置于一类平板21的卡槽212内,利用吸附孔213固定内层合页a;

步骤S201中,将内层合页b放置于二类平板22的卡槽212内,利用吸附孔213固定内层合页b。

更具体的,步骤S102中,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步骤S202中,同样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更具体的,如图13、图15所示,平板转移装置5包括转盘51、电机52、旋杆53、第一杆54和第二杆55,转盘51竖直设置,转盘51前壁设有预设轨迹的第一走向槽511,转盘51后壁设有同轴转动的转筒56,转筒56外侧壁设有预设轨迹的第二走向槽561,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转盘51后壁,电机52位于转筒56内,电机52后端固定连接于支架6,支架6另一端延伸至转筒56外侧,支架6前端设有水平板61。

更具体的,如图16所示,水平板61位于转盘51前方,水平板61内设有第一贯穿孔62和第二贯穿孔63,如图17所示,第一杆54外壁设有限位筒57,第一杆54与限位筒57前后滑动配合,且在第一杆54的圆周方向上,第一杆54与限位筒57同轴转动,限位筒57设于第一贯穿孔62内,限位筒57只能在第一贯穿孔62内转动,不能前后移动,限位筒57后端设有第一限位杆571,第一限位杆571设于第一走向槽511,第二杆55设于第二贯穿孔63,第二杆55与第二贯穿孔63前后滑动配合,且第一杆54和第二杆55前后同时移动,第二杆55后端设有第二限位杆551,第二限位杆551设于第二走向槽561。

更具体的,第一走向槽511为轴对称的封闭图形,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二段,第二段和第二段对称,第二走向槽561也是对称图形,依次包括,依次包括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六段和第八段对称,第五段位于第七段后方,第一走向槽511和第二走向槽561的尺寸是相互适配的。

更具体的,旋杆53的形状为V形,且V形的夹角为钝角,旋杆53设于第一杆54前端,旋杆53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杆54,旋杆53另一端设有滚柱531,滚柱531两端通过挡片532连接于旋杆53,且滚柱531两端与挡片532转动配合,滚柱531与活动板21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更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的具体步骤是:

电机52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限位筒57、转盘51随之转动,第二限位杆551沿第一走向槽511的走向而前移,第一限位杆571沿第一走向槽511滑动,限位筒57带动第二杆55前移预设距离,第二杆55带动第一杆54前移,旋杆53、支撑板214也随之前移预设距离,以使一类平板21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

利用平板转移装置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的具体步骤与一类平板21相同。

更具体的,如图9所示,步骤S104中,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一类平板21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步骤S204中、同样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具体步骤是:

在一类平板21转移至地点三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571静止不动,第二限位杆551前移;当一类平板21处于地点三时,电机52先停留片刻,留下在内层合页四角设置对位标记的时间,然后电机52继续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此时,第二限位杆551静止不动,第一限位杆571沿第一走向槽511顺时针转动,限位筒57、第一杆54随之顺时针转动90°,以使一类平板21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最后,电机52继续顺时针转动预设时间,以使第一杆54和第二杆55后移至原处;

利用平板转移装置5将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的具体步骤与一类平板21相同。

更具体的,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位于地点一时,平板转移装置5处于原始状态,此时,如图14所示,第二限位杆551位于第二走向槽561的第五段、第六段交界处,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杆571位于第一走向槽511的第一段中间,滚柱531位于活动板215的前方;

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一转移至地点二的过程中,滚柱531使活动板215向后翻转,当滚柱531完全脱离活动板215后,活动板回到竖直状态;

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位于地点二时,滚柱531位于活动板215的后方;

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从地点二转移至地点三的过程中,滚柱531前端抵住活动板215前移;

如图7所示,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在地点三时,如图8所示,第二限位杆551位于第二走向槽561的第六段、第七段交界处,如图6所示,第一限位杆571位于第一走向槽511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交界处,滚柱531紧贴活动板215后壁;

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从地点三转移至地点四的过程中,旋杆53顺时针转动90°,滚柱531右侧抵住支撑板214,同时滚柱531沿支撑板214上移;

如图11所示,当一类平板21或者二类平板22在地点四时,如图10所示,第二限位杆551位于第二走向槽561的第七段、第八段交界处,如图12所示,第一限位杆571位于第一走向槽511的第二段与第三段的交界处,滚柱531紧贴活动板215后壁;

当平板转移装置5回到原始状态时,旋杆53逆时针转动90°,第二限位杆551沿着第二走向槽561的第八段、第一段移动,最后停在第一段末尾,第一限位杆571沿着第一走向槽511的第三段、第四段移动,最后停在第一段中间。

更具体的,第二杆55顶部设有凸耳552,第二杆55通过凸耳552的限位作用可以在第二贯穿孔-63内前后滑动,第一杆54左右两侧设有凸耳552,第一杆54通过两侧凸耳552的限位作用,可与限位筒-57同轴转动,第二杆55前端通过连杆553与第一杆54连接,且第一杆54与连杆553转动配合,通过第一杆54可以使第一杆54和第二杆55同时前后移动。

更具体的,步骤S103中,利用激光打印机在内层合页a的四个角设置一类对位标记41,步骤S203中,利用激光打印机在内层合页b的四个角设置二类对位标记42。

更具体的,对位标记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类对位标记41设置为蝴蝶盘,每个蝴蝶盘由四个扇形组成,上下两个扇形为黑色,左右两个扇形为透明;如图19所示,二类对位标记42设置为蝴蝶盘,每个蝴蝶盘由四个扇形组成,上下两个扇形为透明,左右两个扇形为黑色。

更具体的,步骤S300为:将标记内层合页a与内层合页b叠放在一起,形成内层板1;

步骤S301为:若一类对位标记41、二类对位标记42的扇形重合成一个完整的黑色圆,中间没有出现缝隙,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完全对准,结果如图20所示,缝隙误差±1mil=±25.4um=±0.0254mm,在缝隙误差内,均认为完全对准;

步骤S302为:若一类对位标记41、二类对位标记42重合后不是一个完整的黑色圆,中间出现了缝隙,且周边凹凸不平,则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没有对准,如图21所示,为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左右偏移的情况,如图22所示,为内层合页a和内层合页b上下偏移的情况。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平板转移装置5将内层合页a或内层合页b移动至地点三,利用地点三的激光打印机在内层合页上打出蝴蝶盘;印刷多层电路板时,通过观察内层合页a或内层合页b的蝴蝶盘是否完全重合,来判定内层板是否对准;多层电路板一般包括顶层一张铜箔,相当于L1,底层一张铜箔,相当于L4、L6、L8等偶数层,层数的增加是靠增加内层板数量,一个内层板是2层,L2、L3、L4、L5以此类推;内层板是在内层线路制作时对准,即通过相邻的奇数层和偶数层蝴蝶盘来对准;两个内层板之间的对准,是在压合时采用铆钉将两个内层板铆合在一起的,铆合前要做工艺边打出铆合孔,孔直径3.175mm。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