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家电 风扇 生活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脖戴式风扇。
3.脖戴式风扇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戴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然而,脖戴式风扇佩戴在人体脖颈上需要与人体脖颈形状匹配,外出携带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出携带更加方便的挂脖风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弯曲的第一壳体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扇轮,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可呈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扇轮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吹风,分别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外吹出,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呈折叠状态时,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
7.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可转动结构,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一壳体末端的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二壳体末端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可转动结构的同一侧。
8.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齐,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通过密封件紧密连接。
9.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缺口;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缺口;
10.所述密封件包括贴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软胶件,所述软胶件卡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软胶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缺口的深度。
11.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通过注塑成型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口边缘的软胶件,和/或通过注塑成型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软胶件。
12.其中,所述可转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末端的连接槽以及从所述第二壳体末端凸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连接槽内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转轴及与所述转轴匹配的轴孔,所述连接部凸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且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轴孔枢转地连接。
13.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壳体对称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扇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末端,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从所述扇轮所在位置朝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分隔形成所述第二风道及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扇轮工作的电路板。
14.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侧面,所述隔板从所述扇轮靠近所述第二壳体下侧面的底端倾斜向上地朝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延伸,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上侧面向所述隔板倾斜延伸。
15.其中,所述导风片包括顺沿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靠近所述扇轮的所述导风片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上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壳体末端的所述导风片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上侧面之间的夹角。
16.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设有电池收容腔,所述第一风道分隔成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风道对应连通的两部分;和/或,
17.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末端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供所述扇轮装设在内的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扇轮的位置对应的进风口。
18.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挂脖风扇,包括弯曲的第一壳体及与第一壳体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扇轮,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可呈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扇轮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吹风,分别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向外吹出,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而呈折叠状态时,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相对折叠,挂脖风扇在折叠状态下,至少一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从而可减小折叠后的挂脖风扇所占用的空间,便于外出携带时收纳,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风道相互连通,仅需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装设扇轮,可以减少挂脖风扇内所需扇轮的数量,在确保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相对折叠的前提下简化挂脖风扇的整体结构,减小重量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脖风扇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脖风扇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另一分解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截面图;
24.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6.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弯曲的第一壳体10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内设有第一风道11,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有第二风道21,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1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二壳体2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21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有扇轮27,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可呈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道11和所述第二风道21连通,所述扇轮27用于向所述第一风道11和所述第二风道21内吹风,分别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2向外吹出,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折叠状态时,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20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
28.上述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由第一壳体10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0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第二壳体20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壳体10内设有第一风道11,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有第二风道21,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有扇轮27,其中,第一壳体10可相对于第二壳体20转动而呈折叠状态,当脖风扇在折叠状态时,至少一第二壳体20位于第一壳体10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从而可减小折叠后的挂脖风扇所占用的空间,便于外出携带时收纳,其次,当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0内的第一风扇和第二壳体20内的第二风道21相互连通,从而仅需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内装设扇轮27即可向所述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内吹风,可以减少挂脖风扇内所需扇轮27的数量,在确保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相对折叠的前提下简化挂脖风扇的整体结构,减小重量并降低成本。
29.其中,第一壳体10呈与人体后脖形状匹配的弯曲状,第二壳体20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10的相对两端,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折叠状态时,两个第二壳体20可分别朝第一壳体10的内侧面的方向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所环绕形成的空间区域内,从而挂脖风扇在折叠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的尺寸不大于第一壳体10的外形的尺寸。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挂脖风扇在折叠状态时,第二壳体20转动至大致将第一壳体
10两端的开口封闭的状态,此时,挂脖风扇所占用空间的大小与第一壳体10的形状保持大致相同,大大提高了挂脖风扇的便携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可转动结构,所述第一风道11在所述第一壳体10末端的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风道21在所述第二壳体20末端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可转动结构的同一侧。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21对应连接的第一开口和第二风道21与第一风道11对应连接的第二开口位于可转动结构的同一侧,避免可转动结构的设置对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的开口形成遮挡。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连接,将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21连通。
31.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齐,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通过密封件紧密连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二者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确保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道21连通的密封性,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处紧密连接,可防止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在连接位置处漏风。
3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缺口;和/或,所述第二壳体20的端面在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缺口;所述密封件包括贴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软胶件33,所述软胶件33卡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软胶件33的厚度大于所述缺口的深度。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在环绕第一开口的边缘处的端面低于其它部分的端面,从而在第一开口的位置形成缺口,第二壳体20在环绕第二开口的边缘处的端面低于其它部分的端面,从而在第二开口的位置形成另一缺口,软胶件33包括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0的缺口处的第一软胶件331和设于第二壳体20的缺口处的第二软胶件332,所述第一软胶件331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贴设,第二软胶件332与第二开口的边缘相贴设,软胶件33的厚度略大于对应缺口的深度,从而当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转动而呈展开状态时,软胶件33受到挤压,更加充分地填充于第一开口边缘和第二开口边缘接触时的缝隙内,密封效果更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软胶件33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在对应的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的端面上,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通过注塑成型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口边缘的软胶件33,和/或通过注塑成型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口边缘的软胶件33。软胶件33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的端面上,从而可以连接更加稳定,也可以简化挂脖风扇的装配步骤。
33.可选的,所述可转动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末端中央的连接槽31以及从所述第二壳体20末端向外凸伸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连接槽31内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转轴及与所述转轴匹配的轴孔,所述连接部32凸伸入所述连接槽31内,且通过所述转轴和所述轴孔枢转地连接。第二壳体20通过连接部32插入第一壳体10对应的连接槽31内,再通过设于连接部32两侧的转轴与连接槽31内的轴孔枢转地连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转动时,连接槽31提供连接部32在其内部转动的空间,可以保持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整体所形成的与人体脖颈形状相匹配的弯弧状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相对可折叠,避免干涉。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0对称地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相对两端,
所述扇轮27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末端,所述第二壳体20内设有从所述扇轮27所在位置朝所述第二壳体20的端面延伸的隔板24,所述隔板24将所述第二壳体20分隔形成所述第二风道21及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扇轮27工作的电路板26。第二壳体20内隔板24的设置,将第二壳体20内的空间分隔成与第二风道21相对独立的容置腔,控制扇轮27工作的电路板26等电路元件及线路均装设于容置腔内,可优化第二壳体20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利用率。可选的,第二壳体20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电路板26连接的控制按键23,用于控制扇轮27开启或关闭。
35.可选的,所述第二出风口2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上侧面,所述隔板24从所述扇轮27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0下侧面的底端倾斜向上地朝所述第二壳体20的端面延伸,所述第二风道21内设有导风片25,所述导风片25从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上侧面向所述隔板24倾斜延伸。隔板24的设置,可以将第二壳体20内部的空间隔离形成所需形状、尺寸的第二风道21,导风片25可以将对应扇轮27产生的气流大致均匀的导引流向第二壳体20上侧面的第二出风口22。其中,第二出风口22包括间隔地设于第二壳体20上侧面的出风孔,导风片25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上侧面的相邻两个出风孔之间的位置连接,另一端与隔板24之间形成一定距离,气流流经导流片时,受到导流板靠近隔板24的一端的分离作用,部分气流改变原来的方向而顺沿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流向位于第二壳体20的上侧面的第二出风口22,使得从第二出风口22吹出的气流更加均匀,且确保有适当量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一壳体10的第一风道11内,确保第一壳体10的第一出风口12处的出风风力。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片25包括顺沿所述第二风道2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即至少两个),靠近所述扇轮27的所述导风片25与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上侧面之间的夹角小于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0末端的所述导风片25与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上侧面之间的夹角。多个导风片25将第二风道21区分成多段,靠近所述扇轮27的位置的导风片25与第二壳体20的上侧面之间的夹角相对小于靠近第二壳体20末端的位置的导风片25与第二壳体20的上侧面之间的夹角,扇轮27产生的气流进入导风片25所分离形成的各段内,再从位于各段的第二出风口22吹出,可以提高气流流出的均匀性。
37.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中部设有电池收容腔1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收容腔13将所述第一风道11分隔成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第二风道21对应连通的两部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一风道11设置分隔部将第一风道11分隔成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第二风道21对应连通的两部分。将电池设于第一壳体10的中部,两个扇轮27可通过装设于第一壳体10上的电池同时进行供电,方便挂脖风扇内线路的布设,且有利于减小第二壳体20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末端分别设有相向延伸的凸起部28,所述凸起部28内形成有供所述扇轮27装设在内的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20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扇轮27的位置对应的进风口。第二壳体20用于装设扇轮27的末端位置形成凸起部28,第二壳体20其它部分的厚度可以设计为小于扇轮27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壳体20的厚度尺寸。
38.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39.第一、挂脖风扇包括第一壳体10及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10两端的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内设有第一风道11,第二壳体20内设有第二风道21,第二壳体20可相对第一壳体10折叠收纳,以方便携带,使用时,第二壳体20相对第一壳体10打开,第一风道11与第二风
道21相连通,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内设有扇轮27,用于向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内吹风,仅需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内设置扇轮27,方便给用户颈部吹风降温;
40.第二、为了增加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连通的密封性,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互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软胶件33,使得挂脖风扇打开使用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处紧密连接,防止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21在连接位置漏风;
41.第三、第二风道21内设有多个导风片25,气流流经导流片时,受到导流板靠近隔板24的一端的分离作用,部分气流改变原来的方向而顺沿导流板的延伸方向流向位于第二壳体20的上侧面的第二出风口22,使得从第二出风口22吹出的气流更加均匀,且确保有适当量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一壳体10的第一风道11内,确保第一壳体10的第一出风口12处的出风风力。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