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公路桥梁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5: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桥梁 装置 防撞 防护 公路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公路桥梁上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大多都会撞击到公路桥梁护栏,这会对桥梁护栏造成严重的损坏,同时汽车驾驶人员也会因为强大的冲击力受到伤害,虽然现有的防撞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撞能力,但是现有的防撞装置采用的缓冲手法单一对出事车辆的保护效果不足,为此,我们提出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公路桥梁防撞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防撞装置采用的缓冲手法单一对出事车辆的保护效果不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外围与底板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内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一侧均匀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另一端贯穿缓冲箱并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所述安装板另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瓶。
5.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内侧缓冲机构、外侧缓冲机构和横向缓冲机构。
6.优选的,所述内侧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杆、套筒、弹簧一、活动杆一和连接板,所述缓冲箱内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围均匀套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套在固定杆外围,所述套筒一侧铰接有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缓冲箱内,所述支杆位于缓冲箱内腔部分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一侧。
7.优选的,所述外侧缓冲机构包括圆筒、弹簧二、推块、推杆和活动杆二,所述安装板靠近缓冲箱一侧与缓冲箱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安装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另一端铰接有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二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板上。
8.优选的,所述横向缓冲机构包括横杆、活塞和缓冲瓶,所述连接板远离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贯穿安装板并伸进缓冲瓶内,所述横杆位于缓冲瓶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
9.优选的,所述缓冲瓶远离安装板一端开设有出气孔。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分为内侧缓冲机构、外侧缓冲机构和横向缓冲机构,三种缓冲机构同时缓冲,缓冲方式丰富,缓冲效果好,同时三种缓冲机构从不同方向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使得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防撞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底板;2、安装板;3、加强板;4、缓冲箱;5、支杆;6、防撞板;7、缓冲瓶;71、出气孔;8、固定杆;9、套筒;10、弹簧一;11、活动杆一;12、连接板;13、圆筒;14、弹簧二;15、推块;16、推杆;17、活动杆二;18、横杆;1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安装板2底端外围与底板1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板3,加强板3 可以提高安装板2的稳定性,安装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4,缓冲箱4内安装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一侧均匀连接有支杆5,支杆5另一端贯穿缓冲箱4并固定连接有防撞板6,安装板2另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瓶7。
16.请参阅图2,缓冲机构包括内侧缓冲机构、外侧缓冲机构和横向缓冲机构。
17.请参阅图2,内侧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杆8、套筒9、弹簧一10、活动杆一11 和连接板12,缓冲箱4内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外围均匀套有两个套筒9,两个套筒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0,弹簧一10套在固定杆8外围,套筒9一侧铰接有活动杆一11,活动杆一11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 12位于缓冲箱4内,支杆5位于缓冲箱4内腔部分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2一侧,当防撞板6受到撞击后,支杆5推动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从而使连接板 12通过活动杆一11带动两个套筒9相向移动,此时弹簧一10压缩,起到第一步缓冲作用。
18.请参阅图2,外侧缓冲机构包括圆筒13、弹簧二14、推块15、推杆16和活动杆二17,安装板2靠近缓冲箱4一侧与缓冲箱4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筒13,圆筒13内安装有弹簧二14,弹簧二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5,推块1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16,推杆16另一端铰接有活动杆二17,活动杆二 17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板12上,当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时,两个活动杆二17带动两个推杆16背向移动,从而使推块15压缩弹簧二14,起到第二步缓冲作用。
19.请参阅图2,横向缓冲机构包括横杆18、活塞19和缓冲瓶7,连接板12远离支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8,横杆18贯穿安装板2并伸进缓冲瓶7内,横杆18位于缓冲瓶7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9。
20.请参阅图2,缓冲瓶7远离安装板2一端开设有出气孔71,当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时,横杆18带动活塞19在缓冲瓶7内向左移动,活塞19挤压缓冲瓶 7内的空气,空气从出气孔71排出,由于出气孔71排气量有限,使得缓冲瓶7 内的空气体积压缩,在此过程中空气产生的阻力起到第三步缓冲作用。
21.工作原理:当防撞板6受到撞击后,支杆5推动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从而使连接板
12通过活动杆一11带动两个套筒9相向移动,此时弹簧一10压缩,起到第一步缓冲作用,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使两个活动杆二17带动两个推杆 16背向移动,从而使推块15压缩弹簧二14,起到第二步缓冲作用,同时当连接板12向左侧移动时,横杆18带动活塞19在缓冲瓶7内向左移动,活塞19 挤压缓冲瓶7内的空气,空气从出气孔71排出,由于出气孔71排气量有限,使得缓冲瓶7内的空气体积压缩,在此过程中空气产生的阻力起到第三步缓冲作用。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底端外围与底板(1)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板(3),所述安装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4),所述缓冲箱(4)内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一侧均匀连接有支杆(5),所述支杆(5)另一端贯穿缓冲箱(4)并固定连接有防撞板(6),所述安装板(2)另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内侧缓冲机构、外侧缓冲机构和横向缓冲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杆(8)、套筒(9)、弹簧一(10)、活动杆一(11)和连接板(12),所述缓冲箱(4)内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外围均匀套有两个套筒(9),两个所述套筒(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0),所述弹簧一(10)套在固定杆(8)外围,所述套筒(9)一侧铰接有活动杆一(11),所述活动杆一(11)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位于缓冲箱(4)内,所述支杆(5)位于缓冲箱(4)内腔部分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2)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缓冲机构包括圆筒(13)、弹簧二(14)、推块(15)、推杆(16)和活动杆二(17),所述安装板(2)靠近缓冲箱(4)一侧与缓冲箱(4)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圆筒(13),所述圆筒(13)内安装有弹簧二(14),所述弹簧二(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5),所述推块(1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16),所述推杆(16)另一端铰接有活动杆二(17),所述活动杆二(17)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板(12)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缓冲机构包括横杆(18)、活塞(19)和缓冲瓶(7),所述连接板(12)远离支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8),所述横杆(18)贯穿安装板(2)并伸进缓冲瓶(7)内,所述横杆(18)位于缓冲瓶(7)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瓶(7)远离安装板(2)一端开设有出气孔(7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公路桥梁防撞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端外围与底板顶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内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一侧均匀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另一端贯穿缓冲箱并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所述安装板另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缓冲瓶,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分为内侧缓冲机构、外侧缓冲机构和横向缓冲机构,三种缓冲机构同时缓冲,缓冲方式丰富,缓冲效果好,同时三种缓冲机构从不同方向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使得缓冲效果更好,提高了防撞装置的性能。高了防撞装置的性能。高了防撞装置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尚光磊 辛耀光 张亮亮 张慧龙 刘帅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尚光磊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