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及气动舒适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泵 体外 静音 装置 舒适


1.本公开一般涉及微型气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及气动舒适系统。


背景技术:

2.车用微型气泵为采用电机带动多个橡胶皮瓦阀室轮循作动的微型活塞式气泵。其作动时,输出的气流在管路内是以浪涌脉动的形式对外输出气流。所安装的座椅内部由于空间结构紧凑,气泵、气路控制器等部件无法进行远距离布置,进而造成对座椅乘员的噪音干扰加剧;并且,由于车内的空间相对狭小,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等比较安静的车辆日渐增多,乘员也更加对噪音的感受比较敏感。
3.目前,大多采用吹塑的中空腔体消音器降低噪音,但是,此降噪方式存在体积大、消音效果差、难于多联组合进行紧凑布置等缺点。因此,现有的消音结构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消音效果,便于多联组合进行紧凑布置,体积小,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及车辆座椅用气动舒适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包括:消音腔体和设置在所述消音腔体内的多格栅曲折气路;
6.所述消音腔体为箱型结构;所述消音腔体设有配合使用的消音主体与盖体,所述消音主体开设有与气源连通的第一管路接口和至少一个与气动腔体连通的第二管路接口;所述第一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之间设置有多个气路阻隔栅墙且多个所述气路阻隔栅墙与所述消音腔体之间形成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所述第一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和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气路连通。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主体和所述盖体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邻所述气路阻隔栅墙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阻隔矮墙,且其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或者所述盖体固接。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邻所述气路阻隔栅墙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盲道气穴。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路阻隔栅墙上开设有槽孔。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腔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阻尼体。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路接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气源连通。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音腔体的外壁设有挂钩结构。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设置为气嘴结构。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舒适系统,包括:微型气泵、囊体和设置在所述微型气泵与所述囊体之间的气管;所述微型气泵安装有至少一个上述的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
16.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的具体结构。本技术具体地设计消音腔体,并在其内部安装多格栅曲折气路,利用此多格栅曲折气路形成气路阻力,有效消减气流脉动和共振,实现良好的消音效果;
17.本技术利用消音主体与盖体构成消音腔体,形成气密的结构件;通过在所述消音主体与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平行设置的一侧壁设置第一管路接口,用以与微型气泵连通;通过在所述消音主体与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平行设置的另一侧壁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管路接口,用于与气动腔体连通;利用多个阻隔墙形成多格栅曲折气路,将阻隔墙的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或者所述盖体固接,增加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气流脉动和共振;进一步地,利用相邻所述阻隔墙之间形成的盲道气穴容留、吸纳瞬间的气流冲击,起到削峰、平顺气流的作用。
18.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相邻所述阻隔墙之间竖直设置阻隔矮墙,且其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或者所述盖体固接,从而减小气道通路截面积,进一步增加气流的气路阻力,从而消减气流脉动和共振。
19.本技术方案进一步地在所述消音腔体的外壁设置挂钩结构,用于挂接两个微型降噪器,使得多个降噪器形成相互联结的形式。
附图说明
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1.图1、图2、图3、图4、图5为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图7为消音主体设置两个第二管路接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图9为微型降噪器与微型气泵连通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消音腔体;2、消音主体;3、盖体;4、气源;5、第一管路接口;6、第二管路接口;7、气路阻隔栅墙;8、盲道气穴; 9、阻隔矮墙;10、透气阻尼体;11、连接管路;12、多格栅曲折气路; 13、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7.实施例一
28.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包括:消音腔体1和设置在所述消音腔体1 内的多格栅曲折气路12;
29.所述消音腔体1为箱型结构;所述消音腔体1设有配合使用的消音主体2与盖体3,所述消音主体2开设有与气源4连通的第一管路接口5和至少一个与气动腔体连通的第二管路接口6;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6之间设置有多个气路阻隔栅墙7,且多个所述气路阻隔栅墙7与所述消音腔体1之间形成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12;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6和所述多格栅曲折气路12气路连通。
30.在本实施例中,消音腔体1,呈箱体结构,其由消音主体2与盖体3构成,形成气密的结构件,用于在其内部安装多格栅曲折气路12;
31.此处,箱体结构可以是长方形的箱体结构、圆柱形的箱体结构或者是椭圆形的箱体结构或者是球型的箱体结构;消音主体2与盖体3 的连接方式,可选地,例如为在二者之间采用焊接或者热熔的方式密封固定,还可以采用粘接密封固定、卡扣螺钉密封件的连接固定;
32.消音腔体1还可以是由其从中间任意位置横着或者竖着延直线或者曲线剖成第一部分体和第二部分体构成,第一管路接口5可以属于第一部分体,第二管路接口6可以属于第二部分体;第一结构体是消音主体、第二结构体是盖体3;只要能组合在一起,两部分或者三部分均可以;
33.还可以是由一个腔体结构,一个中间的迷宫性通道构成,将迷宫型的通道放置在腔体中形成整个装置;
34.其中,所述消音腔体1的外壁还设有软性附层,起到消音的作用;此处,软性附层的类型,可选地,例如为海绵层、无纺布、胶垫层、复合毡垫层、棉质胶带层等;
35.第一管路接口5,设置在所述消音主体2一侧壁,用于气源4连通;并且其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气源4的类型,可以是卫星气泵也可以是车身气源或者阀体的出气端;
36.第二管路接口6,设置在所述消音主体2的另一侧壁,用于与气动腔体连通;并且其数量为至少一个;
37.气路阻隔栅墙7,其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2或者所述盖体3固接,利用多个气路阻隔栅墙7与所述消音腔体1之间形成多格栅曲折气路 12,增加气流的阻力,从而降低气流脉动和共振;此处,相邻所述阻隔墙7之间的空隙间距为1毫米至8毫米;多个阻隔墙7为至少三个;可选地,其数量为三个及三个以上;
38.其中,相邻所气路阻隔栅墙7之间形成盲道气穴8,利用盲道气穴8容留、吸纳瞬间的气流冲击,起到削峰、平顺气流的作用。
39.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气路阻隔栅墙7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阻隔矮墙9,且其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2或者所述盖体3固接。
40.在本实施例中,阻隔矮墙9,竖直设置在相邻所述气路阻隔栅墙7 之间,且其端部与所述消音主体2或者所述盖体3固接,能够减小气道通路截面积,进一步增加气流的气路阻力,从而消减气流脉动和共振;
41.其中,气路阻隔栅墙7和阻隔矮墙9组成了内部的格栅气路不是单方向的,可以是沿着,气路阻隔栅墙7形成的曲折回路或者迷宫回路流转,也可以经过阻隔矮墙9沿着另一个方向进行流转。
42.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路阻隔栅墙7上开设有槽孔13。
43.在本实施例中,槽孔13,设置在所述气路阻隔栅墙7上,能够形成透气格栅,起到阻尼作用;此处,槽孔13的类型,可选地,例如为梳齿状孔隙、分布式孔洞等。
4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体1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阻尼体10。
45.在本实施例中,透气阻尼体10,设置在所述消音腔体1内部,其数量为至少一个,起到消音的作用;此处,透气阻尼体10的类型,可选地,例如为海绵块。
46.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通过连接管路11 与所述气源4连通。
4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路11,将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与所述气源 4连通,起到连接的作用;此处,连接管路11的长度范围为20

90mm。
48.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体1的外壁设有挂钩结构。
49.在本实施例中,挂钩结构,设置在所述消音腔体1的外壁,用于挂接两个微型降噪器,使得多个降噪器形成相互联结的形式;
50.其中,上述微型降噪器在气动回路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并联使用、串联使用、串并联使用。
51.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6设置为气嘴结构。
52.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管路接口5与所述第二管路接口6均设计为气嘴结构,以便连接气管。
53.实施例二
54.一种气动舒适系统,包括:微型气泵、囊体和设置在所述微型气泵与所述囊体之间的气管;所述微型气泵安装有至少一个上述的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
55.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泵体外置的静音装置安装在所述微型气泵上,使得气动舒适系统实现消音降噪的效果。
56.其中,上述微型降噪器适用于车辆座椅领域的气动按摩、气动腰托支撑、气动座椅姿态调节、气动座椅软硬度调节;还可以用于家具行业的座椅中的气动调节系统中。
5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