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2 23: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湿气 装置 排放 加湿器 线圈


1.本发明涉及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在超声波振子11上部附设的管体22的外缘面缠绕排放部线圈24,在管体22的内部安装湿气引导装置50,使得在通过超声波振子11发生的喷雾状态的湿气在沿着所述湿气引导装置50被向上输送的过程中与通过排放部线圈24加热的管体22接触,从而可以在排放的过程中杀灭寄生在湿气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图1的a是说明现有加湿器结构中的复合式加湿器的截面图。如图1的a所示,存储在水箱15的水沿着供应管13被供应到超声波振子11,在所述超声波振子11的作用下被粉碎为超微粒子,并由设置在排放管10一侧的吹风机16输送至排放管10的上部,最终通过排放口12被供应至室内。
3.一方面,为了将通过所述供应管13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在供应管13的一定位置缠绕有供应部线圈14。向所述供应部线圈14施加电源时,沿着供应管13流动的水被加热至约60℃,并在得到杀菌的状态下供应至超声波振子11。
4.然而,上述结构的复合式加湿器存在以下致命问题。
5.即,由供应部线圈14加热的水在经过超声波振子11和排放管10的过程中温度急剧下降,随着排放至室内的湿气温度降低至约20~25℃,对室内温度产生很大影响。
6.并且,在不启动加湿器时,超声波振子11周围残留的水会形成各种细菌繁殖的最佳环境,存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细菌的问题。在启动加湿器时,超声波振子11周围的细菌在没有被灭杀的状态下全部排放至室内,会对健康带来致命的不良影响。
7.本发明的申请人兼发明人“权五范”考虑到本行业上述现状,为改善加湿器领域的技术问题倾注极大努力,开发出了韩国专利第10-0685219号“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为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8.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申请人兼发明人“权五范”的韩国专利第10-0685219号“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技术结构进行部分使用与改良,添加了新的构成,能够获得更加进步的操作效果。
10.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
11.根据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结束方案如下:加热元件由管体(22);包裹所述管体(22)的外侧面的绝缘纸(23);缠绕所述绝缘纸(23)的外侧,并被施加电源的排放部线圈(24);在所述排放部线圈(24)的外侧保持一定间隔地进行包裹的保护管(21)构成,所述加热元件(20)一体安装于配置在超声波振子(11)上部的排放管(10)内侧,在所述管体(22)的内部插入湿气引导装置(50),所述湿气引导装置(50)立设有中央杆(51),在所
述中央杆(51)的外缘面以一定间隔分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导件(60),所述第一引导件(60)形成有供在中央插入中央杆(51)的插孔(61),以所述插孔(61)为基准的两侧对称形成有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在所述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相接的一侧位置分别朝相反方向形成多个通槽(64),所述多个第一引导件(60)沿中央杆(51)的长度方向配置,通槽(64)相互交替地位于相对面,使得湿气沿着所述湿气引导装置(50)向上移动。
12.发明的效果
13.使用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效果在于,随着由超声波振子11生成的湿气通过被加热至高温的管体22,在湿气引导装置50的第一引导件60的引导下向上旋转排出,不仅可以实时杀灭寄生在湿气中的各种有害细菌,而且,由于湿气在位于排放口12的正下方的管体22上得到加热,可将排放至室内的湿气温度保持在40~60℃,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达到最佳的加湿效果。
14.并且,现有的复合式加湿器的缺点在于,加热水的耗电量最低约为400~500w左右,造成电费负担。然而,本发明以150w以内的耗电量加热水也能够达到同样水平的灭菌及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现有的复合式加湿器的结构状态的截面图。
16.图2是说明现有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17.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18.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湿气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19.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湿气引导装置的代表截面图。
20.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结合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21.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在湿气引导装置适用第二引导件与第三引导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代表截面图。
22.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在湿气引导装置适用第四引导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侧面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排放管
25.11:超声波振子
26.12:排放口
27.13:供应管
28.14:供应部线圈
29.15:水箱
30.16:吹风机
31.20:加热元件
32.21:保护管
33.22:管体
34.23:绝缘纸
35.24:排放部线圈
36.30:基座
37.31:盖帽
38.40:加热装置
39.50:湿气引导装置
40.51:中央杆
41.52:区域划分翼片
42.53:结合口
43.60:第一引导件
44.61:插孔
45.62:第一翼片
46.63:第二翼片
47.64:通槽
48.70:第二引导件
49.71:第三引导件
50.80:第四引导件
51.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实施例的技术结构与效果进行说明,在进行说明时,当认为对相关公知功能、结构及系统进行具体说明仅为附加说明,不符合本发明要旨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53.如前参照图1的a所述,现有的复合式加湿器,在附设于水箱15与超声波振子11之间的供应管13的外缘面安装供应部线圈14,可提前加热供应至超声波振子11的水,由此,对供应至执行粉碎水分子功能的超声波振子11的水提前进行杀菌。
54.然而,对于现有的复合式加湿器的结构而言,由于在启动加湿器之前,内置有超声波振子11的排放管10内部已经装有水,因此,形成了细菌繁殖的最佳环境,开始加湿后被污染的水以喷雾状态供应至室内,具有致命的结构缺陷。
55.图1的b及图2是说明现有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截面图,是本发明的申请人兼发明人“权五范”的韩国专利第10-0685219号“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技术结构,用于改善现有问题。
56.如图1的b所示,在内置有超声波振子11的排放管10上部安装加热装置40,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装置40,包括对超声波振子11生成的湿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20;对所述加热元件20下部进行支撑的硅等耐热材质的基座30;将通过所述加热元件20的湿气引导至外部的盖帽31。
57.所述加热元件20的结构为,在由铜或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制成的圆筒形管体22外侧面包裹绝缘纸23,在该绝缘纸23的外侧缠绕排放部线圈24,在外侧面包裹由合成树脂成型的保护管21。
58.图1的b及图2所示的专利第10-0685219号的加热装置40位于超声波振子11的正上方,即使是从超声波振子11周围的水中喷射的被污染的湿气,随着通过排放部线圈24加热
的管体22内部也可得到杀菌,最终向室内供应干净的湿气。
59.并且,如图1的b所示,考虑到在排放管10中,加热元件20位于排放口12的正下方附近,并且管体22内部温度上升至约250~35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应至室内的湿气会降低室内温度的问题。
60.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湿气引导装置50的立体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对本发明申请人兼发明人“权五范”的韩国专利第10-0685219号“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技术结构进行部分使用及改良,添加了新的构成,能够获得更加进步的操作效果。
61.即,如图3所示配置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40与韩国专利第10-0685219号类似,其结构构成为:对超声波振子11生成的湿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20;对所述加热元件20的下部进行支撑的硅等耐热材质的基座30;将通过所述加热元件20的湿气引导至外部的盖帽31,所述加热元件20的结构构成为,在由铜或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制成的圆筒形管体22的外侧面包裹绝缘纸23,在该绝缘纸23的外侧缠绕排放部线圈24,在外侧面包裹由合成树脂成型的保护管21。
62.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插入至管体22内部的湿气引导装置50。如图3、图4中所示,所述湿气引导装置50立设有中央杆51,中央杆51的上端安装有区域划分翼片52,从而在向室内供应湿气的过程中,朝各个方向供应湿气,在中央杆51的下端形成有常规结合口53,用于将湿气引导装置50固定在管体22内部。
63.并且,沿着中央杆51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配置有多个第一引导件60。如图4的圆中放大图所示,所述第一引导件60形成有供中央杆51插入其中央的插孔61,以所述插孔61为基准的两侧对称形成有向上弯曲规定角度θ的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在所述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相接的一侧位置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形成多个通槽64。
64.一方面,如图4所示,沿着中央杆51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第一引导件60,通槽64相互交替地配置在相对面,由此引导湿气旋转向上。
65.即,随着通过管体22的湿气在湿气引导装置50的第一引导件60的引导下旋转向上排出,湿气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被加热的管体22内,提高杀菌能力。
66.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湿气引导装置50的代表截面图,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结合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67.如图5所示,通过超声波振子11生成的湿气沿着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的表面及通槽64如箭头所示地向上移动,其中,第一翼片62与第二翼片63在插入至管体22的湿气引导装置50的第一引导件60以规定角度θ弯曲,在该过程中,如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地旋转向上移动,被由排放部线圈24加热的管体22加热,由此实时杀灭包含在湿气中的有害细菌,将干净的湿气供应至室内。
68.一方面,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湿气引导装置50中适用第二引导件70与第三引导件71的又一实施例的代表截面图,与参照图4、图5说明的湿气引导装置50一致。
69.然而,在所述湿气引导装置50中,代替具有插孔61的第一引导件60,具有不同大小的平坦的第二引导件70与第三引导件71以相互交替的方式以一定间隔分隔设置,使得湿气在接触第二引导件70与第三引导件71的表面的同时,如图7的箭头所示,在旋转向前及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被由排放部线圈24加热的管体22加热,由此实时杀灭包含在湿气中的有害
细菌,将干净的湿气供应至室内。
70.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在湿气引导装置50适用第四引导件80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侧面图。如图8的(a)所示,被立设的中央杆51的上端安装有区域划分翼片52,由此向室内的各个方向供应湿气,在中央杆51的下端形成有常规结合口53,用于将湿气引导装置50固定在管体22内部,这与前述参照图4、图5说明的适用第一引导件60的湿气引导装置50相同。
71.然而,参照图8说明的湿气引导装置50适用了沿着中央杆51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螺旋状翼部的第四引导件80,通过在一定大小的圆筒形管体22内部安装具有螺旋状翼部的第四引导件80来形成流动通道,在第四引导件80的作用下引导湿气旋转向上,最终使得湿气在加热的管体22内长时间停留,提高对湿气的灭菌能力。
72.即,排放部线圈24加热圆筒形管体22,并且,插入管体22内部的湿气引导装置50的中央杆5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螺旋状翼部的第四引导件80,由此,如图8的a、b的虚线箭头所示,随着第四引导件80旋转引导湿气,湿气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加热的管体22,实时杀灭包含在湿气中的有害细菌,将干净的湿气供应至室内。
73.综上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湿气加热装置的效果在于,随着由超声波振子11生成的湿气通过被加热至高温的管体22,在湿气引导装置50的第一引导件60的引导下向上旋转排出,不仅可以实时杀灭寄生在湿气中的各种有害细菌,而且,由于湿气在位于排放口12的正下方的管体22上得到加热,可将排放至室内的湿气温度保持在40~60℃,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达到最佳的加湿效果。
74.并且,现有的复合式加湿器的缺点在于,加热水的耗电量最低约为400~500w左右,造成电费负担。然而,本发明以150w以内的耗电量加热水也能够达到同样水平的灭菌及加湿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