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贯流式湿式定子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潜水 定子 电泵 流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电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贯流式湿式定子潜水电泵。


背景技术:

2.湿定子叶轮内置式潜水贯流泵是近年来潜水电泵市场出现不久的一种新型潜水泵。该类泵型以湿定子潜水电机为基础,将轴流泵叶轮与湿定子潜水电机的转子制作成一体,前端接进水喇叭,后端布置导叶体,即形成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新型潜水电泵。
3.目前市面上有的全贯流式湿式潜水电泵中的泵轴上是在中间安装一个轴承,两边加键槽,键槽在实际加工过程难度大,不易生产;也有的电泵是在泵轴的两端设有轴承,该种结构的电泵在装配过程中比较繁琐,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一旦轴承选择不好就会导致整个电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贯流式湿式定子潜水电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全贯流式湿式定子潜水电泵,包括壳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吸入导叶体和出水导叶体;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带有绕组的湿式定子和带有叶片的转子,所述湿式定子的内壁与所述带有叶片的转子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子的轮毂内横穿一泵轴,所述泵轴两端分别伸入所述吸入导叶体的轮毂和所述出水导叶体的轮毂内;位于所述转子轮毂内的所述泵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壁与所述转子的轮毂的内壁紧密贴合。
7.优选地,所述泵轴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圈突起,所述第一轴承设有两个且设于所述突起的两侧。
8.进一步优选地,位于所述吸入导叶体轮毂和所述出水导叶体轮毂处的泵轴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壁与所述吸入导叶体的轮毂内壁和所述出水导叶体的轮毂内壁紧密贴合。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泵轴的两端分别还设有一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调整所述第二轴承位置的顶丝。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分别与所述吸入导叶体和所述出水导叶体的轮毂处螺纹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转子的轮毂两端设有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端盖,靠近所述吸入导叶体处的第二端盖与所述述吸入导叶体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密封件连接。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泵轴的外部。
13.进一步优选地,靠近所述出水导叶体(30)处的第二端盖与所述出水导叶体(30)之
间通过多个第二密封件(61)连接。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泵轴的外部。
15.优选地,所述吸入导叶体为喇叭状,所述出水导叶体为梯形状;所述吸入导叶体和所述出水导叶体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的重量由安装在转子轮毂内的第一轴承和两侧的第二轴承承担;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左右两侧的顶丝来调整在安装过程中两个第二轴承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安装,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分解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入导叶体的正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水导叶体的正视图。
22.其中,10

壳体;11

湿式定子;12

转子;13

泵轴;131

突起;20

吸入导叶体;30
‑ꢀ
出水导叶体;41

第一轴承;42

第二轴承;51

第一端盖;52

顶丝;61

第一密封件;62
‑ꢀ
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全贯流式湿式定子潜水电泵,包括壳体10,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10两端的吸入导叶体20和出水导叶体30,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入导叶体20和所述出水导叶体30与所述壳体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25.其中,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带有绕组的湿式定子11和带有叶片的转子12,所述湿式定子11的内壁与所述带有叶片的转子1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转子12的轮毂内横穿一泵轴13,所述泵轴13两端分别伸入所述吸入导叶体20的轮毂和所述出水导叶体30 的轮毂内;位于所述转子12轮毂内的所述泵轴13上套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轴承41,所述第一轴承41的外壁与所述转子12的轮毂的内壁紧密贴合。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湿式定子11的内壁与所述带有叶片的转子12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的间隙为3mm,该空隙的设置便于转子相对湿式定子的转动。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泵轴13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圈突起131,所述第一轴承41设有两个且设于所述突起13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突起131的设置于安装固定两侧的第二轴承41,便于第二轴承41的定位。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泵轴13的两端分别还设有一第一端盖51,所述第一端盖51分别与所述吸入导叶体20和所述出水导叶体30的轮毂处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端盖(51)上设有调
整所述第二轴承42位置的顶丝52。
29.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吸入导叶体20轮毂和所述出水导叶体30轮毂处的泵轴13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二轴承42,所述第二轴承42的外壁与所述吸入导叶体20的轮毂内壁和所述出水导叶体30的轮毂内壁紧密贴合。
30.本实施例中,泵轴13两端的第一端盖51将泵轴13限位在所述转子12轮毂、吸入导叶体20轮毂和出水导叶体30轮毂内,且限位第二轴承42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第一端盖51上的顶丝52可以调整第二轴承的位置,调整左右两侧的顶丝来调整在安装过程中两个第二轴承间的间隙。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12的轮毂两端设有固定所述第一轴承41的第二端盖,靠近所述吸入导叶体20处的第二端盖与所述述吸入导叶体20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密封件(61)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61套设于所述泵轴13的外部。
32.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出水导叶体30处的第二端盖与所述出水导叶体30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密封件61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62套设于所述泵轴13的外部。
33.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吸入导叶体20的形状为喇叭状,并且设有五个平板式叶片 (如图4所示),能够加强在吸水过程中的吸收能力。
34.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出水导叶体30剖面为梯形状,并且设有五个扭曲状的叶片 (如图5所示),在水流激烈的流动过程中,能够辅助提升水质压力和降低流速的能力;本实施例中出水导叶体30剖面梯形状的角度为至少8
°
以上。
35.具体使用过程:将本实施例水平或垂直放置于水中,保持一侧能够进水一侧能够出水,介质(水)从吸入导叶体一侧流入,经过吸入导叶体的平板式导叶时,可以把原先的介质中存在的涡流消除,变成平稳的层流状态。这样的液体状态对于泵的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介质经过了吸入导叶之后就进入转子内腔,经过叶片的旋转加压,将电能通过电机转换为液体的动能和压能。由此,液体本身就具有的工程所需要的流量和扬程;经过转子内腔之后,液体进入出水导叶体,此时借助出水导叶剖面的梯形结构降低自身的速度,同时借助出水导叶体的扭曲型叶片辅助液体流出泵体,使期尽可能的按照水的特性将水从泵体导出,不对介质的能量造成损失。
36.同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