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盖梁卸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桥梁 施工 盖梁卸落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盖梁卸落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浇梁适用于大中型桥梁,其适用面广,应力集中,能够应用在地形、地貌复杂的环境中。现浇梁在浇注之前需先在桥墩上安装环形的支撑座,在支撑座上方放置卸落装置,将梁底模板放置在卸落装置上方,通过卸落装置对梁的高度进行调节;接着在调整好高度底模板上方绑扎钢筋笼,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3.现有的卸落装置包括上顶块、下底座以及设置在上顶块和下底座之间的移动块,在移动块上穿过有螺纹杆,在螺纹杆上套接有螺母,通过旋转螺母在螺纹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移动块的位置,通过移动块的位置高低调节上顶块的高度继而调节梁底模板的高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梁底模板非常重,经常出现人为用扳手很难拧动螺母,操作非常吃力,导致梁底模板的高度调节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由于梁底模板非常重,卸落装置上的螺母很难拧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盖梁卸落装置。其是在卸落装置的一侧/两侧增加辅助顶杆机构,通过辅助顶杆机构先进行微调,将移动块进行预松动,使得螺母方便拧动、调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盖梁卸落装置,包括上顶块、千斤顶、下底座和辅助顶杆机构,所述上顶块和下底座均呈两腰梯形台结构,所述上顶块设置在下底座上方,所述千斤顶设置在上顶块和下底座之间,所述上顶块和下底座均与辅助顶杆机构铰接。
6.进一步限定,所述辅助顶杆机构包括第一辅助顶杆、第二辅助顶杆、转动螺帽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辅助顶杆的顶端和第二辅助顶杆的顶端均与上顶块铰接,所述第一辅助顶杆的底端与第二辅助顶杆的底端均与下底座铰接,所述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所述调节螺杆穿过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上的调节螺杆连接孔将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连接,所述转动螺帽连接在调节螺杆的端部。
7.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辅助顶杆)包括第一上力臂和第一下力臂,所述第二辅助顶杆包括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所述第一上力臂和第一下力臂铰接,所述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铰接,所述第一上力臂和第二上力臂均与上顶块铰接,所述第一下力臂与第二下力臂均与下底座铰接,所述第一上力臂和第一下力臂的铰接处以及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的铰接处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
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辅助顶杆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辅助顶杆还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上力臂和第一下力臂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
9.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第二轴套。
10.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辅助顶杆还包括第一上啮合端和第一下啮合端,所述第二辅助顶杆还包括第二上啮合端和第二下啮合端,所述第一上力臂通过第一上啮合端与上顶块铰接,所述第一下力臂通过第一下啮合端与下底座铰接,所述第二上力臂通过第二上啮合端与上顶块铰接,所述第二下力臂通过第二下啮合端与下底座铰接。
11.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上啮合端、第一下啮合端、第二上啮合端和第二下啮合端上均设置有啮合齿,所述第一上啮合端与第二上啮合端啮合,所述第一下啮合端与第二下啮合端啮合。
12.进一步限定,所述千斤顶包括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上端面与上顶块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端面与下底座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端面与上顶块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端面与下底座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
13.进一步限定,所述千斤顶还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螺杆穿过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上的连接孔将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或两端通过螺母限位,所述辅助顶杆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辅助顶杆机构设置在螺杆的非连接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盖梁卸落装置,其在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辅助顶杆机构,辅助顶杆机构设置在螺杆的非连接侧,即辅助顶杆机构的设置不影响螺杆和螺母对上顶块高度的调节;上顶块和下底座均与辅助顶杆机构铰接。通过辅助顶杆机构可以在调节螺杆和螺母调节之前先进行预调节,对上顶块和下底座进行预先松动,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盖梁底模板重将上顶块压紧、卡死,导致螺母在螺杆上拧不动的问题。
16.2、辅助顶杆机构包括第一辅助顶杆、第二辅助顶杆、转动螺帽和调节螺杆,第一辅助顶杆的顶端和第二辅助顶杆的顶端均与上顶块铰接,第一辅助顶杆的底端与第二辅助顶杆的底端均与下底座铰接,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调节螺杆穿过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上的调节螺杆连接孔将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连接,所述转动螺帽连接在调节螺杆的端部。通过旋转转动螺帽,使转动螺帽在调节螺杆上滑动,调节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之间的最大距离,继而通过第一辅助顶杆和第二辅助顶杆将上顶块顶起或落下,对上顶块和下底座进行预先松动,同时通过调节螺杆和转动螺帽还可以对上顶块的高度进行微调节。
17.3、在第一连接轴的两端部连接有第一轴套,第二连接轴的两端部连接有第二轴套,通过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分别对第一上力臂和第一下力臂的铰接处以及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的铰接处进行很好的限位,防止第一上力臂、第一下力臂、第二上力臂和第二下力臂滑落。
18.4、在第一上啮合端、第一下啮合端、第二上啮合端和第二下啮合端上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上啮合端与第二上啮合端啮合,所述第一下啮合端与第二下啮合端啮合。通过啮合齿可以很方便地控制上顶块的微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盖梁卸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盖梁卸落装置的主视图;
21.图3为辅助顶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盖梁卸落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23.其中,1

上顶块,2

第一移动块,3

螺杆,4

螺母,5

转动螺帽,6

调节螺杆,7

第一辅助顶杆,71

第一上力臂,72

第一轴套,73

第一下力臂,74

第一上啮合端,75

第一下啮合端,8

下底座,9

第二辅助顶杆,91

第二上力臂,92

第二轴套,93

第二下力臂,94

第二上啮合端,95

第二下啮合端,10

第二移动块,11

盖梁,12

支撑座,13

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一种盖梁卸落装置,包括上顶块1、千斤顶、下底座8和辅助顶杆机构,上顶块1和下底座8均呈两腰梯形台结构,上顶块1设置在下底座8上方,千斤顶设置在上顶块1和下底座8之间,上顶块1和下底座8均与辅助顶杆机构铰接。辅助顶杆机构包括第一辅助顶杆7、第二辅助顶杆9、转动螺帽5和调节螺杆6,第一辅助顶杆7的顶端和第二辅助顶杆9的顶端均与上顶块1铰接,第一辅助顶杆7的底端与第二辅助顶杆9的底端均与下底座8铰接,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调节螺杆6穿过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上的调节螺杆连接孔将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连接,转动螺帽5连接在调节螺杆6的端部。第一辅助顶杆7包括第一上力臂71和第一下力臂73,第二辅助顶杆9包括第二上力臂91和第二下力臂93,第一上力臂71和第一下力臂73铰接,第二上力臂91和第二下力臂93铰接,第一上力臂71和第二上力臂91均与上顶块1铰接,第一下力臂73与第二下力臂93均与下底座8铰接,第一上力臂71和第一下力臂73的铰接处以及第二上力臂91和第二下力臂93的铰接处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第一辅助顶杆7还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辅助顶杆9还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一上力臂71和第一下力臂73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第二上力臂91和第二下力臂93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第一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第一轴套72,第二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第二轴套92。第一辅助顶杆7还包括第一上啮合端74和第一下啮合端75,第二辅助顶杆9还包括第二上啮合端94和第二下啮合端95,第一上力臂71通过第一上啮合端74与上顶块1铰接,第一下力臂73通过第一下啮合端75与下底座8铰接,第二上力臂91通过第二上啮合端94与上顶块1铰接,第二下力臂93通过第二下啮合端95与下底座8铰接。第一上啮合端74、第一下啮合端75、第二上啮合端94和第二下啮合端95上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上啮合端74与第二上啮合端94啮合,第一下啮合端75与第二下啮合端95啮合。千斤顶包括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第一移动块2的上端面与上顶块1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一移动块2的下端面与下底座8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二移动块10的上端面与上顶块1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二移动块10的下端面与下底座8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千斤顶还包括螺杆3和螺母4,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螺杆3穿过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上的连接孔将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连接,螺杆3的一端或两端通过螺母4
限位,辅助顶杆机构设置在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的一侧或两侧,且辅助顶杆机构设置在螺杆3的非连接侧。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

图2,本实施例一种盖梁卸落装置,其包括上顶块1、千斤顶、下底座8、和辅助顶杆机构,千斤顶包括第一移动块2、螺杆3、螺母4和第二移动块10,辅助顶杆机构包括第一辅助顶杆7、第二辅助顶杆9、转动螺帽5和调节螺杆6,上顶块1和下底座8均呈两腰相等的梯形台结构,上顶块1设置在下底座8的正上方,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均设置在上顶块1和下底座8之间,第一移动块2的上端面与上顶块1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一移动块2的下端面与下底座8的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二移动块10的上端面与上顶块1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第二移动块10的下端面与下底座8的另一侧坡面接触连接,且第一移动块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其连接的上顶块1的坡面和下底座8的坡面吻合,第二移动块1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其连接的上顶块1的坡面和下底座8的坡面吻合;在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螺杆3分别穿过第一移动块2上的连接孔和第二移动块10上的连接孔将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连接,螺杆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螺母4,通过螺母4对螺杆3进行限位;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设置在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的一侧,且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设置在螺杆3的非连接侧,参见图3,第一辅助顶杆7包括第一上力臂71、第一下力臂73、第一连接轴、第一上啮合端74和第一下啮合端75,第二辅助顶杆9包括第二上力臂91、第二下力臂93、第二连接轴、第二上啮合端94和第二下啮合端95,在第一上啮合端74、第一下啮合端75、第二上啮合端94和第二下啮合端95以及上顶块1和下底座8上均设置有轴孔,在轴孔内设置有转轴,第一上啮合端74连接在第一上力臂71的顶端,第一下啮合端75连接在第一下力臂73的底端,第二上啮合端94连接在第二上力臂91的顶端,第二下啮合端95连接在第二下力臂93的底端,且第一上啮合端74和第二上啮合端94均通过转轴与上顶块1铰接,第一下啮合端75和第二下啮合端95均通过转轴与下底座8铰接,第一上力臂71和第一下力臂73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第二上力臂91和第二下力臂93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在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上均设置有调节螺杆连接孔,调节螺杆6穿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上的调节螺杆连接孔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连接,在第一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轴套72,在第二连接轴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二轴套92,调节螺杆6的一端部设置有固定端帽,调节螺杆6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转动螺帽5,在第一上啮合端74、第一下啮合端75、第二上啮合端94和第二下啮合端95上均设置有啮合齿,第一上啮合端74与第二上啮合端94啮合,第一下啮合端75与第二下啮合端95啮合。
28.参见图4,本实施例一种盖梁卸落装置的施工过程为:在桥墩13上固定连接环形的支撑座12,将盖梁卸落装置放置在支撑座12上方,在盖梁卸落装置上方放置盖梁底模板,下底座8与支撑座12连接,为固定端;上顶块1与盖梁底模板连接,为活动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盖梁卸落装置调节盖梁11的高度,调节过程具体为:通过旋转转动螺帽5将上顶块1和下底座8进行预松动,接着旋转螺杆3端部的螺母4,通过螺母4缩小或扩大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使得上顶块1向上或向下运动,对盖梁11的高度进行调节,在通过螺母4和螺杆3将盖梁11的高度调整好之后,还可以旋转转动螺帽5,通过调节螺杆6对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行微调节,实现盖梁11高度的微调节。
29.实施例2
3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一种盖梁卸落装置,其上顶块1和下底座8为两腰不相等的梯形台结构,在第一移动块2和第二移动块1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辅助顶杆7和第二辅助顶杆9;调节螺杆6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转动螺帽5,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