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压缩机 空调器 转子 吸气 组件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并联两台压缩机机型在原理样机开发初期面临管路振动反复满足不了相关的振动要求,并呈现出在开一台压缩机模式下管路应力基本满足相关振动要求,仅存在极少频率段超标现象,而在开两台压缩机模式时则发生压缩机低运行频率段、中运行频率段、高运行频率段均出现大面积管路应变超标严重现象,尤其是吸气管路处更为严重,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以往对单台压缩机系统管路振动特性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针对前述现象,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处理方式是采用在吸气口安装钢织软管的方案,但是采用钢织软管方案,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工艺上的复杂度,并且在压缩机上使用钢织软管存在道路运输下的压缩机摆动引起软管根部泄漏失效的风险;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将并联的转子压缩机采用并联的双涡旋压缩机系统,此方案是利用涡旋压缩机比转子压缩机振动小的特点,从而实现管路减振,进而降低管路的应力应变使其大小满足公司以及行业的要求,但此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涡旋压缩机的生产成本较高。
3.尤其是压缩机系统的机型为变频机型时,针对其中一台压缩机对应的某段吸气管路的固有频率优化不能彻底解决并联管路系统出现的应力大面积超标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双转子压缩机系统吸气管组件管路应变大的不足。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气管组件,包括吸气总管、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总管通过分流器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为硬质管,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
6.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一u弯,所述第一u弯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三直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三直管段平行,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之间形成直角,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第三直管段之间形成直角,且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第三直管段之间圆弧过渡。
7.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二u弯,所述第二u弯包括所述第三直管段、第四直管段、第五直管段,所述第二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直管段与所述第五直管段平行。
8.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三u弯,所述第三u弯包括所述第五直管段、第一圆弧管段、第六直管段,所述第三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五直
管段与所述第六直管段平行。
9.优选地,所述第三直管段与所述第五直管段之间连接有第一管夹;和/或,所述第五直管段与所述第六直管段之间连接有第二管夹。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夹上构造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套装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进口与所述第六直管段的出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第四直管段异面平行,在所述第三直管段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第四直管段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90
°
≤a≤150
°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中设有软管段。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二u形折弯结构;和/或,所述吸气总管包括多个第三u形折弯结构。
13.优选地,所述第二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四u弯,所述第四u弯包括第七直管段、第二圆弧管段、第八直管段,所述第七直管段与所述第八直管段平行,且所述第四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三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五u弯,所述第五u弯包括第九直管段、第十直管段、第十一直管段,所述第九直管段与所述第十一直管段平行,且所述第五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反。
14.优选地,所述第七直管段与所述第八直管段之间连接有第三管夹;和/或,所述第十直管段上连接有第四管夹。
15.优选地,所述第四管夹通过固定支架与外部固定载体连接;和/或,所述第八直管段通过第十二直管段、第十三直管段与所述分流器连通,在所述第八直管段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十二直管段与所述第二圆弧管段之间形成第二夹角b,90
°
≤b≤150
°

16.优选地,所述第十二直管段上连接有第五管夹。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转子压缩机系统,包括吸气管组件,所述吸气管组件为上述的吸气管组件。
18.优选地,当所述吸气管组件包括第一管夹且第一管夹上构造有安装孔时,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外壳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隔振层。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双转子压缩机系统。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气管组件、双转子压缩机系统、空调器,通过采用硬质管取代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钢织软管,同时通过对所述第一吸气支管上设置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增加了管路的总长度,根据胡克定律,管路长度越长则刚度越小、柔性越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时具备成本低、应变小的优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吸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吸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表示为:
25.21、第一直管段;22、第二直管段;23、第三直管段;24、第四直管段;25、第五直管段;26、第一圆弧管段;27、第六直管段;28、第七直管段;29、第二圆弧管段;30、第八直管段;31、第九直管段;32、第十直管段;33、第十一直管段;34、第十二直管段;35、第十三直管段;
4、分流器;51、第一管夹;511、安装孔;52、第二管夹;53、第三管夹;54、第四管夹;55、固定支架;56、第五管夹;6、软管段;100、储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26.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吸气管组件,包括吸气总管、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总管通过分流器4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第二吸气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为硬质管,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硬质管取代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钢织软管,同时通过对所述第一吸气支管上设置多个第一u形折弯结构增加了管路的总长度,根据胡克定律,管路长度越长则刚度越小、柔性越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时具备成本低、应变小的优势。
27.具体的,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一u弯,所述第一u弯包括第一直管段21、第二直管段22、第三直管段23,其中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平行,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二直管段22之间形成直角,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之间形成直角,且所述第一直管段21与所述第二直管段22之间圆弧过渡,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三直管段23之间圆弧过渡。采用圆弧过渡能够防止相邻的两个直管段之间在弯折时候的应力集中现象产生,所述第一u弯的设计则能够提升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的柔性。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二u弯,所述第二u弯包括所述第三直管段23、第四直管段24、第五直管段25,所述第二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直管段23与所述第五直管段25平行。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折弯结构还包括第三u弯,所述第三u弯包括所述第五直管段25、第一圆弧管段26、第六直管段27,所述第三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五直管段25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平行。所述第一u弯、第二u弯、第三u弯的设计共同提升了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的柔性,而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为硬质管,其具有的柔性不会显著降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的刚性,而柔性的提升显然利于降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的应变。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直管段23与所述第五直管段25之间连接有第一管夹51;和/或,所述第五直管段25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之间连接有第二管夹52,通过所述第一管夹51与所述第二管夹52能够对所述第二u弯、第三u弯的应变约束,进而进一步降低在所述第二u弯或者第三u弯处的形变。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夹51上构造有安装孔511,所述安装孔511用于套装储液罐100,所述储液罐100的进口与所述第六直管段27的出口连通,此时通过所述第一管夹51使所述储液罐100能够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形成一个整体,有效降低了关联各管路的形变;和/或,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四直管段24异面平行,在所述第三直管段23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二直管段22与所述第四直管段24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90
°
≤a≤150
°
,优选地,a=125
°
。最好的,所述第一吸气支管和/或第二吸气支管中设有软管段6,从而使所述第一吸气支管或者第二吸气支管在某一位置处的柔性增大,这有利于对所述第一吸气支管或者第二吸气支管的位移补偿,例如在所述储液罐100被组装于所述安装孔511内时,所述软管段6可以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吸气支管末端出气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吸气支管末端能够与所述储液罐10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31.类似于所述第一吸气支管的设计,所述第二吸气支管包括多个第二u形折弯结构;和/或,所述吸气总管包括多个第三u形折弯结构,从而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折弯结构降低相应管路的形变。
32.具体的,所述第二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四u弯,所述第四u弯包括第七直管段28、第二圆弧管段29、第八直管段30,所述第七直管段28与所述第八直管段30平行,且所述第四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同;和/或,所述第三u形折弯结构包括第五u弯,所述第五u弯包括第九直管段31、第十直管段32、第十一直管段33,所述第九直管段31与所述第十一直管段33平行,且所述第五u弯与所述第一u弯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所述第七直管段28与所述第八直管段30之间连接有第三管夹53;和/或,所述第十直管段32上连接有第四管夹54,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管夹53以及所述第四管夹54的设计对相应的管路进行约束,进而进一步降低所述管路的形变。
33.所述第四管夹54通过固定支架55与外部固定载体(例如底板)连接,所述固定支架55例如可以是采用钣金折弯形成,其能够通过所述第四管夹54对所述吸气总管进行有效约束;和/或,所述第八直管段30通过第十二直管段34、第十三直管段35与所述分流器4连通,在所述第八直管段30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十二直管段34与所述第二圆弧管段29之间形成第二夹角b,90
°
≤b≤150
°
,优选地,b=110
°
。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二直管段34上连接有第五管夹56。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夹51、第二管夹52、第三管夹53、第四管夹54和/或第五管夹56采用橡胶制作形成,从而能够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柔性。
34.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吸气应变降低的有效性,实用新型人对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并联双转子压缩机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后,原吸气总管模态振型59.7hz、本实用新型的吸气总管模态振型46.3hz,与原吸气管组件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管组件上的管路振动应力得到较大改善。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转子压缩机系统,包括吸气管组件,所述吸气管组件为上述的吸气管组件。当所述吸气管组件包括第一管夹51且第一管夹51上构造有安装孔511时,所述安装孔511内固定连接有储液罐100,所述储液罐100的外壳与所述安装孔511之间设有隔振层,所述隔振层例如可以是胶泥、隔音棉等。具体的,所述隔振层可以包裹于所述储液罐100的外周壁,能够降低储液罐切向振动,从而降低吸气管的振动以及应力大小。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双转子压缩机系统。
3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