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液压 油管 传动 装置 液压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及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如流动式工程设备与流动式起重设备等,其设备执行机构大多为液压驱动,而驱动这些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泵的多为燃油机,液压油泵安装于变速箱上,变速箱连接燃油机,其液压油泵与燃油机之间距离很近。所述的这类流动式工程设备与流动式起重设备等设备具有压力大、流量大、工作频繁,其安装燃油机、变速箱、液压油泵的机仓内部空间狭小、温度高,若出现如液压油泵与阀组体之间的高压液压油管因老化、安装不合格位等原因出现突然爆管现象,极易引起机仓内部起火,导致火灾发生,造成人、财损失。现采用的方式是在机仓内部安装灭火器,但因机仓结构狭小、窄长,管路分布较分散,灭火器很难全部覆盖,且灭火器在所述的高温、振动大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也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导致不能安全可靠地解决因液压油管突然爆管导致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液压油管爆管时火灾现象发生的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同时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的液压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包括套设于液压油管外的套管,以及与套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的过渡油箱,所述过渡油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连通;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在液压油管相应端的管接头上。
6.由此,液压油管爆管发生时,管内液压油瞬间从液压油管内喷射而出,由于套管的阻挡和收集作用,液压油管爆管或渗漏出来的液压油通过连接管和过渡油箱流回了设备液压油箱,不会与设备机仓内如发动机等高温零部件接触,从而防止了火灾现象的发生,且减少了因爆管而产生的液压油箱中液压油数量的损失,同时也不会因爆管现象使设备液压油箱出现缺油导致的液压油泵等液压元器件损坏现象。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所述套管的两端部内缩形成与相应管接头过盈配合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固定夹与相应管接头固定。
9.所述套管中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套管内腔和第一连接管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套管的内壁密封相连。
10.所述套管的管壁上插设有第一检测机构,所述液压油管爆管后飞溅至第一检测机构上的液压油可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当第一检测机构被触发时,第一检测机构将爆管信号反馈给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11.所述第二连接管中设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可防止爆管产生的碎片堵塞液压系统。
12.所述过渡油箱的底部设有第二检测机构,滴落至第二检测机构上的液压油可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机构。
13.对于突然爆管喷射至过渡油箱中的液压油,第二检测机构也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反馈,设备立即停止工作(与第一检测机构同时发出信号)。对于非爆管,而是接头位置渗漏油(爆管前的现象)时,第二检测机构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反馈,通过控制系统提示操作人员检查该液压油管(因液压油为渗漏现象,压力小或基本无压力,不会触发第一检测机构,固第一检测机构不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14.所述过渡油箱的底板由水平板和倾斜板连接形成,所述倾斜板的下端与水平板固连,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安装于水平板上。倾斜板可引导进入过渡油箱中的液压油流至位于最低位置的水平板底部以触发第二检测机构。
15.所述过渡油箱上开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用于排放液压油沉淀物或液压油管渗漏的液压油,所述过渡油箱的底部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放口的阀门。
16.所述排放口开设于过渡油箱靠近水平板的侧壁下部。
17.作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泵、液压阀组,以及连接液压油泵和液压阀组的液压油管,所述液压油管通过管接头分别与液压油泵和液压阀组相连,所述液压油箱和液压油泵相连通;还包括上述的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不但可防止液压胶管因爆管时导致的机仓内火灾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减少因爆管导致的液压油箱中液压油数量的损失与液压油箱缺油导致的液压油泵等液压元器件损坏现象发生。
20.2、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通过在过渡油箱中设置第二检测机构,当液压油管接头位置渗漏油(爆管前的现象)时,操作人员可提前发现,并提前处理,减少了火灾现象与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2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7.实施例: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7、液压油泵8、液压阀组9、连接液压油泵8和液压阀组9的液压油管10,以及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液压油管10通过管接头110分别与液压油泵8和液压阀组9相连,液压油箱7和液压油泵8相连通。
29.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液压油管爆管防喷油装置,包括套设于液压油管10外的套管1,以及与套管1通过第一连接管4连通的过渡油箱5,过渡油箱5通过第二连接管6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7连通,第二连接管6中设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61。其中,套管1的两端部内缩形成与相应管接头110过盈配合的密封部12,密封部12通过固定夹3与相应管接头110固定。
30.具体地,套管1为弹性的两端呈瓶口状的柔性管,套管1中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连通套管1内腔和第一连接管4的开口11,第一连接管4与套管1的内壁密封相连。
31.本实施例中,套管1的管壁上插设有第一检测机构2,液压油管10爆管后飞溅至第一检测机构2上的液压油可触发第一检测机构2。液压油管爆管主要发生在油管两端接头位置,当爆管发生时,管内液压油会瞬间从液压油管内喷射而出,当喷射向套管1上的第一检测机构2时,该第一检测机构2迅速将该信号反馈于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32.本实施例中,过渡油箱5的底板由水平板53和倾斜板54连接形成,倾斜板54的下端与水平板53固连,水平板53上设有第二检测机构52,滴落至第二检测机构52上的液压油可触发第二检测机构52。倾斜板54可引导进入过渡油箱中的液压油流至位于最低位置的水平板53底部以触发第二检测机构52。
33.本实施例中,过渡油箱5靠近水平板53的侧壁下部开设有排放口,排放口用于排放液压油沉淀物或液压油管10渗漏的液压油,过渡油箱5的底部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放口的阀门51。
34.当液压油管爆管发生时,管内液压油瞬间从液压油管内喷射而出,当喷射向套管1上的第一检测机构2时,第一检测机构2迅速将该信号反馈于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35.位于套管1管体内的液压油同时从护套开口11经第一连接管4流入过渡油箱5,此时第二检测机构52检测到液压油:1)对于突然爆管喷射出的液压油,第二检测机构52也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反馈,设备立即停止工作(与套管1上的第一检测机构2同时发出信
号)。2)对于非爆管,而是接头位置渗漏油(爆管前的现象)时,第二检测机构52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反馈,通过控制系统提示操作人员检查该液压油管(因液压油为渗漏现象,压力小或基本无压力,不会触发设置于所述套管1上的第一检测机构2,固第一检测机构2不向设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36.当液压油在过渡油箱5内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第二连接管6及设置于第二连接管6的过滤装置61流回设备液压油箱7。
37.由此,(1)液压油管爆管或渗漏出来的液压油都直接流回了设备液压油箱,不会与设备机仓内如发动机等高温零部件接触,防止了火灾现象的发生;(2)减少了因爆管而产生的液压油箱中液压油数量的损失;(3)同时也不会因爆管现象使设备液压油箱出现缺油导致的液压油泵等液压元器件损坏现象。
3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