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底贝类铲耙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贝类 水底 设备 铲耙机


1.本发明属于贝类铲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底贝类铲耙机。


背景技术:

2.在海水、湖水底泥沙中蕴藏着大量的贝类。由于没有相适应的捕捞设备(工具),渔船捕捞时,在深水水底泥沙中,水面渔船推进器很难实现所需推力或拖力;而一般渔网也很难在水底150mm左右厚的泥沙中捕捞贝类,特别是在深水水域捕捞贝类的区域,一直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底贝类铲耙机,可在0.3m

3.0m的水里铲耙贝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贝类铲耙机,可在水里铲耙贝类。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底贝类铲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贝类耙捞装置、水底推进装置、浮动平台3

1、立柱3

2;浮动平台3

1由立柱3

2固定在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上;
5.所述贝类耙捞装置包括耙齿1

1、耙齿座1

2、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横梁1

4、网袋1

5、网袋架1

6、网袋升降下摆杆1

7、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网袋后支架1

12、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缷料门1

14、储料筐1

15、右耙齿座立柱1

17、连杆1

19;耙齿座1

2上固定有多个耙齿1

1,相邻耙齿之间的缝隙为4

8mm;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下端与耙齿座1

2的左端部固定,右耙齿座立柱1

17的下端与耙齿座1

2的右端部固定,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上端部与右耙齿座立柱1

17的上端部由耙齿座横梁1

4固定连接,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横梁1

4、右耙齿座立柱1

17和耙齿座1

2围成网袋前进口1

18;网袋架1

6的前端部与耙齿座横梁1

4固定连接,网袋架1

6的后端部下面固定连接有网袋后支架1

12,网袋后支架1

12处设有缷料门1

14,缷料门1

14的上端部与网袋后支架1

12铰接,网袋1

5的左上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左端固定连接,网袋1

5的右上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右端固定连接,网袋1

5的前端部与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1

2和右耙齿座立柱1

17固定连接,网袋1

5的后端部与网袋后支架1

12固定连接;缷料门1

14的前侧设有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的一端与网袋架1

6铰接,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的另一端与缷料门1

14铰接;
6.储料筐1

15固定安装在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部;连杆1

19、网袋升降下摆杆1

7、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分别为2个;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左侧、右侧分别铰接安装有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左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与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一端部铰接,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另一端部与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下端部铰接,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后部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左侧的连杆1

19的一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前部左侧铰接,左侧的连杆1

19的另一端部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右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与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一端部铰接,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另一端部与右耙齿座
立柱1

17的下端部铰接,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后部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右侧的连杆1

19的一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前部右侧铰接,右侧的连杆1

19的另一端部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
7.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水底推进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履带底盘2

1、后履带轮2

2、前履带轮、履带2

3、履带液压马达2

4、后轴、前轴、主动履带轮;左侧的后履带轮2

2由轴承安装在后轴的左端部上,右侧的后履带轮2

2由轴承安装在后轴的右端部上,后轴安装在履带底盘2

1的后部;左侧的前履带轮由轴承安装在前轴的左端部上,右侧的前履带轮由轴承安装在前轴的右端部上,前轴安装在履带底盘2

1的前部;左侧的履带2

3套在左侧的后履带轮2

2、左侧的前履带轮和左侧的主动履带轮上,左侧的主动履带轮安装在左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的输出轴上,左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安装在履带底盘2

1上;右侧的履带2

3套在右侧的后履带轮2

2、右侧的前履带轮和右侧的主动履带轮上,右侧的主动履带轮安装在右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的输出轴上,右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安装在履带底盘2

1上。
8.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立柱3

2为4根。
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个耙齿为20

200个耙齿。
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浮动平台3

1的底部左侧、右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水位传感器套管3

7,水位传感器套管3

7内设有水位传感器3

8,水位传感器3

8由数据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安装在操控平台3

4内,操控平台3

4设在浮动平台3

1上。
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耙齿1

1:直径φ为4

8mm、长400

500mm、前端40mm处应打磨成2mm尖齿;作业时,耙齿1

1插入水底砂中垂直深度为60

150mm。
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耙齿座1

2:全长0.8

4m、厚4

6mm、宽50

60mm。
1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左耙齿座立柱1

3、右耙齿座立柱1

17:长300mm、宽50mm;左耙齿座立柱1

3、右耙齿座立柱1

17与耙齿1

1成120
°‑
110
°
角。
14.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耙齿座横梁1

4是用直径φ30

50mm钢管,耙齿座横梁1

4与耙齿座1

2长度相等。
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网袋架1

6的长度为1

1.5m;网袋1

5的深度为300mm;网袋后支架1

12的深度为300mm;网袋升降下摆杆1

7是直径φ为30

40mm钢管制成。
16.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耙齿1

1插入砂中与砂平面成25
°‑
30
°
角。
17.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水底贝类铲耙机的作业范围水深在0.3m

3.0m。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在0.3m

3.0m的水里铲耙贝类,生产效率高(如用1600mm宽的耙齿座,作业50米/分钟行走速度计,每小时耙捞面积达4800m2)。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水底贝类铲耙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耙齿和耙齿座的右视图。
21.图中:1

1耙齿,1

2耙齿座,1

3左耙齿座立柱,1

4耙齿座横梁,1

5网袋,1

6网袋架,1

7网袋升降下摆杆,1

8下摆杆第一支点,1

9下摆杆第二支点,1

10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1下摆杆液压升降器支点,1

12网袋后支架,1

13卸料液压升降器,1

14缷料门,1

15储料筐,1

16网袋后出口,1

17右耙齿座立柱,1

18网袋前进口,1

19连杆,1

20连杆第一铰
接点,1

21连杆第二铰接点;
[0022]2‑
1履带底盘,2

2后履带轮,2

3履带,2

4履带液压马达;
[0023]3‑
1浮动平台,3

2立柱,3

3动力室,3

4操控平台,3

5扶栏,3

6扶手,3

7水位传感器套管,3

8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25]
如图1、图2所示,水底贝类铲耙机,包括贝类耙捞装置、水底推进装置、浮动平台3

1、立柱3

2;浮动平台3

1由立柱3

2固定在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上(立柱可为多根,如3

12根,本实施例中立柱为4根);
[0026]
所述贝类耙捞装置包括耙齿1

1、耙齿座1

2、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横梁1

4、网袋1

5、网袋架1

6、网袋升降下摆杆1

7、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网袋后支架1

12、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缷料门1

14、储料筐1

15、右耙齿座立柱1

17、连杆1

19;耙齿座1

2上固定有多个耙齿1

1(多个耙齿为20

200个耙齿),相邻耙齿之间的缝隙为4

8mm;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下端与耙齿座1

2的左端部固定(为了描述方便,定义图1中右边为前、左边为后,图2中左边为左、右边为右),右耙齿座立柱1

17的下端与耙齿座1

2的右端部固定,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上端部与右耙齿座立柱1

17的上端部由耙齿座横梁1

4固定连接,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横梁1

4、右耙齿座立柱1

17和耙齿座1

2围成网袋前进口1

18(砂和贝类等物由此网袋前进口1

18进入网袋1

5中);网袋架1

6的前端部与耙齿座横梁1

4固定连接,网袋架1

6的后端部下面固定连接有网袋后支架1

12(网袋后支架成u形或半圆形),网袋后支架1

12处设有缷料门1

14,缷料门1

14的上端部与网袋后支架1

12铰接(即缷料门1

14的下端为自由端,缷料门1

14可打开),网袋1

5的左上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左端固定连接,网袋1

5的右上端部与网袋架1

6的右端固定连接(即网袋1

5近似u形),网袋1

5的前端部与左耙齿座立柱1

3、耙齿座1

2和右耙齿座立柱1

17固定连接,网袋1

5的后端部(即网袋后出口1

16)与网袋后支架1

12固定连接;缷料门1

14的前侧设有卸料液压升降器(即液压缸)1

13,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的一端与网袋架1

6铰接(液压缸的缸体与网袋架铰接),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的另一端与缷料门1

14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缷料门铰接;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可为2个,左右布置);
[0027]
储料筐1

15固定安装在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部;连杆1

19、网袋升降下摆杆1

7、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分别为2个;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左侧、右侧分别铰接安装有下摆杆液压升降器(即液压缸)1

10;左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由左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支点(铰接点)1

11与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即下摆杆)1

7的一端部铰接,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另一端部由左侧的下摆杆第一支点(铰接点)1

8与左耙齿座立柱1

3的下端部铰接,左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后部由左侧的下摆杆第二支点(铰接点)1

9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图1中未画出,也可设铰接支架铰接,下摆杆第二支点1

9为支撑点);左侧的连杆1

19的一端部由左侧的连杆第一铰接点1

20与网袋架1

6的前部左侧铰接,左侧的连杆1

19的另一端部由左侧的连杆第二铰接点1

21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图1中未画出,也可设铰接支架铰接);右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由右侧的下摆杆液压升降器支点(铰接点)1

11与
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即下摆杆)1

7的一端部铰接,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另一端部由右侧的下摆杆第一支点(铰接点)1

8与右耙齿座立柱1

17的下端部铰接,右侧的网袋升降下摆杆1

7的后部由右侧的下摆杆第二支点(铰接点)1

9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图1中未画出,也可设铰接支架铰接);右侧的连杆1

19的一端部由右侧的连杆第一铰接点1

20与网袋架1

6的前部右侧铰接,右侧的连杆1

19的另一端部由右侧的连杆第二铰接点1

21与水底推进装置的履带底盘2

1的前端部铰接(图1中未画出,也可设铰接支架铰接)(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缩回,网袋1

5上升,网袋1

5的网袋后出口1

16位于储料筐1

15的上方,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活塞杆伸出,网袋1

5下降);
[0028]
所述水底推进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履带底盘2

1、后履带轮2

2、前履带轮、履带2

3、履带液压马达(低速液压驱动马达,或称液压马达)2

4、后轴、前轴、主动履带轮;左侧的后履带轮2

2由轴承安装在后轴的左端部上(即左侧的后履带轮2

2可旋转),右侧的后履带轮2

2由轴承安装在后轴的右端部上,后轴安装在履带底盘2

1的后部(后轴也可由轴承安装在履带底盘2

1的后部);左侧的前履带轮由轴承安装在前轴的左端部上,右侧的前履带轮由轴承安装在前轴的右端部上,前轴安装在履带底盘2

1的前部(即前轴也可旋转);左侧的履带2

3套在左侧的后履带轮2

2、左侧的前履带轮和左侧的主动履带轮上(左侧的主动履带轮带动左侧的履带运动),左侧的主动履带轮安装在左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的输出轴上,左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安装在履带底盘2

1上;右侧的履带2

3套在右侧的后履带轮2

2、右侧的前履带轮和右侧的主动履带轮上(右侧的主动履带轮带动右侧的履带运动),右侧的主动履带轮安装在右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的输出轴上,右侧的履带液压马达2

4安装在履带底盘2

1上。
[0029]
所述浮动平台3

1的底部左侧、右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水位传感器套管3

7,水位传感器套管3

7内设有水位传感器3

8,水位传感器3

8由数据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安装在操控平台3

4内,操控平台3

4设在浮动平台3

1上。
[0030]
所述浮动平台3

1内设有动力室3

3(动力室设置液压站,由油管与液压升降器、液压马达相连,人操控平台上进行操作,也可采用无线遥控进行操作;可由柴汽油机、蓄电池提供动力源。网袋所处工作位、缷料位,可在履带底盘2

1上设位置传感器)。
[0031]
所述耙齿1

1:直径φ为4

8mm、长400

500mm、前端40mm处应打磨成2mm尖齿。作业时,耙齿1

1插入水底砂中垂直深度为60

150mm。本实施例采用均匀分布90

130根耙齿1

1,在耙齿座1

2的全长上分布焊合。
[0032]
所述耙齿座1

2:全长0.8

4m、厚4

6mm、宽50

60mm。
[0033]
所述左耙齿座立柱1

3、右耙齿座立柱1

17:长300mm、宽50mm。左耙齿座立柱1

3、右耙齿座立柱1

17与耙齿1

1成120
°‑
110
°
角。
[0034]
所述耙齿座横梁1

4是用直径φ30

50mm钢管,耙齿座横梁1

4与耙齿座1

2长度相等。
[0035]
所述网袋架1

6的长度为1

1.5m。
[0036]
网袋1

5的深度为300mm;网袋1

5是用15

20目的渔网挂接在网袋架1

6上,组成网袋1

5。在作业时,网袋1

5与水底砂面平行距离为20

50mm。
[0037]
网袋后支架1

12的深度为300mm。
[0038]
网袋升降下摆杆1

7是直径φ为30

40mm钢管制成。
[0039]
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的升降带动水底贝类耙捞装置的卸料位置和角度。
[0040]
在作业时,缷料门1

14处于闭合状态,当贝类耙捞装置上升到卸料状态时,操控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推进,使缷料门1

14开启卸料至储料筐1

15中,完成卸料后,卸料液压升降器1

13收回,使缷料门1

14闭合卸料完成,下摆杆液压升降器1

10下降贝类耙捞装置,下降到耙捞作业状态。在作业时,多个耙齿1

1插入砂中(耙齿1

1插入砂中与砂平面成25
°‑
30
°
角),长约200

300mm垂直,深60

150mm中由水底推进装置推动,由于耙齿中砂子与贝类受到前面砂子与贝类向后的不断推挤作用,使后面的砂子、贝类逐渐向后面的网袋1

5中迁移。另由于水的不断逐渐冲洗作用,使耙齿上、网袋1

5内的砂子被水冲洗过滤掉,网袋1

5内所剩的只有贝类。这一过程是在水底自动完成的。
[0041]
履带液压马达(即液压马达)2

6驱动履带2

5,以40

50米/分的速度,推动(或拖动)贝类耙捞装置作业。
[0042]
在动力室3

3中用于安装动力,输出源为柴油机、汽油机和液压泵(液压站)、或可用电作动力源。
[0043]
本发明的耙齿做1

2长1m

1.2m,其耙齿为90

130根。它的履带底盘长2m

2.8m、宽1.8m

2.2m,它是使用浮动平台(或称:水上平台),由四根长3.5m的立柱下端与履带底盘相连上端托连水面平台可在水深0.3

3m的水域区域作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