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湿器的出雾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湿器 结构 电器 环境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的出雾结构。


背景技术:

2.加湿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近2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空气质量概念普及、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加湿器这一相对陌生的小家电产品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接受。
3.其中,传统的加湿器输出加湿水雾时,因为顶盖的出雾处没有配置用于减少、过滤、阻挡粒径较大的加湿水雾的结构,造成输出的加湿水雾中夹杂大量的粒径较大的部分,出雾效果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湿器的出雾结构,其能够减少粒径较大的加湿水雾的输出,改善出雾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加湿器的出雾结构,包括具有出雾腔的顶盖、嵌装于出雾腔的外雾盖及设置在外雾盖上的内雾盖;
7.所述顶盖上设有位于出雾腔底部的进雾口,内雾盖上设有内出雾口;
8.所述外雾盖上设有与出雾腔连通并位于内出雾口外侧的外出雾口及连接内出雾口和出雾腔的连接孔,内出雾口位于连接孔上方的外侧,外出雾口位于进雾口上方的外侧。
9.所述外雾盖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出雾腔内的挡板;
10.所述挡板位于进雾口的外侧且位于外出雾口的内侧。
11.所述外雾盖上设有凹腔;
12.所述内雾盖嵌装于凹腔,连接孔设置在凹腔底部。
13.所述顶盖内设有连接在进雾口上的罩体;
14.所述罩体侧部设置有通孔。
15.所述罩体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
16.所述凹腔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并插装于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侧面的下部设有倒扣于罩体内顶面上的第一凸部。
17.所述凹腔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
18.所述第一安装柱内设有与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
19.所述内雾盖内顶面设有向下延伸并插装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柱侧面的下部设有倒扣于第一通道内顶面上的第二凸部。
20.所述第二安装柱设有贯通其底部的第二通道;
21.所述第一安装柱侧部设有两组以上沿周向均布的贯通其底部以及内外侧面的第一竖向槽。
22.所述第二安装柱侧部设有两组以上沿周向均布的贯通其底部以及内外侧面的第二竖向槽。
23.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沿周向均布在第二安装孔的外侧。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5.本加湿器的出雾结构,有利于减少粒径较大的加湿水雾的输出,改善加湿器的出雾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外雾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内雾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见图1

4,本加湿器的出雾结构,包括具有出雾腔1的顶盖2、嵌装于出雾腔1的外雾盖3及设置在外雾盖3上的内雾盖4;
32.所述顶盖2上设有位于出雾腔1底部的进雾口5,内雾盖4上设有内出雾口6;
33.所述顶盖2设置在加湿器主机上,加湿器主机内的出雾管与进雾口5连通。
34.所述外雾盖3上设有与出雾腔1连通并位于内出雾口6外侧的外出雾口7及连接内出雾口6和出雾腔1的连接孔8,内出雾口6位于连接孔8上方的外侧,外出雾口7位于进雾口5上方的外侧。
35.即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出雾口6与连接孔8之间、外出雾口7与进雾口5之间均相互错开,此种结构方式相当于增加了加湿水雾的输出路程;同时,加湿水雾并不能直接向上输出至加湿器外,加湿水雾经内出雾口6和外出雾口7输出前,需要横向移动,粒径较大的加湿水雾容易附着在外雾盖3和内雾盖4上并回流,有利于减少粒径较大的加湿水雾的输出,改善加湿器的出雾效果。
36.加湿器主机产生的加湿水雾经出雾管、进雾口5输入至出雾腔1内,部分的加湿水雾经外雾盖3上的外出雾口7输出至加湿器外部,部分加湿水雾经外雾盖3的连接孔8、内雾盖4的内出雾口6输出至加湿器外部。
37.进一步地,所述外雾盖3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至出雾腔1内的挡板9,挡板9与出雾腔1底部之间留有间隔区间;
38.所述挡板9位于进雾口5的外侧且位于外出雾口7的内侧。
39.所述挡板9呈弧形状,挡板9的设置有利于加湿水雾在出雾腔1内的扩散,有利于内出雾口6和外出雾口7加湿水雾的持续均匀输出。
40.进一步地,所述外雾盖3上设有凹腔10;
41.所述内雾盖4嵌装于凹腔10,连接孔8设置在凹腔10底部。
42.进一步地,所述顶盖2内设有连接在进雾口5上的罩体11,挡板9位于罩体11的外侧;
43.所述罩体11侧部设置有通孔12。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的数量为四个且沿周向均布,罩体11的设置同样有利于加湿水雾在出雾腔1内扩散。
45.进一步地,所述罩体11上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3;
46.所述凹腔10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并插装于第一安装孔13的第一安装柱14,第一安装柱14侧面的下部设有倒扣于罩体11内顶面上的第一凸部15,实现外雾盖3与顶盖2的装配,外雾盖3能够相对于顶盖2进行转动。
47.进一步地,所述凹腔10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16;
48.所述第一安装柱14内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6连通的第一通道17,第一通道17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16的直径;
49.所述内雾盖4内顶面设有向下延伸并插装于第二安装孔16的第二安装柱18,第二安装柱18侧面的下部设有倒扣于第一通道17内顶面上的第二凸部19,实现外雾盖3与内雾盖4的装配,内雾盖4能够相对于外雾盖3进行转动。
5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柱18设有贯通其底部的第二通道20;
51.所述第一安装柱14侧部设有两组以上沿周向均布的贯通其底部以及内外侧面的第一竖向槽21;
52.所述第一竖向槽21的设置便于第一安装柱14、第一凸部15与第一安装孔13的装配。
53.所述第二安装柱18侧部设有两组以上沿周向均布的贯通其底部以及内外侧面的第二竖向槽22。
54.所述第二竖向槽22的设置便于第二安装柱18、第二凸部19与第二安装孔16的装配。
55.所述第一凸部15和第二凸部19外侧下部均设有环状斜面。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槽21的数量为三组,第二竖向槽22的数量为两组。
5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8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沿周向均布在第二安装孔16的外侧。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8的数量为三个。
59.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