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撞 交通 工程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防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公路交通发展十分迅猛,车辆数量也是迅速增加,因此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降低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危险路段以及城市道路中的转弯路段等地方设置警示桶,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现有的道路上安装有防撞桶,主要安置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上容易发生汽车与路中固定设计发生碰撞的地方,主要是起到隔离作用和放置撞击的作用,当车辆与该设备发生碰撞时,减小冲击力,降低车辆与人员的损伤程度,而现有的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降低了交通出行的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具备了防撞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右侧贯穿框体并延伸至框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框体内腔的右侧设置有缓冲球,所述缓冲球的左侧与移动板的右侧紧密贴合,所述缓冲球的右侧与框体内腔的右侧紧密贴合,所述连接柱的左侧活动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连接柱的左侧贯穿第一壳体并延伸至第二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左侧与第二壳体内腔的左侧紧密贴合,所述顶板右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远离顶板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内腔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支撑板的左侧且与滑块相配合使用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与滑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内腔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相靠近的一侧与滑块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缓冲球的数量为三个。
6.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厚度为二十厘米。
7.优选的,所述框体左侧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厚度为十厘米。
8.优选的,所述框体内腔顶部与底部的左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的外表面与移动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腔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外表面与导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带动第二壳体向右移动,第二壳体带动连接柱与移动板向右移动,使移动板对缓冲球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初次缓冲,同时,移动板对压簧进行挤压,使压簧带动第一壳体向右移动,使第一壳体与第二缓冲垫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通过第一壳体带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连接板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表面向外侧滑动,对弹簧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防撞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安全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球,对移动板进行缓冲;
13.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对车辆进行缓冲;
14.通过设置第二缓冲垫,对第一壳体进行缓冲;
15.通过设置移动槽,方便了移动板在框体的内腔进行移动;
16.通过设置导向块与导向槽,方便了第二壳体进行导向,同时也对第二壳体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的局部左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结构的立体图。
21.图中:1、支撑板;2、框体;3、连接柱;4、移动板;5、缓冲球;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顶板;9、压簧;10、第一缓冲垫;11、连接板;12、滑块;13、滑槽;14、固定板;15、弹簧;16、第二缓冲垫;17、移动槽;18、导向块;19、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

4,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框体2,框体2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右侧贯穿框体2并延伸至框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框体2内腔的右侧设置有缓冲球5,缓冲球5的左侧与移动板4的右侧紧密贴合,缓冲球5的右侧与框体2内腔的右侧紧密贴合,连接柱3的左侧活动设置有第一壳体6,第一壳体6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壳体7,连接柱3的左侧贯穿第一壳体6并延伸至第二壳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顶板8,顶板8的左侧与第二壳体7内腔的左侧紧密贴合,顶板8右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簧9,压簧9远离顶板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6内腔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一壳体6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远离第一壳体6的一端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滑块12,支撑板1的左侧且与滑块12相配合使用的位置均开设有
滑槽13,滑槽13的内表面与滑块1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滑槽13内腔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相靠近的一侧与滑块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10带动第二壳体7向右移动,第二壳体7带动连接柱3与移动板4向右移动,使移动板4对缓冲球5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初次缓冲,同时,移动板4对压簧9进行挤压,使压簧9带动第一壳体6向右移动,使第一壳体6与第二缓冲垫16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通过第一壳体6带动连接板11向外侧移动,连接板11带动滑块12在滑槽13的内表面向外侧滑动,对弹簧15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防撞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安全性。
25.请参阅图1,缓冲球5的数量为三个,通过设置缓冲球5,对移动板4进行缓冲。
26.请参阅图1,第二壳体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垫10,第一缓冲垫10的厚度为二十厘米,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垫10,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27.请参阅图1,框体2左侧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垫16,第二缓冲垫16的厚度为十厘米,通过设置第二缓冲垫16,对第一壳体6进行缓冲。
28.请参阅图1,框体2内腔顶部与底部的左侧均开设有移动槽17,移动板4的外表面与移动槽1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移动槽17,方便了移动板4在框体2的内腔进行移动。
29.请参阅图2,第二壳体7内腔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8,第一壳体6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槽19,导向块18的外表面与导向槽19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向块18与导向槽19,方便了第二壳体7进行导向,同时也对第二壳体7进行限位。
30.使用时,当发生撞击时,第一缓冲垫10带动第二壳体7向右移动,第二壳体7带动导向块18在导向槽19的内表面向右滑动,同时,第二壳体7通过顶板8带动连接柱3向右移动,连接柱3带动移动板4在移动槽17的内表面向右移动,使移动板4对缓冲球5进行缓冲,对冲击力进行初次缓冲;顶板8向右移动的同时,也对压簧9进行挤压,使压簧9带动第一壳体6向右移动,对第二缓冲垫16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第一壳体6向右移动,并带动连接板11向右移动,使连接板11带动滑块12在滑槽13的内表面向外侧滑动,对弹簧15进行挤压,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防撞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安全性。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