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道路 施工 减震 装置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在规划好方案后,需要使用道路施工装置进行施工。
3.现有的道路施工装置,不便于对施工设备进行减震与保护,容易导致设备损坏,且不便于对施工地区进行照明与测距,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道路施工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道路施工装置,不便于对施工设备进行减震与保护,容易导致设备损坏,且不便于对施工地区进行照明与测距,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包括底座和防护壳,所述底座的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防护壳位于底座的上方右侧,所述防护壳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且显示器的右侧平行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防护壳的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测距相机,且防护壳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且承重板的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右侧平行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承重板的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分析仪,所述防护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玻璃板。
6.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呈对称状安装于底座的下方左右两侧,且立柱呈垂直状安装于底座的上方左侧,并且把手的中轴线与立柱的中轴线之间相垂直。
7.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呈垂直状安装于防护壳的上方,且测距相机的中轴线与防护壳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并且蓄电池呈垂直状安装于承重板的上方左侧。
8.优选的,所述显示器呈垂直状于防护壳的上方,且显示器的中轴线与太阳能板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
9.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呈对称状安装于防护壳的内部左右两侧,且弹簧呈等距状安装于防护壳的内部下方,并且承重板通过弹簧与防护壳构成弹性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照明灯通过伸缩杆与承重板构成伸缩结构,且伸缩杆的中轴线与承重板的中轴线之间相垂直。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呈垂直状安装于连接座的左侧,且连接块通过连接弹簧与固定块构成弹性结构,并且玻璃板的外部表面与连接座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蓄电池、承重板、太阳能板、测距相机与防护壳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在放置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内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同时也避免了设备在电源中断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且测距相机可以对道路进行测距的工作,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垫、弹簧、承重板与防护壳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橡胶垫与弹簧对设备内部件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避免了设备在移动和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发生碰撞和晃动导致的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板、连接座、连接块、连接弹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可以将警示标语放置在连接座中,对操作人员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起到安全提醒的功能,且连接弹簧可以对展示区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立柱;3、把手;4、万向轮;5、防护壳;6、橡胶垫;7、显示器;8、太阳能板;9、测距相机;10、弹簧;11、承重板;12、蓄电池;13、伸缩杆;14、照明灯;15、分析仪;16、固定块;17、连接弹簧;18、连接块;19、连接座;20、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包括底座1和防护壳5,底座1的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立柱2,且立柱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底座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万向轮4,防护壳5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6,且防护壳5位于底座1的上方右侧,防护壳5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7,且显示器7的右侧平行安装有太阳能板8,防护壳5的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测距相机9,且防护壳5的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1,且承重板11的上方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2,蓄电池12的右侧平行安装有伸缩杆13,且伸缩杆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4,承重板11的上方右侧固定连接有分析仪15,防护壳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且固定块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7,连接弹簧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9,连接座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玻璃板20。
23.本实用新型中:万向轮4呈对称状安装于底座1的下方左右两侧,且立柱2呈垂直状
安装于底座1的上方左侧,并且把手3的中轴线与立柱2的中轴线之间相垂直;通过把手3、立柱2、万向轮4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便于根据需求调整位置,通过万向轮4上的锁止装置可以对设备进行固定防止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位移。
24.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板8呈垂直状安装于防护壳5的上方,且测距相机9的中轴线与防护壳5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并且蓄电池12呈垂直状安装于承重板11的上方左侧;通过蓄电池12、承重板11、太阳能板8、测距相机9与防护壳5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在放置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内的蓄电池12进行充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同时也避免了设备在电源中断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且测距相机9可以对道路进行测距的工作,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
25.本实用新型中:显示器7呈垂直状安装于防护壳5的上方,且显示器7的中轴线与太阳能板8的中轴线之间相平行;通过显示器7、太阳能板8与防护壳5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器7非常直观的观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检测到的数据,提高了设备的易用性。
26.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垫6呈对称状安装于防护壳5的内部左右两侧,且弹簧10呈等距状安装于防护壳5的内部下方,并且承重板11通过弹簧10与防护壳5构成弹性结构;通过橡胶垫6、弹簧10、承重板11与防护壳5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橡胶垫6与弹簧10对设备内部件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避免了设备在移动和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发生碰撞和晃动导致的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7.本实用新型中:照明灯14通过伸缩杆13与承重板11构成伸缩结构,且伸缩杆13的中轴线与承重板11的中轴线之间相垂直;通过照明灯14、伸缩杆13与承重板11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可以在光线较为昏暗的情况下对施工的道路进行照明,并且可以根据需求通过伸缩杆13对照明高度进行调节,增强了设备的适用环境。
28.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18呈垂直状安装于连接座19的左侧,且连接块18通过连接弹簧17与固定块16构成弹性结构,并且玻璃板20的外部表面与连接座19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玻璃板20、连接座19、连接块18、连接弹簧17与固定块16固定连接的设置,使得设备可以将警示标语放置在连接座19中,起到对操作人员进行提醒的功能,连接弹簧17可以对展示区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29.该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道路施工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先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是否满足工作条件,待一切检查完毕确保无误后,通过推动把手3驱动万向轮4将设备移动至需要工作的区域,然踩下万向轮4上的锁止装置固定设备,防止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没必要的位移;
30.其次,调整伸缩杆13(型号:ys601)的高度,改变照明灯14(型号:tgd2001)的高度至合适的区域;再其次,接通设备电源,打开测距相机9(型号:bx

lv100n/r)、分析仪15(型号:l1s

80)和显示器7(型号:sg185

bgcm)电源,使它们正常工作,测距相机9将对施工的道路进行测距工作,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分析仪15进行分析,最后输出至显示器7供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查看,在光线昏暗的时候可以打开照明灯14电源,对施工道路进行照明;
31.最后设备在正常光线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太阳能板8(型号:xkd

300w)对设备内的蓄电池12(型号:ak

100ah)进行蓄电,以供使用,避免紧急断电的同时,也可以节
约能源。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