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4: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压缩机


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提供动力。其中,排气管是压缩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管其均设置于压缩机本体的上方,导致整个压缩机的体积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占据较大空间;此外在压缩机工作时,排气管发生振动,易产生较大的噪音,给用户的生活会造成困扰,同时也弯曲的排气管长时间振动也易发生断裂,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一种小型压缩机,其设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弯折部,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压缩机运动时给排气管带来的振动,从而大大提高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排气管的稳定性。
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压缩机,其排气管本体与压缩机本体平齐且弯折部向下凹陷形成,使得弯折部分设于压缩机本体的四周,使得排气管无需单独空间进行放置,得以合理地对压缩机的空间进行利用。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本体以及排气管,所述压缩机本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本体上,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腔盖以及排气管本体,所述排气腔盖安装于所述压缩机本体上,所述排气管本体连接所述排气腔盖,所述排气管本体与所述压缩机本体平齐设置,所述排气管本体设有多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一体地从排气管本体向下凹陷形成,多个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均不在同一平面上。
6.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均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平滑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
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弯折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弯折部为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三弯折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弯折部向下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前侧,所述第三弯折部向下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右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段、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以及所述第二弯折段在不同的平面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以及所述第二弯折段分别从所述排气管本体上向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弯折段以及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弧度不同。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段上设有第一弯折端以及第二弯折端,所述第一弯折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弯折端连接下一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端和所述第二弯折端在不同的平面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35
°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α为105
°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弯折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四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以及所述第四弯折段均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水平设置,所述第三弯折段以及所述第四弯折段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折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弯折段。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弯折部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竖直向下设置,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管,所述安装部的孔径小于所述进气管的孔径,所述安装部得以插接于所述进气管内。
16.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腔盖为开口向下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伸入排气腔盖内,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
1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便于将排气腔盖内的气体平稳地输送至第一弯折部,同时弧形结构使得固定部也不会影响排气腔盖自身的安装和拆卸。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其设有多个弯折部,弯折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的弯折部使得排气管本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压缩机工作产生振动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其由于压缩机振动而发生断裂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振动频率,消除噪音,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感。
20.(2)通过对弯折部进行合理的走向设计以及合理的折弯角度设计,可有效地降低排气管本体32工作时的振动产生的噪音。
21.(3)其弯折部一体地从排气管本体向下凹陷形成,使得其加工便捷方便,同时向下凹陷的方式使得其不会产生向上的噪音,从而就不会与压缩机产生的向上的噪音形成共振,大大削弱其噪音。
22.(4)其多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均不在同一平面上,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压缩机运动时给排气管带来的振动,从而大大提高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排气管的稳定性。
23.(5)其排气管本体与压缩机本体平齐且弯折部向下凹陷形成,使得弯折部分设于压缩机本体的四周,使得排气管无需单独空间进行放置,得以合理地对压缩机的空间进行利用,大大缩小压缩机的整体体积,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中小型压缩机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技术中小型压缩机的爆炸图。
26.图3为本技术中排气管的立体图。
27.图4为本技术中排气管的主视图。
28.图5为本技术中排气管的主视图。
29.图中:1、压缩机;10、壳体;11、进气管;20、压缩机本体;30、排气管;31、排气腔盖;32、排气管本体;33、弯折部;34、连接部;35、第一弯折部;351、第一弯折段;352、第一连接段;353、第二弯折段;354、第一弯折端;355、第二弯折端;36、第二弯折部;361、第三弯折段;362、第二连接段;363、第四弯折段;37、第三弯折部;38、安装部;39、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3.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小型压缩机1,包括壳体10、压缩机本体20以及排气管30,压缩机本体20安装于壳体10内,排气管30设置于压缩机本体20上,排气管30包括排气腔盖31以及排气管本体32,排气腔盖31安装于压缩机本体20上,排气管本体32连接排气腔盖31,排气管本体32与压缩机本体20平齐设置,平齐地设置便于减小排气管30的占地空间,从而减小压缩机1的外形尺寸,减轻其重量,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压缩机1的市场竞争力。排气管本体32设有多个弯折部33,弯折部33为弧形结构,弧形的弯折部33使得排气管本体32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压缩机1工作产生振动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其由于压缩机1振动而发生断裂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振动频率,消除噪音,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感。弯折部33一体地从排气管本体32向下凹陷形成,使得其加工便捷方便,同时向下凹陷的方式使得其不会产生向上的噪音,从而就不会与压缩机1产生的向上的噪音形成共振,大大削弱其噪音,多个弯折部33的弯折方向均不在同一平面上,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压缩机1运动时给排气管30带来的振动,从而大大提高压缩机1运行过程中排气管30的稳定性。
35.其中,如图3所示,每相邻两个弯折部33之间均设有连接部34,连接部34平滑连接相邻的两个弯折部33,平滑连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弯折部33的应力,避免其因受到振动而发生断裂的情况,提高排气管30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36.其中,如图2

3所示,多个弯折部3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弯折部33可为第一弯折部35、第二弯折部36以及第三弯折部37,第一弯折部35以及第三弯折部37分设于第二弯折部36的两侧,第一弯折部35向下倾斜地设置于压缩机本体20的左侧,第二弯折部36设置于压缩机本体20的前侧,第三弯折部37向下倾斜地设置于压缩机本体20的右侧,通过对弯折部
33进行合理的走向设计以及合理的折弯角度设计,可有效地降低排气管本体32工作时的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将第一弯折部35、第二弯折部36以及第三弯折部37设置于立体空间的不同方向上,不仅能够增加排气管本体32在x、y、z方向上的强韧性,多个弯折部33可实现逐步吸收压缩机本体20传递过来的振动能量,得以实现降低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37.其中,如图3

5所示,第一弯折部35包括第一弯折段351、第一连接段352以及第二弯折段353,第一连接段352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弯折段351,第一连接段352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二弯折段353,第一弯折段351、第一连接段352以及第二弯折段353之间得以形成u形结构的第一弯折部35,第一弯折段351、第一连接段352以及第二弯折段353得以在降低第一弯折部35出现过大应力集中现象的可能性的同时也能提升第一弯折部35吸振能力,第一弯折部35为开口向上且逐渐缩小的u形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压缩机1振动时会造成排气管本体32发生断裂的情况,第一弯折段351以及第二弯折段353在不同的平面上,使得第一弯折部35各处的振动均向不同的方向扩散,不会引起共振,从而大大降低压缩机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同时也能延长排气管本体32的使用寿命。
38.其中,如图4

5所示,第一弯折段351以及第二弯折段353分别从排气管本体32上向下弯折形成,向下弯折的设置,不仅能够使得第一弯折部35放置于压缩机本体20的空隙处,使得其无需占用额外的放置空间,得以实现合理地利用压缩机1内的空间,使得其布局更加合理;第一弯折段351以及第二弯折段353的弧度不同,得以在增加第一弯折部35的强度的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抗震效果,减少因振动而导致排气管本体32出现瘪皱的情况,大大提高其实用性。
39.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弯折段353上设有第一弯折端354以及第二弯折端355,第一弯折端354一体地从第二弯折段353的下端向后弯折连接上一连接部34,第二弯折端355一体地从第二弯折段353的上端向右连接下一连接部34,第一弯折端354和第二弯折端355在不同的平面上,使得第二弯折段353能够平滑地连接第一连接段352以及下一连接部34,实现平滑过渡,提升排气管本体32的美观性,同时平滑过渡也能提高排气管本体32的柔韧性,增强其抗震性能。
40.其中,如图4

5所示,第二弯折端355与连接部34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35
°

41.优选地,如图4

5所示,第二弯折端355与连接部34之间的夹角α为105
°
,当两者之间夹角过大时,在压缩机本体20工作时的振动下,排气管本体32易发生断裂,当两者之间夹角过小时,使得排气管本体32的弯折部33难以放置于压缩机本体20上的空隙处,大大增加其安装难度。
42.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弯折部36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u形结构的第二弯折部36得以提高排气管本体32的弹性,得以在压缩机1工作产生振动时达到缓冲的目的,有效地降低噪音。
43.其中,如图4

5所示,第二弯折部36包括第三弯折段361、第二连接段362以及第四弯折段363,第三弯折段361以及第四弯折段363均竖直向下设置,第二连接段362水平设置,第三弯折段361以及第四弯折段363在同一平面上,第二连接段362的一端连接第三弯折段361,第二连接段36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弯折段363,通过设置第三弯折段361、第二连接段362以及第四弯折段363,得以增强排气管本体32在x、y方向上的强度,同时也能与第一弯折
部35以及第三弯折部37进行配合,从不同方向对压缩机本体20工作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得以有效地降低其工作的噪音。
44.其中,如图1

2所示,第三弯折部37上远离连接部34的一端设有安装部38,安装部38竖直向下设置,壳体10上设有进气管11,安装部38的孔径小于进气管11的孔径,安装部38得以插接于进气管11内,在对两者连接处进行焊接,得以实现通过安装部38能够快速地与进气管11之间进行连接,整个连接过程便捷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45.其中,如图1

3所示,排气腔盖31为开口向下的喇叭状结构,排气腔盖31得以与压缩机本体20之间形成缓冲室,压缩机本体20上的活塞室连通缓冲室,从而压缩机本体20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的气体得以输送至缓冲室,缓冲室得以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缓冲,可有效地减缓压缩后气体的气流脉动对排气管30造成损坏,便于其进入排气管30内时不会对排气管30造成损坏。第一弯折部35上远离连接部34的一侧设有固定部39,固定部39的一端伸入排气腔盖31内,固定部3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弯折部35,固定部39得以将缓冲室内的气体输送至排气管30内,随后通过安装部38进入进气管11并输送至冷凝器。
4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固定部39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便于将排气腔盖31内的气体平稳地输送至第一弯折部35,同时弧形结构使得固定部39也不会影响排气腔盖31自身的安装和拆卸。
47.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