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引擎盖 精简 解锁 特别 结构


1.本实用新型与引擎盖锁有关,特别是指能有效精简结构的一种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


背景技术:

2.关于引擎盖锁,目前已进化到仅需在车内两拉两放控制拉柄,即能完全解锁引擎盖锁,用户已不须再以手指伸入引擎盖与引擎室之间的间隙来拨动第二道锁。
3.然而,现有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虽能达到双拉解锁功能,却有零组件数量过多而导致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进而有成本较高且易于故障(因为结构过于复杂)的缺失。其中,现有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必须在座板与盖板之间以三个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三个动作组件,再加上其它相关组件,即有零组件数量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精简结构的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包括:一载体;一解锁件,经由一解锁轴能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该解锁件具有一第一挡体和一第二挡体,该解锁轴对应位于该第一挡体与该第二挡体之间;以及一锁止件,能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该锁止件具有一第一受挡体、一第二受挡体和对应位于该第一受挡体与该第二受挡体之间的一避让缺口;其中,该锁止件经由该第一受挡体受到该第一挡体的挡止而处于一第一锁止状态;该解锁件经由首次拉动再放开而移开该第一挡体至解除该第一锁止状态,该第二挡体则先挡止再离开该第一受挡体,且该第一挡体先进入该避让缺口再挡止该第二受挡体,该锁止件处于一第二锁止状态;该解锁件经由再次拉动再放开,该第二挡体进入该避让缺口,且该第一挡体离开该第二受挡体而解除该第二锁止状态。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解锁轴、该第一挡体和该第二挡体彼此三角形围绕。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载体设有一解锁限位体,该解锁件包含一解锁板片及凸出于该解锁板片的该第一挡体和该第二挡体,该第二挡体具有二挡边,该二挡边分别用于挡止该第一受挡体和用于受到该解锁限位体的挡止。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解锁弹性件,该解锁弹性件连接于该解锁件与该载体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锁止件经由一锁止轴能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该锁止件包含一锁止板片、自该锁止板片凹入的该避让缺口及凸出于该锁止板片的该第一受挡体和该第二受挡体,该锁止轴、该第一受挡体和该第二受挡体彼此三角形围绕。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锁止弹性件,该载体设有一开锁限位体,该锁止件还包含凸出于该锁止板片的一凸体,该凸体用于受到该开锁限位体的挡止,且该锁止弹性件连接于该凸体与该载体之间。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载体包含彼此间隔相叠的一座板和一盖板且设有一解锁限
位体,该解锁件和该锁止件分别经由该解锁轴和一锁止轴能转动地连接于该座板与该盖板之间,该盖板以该解锁限位体和该锁止轴固定于该座板上,该第二挡体具有二挡边,该二挡边分别用于挡止该第一受挡体和用于受到该解锁限位体的挡止。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座板和该盖板分别具有一凸轴半体,该二凸轴半体彼此连接而共同形成该解锁轴。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锁止件具有从该锁止轴到该第一受挡体之间的一第一偏摆半径及从该锁止轴到该第二受挡体之间的一第二偏摆半径,该第二偏摆半径大于该第一偏摆半径。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锁杆,该载体开设有一沟槽,该沟槽具有一槽底,该沟槽在该第一锁止状态下,该槽底与该锁杆之间具有一压溃缓冲距离。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压溃缓冲距离为16mm。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沟槽还具有一槽口,该槽口与该槽底彼此相对,该沟槽在该第一锁止状态下,该槽口与该锁杆之间具有一移出距离,该压溃缓冲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移出距离。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拉索防脱结构,包含:一固定板,连接于该载体且开设有一固定缺口,该固定缺口具有一内径和一出入口,该出入口的开度小于该内径;以及一接头,插接于该固定缺口内且包含:一中空杆;一挡墙,凸出于该中空杆的外周缘,该挡墙挡止于该固定板的一面;一限位块,凸出于该中空杆的外周缘,该限位块对应嵌入该固定缺口内且其长度大于该出入口的该开度而受到限位;以及数个弹臂,对应该中空杆围绕,每一该弹臂具有彼此相对的一连接端和一抵接端,各该连接端连接于该中空杆且彼此靠近,各该抵接端则悬空且彼此远离,各该弹臂的该连接端穿过该固定缺口,各该弹臂的该抵接端则抵接于该固定板的另一面。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空杆被该挡墙分隔为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该限位块凸出于该第一段且连接于该挡墙的一面,各该弹臂的该连接端连接于该第一段,各该弹臂的该抵接端则朝该挡墙的该一面凸伸。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段的最大外径和该第二段的最大外径彼此相异。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固定缺口为一c形缺口或一r形缺口。
21.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即使精简结构,仍能有效进行双拉解锁,进而具有更低的成本以及不易发生故障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图2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第一锁止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23.图3a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中的载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4.图3b 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的针对解锁轴的剖视示意图。
25.图4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第一锁止状态时的正视示意图(省略部分组件)。
26.图5、图6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首次拉动时的正视示意图。
27.图7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首次拉动后再放开时的正视示意图。
28.图8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首次拉动再放开后的第二锁止状态的正视示意图。
29.图9、图10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再次拉动时的正视示意图。
30.图11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再次拉动再放开后的正视示意图。
31.图12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中的拉索防脱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2.图13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依据图12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33.图14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依据图13的剖视示意图。
34.图15至图19 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于盖合引擎盖时的动作示意图。
35.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36.100:引擎盖锁;
37.1:载体;
38.11:座板;
39.111:凸轴半体;
40.112:抵靠墙;
41.113:座板槽;
42.12:盖板;
43.121:凸轴半体;
44.123:盖板槽;
45.2:解锁件;
46.20:解锁板片;
47.21:第一挡体;
48.22:第二挡体;
49.221,222:挡边;
50.23:拉动臂;
51.24:轴孔;
52.3:锁止件;
53.30:锁止板片;
54.31:第一受挡体;
55.32:第二受挡体;
56.33:避让缺口;
57.34:凸体;
58.35:虎口;
59.4:解锁弹性件;
60.5:锁止弹性件;
61.600:拉索防脱结构;
62.6:固定板;
63.61:固定缺口;
64.611:出入口;
65.7:接头;
66.71:中空杆;
67.711:第一段;
68.712:第二段;
69.72:挡墙;
70.721:挡止面;
71.73:限位块;
72.74:弹臂;
73.741:连接端;
74.742:抵接端;
75.b:锁杆;
76.d1:压溃缓冲距离;
77.d2:移出距离;
78.d3:内径;
79.d4:长度;
80.d5:开度;
81.g:沟槽;
82.g1:槽底;
83.g2:槽口;
84.l1:解锁限位体;
85.l2:开锁限位体;
86.r1:第一偏摆半径;
87.r2:第二偏摆半径;
88.s1:解锁轴;
89.s2:锁止轴;
90.w: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91.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92.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拉解锁式引擎盖锁(以下简称引擎盖锁100),包括:一载体1、一解锁件2以及一锁止件3,具体而言还包括一解锁弹性件4、一锁止弹性件5和一锁杆b。载体1固定于车体(图中未示),锁杆b连接于引擎盖(图中未示)。
93.载体1可为一单件式结构,也可为两件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则以两件式结构为例进例说明。载体1包含彼此间隔相叠的一座板11和一盖板12,座板11和盖板12分别开设有一座板槽113和一盖板槽123,座板槽113和盖板槽123共同形成一沟槽g,沟槽g用于供前述锁杆b活动。如图1所示,座板11具有一抵靠墙112且凸出(或设置)有一开锁限位体l2。
94.值得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座板11和盖板12分别具有一凸轴半体111、121,二凸轴半体111、121彼此套接而共同形成套环式的一解锁轴s1,也就是仅具有枢接功能但不具有固定功能的空心轴。其中,凸轴半体111、121的制作可分别自座板11和盖板12以抽孔方式成型,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定。再者,如图1和图2所示,盖板12的至少一边还能抵靠于前述抵靠墙112,使盖板12能更稳固地固定于座板11上。
95.解锁件2开设有一轴孔24,解锁件2以轴孔24可转动地套接于前述解锁轴s1(见图3
和图4所示),使解锁件2能以解锁轴s1为轴相对于载体1旋转,换言之,解锁件2是以解锁轴s1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的座板11与盖板12之间。解锁件2主要具有一第一挡体21和一第二挡体22,详细而言,解锁件2包含一解锁板片20及凸出于解锁板片20的第一挡体21、第二挡体22和一拉动臂23,用于拉动解锁件2的拉索w则如图1所示连接于拉动臂23。
96.值得说明的是,解锁轴s1(或轴孔24)对应位于第一挡体21与第二挡体22之间,使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能如翘翘板那样以解锁轴s1为中心而相对动作。较佳而言,如图4所示,解锁轴s1、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彼此三角形围绕,因此更有利于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对锁止件3进行挡止。
97.其中的第二挡体22具有二挡边221、222,此二挡边221、222分别用于对锁止件3(的一第一受挡体31)挡止及用于受到载体1的挡止。载体1用于挡止挡边221的结构可为自座板11或盖板12成型(图中未示),亦可为如图1和图4所示额外增设的一解锁限位体l1,于本实施例中则以解锁限位体l1为例进行说明,借由以所增设的解锁限位体l1将盖板12固定于座板11上,以补强因为省略现有的解锁轴所降低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兼具用于挡止第二挡体22的挡边221而达到限制放开解锁件2时的复位角度。
98.锁止件3则以一锁止轴s2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的座板11与盖板12之间,使锁止件3能以锁止轴s2为轴相对于载体1旋转,且借由锁止轴s2也能用以将盖板12固定于座板11上。锁止件3主要具有一第一受挡体31、一第二受挡体32和一避让缺口33,且避让缺口33对应位于第一受挡体31与第二受挡体32之间;详细而言,锁止件3包含一锁止板片30、第一受挡体31、第二受挡体32和避让缺口33,第一受挡体31和第二受挡体32分别凸出于锁止板片30,避让缺口33则是自锁止板片30凹入且对应位于第一受挡体31与第二受挡体32之间。
99.值得说明的是,锁止轴s2对应位于第一受挡体31与第二受挡体32之间,且如图4所示,锁止轴s2、第一受挡体31和第二受挡体32彼此三角形围绕,再加上避让缺口33对应位于第一受挡体31与第二受挡体32之间,因此更有利于第一受挡体31和第二受挡体32受到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的挡止。
100.锁止件3还能借由受到载体1的挡止而限制锁止件3的开锁角度,详细而言,可在锁止件3凸出(或设置)有一凸体34,并可在座板11或盖板12凸出(或设置)有前述开锁限位体l2,以能如图11所示以凸体34受到开锁限位体l2的挡止而限制锁止件3的开锁角度。
101.锁止件3还具有一虎口35,借由锁止件3不同的偏摆角度,以能将前述锁杆b锁止于虎口35内而处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锁止状态或如图8所示的第二锁止状态,或如图11所示放开锁杆b而处于开锁状态。
102.如图1和图2所示,解锁弹性件4弹性连接解锁件2的拉动臂23与盖板12之间,锁止弹性件5则弹性连接于凸体34与开锁限位体l2之间,使解锁件2能弹性复位且是复位至如图4所示受到解锁限位体l1限位的状态,并使锁止件3能弹性复位且是复位至如图11所示受到开锁限位体l2限位的状态。其中,解锁弹性件4和锁止弹性件5可分别为伸缩弹簧和扭转弹簧,但不以此为限。
103.较佳而言,则是如图8所示,让从锁止轴s2到第二受挡体32之间的一第二偏摆半径r2大于从锁止轴s2到第一受挡体31之间的一第一偏摆半径r1,因此,在解锁第一锁止状态后,即使解锁件2的复位速度发生偏慢的状况,仍能在第二锁止状态时让第二受挡体32受到第一挡体21的挡止。
104.借此,如图4所示,当锁止件3的第一受挡体31受到解锁件2的第一挡体21的挡止时,此时即处于第一锁止状态。欲打开引擎盖时,如以下两段所述:
105.如图5至图6所示,使用者首次拉动拉索w(一拉),使第一挡体21从第一受挡体31脱离而解除第一锁止状态,同时第二挡体22顺势转动到第一受挡体31的第一偏摆半径r1内,因此在达成第二锁止状态前,将使第二挡体22挡止第一受挡体31(见图6);当使用者于首次拉动后再放开拉索w(一放),使第二挡体22从第一受挡体31脱离,同时如图7所示让第一挡体21进入避让缺口33内(锁止件3经由弹性复位而偏摆,且偏摆至适让第一挡体21进入避让缺口33内),锁止件3接着继续偏摆,以如图8所示让进入避让缺口33内的第一挡体21挡止第二受挡体32,此时即处于第二锁止状态。其中,请参考图7和图8所示,直到第一挡体21完全进入避让缺口33内后,第二挡体22和第一受挡体31才正好彼此脱离。
106.如图9至图10所示,使用者再次拉动拉索w再放开(二拉二放),使第二挡体22进入避让缺口33内,同时让第一挡体21和第二受挡体32彼此脱离而解除第二锁止状态,且锁止件3如图11所示经由弹性复位而偏摆至受到开锁限位体l2的挡止,此时即处于开锁状态,锁杆b自虎口35脱离。
107.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即能以精简的结构(包括:座板11、盖板12、解锁件2、锁止件3、解锁限位体l1、锁止轴s2、解锁弹性件4和锁止弹性件5合计仅共八个零组件)来达成相同的双拉解锁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低的成本以及不易发生故障(因为结构简化等因素)的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即使将结构精简(例如省略了现有的实心解锁轴),仍能借由解锁限位体l1的补强而保有相同的结构强度,并能同时兼具用于挡止第二挡体22而达到限制放开解锁件2时的复位角度的效果。
108.如图4所示,前述载体1的沟槽g具有彼此相对的一槽口g2和一槽底g1,当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锁止状态时,锁杆b位于槽口g2与槽底g1之间,使槽底g1与锁杆b之间还能具有一压溃缓冲距离d1,槽口g2与锁杆b之间则具有一移出距离d2。详细而言,压溃缓冲距离d1大于或等于移出距离d2,且压溃缓冲距离d1较佳则以16mm为例进行说明。
109.借此,当车辆的车头撞到行人或两轮车,使行人或两轮车的骑士撞击到引擎盖上时,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的沟槽g借由具有额外增设的压溃缓冲距离d1,以让引擎盖(图中未示)经由下沈所述的压溃缓冲距离d1而缓冲行人或骑士的撞击力道,进而对行人或骑士产生保护效果。因为若没有压溃缓冲距离d1,引擎盖锁100将会顶住引擎盖,撞击能量就无法被吸收而直接作用到行人或骑士身上。
110.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还包括一拉索防脱结构600。拉索防脱结构600包含:一固定板6以及一接头7。
111.固定板6连接(或形成)于座板11。固定板6开设有一固定缺口61,固定缺口61具有一内径d3和一出入口611。固定缺口61可为一c形缺口或一r形缺口,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只要固定缺口61的出入口611的开度d5小于内径d3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则以c形缺口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固定板6定义有平行于内径d3的一径向(图中未示)及与径向交叉的一轴向(图中未示)。
112.接头7沿轴向插接并固定于固定缺口61内,其包含:一中空杆71、一挡墙72、一限位块73以及数个(即:至少两个)弹臂74。
113.中空杆71为一中空状物件。中空杆71的中空内部沿轴向穿设有所述拉索w。
114.挡墙72凸出于中空杆71的外周缘,使挡墙72的一挡止面721能挡止于固定板6的一面,较佳则是使中空杆71被挡墙72分隔为一第一段711和一第二段712。
115.限位块73凸出于中空杆71的外周缘,较佳则是让限位块73自第一段711的外周缘呈围绕状凸出。当接头7插接于固定缺口61内且以挡止面721挡止于固定板6时,限位块73将对应嵌入于固定缺口61内,并借由限位块73沿径向的长度d4大于出入口611的所述开度d5而被限位于固定缺口61内,使接头7无法沿径向自出入口611脱出。
116.各弹臂74对应中空杆71围绕,较佳则是对应第一段711围绕。每一弹臂74具有彼此相对的一连接端741和一抵接端742,各连接端741连接于第一段711且彼此靠近;各抵接端742则悬空成自由端且彼此远离,且各抵接端742朝挡止面721凸伸,并使各弹臂74的抵接端742借由逐渐远离第一段711而相对于中空杆71倾斜。因此,当接头7欲插接于固定缺口61内时,各弹臂74将跟着第一段711穿过固定缺口61,使各弹臂74因为受到固定缺口61的内缘的限制而先彼此弹性收合然后再彼此弹性张开至回复原状,并使弹性张开至回复原状的各弹臂74的抵接端742抵接于固定板6的另一面。
117.借此,接头7能沿轴向脱离(指:从固定缺口61脱离)的两个方向,由于有挡墙72和各弹臂74的抵接端742分别挡止于固定板6的一面和另一面而皆无法脱出;至于接头7能沿径向脱离(指:从固定缺口61脱离)的一个方向,由于有限位块73被限位于固定缺口61内而无法脱出。换言之,接头7欲从固定缺口61脱离的所有可能的方向都已被挡止而完全无法脱离,除非使用者施力压合各弹臂74至彼此弹性收合,才能够将接头7沿轴向脱离。如此一来,就能防止接头7及穿插于接头7内的拉索w从载体1脱离,进而产生防盗效果。因为若没有拉索防脱结构600,只要将拉索w沿径向稍加用力,就能将拉索w从出入口脱出。
118.必须说明的是,限位块73可仅自第一段711凸出而不再连接其它对象(图中未示),也可进一步连接于挡墙72的挡止面721而增加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则以进一步连接于挡止面721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段711和第二段712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则以矩形扁柱体状的第一段711和圆形柱体状的第二段712为例进行说明,二弹臂74则彼此对称地倾斜配置于第一段711的两相对面,且第二段712的最大外径较佳而言大于第一段711的最大外径。
119.如图15至图19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于盖合引擎盖时的动作示意图。当欲从如图11所示的开锁状态将引擎盖予以盖合时,如图15所示,锁杆b再度进入沟槽g和虎口35内并顺势带动锁止件3偏摆,锁止件3则经由偏摆而先以第二受挡体32推动解锁件2旋转;如图16所示,被推动旋转的解锁件2在第一挡体21通过第二受挡体32后,将在解锁弹性件4的作用下反向旋转而让第一挡体21进入避让缺口33内;如图17所示,锁杆b继续深入沟槽g而继续带动锁止件3偏摆,锁止件3则经由继续偏摆而改以第一受挡体31推动解锁件2继续旋转;如图18和图19所示,被推动继续旋转的解锁件2在第一挡体21通过第一受挡体31后,将在解锁弹性件4的作用下反向旋转,使第一挡体21挡止住第一受挡体31而回复到第一锁止状态,此时引擎盖完全盖合且锁杆b被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锁100锁止住。
120.此外,值得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解锁件2和锁止件3彼此并排,解锁轴s1和锁止轴s2位于解锁件2和锁止件3的相对外侧,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以及第一受挡体31、第二受挡体32和避让缺口33则位于解锁件2和锁止件3的相对内侧,以使解锁件2的第一挡体21和第二挡体22能与锁止件3的第一受挡体31、第二受挡体32和避让缺口33彼此相互作用,因
此利于仅以两件式的解锁件2和锁止件3就能达成双拉解锁。
1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