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4: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送风 组件 装置 结构


1.本技术涉及送风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例如风扇、空调器以及空气净化器等家用送风装置均设置有送风组件。在相关技术方案当中,送风组件包括盖板以及和用于驱动盖板移动,从而使盖板打开风口或关闭风口的升降机构。对于该技术方案而言,盖板在其移动过程当中,非常容易与墙壁壁面发生干涉,进而影响新风通道出口端的正常启闭。同时,盖板在多次与墙壁壁面发生干涉后,升降机构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整个家用送风装置的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其可靠性更为理想。
4.而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送风装置的送风组件,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窗口;
7.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为设有内腔的中空壳体,其外周部划为通风部和非通风部,其中,所述转动体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动体周向上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窗口;当所述转动体转动至所述通风部部分或全部外露于所述壳体时,所述风道通过所述转动体的内腔和所述通风部与外部空间连通。
8.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部沿所述外周部周向被划分成多个通风区域,所述转动体被配置成能够通过其转动而使任一所述通风区域外露于所述壳体,不同所述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
9.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周部并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通风口以及设于所述通风口中的导风件。
10.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为多个导风叶片,不同所述通风区域中所设置的所述导风叶片疏密程度不同。
11.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任一所述通风区域所占据所述外周部的圆心角,均大于或等于所述转动体嵌入所述窗口的部分所占据所述外周部的圆心角。
12.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家用送风装置具有用于导入室外新风的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构成所述风道,所述家用送风装置的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且处于所述窗口外侧,所述通风部被配置成引导由其吹出的新风朝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移动。
13.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周部并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通风口,以及设于所述通风口中的多个导风叶片;
14.在所述通风口外露于所述壳体时,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由靠近所述进风口至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地排布,并且沿所述通风口的送风方向,所述导风叶片呈朝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延伸的形状。
15.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外周部的直径大小为d,所述转动体嵌入所述窗口的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转动体轴向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弓形,所述第一弓形的弓高大小不大于d/2。
16.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轴向上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内腔入口,所述内腔入口被配置成与所述转动体同轴设置的通孔形状,所述内腔入口与所述风道出口端相对接。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送风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送风组件。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实现的有益效果包括:
19.本技术所提供的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主要通过设置壳体和具有通风部的转动体来实现送风,转动体上的通风部随着转动体的转动而外露于壳体时,风道中的气流即可通过转动体的内腔以及通风部而吹向于外部空间当中,进而实现送风。同时,转动体在其活动过程当中,其相对于壳体的空间方位并不会发生变化,进而有效避免了转动体与外部部件发生干涉,提升了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送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送风组件中壳体的俯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送风组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施例所提供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转动体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施例所提供转动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27.图7和图8为本实施例所提供送风组件中非通风部封堵动作的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

壳体,11

窗口;
30.20

转动体,21

外周部,22

内腔,23

通风口,23a

第一通风区域,23b

第二通风区域,24

导风叶片,25

非通风部,26

内腔入口,27

显示屏;
31.30

空调室内机,31

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
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5.实施例1
36.本实施例的主体是一种家用送风装置,其包括送风组件,请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6,送风组件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壳体10的俯视示意图,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37.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窗口11;
38.转动体20,所述转动体20为设有内腔22的中空壳体,其外周部21划为通风部和非通风部25,其中,所述转动体20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转动体周向上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窗口11;当所述转动体20转动至所述通风部部分或全部外露于所述壳体10时,所述风道通过所述转动体20的内腔22和所述通风部与外部空间连通。
39.其中,设于壳体10当中的风道主要用于实现气流的传递,风道将气流传递至转动体20的内腔22当中。此时,气流由转动体20的内腔22朝转动体20外周部21上所形成的通风部流动。
40.请参见图2,图2为壳体10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窗口11与壳体10内部彼此相连。请结合图2和图7,由于转动体20周向上的一部分嵌入在形成于壳体10之上的窗口11中,转动体20即通过壳体10而被分隔为彼此间相对较为隔断的嵌入部位和未嵌入部位。在通风部通过窗口11而全部或部分外露于壳体10上时,通风部即与室内环境彼此连通,从而实现送风,而当通风部未显露于壳体10上时,请参见图7和图8,此时,非通风部25封堵所述窗口11。也就是说,在用户需求送风组件关闭时,可以直接转动整个转动体20,进而使得非通风部25封堵住窗口11。此时,送风组件不再能够进行送风。
4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动体20仅围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送风组件在进行启闭动作时,其在壳体10内所占据的空间方位并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有效避免发生送风组件在进行送风时,与墙壁、天花板等外部部件发生干涉的情况,提升了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的可靠性。
42.需要说明的,上述壳体10可以如本实施例所展示的构成家用送风装置的壳体,也可以是独立于家用送风装置的壳体。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被配置成独立于家用送风装置的壳体之外。本公开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43.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部沿所述外周部21周向被划分成多个通风区域,所述转动体20被配置成能够通过其转动而使任一所述通风区域外露于所述壳体10,不同所述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
44.当转动体20围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时,通风部沿外周部21周向排布的各个通风区域依次地通过窗口11显露于壳体10上,各个通风区域即对应地建立其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关系,进行送风。
45.而由于各个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所以各个通风区域在相同条件下的送风风量也有所不同,从而是的用户能够依据自身对于风量的需求而对应选择通风区域进行送风。例如,在用户需求高风量时,用户能够通过旋转转动体20而选择通风面积较大的通风区域通过窗口11而显露于壳体10上,以进行送风;在用户需求低风量时,用户能够通过旋转转动体20而选择通风面积较小的通风区域通过窗口11而显露于壳体10上,以进行送风。
46.相较于相关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送风组件,主要通过设置多个各自通风面积不同的通风区域来实现对送风风量的二级控制。在调整过程中,无须改变家用送风装置的运行参数,具有着使用便捷、控制简单的显著优势。
47.更为具体的,请参见图4和图5,图4和图5分别为不同视角下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周部21并与所述内腔22相连通的通风口23以及设于所述通风口23中的导风件。请结合图6,转动体20的横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包含通风口23的通风部被划分为沿外周部21周向错开排布的第一通风区域23a和第二通风区域23b。其中,导风件为导风叶片24,不同所述通风区域中所设置的所述导风叶片24疏密程度不同,进而使得不同所述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
48.请再次参见图6,可以看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区域23a和第二通风区域23b所占据通风口23的面积相同并且两者沿外周部21错开设置,同时,两者中所设置的导风叶片24疏密程度有所不同。第一通风区域23a中所设置的导风叶片24比第二通风区域23b中所设置的导风叶片24更为密集。即第一通风区域23a中导风叶片24数量大于第二通风区域23b中所设置的导风叶片24数量,同时,第一通风区域23a中各导风叶片2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通风区域23b中所设置的各导风叶片24之间的间距。此时,由于导风叶片24的覆盖作用,第一通风区域23a的通风面积比第二通风区域23b的通风面积更小,第一通风区域23a适用于需求小风量的情况,而第二通风区域23b则适用于需求大风量的情况。
49.这里需要指出的,在本实施例中,各导风叶片24对于通风口23的覆盖面积相一致,具体是通过导风叶片24的数量、导风叶片24之间间距差异来使得不同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而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通风区域中各导风叶片24之间的间距大小一致,而各通风区域中的导风叶片24对于通风口23的覆盖面积不一致,这样设置同样可以使得不同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出现差异。
50.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风区域23a和第二通风区域23b沿外周部21周向彼此错开,但这不代表着各个通风区域只有沿外周部21周向错开设置才能够实现如上效果。各个通风区域还可以沿外周部21周向部分重叠。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通风部沿外周部21的周面被划分为在外周部21周向上部分重叠的第一通风区域23a和第二通风区域23b。在转动整个转动体20时,通风口23的一部分在第一通风区域23a通过窗口11显露于壳体10时以及在第二通风区域23b通过窗口11显露于壳体10时均与室内环境相连通,即
第一通风区域23a和第二通风区域23b共用通风口23的一部分。这样设置可以让整个通风部划分出更多的功能区域,提升外周部21上面积的利用效率。
51.另外,设于通风口23中的导风件主要用于对送风进行引导,其可以是格栅、导风条等任意导风件。实施人员可以通过对应调整上述各种导风件的布置形式,来实现各通风部通风面积不同的目的。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导风件为格栅,不同通风区域的格栅网眼大小不同,进而使得各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
52.这里需要指出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风部仅包括一个通风口23,但这并不代表着通风区域必须划分在同一个通风口23。同时,实施人员可以依据通风部的具体类型而采用具体的实现不同通风面积的手段。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通风部为形成外周部21上的多个气孔,不同通风区域的气孔布置密集程度和/或孔径大小不同,进而使得各个通风区域的通风面积不同。
53.上述家用送风装置可以为空调室内机30、空气净化器或者风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家用送风装置上均设置有进风口31,用于实现其基础的送风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家用送风装置还具有用于导入室外新风的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即构成上述风道。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送风组件用于实现新风送风。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家用送风装置的进风口31设于所述壳体10上并且处于所述窗口11外侧,所述通风部被配置成引导由新风朝靠近所述进风口31一侧移动。
54.通过对通风部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新风送风进行引导,使新风大致朝着预设期望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家用送风装置的进风口31设于窗口11外侧,通风部引导新风朝靠近进风口31一侧移动,使得新风能够更为容易地被进风口31处的负压所捕捉,让更多的新风参与至家用送风装置的送风当中,使新风迅速地覆盖整个室内空间,提升用户于新风模式下的感受。
55.同时,由于室外环境当中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内温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新风在吹出后,容易于室内墙壁壁面之上形成凝露。这些室外环境的新风直接吹向于人体,也会影响人体的体感。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新风进行导向,能够有效避免新风直吹于人体或者墙壁,进而有效改善了新风送风的舒适性。
56.关于上述通风部的具体布置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在通风口23外露于所述壳体10时,处于该通风口23的多个所述导风叶片24由靠近所述进风口31至远离所述进风口31的方向依次间隔地排布,并且沿所述通风口23的送风方向,所述导风叶片24呈朝靠近所述进风口31一侧延伸的形状。
57.请参见图6,导风叶片24呈现为朝靠近进风口31延伸形状。请参见图7和图8,所吹出的气流会附着导风叶片24的表面上,并沿导风叶片24表面延伸方向流动,从而朝靠近进风口31一侧流动,被引导至进风口31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导风叶片24朝靠近进风口31一侧延伸可以是呈直线形式的,即笔直地倾斜延伸,也可以是如本实施例所展示的呈略微弯曲的形式,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58.实施人员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对应调整上述导风件的具体形式。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导风件为覆盖通风口23的格栅,其中,在该格栅中,靠近进风口31一侧的网眼大小大于远离进风口31一侧的网眼大小,进而促使新风具有朝进风口31一侧移动的趋势。
59.此外,需要说明书的。非通风部25所占据的外周部21圆心角可以大于或等于转动体20嵌入在窗口11中部分的圆心角,以实现非通风部25对窗口11的封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区域23a、第二通风区域23b和非通风部25各自占据外周部21的圆心角为120
°

60.进一步的,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具体选择前文中所描述的通风区域的具体数量,例如可以是三个通风区域,也可以是五个通风区域,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其中,转动体20是部分嵌入在窗口11当中,依靠壳体10将转动体20分隔为彼此相对隔断的嵌入部分和未嵌入部分,嵌入部分实现其所预设的基础功能,例如朝特定方向送风或封堵。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部21的直径大小为d,所述转动体20嵌入所述窗口11的部分在垂直于所述转动体20轴向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弓形,所述第一弓形的弓高大小不大于d/2。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整个转动体20在相同尺寸的前提下,通风部能够划分更多的通风区域,让转动体20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保障整个转动体20于壳体10之内的安装稳定性,避免转动体20于其转动过程当中脱出。
61.对于转动体20的内腔22而言,其主要用于和风道出口端相连通。请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20轴向上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内腔入口26,所述内腔入口26被配置成与所述转动体20同轴设置的通孔形状,所述内腔入口26与所述风道出口端相对接。这样设置能够保障整个转动体20在其转动的过程当中,内腔入口26始终与风道出口端保持于连通状态,实现运动状态下的转动体20和静止状态下的风道出口端之间的持续连通。
62.在另一实施例中,风道出口端与转动体20之间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一端与风道出口端相连通,而其另一端则与内腔22相连通。这一实施例中增加了旋转接头,装配精度、产品制造成本有所提高。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具体选用。
63.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
64.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整个转动体20转动;
65.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66.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动体20主要由驱动机构所驱动,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调整速度快的优势。驱动机构具体可以选用皮带机构或者齿轮、齿条结构。实施人员还可以取消上述驱动机构及控制单元的设置,将转动体20设置成手动转动的样式,从而有效降低实施成本、简化控制逻辑,并赋予用户独特的操作体验感。这种手动转动的转动体20更加适用于落地柜机、风扇、空气净化器等布置位置较低的家用送风装置。
67.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设于壳体10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外周部21滚动接触的滚轮,以及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滚轮之间用过减速副进行连接,以确保转动体20在驱动机构作用下的运动精度。
6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观察窗,转动体20的一端部延伸至该观察窗处,转动体20延伸至该观察窗处的端面上连接有显示屏27。其中,显示屏27可以用于显示各种与室内空气环境相关联的参数,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69.例如,在家用送风装置为空调器时,而风道为新风通道时,显示屏27可以用于显示室内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以使用户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新风进入至室内环境当中。在家用送风装置为空气净化器时,显示屏27可以用于实现室内环境的pm2.5数值。
7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30,所述空调室内机30包括如上
所述的送风组件。其中,空调室内机30可以是柜机,也可以是挂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室内机30具体为挂机。同时,送风组件形成于挂机的顶部之上。
71.其中,空调室内机30内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有新风通道,新风通道的一端延伸至室外空间当中,而其另一端则构成出口端。新风模块内设置有用于牵引、吸入室外环境新风的风机。
7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3.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74.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75.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76.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77.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7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家用送风装置及其送风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