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及泵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设备 工程机械 装置 控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泵送设备控制装置以及一种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2.泵送设备在现代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泵送设备中,泵送单元为其关键部件,负责吸入及排出混凝土。泵送单元由泵送液压系统驱动,液压泵压力油通过换向阀,驱动两个泵送油缸,泵送油缸活塞杆再驱动两个砼缸活塞往返运动,实现混凝土的吸入与排出。
3.泵送设备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主泵液压系统性能,其中压力冲击、换向效率、匹配性是泵送液压系统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4.如果作业过程中,压力冲击振动过大,可能导致液压件损坏、结构件开裂。所以在设计泵送设备时,优化这几个参数,非常重要。
5.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泵送系统原理示意图,包括第一泵送油缸1、第二泵送油缸2、换向阀3、二通插装阀4、电磁换向阀5、先导溢流阀6、油箱7、液压泵8、控制器11、第一换向信号装置9和第二换向信号装置10。其中先导溢流阀6控制二通插装阀4的开启压力,两者组成系统压力控制单元。电磁换向阀5失电时,将二通插装阀4控制腔卸荷,二通插装阀4在很低的进口压力下就可开启,液压泵8通过二通插装阀4卸荷。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二通插装阀4控制腔压力只能通过先导溢流阀6溢流回油箱7,系统压力由先导溢流阀6设定。先导溢流阀6设定压力为系统最大压力。
6.以换向阀3从左端运动到右端为例,启动泵送后,电磁换向阀5为得电状态,系统压力由先导溢流阀6控制。换向阀3处在左端位,液压泵8泵送压力油经换向阀3控制第一泵送油缸1往前推,第二泵送油缸2往后退,当运动到设定位置,第一换向信号装置9发出信号,换向阀3由左端位经中位向右端位运动。
7.由于换向阀3中位机能为全封闭,即p、t、a、b全断开,所以当换向阀3由端位回中位时,液压泵8排出的压力油只能通过二通插装阀4回油箱7。当电磁换向阀5失电时,液压泵8的压力油以很低的压力流回油箱,当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二通插装阀4压力由先导溢流阀6控制,液压泵8排出的压力油以系统最大压力流回油箱7。
8.为防止系统中产生过高的压力冲击,要求换向阀3回中位时,使电磁换向阀5失电,液压泵8以低压卸荷,当换向阀3由中位向端位移动时,使电磁换向阀5失电,二通插装阀4关闭,系统建压,可以失去负载前进。
9.这种方式避免了系统的高压冲击,但也存以以下缺点:
10.液压泵8不断卸荷建压,实际也是一种脉冲压力冲击,这种冲击比高压冲击影响较小,但也会对液压泵寿命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设备产生振动,在液压系统产生冲击;
11.为保证系统不产生过高压力,必须保证先电磁换向阀5失电,再换向阀3回中位,或换向阀3到中位,电磁换向阀5再得电。所以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换向阀3在端位时,二通插装阀4突然卸荷,这时会产生一个冲击,同时这时泵送油缸如果有负载,负载会反向推动泵送
油缸,导致泵送油缸会突然向后移动一小段。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当换向阀3由中位向端位移动后,二通插装阀4突然建压,也会导致泵送油缸突然前冲产生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及泵送设备,该控制装置通过在压力调节装置中的阀组间的油路上增加节流组件用于提供油路上的阻尼,以使系统在卸荷状态时,卸荷速度与换向阀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卸荷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当系统在建压状态时,系统建压速度与换向阀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建压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
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送设备控制装置,所述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泵送油缸、换向信号装置、换向阀、电磁换向阀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控制端、所述换向阀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换向信号装置连接;所述泵送油缸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端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端、电磁换向阀的第二端通过油路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阀组和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设置在阀组间的油路上。
14.可选的,所述阀组包括二通插装阀和第一先导溢流阀,所述二通插装阀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的控制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和所述二通插装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二通插装阀的控制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16.可选的,所述阀组包括第二先导溢流阀和第三先导溢流阀,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的控制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先导溢流阀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先导溢流阀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三节流装置和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四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18.可选的,所述电磁换向阀还具有第三端,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
19.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五节流装置和第六节流装置,所述第五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六节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三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20.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设备控制装置还包括油箱和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通
过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压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油箱连通。
21.可选的,所述节流组件为可调节流组件或固定节流组件。
22.进一步地,所述泵送油缸包括第一泵送油缸和第二泵送油缸,所述第一泵送油缸和所述第二泵送油缸分别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的其中一个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信号装置包括第一换向信号装置和第二换向信号装置,所述第一换向信号装置和所述第二换向信号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送设备,所述泵送设备使用所述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控制装置通过在压力调节装置中的阀组间的油路上增加节流组件用于提供油路上的阻尼,以使系统在卸荷状态时,卸荷速度与换向阀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卸荷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当系统在建压状态时,系统建压速度与换向阀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建压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泵送系统原理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
29.图3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
30.图4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第一泵送油缸,2

第二泵送油缸,3

换向阀,4

二通插装阀,5

电磁换向阀,6

先导溢流阀,7

油箱,8

液压泵,9

第一换向信号装置,10

第二换向信号装置,11

控制器,12

第一先导溢流阀,13

第二先导溢流阀,14

第三先导溢流阀,15

第一节流装置,16

第二节流装置,17

第三节流装置,18

第四节流装置,19

第五节流装置,20

第六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0035]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可以减小现有技术中的冲击。
[0038]
实施例一
[003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1、泵送油缸、换向信号装置、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5、油箱7、液压泵8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控制器11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控制端、所述换向阀3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换向信号装置连接;所述泵送油缸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端与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端、电磁换向阀5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7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3的回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油箱7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阀组和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设置在阀组间的油路上。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包括二通插装阀4和第一先导溢流阀12,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的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12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和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12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
[00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5和第二节流装置16,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5安装在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6安装在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0042]
在电磁换向阀5的油路上增加第一阻尼,在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腔进油路上增加第二阻尼,当电磁换向阀5失电时为系统卸荷状态,第一阻尼可控制卸荷速度,通过第一节流装置15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一阻尼大小,从而使系统卸荷速度与换向阀3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卸荷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6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二阻尼大小,从而可控制系统待机(即换向阀3在中位)时的压力。
[0043]
当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为系统建压状态,第二阻尼可控制系统建压速度,通过第二节流装置16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二阻尼大小,从而使系统建压速度与换向阀3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建压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
[004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15和第二节流装置16为可调节流装置或固定节流装置,可调节流组件是指节流孔在现场可通过调节机构手动调节,固定节流装置不可调节,但可以通过更换阻尼来改变阻尼大小,第一节流装置15和第二节流装置16也可以为固定节流装置如节流孔。
[0045]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可以设置为得电卸荷,失电建压。
[004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为二位二通换向阀3,也可以是其他可切换流体方向的阀。
[0047]
实施例二
[004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如图3所示,所述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1、泵送油缸、换向信号装置、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5、油箱7、液压泵8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控制器11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控制端、所述换向阀3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换向信号装置连接;所述泵送油缸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端与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端、电磁换向阀5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7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压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3的回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油箱7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阀组和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设置在阀组间的油路上。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包括第二先导溢流阀13和第三先导溢流阀14,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的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的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控制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先导溢流阀14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先导溢流阀14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三节流装置17和第四节流装置18,所述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7安装在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8安装在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控制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0051]
在电磁换向阀5的油路上增加第一阻尼,在第二先导溢流阀13的控制油路上增加第二阻尼,当电磁换向阀5失电时为系统卸荷状态,第一阻尼可控制卸荷速度,通过第三节流装置17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一阻尼大小,从而使系统卸荷速度与换向阀3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卸荷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通过第四节流装置18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二阻尼大小,从而可控制系统待机(即换向阀3在中位)时的压力。
[0052]
当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为系统建压状态,第二阻尼可控制系统建压速度,通过第四节流装置18的选型,可以设置第二阻尼大小,从而使系统建压速度与换向阀3的换向速度相匹配,不致因建压过快产生冲击,或因系统不匹配产生冲击。
[005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节流装置18和第四节流装置17为可调节流装置或固定节流装置,可调节流组件是指节流孔在现场可通过调节机构手动调节,固定节流装置不可调节,但可以通过更换阻尼来改变阻尼大小。第三节流装置17和第四节流装置18也可以为固定节流装置如节流孔。
[0054]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可以设置为得电卸荷,失电建压。
[005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为二位二通换向阀,也可以是其他可切换流体方向的阀。
[0056]
实施例三
[005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原理图,如图4所示,
所述泵送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1、泵送油缸、换向信号装置、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5、油箱7、液压泵8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控制器11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控制端、所述换向阀3的控制端以及所述换向信号装置连接;所述泵送油缸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控制端与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的第二端、电磁换向阀5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进油口通过油路与油箱7连通,所述液压泵8的出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3的回油口通过油路与所述油箱7连通;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阀组和节流组件,所述节流组件设置在阀组间的油路上。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组包括二通插装阀4和第一先导溢流阀12,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的换向阀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12的第一端通过油路与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和所述二通插装阀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先导溢流阀12的第二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
[005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换向阀5还具有第三端,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三端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
[0060]
所述节流组件包括第五节流装置19和第六节流装置20,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9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一端的油路或第二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一阻尼;所述第六节流装置20安装在所述电磁换向阀5的第三端的油路上,用于提供第二阻尼。
[0061]
本实施例相当于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变形,当电磁换向阀5失电时,系统卸荷,二通插装阀4控制腔压力油通过第一阻尼卸荷,当电磁换向阀5得电时,系统建压,系统压力油通过第二阻尼进入二通插装阀4控制腔,这时二通插装阀4开启压力决定于先导溢流阀6。通过设置合理的第一阻尼、第二阻尼,可控制系统卸荷或建压的快慢。
[006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节流装置19和第六节流装置20为可调节流装置或固定节流装置,可调节流组件是指节流孔在现场可通过调节机构手动调节,固定节流装置不可调节,但可以通过更换阻尼来改变阻尼大小。第五节流装置19和第六节流装置20也可以为固定节流装置如节流孔。
[0063]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可以设置为得电卸荷,失电建压。
[006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换向阀5为二位三通换向阀,也可以是其他可切换流体方向的阀。
[0065]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泵送油缸包括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分别通过油路与所述换向阀3的其中一个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信号装置包括第一换向信号装置9和第二换向信号装置10,第一换向信号装置9和第二换向信号装置1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1连接。
[0066]
第一泵送油缸1运动到设定位置时触发第一换向信号装置9,第二泵送油缸2运动到设定位置是触发第二换向信号装置10,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各与换向阀3的其中一个工作油口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与换向阀3连通的可以共同是无杆腔也可以共同是有杆腔,若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的无杆腔与换
向阀3连通,则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的有杆腔通过油路连通,反之同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泵送油缸1和第二泵送油缸2的无杆腔与换向阀3连通。
[0067]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送设备,所述泵送设备使用所述的泵送设备控制装置。
[006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6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7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1]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