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以及用于打开这种喷气纺纱机的方法与流程

2021-09-24 2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所述 纺纱 喷嘴 纺纱机 纱线

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以及用于打开这种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发明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其中,所述纺纱喷嘴被构造成在纺纱运行中由供应给所述纺纱喷嘴的纤维束制造纱线,其中,所述纺纱喷嘴包括具有入口开口的壳体,所述纤维束在纺纱运行中能够经由所述入口开口被引入所述纺纱喷嘴中,其中,所述纺纱喷嘴具有伸入到所述涡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所述纱线形成元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涡流室内的用于在所述涡流室中由所述纤维束形成的纱线的入口,连接到所述入口的抽出通道以及形成所述抽出通道的端部的出口,所述纱线在纺纱运行中能够经由所述出口从所述纺纱喷嘴抽出。
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所述纱线形成元件包括用于纱线的入口,连接到所述入口的抽出通道以及形成所述抽出通道的端部的出口,所述纱线能够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纱线形成元件中抽出。
3.此外,描述了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站,所述喷气纺纱机具有纺纱喷嘴。
4.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方法,所述喷气纺纱机具有用于借助所述纺纱喷嘴由纤维束制造的纱线的抽出通道,以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5.这种类型的纺纱喷嘴用于借助于由纺纱喷嘴的涡流室内的相应的空气喷嘴产生的涡流气流由细长的纤维束制造纱线。在这种情况下,纤维束的外部纤维在通常呈纺锤形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区域中围绕内部纤维(芯纤维)缠绕,从而产生纱线,该纱线最终可以通过纱线形成元件的抽出通道从涡流室抽出并且借助于卷绕装置卷绕到套筒上。
6.为了能够在纱线制造停止之后手动地或借助于自动处理装置清洁纺纱喷嘴的内部,特别是纱线形成元件,已经提出了建议将纺纱喷嘴的包围涡流室的壳体构造成多件式。各个壳体区段在此可相对彼此移动地支承,使得壳体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壳体区段的移动而打开。在打开之后,可以触及纺纱喷嘴的内部空间并且可以清除沉积物(粘胶人造丝增柔处理、蜜露等)。
7.已经已知各种打开机构(参见例如ep 2 573 220 a2或de 10 2015 100 825 a1)。
8.此外已知的是,将先前纺纱的纱线与在纱线制造期间流行的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反地穿过抽出通道并且随后穿过壳体的入口开口,并且在输送方向上观察在纺纱喷嘴之前与由牵伸装置提供的纤维束结合。随后,再次开始纺纱运行,其中纤维束进入纺纱喷嘴并且暴露于涡流室内产生的涡流气流。
9.为了简化纱线通过相对薄的抽出通道和壳体的入口开口的所述回引,已经提出,纱线形成元件配备有注射喷嘴,在纱线回引期间,空气可通过该注射喷嘴逆着所述输送方向被引入到抽出通道中。由此产生气流,所述气流将纱线端部吸入到抽出通道中并且朝壳体的入口开口的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一种用于纺纱喷嘴的纱线形成元件,一种具有相应的纺纱喷嘴的纺纱站以及一种用于纺纱喷嘴的打开或纺纱方法,其在清洁纺纱喷嘴或抽出通道的内部方面以及在所述纺纱过程方面与现有技术存在明显不同,在所述纺纱过程中,纱线迄今逆着输送方向被引导通过纺纱喷嘴。
11.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用于纺纱喷嘴的纱线形成元件,具有相应的纺纱喷嘴的纺纱站以及用于纺纱喷嘴的打开或纺纱方法来实现。
12.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入口开口,纤维束在纺纱运行中可经由所述入口开口沿预定的输送方向被引入所述纺纱喷嘴中。此外,所述纺纱喷嘴包括位于内部的涡流室以及伸入到所述涡流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纱线形成元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涡流室内的用于在所述涡流室中由所述纤维束形成的纱线的入口,连接到所述入口的抽出通道以及形成所述抽出通道的端部的出口,所述纱线在纺纱运行中能够经由所述出口从所述纺纱喷嘴抽出。
13.为了简化纱线端部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纺纱喷嘴的回引以及对纱线端部的清洁,根据本发明提出,所述纺纱喷嘴被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分离成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其中,所述抽出通道位于所述分离面中并且在纺纱运行中由所述两个纺纱喷嘴区段限定。
14.因此,纺纱喷嘴可以在纺纱运行之外被分成至少两个区段,其中,沿着分离面进行分开,分离面在纺纱运行中延伸通过抽出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分离面延伸穿过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优选地,抽出通道具有位于分离面中的对称轴。
15.如果现在通过将纺纱喷嘴的至少两个区段彼此分开而将纺纱喷嘴分开,则抽出通道也沿着其纵向轴线打开,并且在分开之后可从外部进入。由此,一方面能够实现抽出通道的清洁。同样地,纱线端部可以在分开纺纱喷嘴之后简单地插入到抽出通道或多个抽出通道区段中的一个中。如果纺纱喷嘴随后再次闭合,即各个纺纱喷嘴区段再次组合成纺纱喷嘴,则纱线区段不可避免地位于抽出通道内并且因此在纺纱过程中不再需要穿过该抽出通道。
16.因此,本发明的结果特别地规定,纺纱喷嘴具有分离面,该分离面在纺纱喷嘴的纺纱运行中,即在纺纱喷嘴未分开的情况下延伸穿过该纺纱喷嘴,其中,抽出通道完全位于分离面中。优选地,分离面平坦地构造。替代地,纺纱喷嘴也可以相对于拱形的分离面是可分离的。最后可以考虑的是,分离面具有多个彼此错开地或倾斜地延伸的区段。
17.例如,纺纱喷嘴可以以1/3至2/3或1/4至3/4的比例被分开。纺纱喷嘴也可以被分成多于两个,例如三个或四个纺纱喷嘴区段。换言之,术语“可分开”并不一定意味着纺纱喷嘴可分成仅两个纺纱喷嘴区段或可分成大小相同的纺纱喷嘴区段。
18.在任何情况下优选的是,分离面在两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平面之间延伸,其中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在0.1mm和5mm之间。
19.此外,因此要指出的是,术语“可分开”并不一定意味着纺纱喷嘴可分成两个纺纱喷嘴区段。更确切地说,也可以存在多于两个的纺纱喷嘴区段,所述纺纱喷嘴区段在纺纱运行中共同形成纺纱喷嘴。
20.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各个纺纱喷嘴区段优选分别包括纱线形成元件的一部分以
及壳体的一部分。
21.同样有利的是,通过将纺纱喷嘴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沟槽状的抽出通道区段,可以将所述抽出通道分开。附加地或替代地,抽出通道可以具有旋转对称的内表面,其中这不是绝对必要的。
22.如果纺纱喷嘴沿着分离面被分开,则抽出通道也完全被分成两个抽出通道区段,这两个抽出通道区段又具有沟槽的形状。优选地,分离面是抽出通道的对称平面。
23.此外有利的是,纺纱喷嘴区段能够经由纺纱喷嘴的枢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枢转轴线优选地平行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延伸。特别有利的是,枢转轴线位于分离面中或平行于分离面延伸。
24.枢转轴线例如通过铰接部形成。铰接部又包括各个铰接区段,其中,每个铰接区段与纺纱喷嘴区段中的一个连接,特别是与壳体的各个区段连接。铰接部区段又可以通过铰接销彼此连接并且由此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
25.同样可以考虑的是,纺纱喷嘴区段可以通过纺纱喷嘴的弯曲的或线性的引导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例如,各个壳体区段可以分别具有与引导件共同作用的被引导区段。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引导件刚性地与壳体区段中的一个壳体区段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壳体区段能够相对于引导件移动。
26.此外有利的是,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纺纱喷嘴区段具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在纺纱喷嘴的纺纱运行中位于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之间并且至少部分地向外密封涡流室。密封件例如可以作为密封线存在,所述密封线优选在壳体区段的凹槽中延伸。在纺纱喷嘴的闭合状态下贴靠在密封条上的另外的壳体区段可以在密封件的区域中平坦地构造或者同样具有凹槽。
27.优选地,相应的密封件(其中也可以存在多个密封件)从纺纱喷嘴的包括入口开口的第一端侧延伸至纺纱喷嘴的包括纱线形成元件的出口的第二端侧。此外,纱线形成元件的出口优选形成纺纱喷嘴出口,纱线经由该纺纱喷嘴出口离开纺纱喷嘴。特别地,在两个壳体区段的情况下,应该存在至少两个密封件,其中,两个密封件可以在纺纱喷嘴的闭合状态下位于分离面中。此外,涡流室以及因此纱线形成元件应该在沿着分离面的横截面中位于两个密封件之间,使得其向外密封。
28.此外,如果纱线形成元件被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区段,也是有利的,其中,每个区段分别是纺纱喷嘴区段的组成部分。因此,分离面不仅分出抽出通道,而且分出整个纱线形成元件。优选地,分离面将纱线形成元件分成两个轴对称的区段,其中对称轴应由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形成。
29.特别有利的是,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相同地构造,因为这降低了纱线形成元件的制造成本。
30.同样非常有利的是,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在纺纱运行中相对于分离面彼此错开地布置,使得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外表面的区域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阶梯。此外,在纺纱运行中经由纺纱喷嘴的空气喷嘴引入到涡流室中的涡流气流的预定旋转方向上,所述一个或多个阶梯应当以下降的方式构造。
31.如果现在在由纤维束制造纱线时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入口区域中纤维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外表面上移动,则通过阶梯确保纤维束的纤维不会在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之间
或在两个区段之间的对接边缘之间被卡住。更确切地说,其在阶梯上滑动,所述阶梯在纤维的移动方向上以下降的方式构造。
32.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如果相应的阶梯也存在于纱线形成元件的向内限制抽出通道的内表面的区域中,则还可以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阶梯也应该在纱线的旋转方向上倾斜地构造,该纱线移动通过抽出通道,以避免纤维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区段之间被钩住。
33.换言之,有利的是,不仅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外表面的区域中,优选在其入口的区域中,而且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内表面的区域中存在阶梯,所述阶梯通过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的相互重叠形成。阶梯相对于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这样构造,使得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与纱线形成元件的外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在分隔侧的区域中沿纱线形成元件的预定周向方向减小。在相同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纵向轴线与分离面的区域中的抽出通道的内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应该增大。
34.特别有利的是,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由纤维引导元件形成,其中,纤维引导元件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单个区段。在纺纱喷嘴未分开的状态下,这两个单个区段形成通道区段,纤维在进入纺纱喷嘴时垂直于其输送方向被引导穿过通道区段。为了能够在纺纱过程中反向于输送方向以简单的方式引导纱线穿过纺纱喷嘴,纤维引导元件的所述可分性是有利的。如果纺纱喷嘴是分开的,则纤维引导元件的两个单个区段也彼此分开移动,从而可将回引的纱线插入这两个单个区段之间。如果随后再次闭合纺纱喷嘴,则纱线自动地穿过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也就是说,纱线在所有侧面上都被纤维引导元件包围。在此,每个单个区段应当分别是纺纱喷嘴区段的组成部分。
35.此外有利的是,壳体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壳体区段,其中,每个壳体区段分别是纺纱喷嘴区段的组成部分。壳体包括纺纱喷嘴的从外部可见的外表面并且向内限定涡流室。此外,在每种情况下,纱线形成元件的一个区段以及纤维引导元件的单个区段应分别与壳体区段连接。所述连接在此例如可以通过形锁合或力锁合来实现。
36.也可以考虑的是,纱线形成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区段,一个或多个壳体区段或纤维引导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单个区段具有一个或多个磁体,所述磁体将相应的构件在纺纱位置中彼此保持。
37.还有利的是,纤维引导元件具有用于引导件进入纺纱喷嘴中的纤维束的引导区段,其中引导区段是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中的一个的组成部分并且在纺纱运行中从分离面分开。引导区段优选是使进入纺纱喷嘴的纤维束相对于输送方向侧向偏转的面。由此产生捻止器,该捻止器防止纤维束在纺纱喷嘴内部通过涡流气流产生的旋流逆着输送方向向纺纱喷嘴外部传播。为了防止纤维束的纤维钩在纤维引导元件的两个单个区段的接触面上,有利的是,引导区段完全由单个区段中的一个形成。因此,纤维引导元件的各个区段优选地既不相同也不关于分离面对称地构造。
38.此外有利的是,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中的至少一个纺纱喷嘴区段具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借助于该定心元件确保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在纺纱运行中相对于彼此占据限定的相对位置。定心元件例如可以是凸部,所述凸部是纺纱喷嘴区段的一部分并且在纺纱运行中与第二纺纱喷嘴区段的凹部共同作用,所述凹部同样作为定心元件起作用。特别有利的是,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定心元件,其中,定心元件的一半构成为定心锥,而定心元件的第二半构成为凹部,定心锥在纺纱运行中接合到凹部中。
39.附加地或替代地,也可以有利的是,纱线形成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和/或纤维引导元件的至少一个单个区段具有一个或多个定心元件。优选地,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和/或纤维引导元件的两个单个区段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定心元件。
40.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纱线形成元件包括用于纱线的入口,连接到入口的抽出通道以及形成抽出通道的端部的出口,纱线能够通过该出口从纱线形成元件中抽出。所述纱线形成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形成元件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区段,其中,所述抽出通道位于所述分离面中。优选地,所述两个区段是相同的或关于所述抽出通道的纵向轴线轴对称地构造。此外有利的是,纱线形成元件具有上文或下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41.在任何情况下,提供分离面延伸穿过整个抽出通道,即从入口延伸至其端部,并因此延伸至纱线形成元件的出口。这确保了在将纱线形成元件分成其各个区段时,绸布通道区段完全暴露并且因此可从外部触及。
42.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站。纺纱站优选包括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牵伸装置,所述牵伸装置具有多个牵伸装置辊,所述牵伸装置辊分别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在将纤维束引入纺纱喷嘴之前,借助于牵伸装置对输送给纺纱喷嘴的纤维束进行牵伸并因此进行均匀化。在纺纱喷嘴中,通过在纺纱喷嘴的涡流室内对纤维束施加涡流气流来进行实际的纱线制造。由此,纤维束的外部纤维围绕位于内部的纤维芯缠绕。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纱线最终经由纱线形成元件的抽出通道从纺纱喷嘴抽出,并且随后被施加到纺纱站的卷绕区段的套筒上。
43.纺纱喷嘴具有上文或下文所述的分离面,使得纺纱喷嘴可被分成两个纺纱喷嘴区段,这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可通过分开而彼此分开或相对于彼此枢转。此外,纺纱喷嘴具有上文或下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44.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旋转轴线位于纺纱喷嘴的分离面中或平行于分离面延伸。替代地,也可以考虑的是,至少一个旋转轴线相对于趋势平面成直角或倾斜地定向。
45.此外有利的是,纺纱喷嘴具有上述枢转轴线或引导件,其中第一纺纱喷嘴区段刚性地固定在纺纱站的保持区段上,并且第二纺纱喷嘴区段借助于枢转轴线和/或引导件相对于第一纺纱喷嘴区段可枢转和/或可移动。因此,刚性固定的纺纱喷嘴区段不仅在纺纱位置中而且在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分开之后始终在空间中具有固定预定的位置。这确保了纺纱喷嘴作为整体在纺纱位置中始终具有已知的空间取向,从而确保了可再现的纱线制造。
46.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方法,该喷气纺纱机具有用于借助纺纱喷嘴由纤维束制造的纱线的抽出通道。特别地,纺纱喷嘴如上文或下文所述地构造。根据本发明规定,纺纱喷嘴沿着已述分离面被分成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其中,抽出通道位于分离面中。
47.优选地,通过使纺纱喷嘴区段相对于刚性地固定在纺纱站的保持区段上的第二纺纱喷嘴区段枢转或在直线或弯曲的导轨上远离第二纺纱喷嘴区段移动来实现纺纱喷嘴的打开。替代地,也可以将纺纱喷嘴集成到纺纱站中并且固定在保持结构上,使得当纺纱喷嘴打开时,两个纺纱喷嘴区段相对于保持结构枢转或移动。
48.特别地,当纺纱喷嘴打开时,不仅纺纱喷嘴的两个壳体区段,而且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和纺纱喷嘴的纤维引导元件的两个单个区段都应该相对于彼此移动。
49.通过打开纺纱喷嘴,即通过分开和移开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为了清洁目的可触及纺纱喷嘴的内部。同样,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在纺纱过程的范围内将纱线插入到两个抽出通道区段中的一个中,从而省去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纱线穿过抽出通道的复杂的穿纱过程。
50.最后,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纺纱方法,其中纺纱喷嘴优选地根据上文或下文所述来构造。
51.如果纱线制造中断,则产生卷绕侧的纱线端部(即已经卷绕到套筒上以形成纱线筒管的纱线端部)。在随后的纺纱过程中,必须使该纱线端部再次与由牵伸装置提供的纤维束接触,以便能够再次开始纺纱过程。
52.为此,到目前为止需要将纱线端部逆着在纺纱运行中占主导地位的输送方向穿过抽出通道并且随后穿过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然而,该穿纱过程在技术上是复杂的并且不能总是可靠地执行。
53.为了克服该缺点,根据本发明提出,纺纱喷嘴在纺纱运行中断之后沿着分离面分成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在这种情况下,分离面延伸穿过纱线形成元件,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延伸穿过抽出通道以及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特别地,抽出通道完全位于分离面中。
54.随后,将来自纱线筒管的纱线插入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之间,其中,纱线在插入之后优选仅与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中的一个纺纱喷嘴区段接触。特别地,纱线应以如下方式插入,即,纱线在纺纱喷嘴区段闭合之前在抽出通道区段内延伸。
55.随后,将两个纺纱喷嘴区段重新合并,其中纱线在合并之后经由入口开口延伸到纺纱喷嘴的涡流室中,并从那里延伸穿过纺纱喷嘴的纱线形成元件的抽出通道。最后,使从入口开口突出的纱线端部与纤维束接触。
56.随后,再次开始纺纱运行,其中,先前停止的牵伸装置再次被激活,并且从纺纱喷嘴突出超过纱线形成元件的出口的纱线再次被卷绕到套筒上。
57.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到目前为止常见的是,在纺纱喷嘴闭合的情况下,纱线端部逆着输送方向穿过抽出通道和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与此相反,本发明现在规定,纺纱喷嘴首先通过如下方式打开:两个纺纱喷嘴区段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抽出通道分成两个抽出通道区段,其中,在纺纱喷嘴打开之后,两个抽出通道区段可从外部触及。
58.同样地,包括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的纺纱喷嘴区段在纺纱喷嘴打开时被分成两个区段。特别地,在此实现形成入口开口的纤维引导元件的两个区段的分离移动。随后,将纱线端部放置在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之间,并且随后将两个纺纱喷嘴区段再次朝向彼此移动或彼此连接。由此,纺纱喷嘴再次占据其在纺纱喷嘴打开之前所具有的闭合形状和位置。然后可以重新开始纺纱运行。
59.同样有利的是,纺纱喷嘴区段中的至少一个在合并时具有平行于分离面延伸的运动分量。因此,当纺纱喷嘴闭合时,两个纺纱喷嘴区段优选地不以线性移动朝向彼此移动。更确切地说,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纺纱喷嘴区段在曲线轨道上或通过枢转移动来移动。
60.特别地,已经证明有利的是,纺纱喷嘴区段相对于第二纺纱喷嘴区段枢转,其中,枢转轴线在分离面之外延伸。
附图说明
61.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分别示意性地示出:
62.图1喷气纺纱机的纺纱站的选定区段,
63.图2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的俯视图,
64.图3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具有左壳体区段的不同位置,
65.图4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的纺纱喷嘴区段,
66.图5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的壳体的透视图,所述纺纱喷嘴具有处于闭合位置(图5a)和打开位置(图5b)的纤维引导元件,
67.图6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两个区段,
68.图7a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俯视图,
69.图7b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的侧视图,以及
70.图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纱线形成元件的俯视图。
71.附图标记列表
72.1纺纱喷嘴
73.2纱线
74.3纤维束
75.4壳体
76.5入口开口
77.6涡流室
78.7纱线形成元件
79.8纱线形成元件入口
80.9抽出通道
81.10纱线形成元件出口
82.11分离面
83.12纺纱喷嘴区段
84.13抽出通道区段
85.14枢转轴线
86.15引导件
87.16密封件
88.17纱线形成元件区段
89.18纱线形成元件外表面
90.19抽出通道内表面
91.20阶梯
92.21空气喷嘴
93.22纤维引导元件
94.23纤维引导元件的单个区段
95.24壳体区段
96.25纤维引导元件的引导区段
97.26定心元件
98.27牵伸装置
99.28 旋转轴线
100.29 牵伸装置辊
101.30 保持区段
102.31 纱线筒管
103.32 引导区段
104.33 铰接部
105.34 抽吸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06.图1示出了喷气纺纱机的纺纱站的选定区段。
107.纺纱站包括牵伸装置27,牵伸装置27具有多个牵伸装置辊29,牵伸装置辊29分别围绕旋转轴线28驱动(驱动装置未示出)。通过牵伸装置辊29的不同转速实现牵伸并且由此实现经过牵伸装置27的纤维束3的均匀化。
108.纤维束3在经过牵伸装置27之后经由入口开口5引入纺纱喷嘴1中,在纺纱喷嘴1中,纤维束3被施加涡流气流。由此,纤维束3的外部纤维围绕纤维束3的位于内部的芯纤维缠绕,从而产生具有真正的捻度的纱线2。纱线2最终经由布置在纺纱喷嘴1内的纱线形成元件7的出口10离开纺纱喷嘴1,并且随后可以被施加到套筒上,从而形成纱线筒管31。
109.如果现在在纺纱运行中发生纱线断裂或纱线制造的其他中断,则纱线2与纤维束3分离,从而产生纱线端部。在随后的纺纱过程中,该纱线端部必须再次与纤维束3接触,以便随后能够与纤维束3一起再次引入纺纱喷嘴1中。
110.在此到目前为止常见的是,纱线端部从纱线筒管31出发逆着在纺纱运行中流行的输送方向(输送方向:在图1中从左到右)穿过纺纱喷嘴1并且在纺纱喷嘴1和牵伸装置27之间或者在牵伸装置27之内与纤维束3叠加。然而,这在技术上是相当复杂的并且容易出错。
111.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替代的可能性,该替代的可能性使得所提到的穿纱过程变得多余。
112.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1现在包括至少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所述纺纱喷嘴区段在纺纱运行中沿着分离面11彼此贴靠。
113.纺纱喷嘴1现在被构造成能够沿着分离面11分离,也就是说,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114.图2示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分别通过一个引导区段32与引导件15连接。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可以沿着引导件15在两个示出的箭头的方向上彼此分开地移动。由此打开纺纱喷嘴1。分离面11在此不仅延伸穿过纺纱喷嘴1的入口开口5而且延伸穿过纺纱喷嘴1的出口开口,该出口开口由稍后将更详细解释的纱线形成元件7的出口10形成。
115.作为所示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当然也可以设想,纺纱喷嘴区段12刚性地连接到纺纱站的引导件15或保持区段30,使得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中的仅一个可移动地安装。在任何情况下,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由此纺纱喷嘴1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打开。在打开纺纱喷嘴1之后,纱线2可以最终插入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之间。如果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最终再次合并,则纱线2延伸穿过纺纱喷嘴1,而不需要为此进行穿纱过程。
116.图3示出了一种替代的可能性。在此,纺纱喷嘴1也具有分离面11,分离面11延伸穿过纺纱喷嘴1的入口开口5以及纱线形成元件7的出口10。与图2不同,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通过铰接部33连接,使得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能够相对于彼此围绕枢转轴线14枢转。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想的是,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中的一个与保持区段30刚性连接,使得仅第二纺纱喷嘴区段12可枢转地支承。
117.此外,从迄今所示的图中也可以看出,纺纱喷嘴1原则上具有壳体4,其中,壳体4包括至少两个壳体区段24,所述壳体区段分别作为纺纱喷嘴区段12的一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移动。
118.在图4中现在示出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中的一个。纺纱喷嘴区段12原则上包括壳体区段24以及同样可分离地构造的纤维引导元件22的单个区段23,所述纤维引导元件用于引导进入纺纱喷嘴1中的纤维束3。同时,纤维引导元件22形成纺纱喷嘴1的入口开口5。
119.此外,图4示出涡流室6的一半布置在纺纱喷嘴区段12内,在纺纱运行中经由纺纱喷嘴1的空气喷嘴21引入的空气在涡流室中产生涡流气流。该涡流气流引起被引入的纤维束3的芯纤维被其外部的纤维所期望的缠绕。由此形成的纱线2经由纱线形成元件7的入口8进入抽出通道9中,或者仅在入口的区域中形成,并且最后经由纱线形成元件7的出口10从纺纱喷嘴1引出。
120.所示出的纺纱喷嘴区段12当然仅包括一个抽出通道区段13,因为分离面11延伸穿过抽出通道9并且也将抽出通道分成两个区段。因此,通过分离纺纱喷嘴1,可以从外部触及抽出通道的内表面19。
121.这同样适用于纱线形成元件7,该纱线形成元件同样能够沿着分离面11分成两个区段17。因此,根据图4的纺纱喷嘴区段12也仅包含纱线形成元件7的一个区段。
122.因此,原则上,图4中所示的纺纱喷嘴区段12形成纺纱喷嘴1的一半,其中,纺纱喷嘴区段12除了纱线形成元件7的区段17之外还包括纤维引导元件22的单个区段23。
123.纺纱喷嘴1的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其中在图4中仅示出一个)基本上相同地构造。
124.为了确保涡流室6在未分开的纺纱喷嘴1运行时向外密封,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中的至少一个纺纱喷嘴区段12具有一个或多个密封件16。在示出的示例中,存在两个密封件16,所述密封件例如可以通过密封线形成。如果两个纺纱喷嘴区段12现在在分开之后再次朝向彼此移动并且沿着分离面11彼此接触,则密封件16确保两个壳体区段24之间没有空气侧向向外逸出。
125.最后,图4示出了纺纱喷嘴1优选地具有抽吸开口34,在纺纱喷嘴1运行中经由空气喷嘴21引入的空气可以经由该抽吸开口排出。优选地,抽吸开口34仅是纺纱喷嘴区段12的组成部分并且位于分离面11之外,从而在此不需要密封。
126.图5a(闭合的纺纱喷嘴1)和5b(打开的纺纱喷嘴1)现在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1的另一有利特征,其中仅示出了纤维引导元件22的两个壳体区段24以及各个区段23。
127.虽然分离面11延伸穿过纤维引导元件22。然而,所述纤维束具有用于纤维束3的引导区段25,所述引导区段一件式地构造。这具有的优点是,当纤维束3在纺纱运行中被拉入纺纱喷嘴1中时,纤维束3的纤维不会在引导区段25的分离缝中被卡住或钩住。
128.在图6中示出纱线形成元件7的两个区段17,这两个区段17在合并之后形成纱线形成元件7。为了确保两个区段17在纺纱运行中的相互定向始终符合规定,两个区段17具有多
个定心元件26,其中,定心元件26的一部分构造为突出的定心锥并且另一部分构造为伸入纱线形成元件7的区段17中的凹部。如果纱线形成元件7的两个区段17接合在一起,则定心锥接合到凹部中并且在此引起纱线形成元件7的两个区段的正确的相互定向(为清楚起见,仅定心元件26的一部分设有附图标记)。
129.图7a(俯视图)和图7b(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7的另一有利实施例。
130.如已经提到的那样,纤维束3的外部纤维在纱线制造期间缠绕在内部的芯纤维上。在此,外部纤维在图7a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上以圆周移动围绕纱线形成元件7的外表面18移动。同时,在外部纤维和抽出通道9的内表面19之间发生接触。
131.如果抽出通道9现在如所设想的那样由两个抽出通道区段13组成,所述两个抽出通道区段在纺纱运行中彼此贴靠,则存在纤维在两个区段17之间的接触区域中附着的危险。
132.为了应对这种危险,有利的是,纱线形成元件7的两个区段17重叠,使得至少在入口8的区域中产生阶梯20。在这种情况下,阶梯20被构造成使得纤维束3或纱线2的纤维在移动中沿着纱线形成元件7的外表面18存在,或者通过下降的阶梯20被引导到抽出通道9的内表面19。因此,阶梯20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扰流作用并且防止纤维在分离面11的区域中被卡住或黏附。
133.最后,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形成元件7的另一可能的特征。从所述图与图7a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存在阶梯20,以便防止损坏经过的纤维。然而,另外,纱线形成部件7的两个区段17彼此接合(参见虚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分离面11不是平坦地构造,而是包括三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区段。
134.在这种情况下,互锁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直接包围纱线形成元件7的入口8的区域中也形成相应的阶梯区段。
135.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型与所述的特征的任意组合同样是可能的,即使所述特征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的不同部分中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前提是不产生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教导相矛盾。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