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升降 电梯 组件 用绳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升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十五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曳引机牵引轿厢时需要使用到曳引轮和曳引绳,其原理是依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因此良好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对电梯的正常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现有的电梯在制动时大多只是单纯的依靠安装在电梯导轨上的专业制动机构进行电梯制动,然而电梯升降用的绳轮组件却没有对应的制动机构,这就导致在电梯制动时,在惯性的作用下,曳引轮可能继续转动造成电梯的晃动,而曳引绳则可能在曳引轮上出现打滑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可能从曳引轮上限位槽内脱出,导致电梯无法正常升降,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另外,电梯升降用的绳轮组件的曳引绳大多为钢丝绳或钢丝吊索,而电梯井内环境工作环境恶劣,长期使用曳引绳时需要在其表面涂油才能有效降低曳引绳的锈蚀和磨损,在电梯井内采用人工定期涂油操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为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具备能够在电梯制动时同步对绳轮组件进行制动,提高电梯升降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能够在绳轮组件运行时自动对曳引绳进行涂油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的难度和风险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能够在电梯制动时同步对绳轮组件进行制动,提高电梯升降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能够在绳轮组件运行时自动对曳引绳进行涂油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的难度和风险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包括安装板,曳引轮和曳引绳,所述安装板底部两侧对称焊接有侧板,且侧板上安装有轮轴,并且轮轴中央固定安装有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上均匀套接有若干个制动轮套,且制动轮套之间间隔形成有绳槽,并且绳槽内卡嵌有绕接在曳引轮上的曳引绳,所述安装板底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液压气缸,且两个所述液压气缸活动端固定连接储油箱顶部,并且储油箱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动弧形板,所述制动弧形板底面与制动轮套顶面对应抵接。
8.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相对一侧侧面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横板,且两个所述横板对
称开设有若干个穿绳孔,所述曳引绳两端穿过穿绳孔,所述横板内腔侧壁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连接有第一楔形块,且第一楔形块靠近穿绳孔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动柱,并且连动柱顶端安装有第二制动片,所述穿绳孔内侧侧壁安装有位于曳引绳一侧的第一制动片,且第一制动片和第二制动片相对一侧均与曳引绳想抵接,所述制动弧形板两侧底端对称焊接有若干个连接杆,且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并且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斜面对应抵接。
9.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箱底板均与连通有若干个出油腔,且出油腔侧面底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渗油孔,并且渗油孔周围设置有安装在制动弧形板底面的涂油海绵。
10.进一步的,所述出油腔与绳槽数量相同,且出油腔位于绳槽顶部正上方,所述涂油海绵为半环形,且涂油海绵对应卡嵌在绳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出油腔内腔内置有活塞头,且活塞头顶部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储油箱内腔顶部连接,所述活塞头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顶杆,且顶杆穿过安装在出油腔底部中央的密封环,并且顶杆底端与曳引绳顶部相抵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箱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侧板相对一侧侧面对称开设有两条滑槽,且两条所述滑槽内对应卡嵌有滑块。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杆长度大于出油腔高度。
14.进一步的,所述渗油孔位于涂油海绵内部。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制动弧形板,当电梯进行制动时,对称安装在曳引轮上方的安装板底部的两个液压气缸同步启动,两个液压气缸活动端与储油箱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箱底板固定焊接有制动弧形板,则在液压气缸的推动下,储油箱两侧的滑块沿着侧板相对一侧侧面对称开设的滑槽滑动,使得储油箱和制动弧形板向下移动,直至制动弧形板内侧底面压紧在均匀套装在曳引轮上的制动轮套上,利用制动弧形板与制动轮套之间产生的巨大摩擦力能够将随着惯性沿着轮轴转动的曳引轮进行制动,且当制动弧形板下降时,制动弧形板两侧底端固定焊接的连接杆随之下降,并且与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楔形块会挤压位于横板内腔的对应的第一楔形块,当第二楔形块挤压第一楔形块时,第一楔形块与横板内腔侧壁之间安装的第二复位弹簧被压缩,第一楔形块推动侧面安装的连动柱与连动柱顶端的第二制动片挤压位于穿绳孔内的曳引绳,直至将曳引绳紧紧挤压在第一制动片和第二制动片之间,从而利用第一制动片和第二制动片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曳引绳制动,防止曳引绳出现打滑的现象,当制动弧形板上升复位时,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楔形块同样复位至横板内腔,不影响曳引绳的正常使用,另外曳引绳卡嵌在曳引轮上套接的制动轮套之间形成的绳槽内,制动时绳槽上方覆盖有制动弧形板,能够防止曳引绳从绳槽内脱离产生危险,如上所述,利用设置的制动弧形板能够在电梯制动时同步对绳轮组件进行制动,提高电梯升降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8.(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出油腔和涂油海绵,绳槽上方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制动弧形板,连通储油箱的出油腔,且出油腔底端周围设置有安装在制动弧形板底部的涂油海绵,如上所述,当电梯进行制动时,制动弧形板紧紧压覆在制动轮套上,与此同时,穿过出油腔底部安装的密封环的顶杆底部抵住绳槽内的曳引绳,则顶杆推动与其顶部连接的活塞头沿
出油腔内腔向上滑动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当活塞头从出油腔内腔被顶出时,储油箱内的油脂进入出油腔内,并通过出油腔侧面底端均匀开设的若干个渗油孔缓慢向涂油海绵内渗油,当涂油海绵内油脂较多时即可对曳引绳表面进行滴涂,对曳引绳进行保养维护,降低曳引绳的锈蚀和磨损速度,当制动弧形板复位时,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塞头重新将储油腔顶部封堵,防止储油箱内的进入出油腔内渗出,从而实现了能够在绳轮组件运行时自动对曳引绳进行涂油保养维护,无需人工定期对曳引绳进行涂油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的难度和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图2的a处放大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图2的b处放大图;
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制动弧形板立体图。
25.图中:
26.1、安装板;2、液压气缸;3、侧板;4、轮轴;5、横板;6、曳引绳;7、曳引轮;8、储油箱;9、制动弧形板;10、制动轮套;11、滑块;12、滑槽;13、绳槽;14、连接杆;15、涂油海绵;16、第一复位弹簧;17、活塞头;18、出油腔;19、顶杆;20、密封环;21、渗油孔;22、穿绳孔;23、第一制动片;24、第二制动片;25、连动柱;26、第一楔形块;27、第二楔形块;28、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
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

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包括安装板1,曳引轮7和曳引绳6,安装板1底部两侧对称焊接有侧板3,且侧板3上安装有轮轴4,并且轮轴4中央固定安装有曳引轮7,曳引轮7上均匀套接有若干个制动轮套10,且制动轮套10之间间隔形成有绳槽13,并且绳槽13内卡嵌有绕接在曳引轮7上的曳引绳6,安装板1底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液压气缸2,且两个液压气缸2活动端固定连接储油箱8顶部,并且储油箱8底部固定连接有制动弧形板9,制动弧形板9底面与制动轮套10顶面对应抵接,起到了利用制动弧形板9与制动轮套10之间产生的巨大摩擦力能够将随着惯性沿着轮轴4转动的曳引轮7进行制动的作用。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板3相对一侧侧面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横板5,且两个横板5对
称开设有若干个穿绳孔22,曳引绳6两端穿过穿绳孔22,横板5内腔侧壁通过第二复位弹簧28连接有第一楔形块26,且第一楔形块26靠近穿绳孔2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动柱25,并且连动柱25顶端安装有第二制动片24,穿绳孔22内侧侧壁安装有位于曳引绳6一侧的第一制动片23,且第一制动片23和第二制动片24相对一侧均与曳引绳6想抵接,制动弧形板9两侧底端对称焊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楔形块27,并且第二楔形块27与第一楔形块26斜面对应抵接,起到了利用第一制动片23和第二制动片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曳引绳6制动,防止曳引绳6出现打滑的现象的作用。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油箱8底板均与连通有若干个出油腔18,且出油腔18侧面底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渗油孔21,并且渗油孔21周围设置有安装在制动弧形板9底面的涂油海绵15,起到了可对曳引绳6表面进行滴涂,对曳引绳6进行保养维护,降低曳引绳6的锈蚀和磨损速度的作用。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油腔18与绳槽13数量相同,且出油腔18位于绳槽13顶部正上方,涂油海绵15为半环形,且涂油海绵15对应卡嵌在绳槽13内。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油腔18内腔内置有活塞头17,且活塞头17顶部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6与储油箱8内腔顶部连接,活塞头17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顶杆19,且顶杆19穿过安装在出油腔18底部中央的密封环20,并且顶杆19底端与曳引绳6顶部相抵接,起到了能够在绳轮组件运行时自动对曳引绳6进行涂油保养维护,无需人工定期对曳引绳6进行涂油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的难度和风险的作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油箱8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滑块11,侧板3相对一侧侧面对称开设有两条滑槽12,且两条滑槽12内对应卡嵌有滑块11,起到了使制动弧形板9升降平稳的作用。
35.在一个实施例中,顶杆19长度大于出油腔18高度,起到了确保活塞头17可被从出油腔18内顶出的作用。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渗油孔21位于涂油海绵15内部,起到了防止渗油孔21外置在空气当中被灰尘堵塞的作用。
3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制动弧形板9,当电梯进行制动时,对称安装在曳引轮7上方的安装板1底部的两个液压气缸2同步启动,两个液压气缸2活动端与储油箱8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箱8底板固定焊接有制动弧形板9,则在液压气缸2的推动下,储油箱8两侧的滑块11沿着侧板3相对一侧侧面对称开设的滑槽12滑动,使得储油箱8和制动弧形板9向下移动,直至制动弧形板9内侧底面压紧在均匀套装在曳引轮7上的制动轮套10上,利用制动弧形板9与制动轮套10之间产生的巨大摩擦力能够将随着惯性沿着轮轴4转动的曳引轮7进行制动,且当制动弧形板9下降时,制动弧形板9两侧底端固定焊接的连接杆14随之下降,并且与连接杆14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楔形块27会挤压位于横板5内腔的对应的第一楔形块26,当第二楔形块27挤压第一楔形块26时,第一楔形块26与横板5内腔侧壁之间安装的第二复位弹簧28被压缩,第一楔形块26推动侧面安装的连动柱25与连动柱25顶端的第二制动片24挤压位于穿绳孔22内的曳引绳6,直至将曳引绳6紧紧挤压在第一制动片23和第二制动片24之间,从而利用第一制动片23和第二制动片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曳引绳6制动,防止曳引绳6出现打滑的现象,当制动弧形板9上升复位时,在第二复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楔形块26同样复位至横板5内腔,不影响曳引绳6的正常使用,另外曳引绳6卡嵌在曳引轮7
上套接的制动轮套10之间形成的绳槽13内,制动时绳槽13上方覆盖有制动弧形板9,能够防止曳引绳6从绳槽13内脱离产生危险,如上所述,利用设置的制动弧形板9能够在电梯制动时同步对绳轮组件进行制动,提高电梯升降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出油腔18和涂油海绵15,绳槽13上方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制动弧形板9,连通储油箱8的出油腔18,且出油腔18底端周围设置有安装在制动弧形板9底部的涂油海绵15,如上所述,当电梯进行制动时,制动弧形板9紧紧压覆在制动轮套10上,与此同时,穿过出油腔18底部安装的密封环20的顶杆19底部抵住绳槽13内的曳引绳6,则顶杆19推动与其顶部连接的活塞头17沿出油腔18内腔向上滑动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16,当活塞头17从出油腔18内腔被顶出时,储油箱8内的油脂进入出油腔18内,并通过出油腔18侧面底端均匀开设的若干个渗油孔21缓慢向涂油海绵15内渗油,当涂油海绵15内油脂较多时即可对曳引绳6表面进行滴涂,对曳引绳6进行保养维护,降低曳引绳6的锈蚀和磨损速度,当制动弧形板9复位时,在第一复位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活塞头17重新将储油腔顶部封堵,防止储油箱8内的进入出油腔18内渗出,从而实现了能够在绳轮组件运行时自动对曳引绳6进行涂油保养维护,无需人工定期对曳引绳6进行涂油保养维护,大大降低了电梯升降用绳轮组件的保养维护的难度和风险。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