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再生 沥青路面 设备 热风 路面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备技术与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处理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移动厂拌热再生设备,具体是一种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


背景技术:

2.目前,旧沥青混合料的长期堆放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即使简单的用作基层材料,仍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而且,随着大规模新建道路的减少,新建道路已无法完全消化利用全部废旧混合料,导致旧路沥青混合料废弃、存放及环保问题更加突出,沥青路面的废料再生利用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逐步演变为影响自然环境的环保社会问题。
3.沥青路面热再生能够获得更高路面再生质量,相较于冷再生只能将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为路面基层或者下面层,沥青路面热再生可将路面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为路面表层,更为有效、充分。现有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为将病害路面加热到一定温度,加热耙松,加入再生剂就地搅拌,摊铺碾压定型。沥青路面再生加热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再生路面质量的高低,现有加热装置对沥青路面加热主要还是多采用整体式热风循环加热或红外辐射的方式。由于沥青是热的不良导体,热量传递厚度有限,料垄上层温度较高,表面温度达230℃,且大部分老料都未能加热,加热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微波半开放式加热一方面存在微波泄漏、另一方面由于微波加热深度难于控制,影响路面下承层或基层的质量。
4.现有厂拌热再生加热方式基本上都采用的是热气流加热、干燥筒壁传导加热法、新集料传导加热法、红外线辐射加热等传统加热方法。如果采用新集料传导加热法进行加热时,根据旧料的添加比例要求新集料一般要加热到 220℃

220℃左右,如果温度再高,就会使石料的矿质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材料的路用性能,也就限制了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一般这种加热形式的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比例不超过30%。如果采用干燥筒壁传导加热法加热,旧沥青混合料可被加热到80℃以上,这种加热形式节约能源,但由于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粘附性比较强,流动性较差,容易在进料口附近发生堵塞。因此,受技术限制,目前废旧沥青混合料高品质再生利用率一般不超过30%。可见,传统加热方式是将再生料从外向内依靠热传导进行加热。由于沥青自身的导热性能较差,加热时间往往比较长。最致命的,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导致集料表面沥青的老化和碳化,从而影响新旧料和沥青的融合,不利于再生料吸附的旧沥青再生利用。
5.因此,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问题是制约沥青混合料高品质再生利用的首要关键问题,而再生料加热温度的高低、加热方式的选择,受热结构是否合理,将对后期成品料稳定性、设备运转可靠性及连续性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该再生拌合站提高再生料掺配率与热能利用效率、解决于加热器有粘结、计量不准确,废旧混合料发生二次老化、焦化,产生的大量蓝烟污染环境等诸多
问题。保证沥青路面再生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就沥青混合料再生循环利用需要。
7.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为行走装置,所述的车架上安装有微波热风协同加热装置;
9.所述微波热风协同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层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加热箱内置输送装置和微波加热装置;所述微波加热装置布置在输送装置的上方;多个加热箱上下设置,上层加热箱的出料口与下层加热箱的进料口连通形成回转式连续输料通道;
10.所述加热箱的壳体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热风进风口和热风出风口在加热箱外部通过热风管与热风炉及热风机连接形成封闭式热风循环系统。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箱内设置微波加热装置的壁面为内、外双壁,内外壁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安装有微波加热装置,在保温层上开设微波射入口,射入口处设置具有隔温性能的微波穿透材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箱壳体上设置有微波冷却系统,微波冷却系统为风冷或水冷系统;加热箱四周布设保温材料层。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系统包括冷却水管,微波加热装置包括阵列排布的微波天线,冷却水管设置在微波天线阵列上方并与每一个微波天线相连,冷却水管外接冷却水塔。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装置壳体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湿除尘口,排湿除尘口在加热箱外部通过排湿除尘管与排湿除尘风机连接;
15.所述热风装置壳体上具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排湿除尘风机均与plc电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处的输送装置上分别安装有螺旋分料器与螺旋集料器;所述出料口下部安装有搅拌缸。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对应的加热箱外侧安装有微波抑制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包括水平机架和垂直机架,输送装置主体固定在水平机架上,水平机架两端伸到加热箱外部的垂直机架的升降槽中,垂直机架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支撑水平机架端部;
19.所述水平机架与加热箱体之间安装有折叠式的挡风毡,挡风毡分别与加热箱体和水平机架相连接。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链板、链轮和链轮轴,链轮轴由电机驱动,链轮轴带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链板转动。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上方的链板两侧安装有侧挡板,侧挡板与加热箱壳体之间形成热风流动的空隙;输送装置末端的下方安装有热风挡板。
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技术特点:
23.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式箱体微波与热风协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与再生料掺配率,减小了沥青老化,减少了蓝烟污染环境,防止了微波泄漏。该再生拌合站既可用于就地热再生中对路面铣刨料的加热,实现就地厂拌热再生新工艺,可降低铣刨之前对路面加热
温度要求,快速提高沥青路面铣刨后的混合料的温度;又可用于厂拌热再生中对废旧路面材料的加热,满足厂拌热再生对废旧沥青混合料加热需求,提高再生料掺配率与热能利用效率、解决于加热器有粘结、计量不准确,废旧混合料发生二次老化、焦化,产生的大量蓝烟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保证沥青路面再生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就沥青混合料再生循环利用需要。
24.进一步,采用隧道式双层或多层设计,每层微波热风箱体彼此独立,内置集料传送带承载和加热物料为延长混合料在箱体内的行程,传送带亦可呈u形或w形回转式接力方式加热物料。
25.进一步,采用双壁设计,既能够满足加热箱保温要求,又能满足微波加热装置冷却要求,确保在内壁间实现微波及热风双加热时,不会对微波磁控管造成高温损害,同时具有保温效果,保证微波加热装置正常连续工作,提高沥青混合料加热效率。
26.进一步,利用液压缸控制输送装置的升降运动,可根据混合料铺层的厚度调整距离微波加热装置的距离,以实现不同铺层厚度充分利用微波加热密度,提高混合料加热效率。
27.进一步,设置了自动排湿除尘装置,采用温度区间控制,当沥青混合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混合料内的水变成水蒸汽,此时打开排湿装置,将水蒸汽排出加热箱外,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28.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进出风口位置,输送装置链板的运行速度、距离微波加热装置的高度等均属于可调节范围,可根据实际加热要求进行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加热需求。
29.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装置设有独立控制台,可进行整机功率的大小调节、传输速度控制,温度设置,每组微波电子电路相应的断路保护操作及其他相关控制。整机加热系统采用箱体结构,隧道式连续化作业,整体结构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实用新型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实用新型装置前端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实用新型装置后端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挡板结构示意图;
39.图中标号说明:1上层加热箱,2下层加热箱,3过渡箱,4车架,5热风炉, 6热风机,7输送装置,701链板,702链轮,703链轮轴,8升降装置,801水平机架,802液压缸,803垂直机
架,804挡块,805挡风毡,9微波加热装置, 901微波天线,902冷却水管,903隔温层,10热风进风口,11热风管,12热风出风口,13排湿除尘口,14排湿除尘管,15排湿除尘风机,16进料口,17 螺旋分料器,18出料口,19螺旋集料器,20侧挡板,21热风挡板,22微波抑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晰和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旧沥青混合料加热再生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包括履带底盘,底盘上安装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以下均以双层结构进行说明,能够实现加热效率的其他结构均可以,不做限定。
44.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内部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微波热风箱体彼此独立,内置集料传送带承载和加热物料为延长混合料在箱体内的行程,传送带亦可呈u形或w形回转式接力方式加热物料。
45.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上下两层加热箱采用微波与热风协同加热方式,每层加热箱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加热装置进行微波加热,底部及侧面设置有热风进出口实现热风循环加热;
46.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各层内安装有不锈钢链板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沥青混合料以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加热速度;输送装置由不锈钢链板、链轮和链轮轴组成,链轮轴由电机驱动,链轮轴带动链轮转动,链轮带动链板转动;上层输送装置正对进料口,下层输送装置正对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处的输送装置上安装有螺旋分料器与螺旋集料器。
47.所述输送装置整体固定在水平机架上,机架前后两端伸到箱体外部,由4 个液压缸支撑;上层液压缸安装在加热装置机架上,下层液压缸安装在车架上;水平机架左右方向由垂直机架约束,前后方向由挡块与箱体机架约束;
48.加热箱采用双壁结构,双壁指放置磁控管的加热箱体壁面均采用内、外双壁,内外
壁间设有中间保温层的结构形式,在保温层上开设微波射入口,射入口处设置具有隔温性能的微波穿透材料。本装置确保在内壁间实现微波及热风双加热时,不会对微波磁控管造成高温损害,同时具有保温效果。外壁上安装的微波磁控管设置有微波冷却系统实现对微波磁控管冷却,并在加热箱外布置电源开关以及风冷或水冷系统。
49.所述的双层密闭加热装置前端设置有智能排湿除尘装置,排湿除尘装置由排湿管连接排湿风机出风口经水浴除尘口向外界排放,排湿除尘装置采取温度区间plc自动控制,当温度超过区间第一设定值时自动打开进行排湿,超过区间上限时自动关闭。
50.所述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安装于履带底盘上,采用后方进料后方出料方式,方便进出料与其他附属设施安装布置,进料口设置在拌合站上层加热箱后方,进料口后设置有与输送装置同宽的双向螺旋布料器,实现链板上方均匀布料,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出料口下部安装有搅拌缸,实现加热后的混合料搅拌。
51.所述车架前方安装有风机、热风炉,在加热箱前段底部安装有进风口,热风炉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接到进风口;加热装置后端中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由回风管连接到风机的进口;风机的出风口由风管连接到热风炉上。
52.作为优选方案,进料口与出料口外侧安装有微波抑制器。
53.作为优选方案,上层加热箱内输送装置后端下方安装有热风挡板。
54.作为优选方案,输送装置链板两侧安装有裙带具体为侧挡板,以防止混合料跌落。
55.作为优选方案,水平机架与加热箱体之间安装有折叠式的挡风毡,挡风毡分别于加热箱体和水平机架相连接,并且可折叠。
5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57.如图1所示,用于加热沥青混合料的双层加热装置,包括车架4,车架4底部为行走装置车辆或可自行式的履带底盘,满足移动性要求;车架4上方安装有双层加热箱,加热箱四周布设保温材料层,加热箱后端有热风系统与排湿系统;双层加热装置用于对就地热再生中预先加热过的沥青混合料或厂拌热再生中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
58.车架4上方安装有上下布置的双层双壁微波热风协同加热装置上层加热箱 1、下层加热箱2,每层微波热风加热箱体单独控制,为延长混合料在箱体内的行程,加热箱内置的集料传送带亦可呈u形或w形回转式接力方式加热物料呈 u型回转式接力方式加热物料,以延长混合料在箱体内的行程。
59.采用后方进料后方出料方式,方便进出料与其他附属设施安装布置,进料口16设置在拌合站上层加热箱后方,进料口16后设置有与输送装置7同宽的双向螺旋分料器17,可实现输送装置7上方均匀布料,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出料口18下部安装有搅拌缸,实现加热后的混合料搅拌。
60.上下两层加热箱采用微波与热风协同加热方式,每层加热箱的顶部安装有微波加热装置9进行微波加热,底部及侧面设置有热风进风口10与热风出风口12实现热风循环加热,箱体温度由智能温控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自动修正微波功率及密度,防止物料的温度过热或不足。
61.排湿除尘装置13由排湿管14连接排湿风机15出风口经水浴除尘口向外界排放,排湿除尘装置13采取温度区间plc自动控制,当温度超过区间第一设定值时自动打开进行排湿,超过区间上限时自动关闭。
62.车架前方安装有风机、热风炉,在加热箱前段底部安装有进风口,热风炉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接到进风口;加热装置后端中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由回风管连接到风机的进口;风机的出风口由风管连接到热风炉上。
63.如图2~5所示,双层加热装置包括上层加热箱1和下层加热箱2,通过输送装置7运送沥青混合料,下层输送装置比上层输送装置要长;每一层输送装置7 包括链板701、链轮702和链轮轴703构成传送带式结构;整个输送装置7与箱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热风能够吹到沥青混合料的上方与下方。
64.如图8所示,输送装置7上方的链板两侧安装有侧挡板20,防止沥青混合料掉落;每一层输送装置末端的链轮轴703由驱动装置驱动,带动链轮轴703 上的链轮702转动,再带动链板701运动,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65.输送装置由不锈钢链板701、链轮702和链轮轴703组成,链轮轴703由电机驱动,链轮轴703带动链轮702转动,链轮702带动链板701转动;上层输送装置正对进料口16,下层输送装置正对出料口18;进料口16与出料口18处的输送装置上安装有螺旋分料器17与螺旋集料器19。
66.如图7所示,输送装置7安装在水平机架801上,水平机架801前后两端伸出箱体,并有液压缸802支撑;上层加热箱1的液压缸802缸体安装在垂直机架803上,下层加热箱2的液压缸802缸体安装在车架4上,液压缸802柱塞支撑着水平机架801,通过液压缸802的伸缩调节水平机架801的高低,从而调节输送装置7上的沥青混合料表面与微波加热装置9微波加热器阵列组成之间的距离;加热箱设置有矩形开口,使水平机801架上下移动,水平机架801 的左右移动由加热箱约束,前后移动由挡块804约束;水平机架801与加热箱之间的间隙安装有折叠式的挡风毡805,防止微波泄漏与热风泄漏。
67.输送装置7可通过调整安装于车架和机架上的油缸活塞实现水平机架距离微波加热装置间的距离可调,以满足不同厚度、不同级配混合料的快速加热;所述输送装置整体固定在水平机架801上,机架前后两端伸到箱体外部,由4 个液压缸802支撑;上层液压缸安装在加热装置机架上,下层液压缸安装在车架4上;水平机架801左右方向由垂直机架803约束,前后方向由挡块804与箱体垂直机架803约束;用于输送沥青混合料以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加热速度。
68.进料口16的箱体内侧安装有螺旋分料器17,用于将进料口处沥青混合料铺开到整个输送装置7上;出料口18的箱体内侧安装有螺旋集料器22,用于将出料口处沥青混合料集中;进料口16与出料口18的箱体外侧安装有微波抑制器 22,防止微波泄漏。
69.微波加热装置9由多个微波天线901组成阵列形式;微波天线901将微波辐射到输送装置7上的沥青混合料中,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放置磁控管的加热箱体壁面均采用内、外双壁,内外壁间设有中间保温层的结构形式,在保温层903上开设微波射入口,射入口处设置具有隔温性能的微波穿透材料,防止热量传到微波天线901上,导致微波天线901上的磁控管温度过高;微波天线上方安装有冷却水管902,水管接到每个磁控管上,用于给磁控管降温。
70.加热箱内部分为上层加热箱1和下层加热箱2,双壁指壁面均采用内、外双壁结构形式,内壁与中间层间安装填充有保温层903,在加热箱顶部保温层上安装有微波加热装置9,并在顶部保温层开设微波射入口,射入口处设置具有隔温性能的微波穿透材料。外壁安
装微波加热装置9与冷却水管902,微波加热装置由微波天线901阵列组成,微波天线901下方的保温层开设有微波射入口,以实现微波进入到加热箱;微波天线901阵列上方安装有冷却水管902,水管与每一个微波天线相连,用于微波天线散热,水管外接冷却水塔。外壁上安装的微波磁控管设置有微波冷却系统实现对微波磁控管冷却,并在加热箱外布置电源开关以及风冷或水冷系统。
71.在加热装置的后方安装有热风炉5与热风机6,在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侧面的前端分别设置热风进风口10,在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 之间的过度箱3后方设置热风出风口12;热风炉5将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过热风管13和热风进风口10将热风同时吹入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 箱体内,使箱体内的沥青混合料同时得到热风加热;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内的热风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充分加热后,通过过度箱3的热风出风口12 流出,再通过热风管11和热风机6回到热风炉5中,热风炉5对热风再次加热,实现封闭式循环,节约资源。
72.热风进风口10位于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的侧面下方位置,热风从热风进风口10进入后,可以对输送装置7的链板701进行加热,链板701再将热传递给沥青混合料下表面,同时,热风也可通过链板701之间的缝隙到达沥青混合料下表面;热风通过输送装置7侧面与加热箱之间的空隙向上方运动,可对沥青混合料侧挡板20进行加热,侧挡板20再将热传递给沥青混合料侧面;热风到达输送装置7上方后,可直接对沥青混合料上表面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上下左右同时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如图8所示,在上层输送装置7末端的下方安装有热风挡板21,防止上层加热箱1内的热风直接从热风出风口12出去。
73.在加热装置钱前端安装有排湿风机15,在上层加热箱1和下两层加热箱2 前端设有排湿口13,排湿口13与排湿管14和排湿风机15相连;当沥青混合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加热箱内会充满水蒸汽,排湿除尘装置会自动检测温度与湿度,当在设定区域时系统自动打开排湿口13与排湿风机15,将水蒸汽从加热箱通过排湿风机15将排出,待加热箱内水蒸汽全部排出后,关闭排湿口13,继续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
74.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就地热再生中预先加热铣刨后的沥青混合料或厂拌热再生中的沥青路面铣刨料送入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的上层加热箱 1中的输送装置7上,在加热箱进料口16处的输送装置7上方设有螺旋分料器 20,螺旋分料器20将从进料口进入的沥青混合料按照输送装置宽度均匀布开;输送装置在输料过程中,沥青混合料上方有微波加热装置9,以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同时,在加热箱前端侧面及底面设有进风口10,由热风炉5产生的热风通过进风口10进入加热箱体内,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热风加热;热风经由布置在加热箱后方的出风口12经循环管道循环后又回到热风炉5,以实现热风的循环利用。
75.沥青混合料在上层加热箱1加热后,从上层加热箱1的输送装置7末端经过过渡箱3掉落在下层加热箱2中的输送装置7上,在下层加热箱2中继续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下层加热箱输送装置运动方向与上层加热箱输送装置相反,实现u型加热,节约空间、延长加热路径提高加热效率;下层加热箱2中的上方同样安装有微波加热装置9,侧面及底部设有热风进风口10;下层加热箱输送装置末端安装有螺旋集料器19,将输送装置上沥青混合料集中后经由出料口输出;在进料口16与出料口18处安装有微波抑制器22,防止微波泄漏;两层加热箱的输送装置7安装在水平机架801上,水平机架801由液压缸802 支撑,使输送装置7
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可改变输送装置与加热箱体的夹角,以实现不同的微波加热距离,满足不同沥青混合料加热时不同加热距离的调节。
7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热沥青路面废旧混合料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包括车架,车架底部为行走装置车辆或可自行式的履带底盘,车架上方安装有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内部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微波热风箱体彼此独立,内置集料传送带承载和加热物料为延长混合料在箱体内的行程,传送带亦可呈u形或 w形回转式接力方式加热物料。各层微波热风箱体内安装的输送装置,可采用不锈钢链板等各种材料,用于运送沥青混合料以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加热速度,输送装置上下位置可调,根据混合料不同厚度、不同级配实现混合料与磁控管间加热距离变化,满足混合料加热需要;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上下两层加热箱采用微波与热风协同加热方式,每层加热箱的顶部安装有微波磁控管进行微波加热,底部及侧面设置有热风进出口实现热风循环加热;所述的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的双壁指放置磁控管的加热箱体壁面均采用内、外双壁,内外壁间设有中间保温层的结构形式,在保温层上开设微波射入口,射入口处设置具有隔温性能的微波穿透材料。本装置确保在内壁间实现微波及热风双加热时,不会对微波磁控管造成高温损害,同时具有保温效果。外壁上安装的微波磁控管设置有微波冷却系统实现对微波磁控管冷却,并在加热箱外布置电源开关以及风冷或水冷系统。所述微波热风协同加热再生移动拌合站安装于行走系统上车辆或履带底盘,采用后方进料后方出料方式,方便进出料,进料口设置在拌合站上层加热箱后方,进料口后设置有与输送装置同宽的双向螺旋布料器,实现链板上方均匀布料,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出料口下部安装有搅拌缸,实现加热后的混合料搅拌。所述的车架前方安装有热风炉、循环风机等。
77.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并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