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缩机内刮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压缩机 结构 内刮油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内刮油结构。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应用于化工、医药、仪表等部门以及其他凡是需要清洁压缩气体。当启动装置开启后,电动机进入正常运转,通过曲轴、连杆、十字头使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当活塞由外止点向内止点开始移动时,气缸内活塞外侧处于低压状态,气体通过吸气阀进入气缸,当活塞由内止点向外止点移动时,吸气阀关闭,气缸内的气体则被压缩而提高压力,当压力超过排气阀外气体压力时,排气阀打开,开始排出提高压力后的气体。
3.现有公告号为:cn2042261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刮油器,包括刮油盒以及设置在所述刮油盒内的刮油环,在所述刮油盒上设置有刮油盒盖,在所述的刮油盒上还固定有一刮油盒座,在该刮油盒座上设置有一具有活塞杆孔的挡油环,在所述的刮油盒上设置有刮油盒回油孔,在所述的挡油盒座上设置有挡油盒座回油孔。
4.上述这种压缩机内的刮油结构,采用刮油环和挡油盒对活塞杆进行刮油处理,虽然能够起到双重刮油的效果,但是刮油环和挡油盒均为金属件,刮油环和挡油盒均于活塞杆直接接触,使得活塞杆在往复运动时与刮油环以及挡油盒摩擦,造成活塞杆的磨损,在活塞杆磨损后,活塞杆与刮油环以及挡油盒之间形成间隙,造成润滑油容易从间隙处形成滴漏,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内刮油结构,具有能够起到对活塞杆的刮油,并不易对活塞杆造成磨损,实现润滑油不易出现滴漏现象的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压缩机内刮油结构,包括刮油盒和设置于刮油盒内的刮油环塞,所述刮油盒两侧分别设置有盒盖和盒座,所述盒座中开设有刮油腔,所述刮油盒位于刮油腔内,所述盒盖与盒座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刮油盒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盒座上开设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均与刮油腔连通,所述刮油环塞上开设有让位凹槽,所述让位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刮油的刮油垫,所述刮油环塞中还设置有抵紧构件,所述抵紧构件抵紧刮油垫与活塞杆,所述盒座上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刮油环,所述盒座中还设置有涨紧构件,所述涨紧构件抵紧刮油环与活塞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紧构件包括抵紧件和相互拼接呈环形的抵紧压环,所述刮油环塞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与让位凹槽连通的锁紧孔,所述抵紧件与锁紧孔螺纹连接并一端穿设进让位凹槽,所述抵紧压环位于让位凹槽内,所述抵紧件穿设进让位凹槽内的一端与抵紧压环抵触,所述抵紧压环背离抵紧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环槽,所述刮油垫卡设于安装环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紧件与抵紧压环之间还设置有抵紧弹性件,所述抵紧弹性件一端连接有抵触片,所述抵紧件一端与抵触片抵触,所述抵紧弹性件远离抵触片的一端与抵紧压环抵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油环塞沿垂直活塞杆轴线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油环槽,所述刮油环塞上还开设有与两侧导油环槽连通的排油流道,所述刮油环塞沿平行活塞杆轴线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引油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涨紧构件包括张紧件、推动楔块、涨紧环和涨紧楔块,所述盒座上开设有涨紧环槽和与涨紧环槽连通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垂直与活塞环轴线方向开设,所述涨紧环位于涨紧环槽内,所述涨紧环上开设有供刮油环安装的卡槽,所述盒座上还开设有与移动槽连通的推动槽,所述推动槽沿平行于活塞杆轴线方向开设,所述推动楔块位于推动槽内,所述涨紧楔块位于移动槽内,所述推动槽的楔面与涨紧楔块的楔面接触,所述张紧件与移动槽螺纹连接,所述张紧件一端与推动楔块背离与涨紧楔块接触的一侧抵触,以使所述张紧件推动推动楔块沿移动槽移动时,所述推动楔块推动涨紧楔块沿移动槽移动,所述涨紧楔块推动刮油环与活塞环保持抵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涨紧楔块与涨紧环之间还设置有涨紧弹性件,所述涨紧弹性件一端与涨紧楔块连接,另一端与涨紧环背离刮油环的一侧连接,所述涨紧弹性件轴线与活塞杆轴线垂直设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座上还设置有导油楔座,所述导油楔座与活塞杆之间形成有导油空间,所述刮油环与活塞杆接触刮除的油污沿导油楔座的楔形面流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油盒与盒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盒盖上还设置有对活塞杆进行油封的油封件。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刮油环塞和活塞杆之间设置刮油垫,刮油垫在抵紧构件的作用下保持对活塞杆进行紧密抵触,使得在整体压缩机工作时,刮油垫能够保持对活塞杆的刮油,同时刮油环在涨紧构件的作用下对活塞杆进行刮油,使得能够对活塞杆进行充分的刮油处理,并不易对活塞杆造成磨损,实现润滑油不易出现滴漏现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体现整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体现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体现图1中的b部局部放大图。
19.附图标记:1、刮油盒;11、盒盖;12、盒座;13、刮油腔;14、第一回油孔;15、第二回油孔;16、涨紧环槽;17、移动槽;18、推动槽;2、刮油环塞;21、让位凹槽;22、锁紧孔;23、导油环槽;24、排油流道;25、引油槽;3、刮油垫;4、抵紧构件;41、抵紧件;42、抵紧压环;43、抵紧弹性件;44、抵触片;45、安装环槽;5、涨紧构件;51、张紧件;52、推动楔块;53、涨紧环;54、涨紧楔块;55、卡槽;56、涨紧弹性件;6、刮油环;7、导油楔座;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
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1.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内刮油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刮油盒1和设置于刮油盒1内的刮油环塞2,刮油盒1两侧分别设置有盒盖11和盒座12,盒座12中开设有刮油腔13,以使刮油盒1能够放置于刮油腔13内,刮油盒1与盒盖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盒盖11上还设置有对活塞杆进行油封的油封件,在密封圈8和油封件的作用下,使得盒盖11与刮油盒1之间不易出现滴油现象,盒盖11与盒座1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刮油盒1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14,盒座12上开设有第二回油孔15,第一回油孔14和第二回油孔15均与刮油腔13连通,刮油环塞2上开设有让位凹槽21,所述让位凹槽21内设置有用于刮油的刮油垫3,使得在刮油垫3的作用下将活塞杆上的润滑油刮除,并且通过第一回油孔14和第二回油孔15回油至箱体中,刮油环塞2中还设置有抵紧构件4,抵紧构件4抵紧刮油垫3与活塞杆,使得刮油垫3能够保持与活塞杆的抵触,从而保持对活塞杆进行持续刮油的效果,盒座12上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刮油环6,盒座12中还设置有涨紧构件5,涨紧构件5抵紧刮油环6与活塞杆,使得刮油环6能够保持对活塞杆进行刮油的效果,在刮油垫3和刮油环6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对活塞杆进行持续刮油,使得润滑油不易出现滴漏的现象。
22.参考图1至图3,抵紧构件4包括抵紧件41和相互拼接呈环形的抵紧压环42,刮油环塞2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与让位凹槽21连通的锁紧孔22,抵紧压环42位于让位凹槽21内,抵紧件41与锁紧孔22螺纹连接并一端穿设进让位凹槽21,抵紧件41与抵紧压环42之前还设置有抵紧弹性件43,抵紧弹性件43选用为弹簧,抵紧弹性件43一端连接有抵触片44,抵紧件41一端与抵触片44抵触,抵紧弹性件43远离抵紧片的一端与抵紧压环42抵触,所述抵紧件41穿设进让位凹槽21内的一端与抵紧压环42抵触,抵紧压环42背离抵紧件4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环槽45,刮油垫3卡设于安装环槽45内,通过转动抵紧件41,调节抵紧弹性件43的弹力,从而控制抵紧压环42的位置,使得抵紧压环42能够推动刮油垫3保持与活塞杆的抵触,实现良好的刮油效果,刮油环塞2沿垂直活塞杆轴线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油环槽23,刮油环塞2上还开设有与两侧导油环槽23连通的排油流道24,刮油环塞2沿平行活塞杆轴线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引油槽25,实现在刮油垫3将活塞杆上的润滑油刮除时,润滑油通过导油环槽23导流至排油流道24内,从而对润滑油进行导流并排油。
23.参考图1至图3,涨紧构件5包括张紧件51、推动楔块52、涨紧环53和涨紧楔块54,盒座12上开设有涨紧环槽16和与涨紧环槽16连通的移动槽17,移动槽17沿垂直与活塞杆轴线方向开设,涨紧环53位于涨紧环槽16内,涨紧环53上开设有供刮油环6安装的卡槽55,刮油环6与卡槽55为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固定,盒座12上还开设有与移动槽17连通的推动槽18,推动槽18沿平行于活塞杆轴线方向开设,推动楔块52位于推动槽18内,涨紧楔块54位于移动槽17内,推动楔块52的楔面与涨紧楔块54的楔面接触,使得推动楔块52与涨紧楔块54楔面完全接触时,推动楔块52与涨紧楔块54呈l形,紧楔块与涨紧环53之间还设置有涨紧弹性件56,涨紧弹性件56选用为弹簧,涨紧弹性件56一端与涨紧楔块54连接,另一端与涨紧环53背离刮油环6的一侧连接,涨紧弹性件56轴线与活塞杆轴线垂直设置,张紧件51与移动槽17螺纹连接,张紧件51一端与推动楔块52背离与涨紧楔块54接触的一侧抵触,以使在转动张紧件51时能够推动推动楔块52沿推动槽18朝向移动槽17方向移动,推动楔块52推动涨紧楔
块54沿移动槽17移动;
24.当涨紧弹性件56处于原长状态时,涨紧楔块54位于移动槽17底部,推动楔块52被按压进推动槽18内,此时张进件51处于初始位置,在需要涨紧刮油环6时,通过转动张进件51,张进件51推动推动楔块52沿推动槽18朝向移动槽17移动,并且推动涨紧楔块54沿移动槽17朝向活塞杆移动,使得涨紧弹性件56受力压缩,使得涨紧弹性件56提供弹性力,推动涨紧环53将刮油环6与活塞杆抵触,使得刮油环6能够保持对活塞杆良好的刮油。
25.参考图1至图3,盒座12上还设置有导油楔座7,导油楔座7与活塞杆之间形成有导油空间,刮油环6与活塞杆接触刮除的油污沿导油楔座7的楔形面流动,使得活塞杆沿盒座12移动时,活塞杆上附着的少量润滑油会被盒座12刮除,被刮除的润滑油沿着导油楔座7的楔形面导出,从而进一步的排除润滑油。
26.工作原理及其效果:
27.通过在刮油环塞2和活塞杆之间设置刮油垫3,刮油环塞2中设置抵紧构件4,抵紧构件4中的抵紧压环42用于固定刮油垫3,刮油环塞2中设置抵紧件41,抵紧件41与刮油环塞2螺纹连接,并且抵紧件41上设置抵紧弹性件43,实现在转动抵紧件41的作用下,使抵紧弹性件43受外力压缩,在抵紧弹性件43的作用下推动刮油垫3保持与活塞杆的抵触,从而实现良好的刮油,刮油环塞2上开设的导油环槽23、排油流道24和引油槽25方便将刮除的润滑油导出,从而通过第一回油孔14回油,刮油环6与涨紧构件5中的涨紧环53连接,并且在通过转动张紧件51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楔块52推动涨紧楔块54推动涨紧环53移动,从而使得刮油环6保持与活塞杆的抵触,进一步的实现对活塞杆上润滑油的刮除;使得在整体压缩机工作时,刮油垫3能够保持对活塞杆的刮油,同时刮油环6在涨紧构件5的作用下对活塞杆进行刮油,使得能够对活塞杆进行充分的刮油处理,并不易对活塞杆造成磨损,实现润滑油不易出现滴漏现象的效果。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