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1: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液压泵 冷却


1.本发明涉及液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


背景技术:

2.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液压泵按结构分为齿轮泵、柱塞泵、叶片泵和螺杆泵。
3.目前冷却液压泵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各种冷却器,为了达到降温的效果,采用增加副油箱进行降温,效果差、所需时间太长、消耗太大,会缩短液压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和第一齿轮,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一齿轮置于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箱体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和扇叶,所述箱体内设有液冷机构。
7.优选的,所述液冷机构包括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所述活塞缸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板,所述防脱板外壁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活塞杆上套接有复原弹簧,所述复原弹簧两端分别与活塞缸和防脱板的外壁相抵。
8.优选的,所述活塞缸上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出液管上套接有冷却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活塞缸的一端与冷却液箱相连通,所述出料管远离活塞缸的一端与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管远离出料管的一端与冷却液箱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和第二带轮,所述凸轮与滚轮的外壁相贴,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均通过皮带相连。
10.优选的,所述箱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箱体上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11.优选的,所述液冷机构包括油液箱、第一油液管、第二油液管、第一叶轮、冷却液箱、冷却管和第二叶轮;
12.第一叶轮转动安装在油液箱内,第一油液管第一端与出液管连通,第一油液管第
二端与油液箱连通,第二油液管第一端与出液管连通,第二油液管第二端与油液箱连通,第一油液管与油液箱连接位置和第二油液管与油液箱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叶轮轴向两侧;
13.第二叶轮转动安装在冷却液箱内,第二叶轮与第一叶轮同轴固定连接,冷却管缠绕在出液管上,冷却管两端均与冷却液箱连通,冷却管两端位于第二叶轮轴向两侧。
14.优选的,出液管转动安装在箱体上,出液管内同轴固定有第三叶轮,冷却管自出液管中部至出液管第一端的缠绕方向与冷却管自出液管中部至出液管第二端的缠绕方向相反。
15.优选的,第三叶轮的叶片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叶片表面呈波浪形,叶片升温到达预定温度状态下,叶片延展。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该自动冷却液压泵,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带轮和第一齿轮同时转动,第一齿轮因为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关系,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时将液油从进液管抽入外壳内然后再由出液管将液油送出,与此同时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转动,第二带轮带动第二转轴上的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带动活塞杆上的活塞板在活塞缸内做往复运动,活塞板在活塞缸内做往复运动时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由进料管抽入活塞缸内,然后再由出料管输送到冷却管内,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对出液管内的液油进行降温,与此同时第三带轮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产生气流对冷却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冷却管内的冷却液最后流入冷却液箱内完成循环,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对液压泵内的液油进行冷却,使液压泵实现自动冷却降温,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极大地延长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对液压泵内的液油进行冷却,使液压泵实现自动冷却降温,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极大地延长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出液管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第三叶轮的示意图。
24.图中:1、箱体;101、散热孔;2、顶盖;201、紧固螺栓;3、电机;4、第一转轴;401、第一带轮;402、第一齿轮;5、外壳;501、进液管;502、出液管;6、第二齿轮;7、第二转轴;701、凸轮;702、第二带轮;8、第三转轴;801、第三带轮;802、扇叶;10、活塞缸;1001、进料管;1002、出料管;1003、单向阀;11、活塞板;12、活塞杆;1201、防脱板;13、复原弹簧;14、滚轮;15、冷却液箱;16、油液箱;17、第一油液管;18、第二油液管;19、第一叶轮;21、冷却管;22、第二叶轮;23、第三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参照图1

2,一种自动冷却液压泵,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401和第一齿轮402,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壳5,外壳5上设有进液管501和出液管502,第一齿轮402置于外壳5内,外壳5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6啮合相连,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8,第三转轴8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801和扇叶802,箱体1内设有液冷机构。
28.液冷机构包括活塞缸10,活塞缸10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壁,活塞缸10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1,活塞板11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远离活塞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板1201,防脱板1201外壁固定连接有滚轮14,活塞杆12上套接有复原弹簧13,复原弹簧13两端分别与活塞缸10和防脱板1201的外壁相抵。
29.活塞缸10上设有进料管1001和出料管1002,进料管1001和出料管1002上均设有单向阀1003,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15,出液管502上套接有冷却管21,进料管1001远离活塞缸10的一端与冷却液箱15相连通,出料管1002远离活塞缸10的一端与冷却管21相连通,冷却管21远离出料管1002的一端与冷却液箱15相连通。
30.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701和第二带轮702,凸轮701与滚轮14的外壁相贴,第一带轮401、第二带轮702和第三带轮801均通过皮带相连。
31.箱体1上开设有散热孔101,箱体1上设有顶盖2,顶盖2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01。
32.本发明中,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转动时带动第一带轮401和第一齿轮402同时转动,第一齿轮402因为与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的关系,第一齿轮402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402和第二齿轮6转动时将液油从进液管501抽入外壳5内然后再由出液管502将液油送出,与此同时第一带轮401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702和第三带轮801转动,第二带轮702带动第二转轴7上的凸轮701转动,凸轮701转动时带动活塞杆12上的活塞板11在活塞缸10内做往复运动,活塞板11在活塞缸10内做往复运动时将冷却液箱15内的冷却液由进料管1001抽入活塞缸10内,然后再由出料管1002输送到冷却管21内,冷却管21内的冷却液对出液管502内的液油进行降温,与此同时第三带轮801带动扇叶802转动,扇叶802转动产生气流对冷却管21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冷却管21内的冷却液最后流入冷却液箱15内完成循环,本发明操作简单,通过冷却管21内的冷却液对液压泵内的液油进行冷却,使液压泵实现自动冷却降温,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好,极大地延长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3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

图5,所述液冷机构包括油液箱16、第一油液管17、第二油液管18、第一叶轮19、冷却液箱15、冷却管21和第二叶轮22。
34.油液箱16位于箱体内,第一叶轮19转动安装在油液箱16内,第一叶轮19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第一油液管17第一端与出液管502连通,第一油液管17第二端与油液箱16连通,第二油液管18第一端与出液管502连通,第二油液管18第二端与油液箱16连通,第一油液管17与出液管502连接位置相对于第二油液管18与出液管502连接位置更靠近第一齿轮,第一油液管17与油液箱16连接位置和第二油液管18与油液箱16连接位置分别位于第一叶轮19轴向两侧,并且第一油液管17与油液箱16连接位置和第二油液管18与油液箱16连接位置的连线与第一叶轮19的转动轴线平行;当油液从第一油液管17经油液箱16到达第二油液管18时,油液箱16内油液流动带动第一叶轮19转动。
35.冷却液箱15位于油液箱16左侧,第二叶轮22转动安装在冷却液箱15内,第二叶轮22与第一叶轮19同轴固定连接,因此第一叶轮19可以带动第二叶轮22转动,冷却管21缠绕在出液管502上,冷却管21两端均与冷却液箱15连通,冷却管21两端位于第二叶轮22轴向两侧,冷却管21两端的连线与第二叶轮22转动轴线平行,当第二叶轮22转动时。
36.工作时,由于油液箱16通过第一油液管17和第二油液管18与出液管502并联,出液管502内的部分油液经第一油液管17、油液箱16和第二油液管18回流至出液管502,油液箱16内的油液流动导致第一叶轮19转动,第一叶轮19带动第二叶轮22转动,第二叶轮22驱动冷却液流动,冷却液在冷却液箱15和冷却管21内循环流动,将出液管502上的热量带走。并且油液流速越大,第一叶轮19转速也就越大,导致第二叶轮22转速也就越大,从而第二叶轮22驱动冷却液流动的速度也会同步增大,确保冷却液能够及时的将油液的热量带走。
37.参照图4,出液管502转动安装在箱体上,出液管502内通过两根杆件同轴固定有第三叶轮23,第三叶轮23转动时,会带动出液管502同步转动,冷却管21自出液管502中部至出液管502第一端的缠绕方向与冷却管21自出液管502中部至出液管502第二端的缠绕方向相反。出液管502内流动的油液对第三叶轮23的具有作用力,迫使第三叶轮23转动一定角度,并且出液管502内油液流速越大,出液管502的转动角度越大,第三叶轮23带动出液管502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得出液管502上缠绕的冷却液管的匝数增多,匝数增多,冷却液管与出液管502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冷却管21带走出液管502热量的速率越大。因此当出液管502内油液流速增大时,出液管502的转动角度越大,出液管502上缠绕的冷却管21的匝数也就越多,冷却液管与出液管502的接触面积增大,确保油液的热量能够及时被冷却液带走。当出液管502内油液流速减小时,出液管502在两端冷却液管自身重力作用下方向转动,恢复至原始状态。
38.参照图5,第三叶轮23的叶片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述叶片表面呈波浪形,叶片升温到达预定温度状态下,叶片延展,叶片温度降低时收缩成波浪形。上述设计的优点在于,当油液温度升高时,叶片温度随之升高,从而叶片延展,叶片对油液的阻力增大,从而油液在出液管502内的流动速度减慢,油液与冷却液管的换热时间延长,确保油液热量能够被充分带走;当油液温度降低时,叶片温度随之降低,从而叶片收缩,叶片对油液的阻力减小,避免叶片不必要的减缓油液流速。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