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交叉路口通行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道路交通 交叉 路口 通行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交叉路口通行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私人购车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机动车辆越来越多,车流量越来越大,已成型的城市道路已无法满足机动交通的需要。为此,很多城市建造了地铁、空中桥梁公路,但此法对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作用并不大,车辆扎堆造成堵车仍时常发生。
3.多年来,红绿灯在使车辆能正常通行,保障城市道路畅通,人、车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红绿灯也存在不足之处,即有行、停的时间限制。现实中,利用红绿灯协调过往车辆通行时,红灯持续30秒以下的很少,多数在70秒左右,某些地段的红灯还有长达100秒的。大、小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时速都在70至80公里,甚至百余公里。而在城市中,有时候一小时行驶二十公里都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交叉路口多,受红绿灯协调过往车辆通行的时间限制,造成堵车。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只要红灯亮,几十甚至上百余辆车就扎堆造成堵车了。因红绿灯限制车辆的行驶,很多时候需要停车等待让行,既消耗时间,又耗油,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红绿灯系统容易因停电和故障而造成红绿灯系统失效,红绿灯系统失效后就更容易导致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
4.面对急需赶时间的情况时,如消防车辆救援、警车执行任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堵车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为解决利用红绿灯协调过往车辆通行,导致交通堵塞,资源浪费,甚至发生交通事故,设计一种无需红绿灯控制即可实现所有方向无限制通行的道路通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红绿灯就能迅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实现车辆行驶畅通无阻的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和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包括地下道路、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和环岛,所述地面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
8.所述环岛内设有环形车道,所述横向主干道包括横向主干道一和横向主干道二,所述纵向主干道包括纵向主干道一和纵向主干道二,所述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从内向外依次为直行车道、连接环岛车道、右转专用车道,所述连接环岛车道分为驶入环岛车道和驶出环岛车道,所述右转专用车道分为右转驶出车道和右转驶入车道;
9.所述驶入环岛车道、驶出环岛车道分别位于直行车道的两侧,将横向主干道、纵向主干道与环岛连通;所述右转驶出车道、右转驶入车道为道路两侧的最外侧车道,将横向主干道与纵向主干道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环岛设于高架道路上,所述高架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高架车道
和纵向高架车道,所述高架道路架设于所述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十字交叉处的上方,所述环岛设于所述横向高架车道和纵向高架车道的十字交汇处;所述横向高架车道、纵向高架车道均包括环岛入口车道、环岛出口车道,所述环岛入口车道将环形车道和驶入环岛车道连通,所述环岛出口车道将环形车道和驶出环岛车道连通;
11.所述环岛下方设有横向直行行车道,所述横向直行行车道将横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横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所述地下道路为纵向直行行车道,所述纵向直行行车道将纵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纵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所述横向直行行车道位于纵向直行行车道的正上方,所述横向直行行车道与纵向直行行车道相互垂直。
12.优选的,所述纵向直行行车道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二、直行车道三组成,所述直行车道二位于环岛的正下方,所述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三上方无遮挡;该设计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以照明地下道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电能的使用。
13.优选的,所述环岛设于地面道路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的十字交汇处;所述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通过驶入环岛车道、驶出环岛车道与环形车道连通;所述高架道路位于环岛的上方,为横向直行行车道,将横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横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所述地下道路位于环岛的下方,为纵向直行行车道,将纵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纵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
14.优选的,所述纵向直行行车道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二、直行车道三组成,所述直行车道二位于环岛的正下方,所述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三上方无遮挡,所述环岛中心为空心结构;该设计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以照明地下道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电能的使用。
15.优选的,所述环岛设于地下道路上,所述地下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地下车道和纵向地下车道,所述环岛设于所述横向地下车道和纵向地下车道的十字交汇处,所述横向地下车道、纵向地下车道均包括环岛入口车道、环岛出口车道,所述环岛入口车道将环形车道和驶入环岛车道连通,所述环岛出口车道将环形车道和驶出环岛车道连通;
16.所述高架道路位于地面道路的上方,为横向直行行车道,将横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横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所述环岛的上方且位于横向直行行车道的下方设有纵向直行行车道,所述纵向直行行车道将纵向主干道一的直行车道和纵向主干道二的直行车道连通。
17.优选的,所述纵向直行行车道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二、直行车道三组成,所述直行车道二的两端位于环岛沿纵向直行行车道长度方向左右两端的正上方,所述直行车道二的两侧与地面无连接,所述直行车道一、直行车道三上方无遮挡;该设计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以照明地下道路,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电能的使用。
18.优选的,还设有人行通道。该设计实现人车分流,保证行人行走方便安全,不受车辆干扰。
19.优选的,所述人行通道设有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该设计避免十字交叉路口中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驶路线的交叉,使十字道路更加畅通。
20.优选的,所述驶入环岛车道靠近环岛的位置处设有车辆左转弯和掉头的标志。通过对司机的行车进行指引,安全规范。
21.一种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包括呈丁字交叉的主干路和支路;所述主干路包括
双向车道,所述双向车道靠近所述支路的一侧设有横向驶离车道和横向驶进车道,所述横向驶离车道和横向驶进车道分别位于所述支路的两侧;所述支路包括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左转车道分为左转驶离车道、左转驶进车道,所述右转车道分为右转驶离车道、右转驶进车道,所述右转驶离车道、右转驶进车道分别位于左转车道的两侧;所述左转驶进车道通过地下车道一驶入双向车道,所述双向车道通过地下车道二驶入左转驶离车道,所述右转驶进车道与横向驶离车道连通,所述右转驶离车道与横向驶进车道相通。
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利用右转专用车道实现直接右转、利用高架道路或地面道路或地下道路实现直接直行、利用环岛实现直接左转及掉头,无需红绿灯即可实现各个方向来车的直行、右转、左转、调头;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通过结合主干路、支路和地下车道实现左行车直接左转、右行车直接右转、双向直行,无需红绿灯协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道路通行结构均无需设立红绿灯就可实现向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畅通无阻,既避免了因使用红绿灯造成时间浪费,因红绿灯停电和故障导致需要派遣交警人员在路口进行车辆疏通,以及因堵车造成追尾、擦车、闯红灯等现象发生,又节省了红绿灯设备的使用成本;车辆行驶过程中无需等待红灯的时间,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达到了车辆节能减排、提高时间效率和车辆通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将环岛设于高架道路上的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将环岛设于地面道路上的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环岛设于地面道路上时环岛及驶入环岛车道、驶出环岛车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将环岛设于地下道路上的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环岛设于地下道路上时地下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环岛设于高架道路上、地面道路上时纵向直行行车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标记:1

环岛、2

横向主干道一、3

横向主干道二、4

纵向主干道一、5

纵向主干道二、6

环形车道、7

直行车道、8

驶入环岛车道、9

驶出环岛车道、10

右转驶出车道、11

右转驶入车道、12

环岛入口车道、13

环岛出口车道、14

横向直行行车道、15

纵向直行行车道、16

直行车道一、17

直行车道二、18

直行车道三、19

主干路、20

支路、21

双向车道、22

横向驶离车道、23

横向驶进车道、24

左转驶离车道、25

左转驶进车道、26

右转驶离车道、27

右转驶进车道、28

地下车道一、29

地下车道二、30

支撑柱、31

护栏、32

水泥隔离墩。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4.实施例一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人行通道、地下道路、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和环岛1,地面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横向主干道包括横向主干道一2和横向主干道二3,纵向主干道包括纵向主干道一4和纵向主干道二5。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从内向外依次为直行车道7、连接环岛车道、右转专用车道,连接环岛车道分为驶入环岛车道8和驶出环岛车道9,右转专用车道分为右转驶出车道10和右转驶入车道11,驶入环岛车道8、驶出环岛车道9分别位于直行车道7的两侧,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为道路两侧的最外侧车道。横向主干道一2的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分别连通纵向主干道一4的右转驶入车道11、纵向主干道二5的右转驶出车道10,横向主干道二3的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分别连通纵向主干道二5的右转驶入车道11、纵向主干道一4的右转驶出车道10。
36.环岛1设于高架道路上,高架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高架车道和纵向高架车道,高架道路架设于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十字交叉处的上方,环岛1设于横向高架车道和纵向高架车道的十字交汇处,高架道路的底面设有连接地面的支撑柱30。
37.环岛1内设有环形车道6,环岛1中心设有保障车辆正常通行的水泥隔离墩32,横向高架车道、纵向高架车道均包括环岛入口车道12、环岛出口车道13,环岛入口车道12将环形车道6和驶入环岛车道8连通,环岛出口车道13将环形车道6和驶出环岛车道9连通,环岛入口车道12的入口处设有车辆左转弯和掉头标志。
38.环岛1下方设有横向直行行车道14,横向直行行车道14将横向主干道一2的直行车道7和横向主干道二3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横向直通车道。地下道路为纵向直行行车道15,纵向直行行车道15将纵向主干道一4的直行车道7和纵向主干道二5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纵向直通车道。横向直行行车道14位于纵向直行行车道15的正上方,横向直行行车道14与纵向直行行车道15相互垂直。
39.人行通道包括4个人行地下通道,4个人行地下通道分别连通横向主干道一2、横向主干道二3、纵向主干道一4、纵向主干道二5的两侧。环岛入口车道12、环岛出口车道13、横向直行行车道14的两侧,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的内侧,纵向直行行车道15出入口两侧的地面上,以及环岛1的外周均设有护栏31,用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跌落事件的发生。
40.优选的,如图6所示,纵向直行行车道15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二17、直行车道三18组成,直行车道二17与水平面平行且位于环岛1的正下方,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三18均为坡道且上方无遮挡。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照明地下道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能的使用。
41.实施例二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人行通道、地下道路、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和环岛1,本结构中的地面道路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地面道路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3.如图3所示,环岛1设于地面道路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的十字交汇处,环岛1内设有环形车道6,环岛1中心设有保障车辆正常通行的水泥隔离墩32,横向主干道和纵向
主干道通过驶入环岛车道8、驶出环岛车道9与环形车道6连通,驶入环岛车道8靠近环岛1的位置处设有车辆左转弯和掉头标志。
44.高架道路位于环岛1的上方,为横向直行行车道14,将横向主干道一2的直行车道7和横向主干道二3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横向直通车道,高架道路的底面设有连接地面的支撑柱30。地下道路位于环岛1的下方,为纵向直行行车道15,将纵向主干道一4的直行车道7和纵向主干道二5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纵向直通车道。
45.人行通道包括4个人行天桥和4个人行地下通道,4个人行天桥均架设于地面上且分别横跨横向主干道一2、横向主干道二3、纵向主干道一4、纵向主干道二5,4个人行地下通道分别连通横向主干道一2、横向主干道二3、纵向主干道一4、纵向主干道二5的两侧。横向直行行车道14的两侧,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的内侧,纵向直行行车道15出入口两侧的地面上,以及环岛1的外周均设有护栏31,用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跌落事件的发生。
46.优选的,如图6所示,纵向直行行车道15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二17、直行车道三18组成,直行车道二17与水平面平行且位于环岛1的正下方,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三18均为坡道且上方无遮挡,环岛1中心为空心结构。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照明地下道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能的使用。
47.实施例三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人行通道、地下道路、地面道路、高架道路和环岛1,本结构中的地面道路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地面道路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9.如图5所示,环岛1设于地下道路上,地下道路为呈十字交叉的横向地下车道和纵向地下车道,环岛1设于横向地下车道和纵向地下车道的十字交汇处,环岛1内设有环形车道6,环岛1中心设有保障车辆正常通行的水泥隔离墩32。横向地下车道、纵向地下车道均包括环岛入口车道12、环岛出口车道13,环岛入口车道12将环形车道6和驶入环岛车道8连通,环岛出口车道13将环形车道6和驶出环岛车道9连通,环岛入口车道12的入口处设有车辆左转弯和掉头标志。
50.高架道路位于地面道路的上方,为横向直行行车道14,将横向主干道一2的直行车道7和横向主干道二3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横向直通车道,高架道路的底面设有连接地面的支撑柱30。环岛1的上方且位于横向直行行车道14的下方设有纵向直行行车道15,纵向直行行车道15将纵向主干道一4的直行车道7和纵向主干道二5的直行车道7连通,形成纵向直通车道。
51.人行通道包括4个人行天桥,4个人行天桥均架设于地面上且分别横跨横向主干道一2、横向主干道二3、纵向主干道一4、纵向主干道二5。横向直行行车道14、纵向直行行车道15的两侧,以及右转驶出车道10、右转驶入车道11的内侧均设有护栏31,用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跌落事件的发生。
52.优选的,纵向直行行车道15由依次连通的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二17、直行车道三18组成,直行车道二17的两端位于环岛1沿纵向直行行车道15长度方向左右两端的正上方,直行车道二17的两侧与地面无连接,直行车道一16、直行车道三18上方无遮挡。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照明地下道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能的使用。
53.优选的,人行通道设有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通过避免十字交叉路口中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驶路线的交叉,使十字道路更加畅通。
54.实施例四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丁字交叉路口通行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呈丁字交叉的主干路19和支路20。其中,主干路19包括双向车道21,双向车道21靠近支路20的一侧设有横向驶离车道22和横向驶进车道23,横向驶离车道22和横向驶进车道23分别位于支路20的两侧;支路20包括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左转车道分为左转驶离车道24、左转驶进车道25,右转车道分为右转驶离车道26、右转驶进车道27,右转驶离车道26、右转驶进车道27分别位于左转车道的两侧。左转驶进车道25通过地下车道一28驶入双向车道21,双向车道21通过地下车道二29驶入左转驶离车道24,右转驶进车道27与横向驶离车道22连通,右转驶离车道26与横向驶进车道23相通。
56.优选的,地下车道一28、地下车道二29出入口两侧的地面上,以及支路20与主干路19交叉处的地面上均设有护栏31,用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防止意外跌落事件的发生。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