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2: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枕 混凝土 吸音 降噪 铁路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轨枕制造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


背景技术:

2.目前,轨枕又称枕木,是用来固定钢轨的物体。混凝土轨枕可以节约大量的优质钢材,并且实用寿命长,轨道稳定性好,能够高速和大运量要求。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091837uy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轨枕,包括轨枕本体,在轨枕本体的两端各埋设有第一固定板,在每个第一固定板上均固定有一支撑板,该支撑板呈钝角弯折,且向外弯伸;在轨枕本体的下端面的两端各向下凸出有竖板。该轨枕能够通过设置在轨枕本体上的竖板、支撑板和对抗板,对轨枕在位移变化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保证了轨枕的使用安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发现该轨枕缺乏一定的吸音结构,铁路轨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轨道不平整等原因通常会产生噪音,大部分噪音会随之传递到周围环境中,当噪音达到一定分贝后,会对铁路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轨枕使用过程中的无法吸收噪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包括轨枕本体;所述轨枕本体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承接槽;所述轨枕本体上两相对侧面上均固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内固设有吸音棉;所述轨枕本体下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吸音板;所述第一吸音板内开设有波浪形吸音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轨枕安装在地面上,同时将钢轨安装在承接槽内。列车在钢轨上行驶时会产生噪音,此时噪音向轨枕本体内部传递,一部分噪音沿着轨枕本体横向传递至弹性垫内,被弹性垫内的吸音棉所吸收。另外一部分声音沿着轨枕本体的纵向传递,当噪音传递至第一吸音板内后,噪音沿着波浪形吸音孔的孔壁不断向靠近地面的方向传送,并不断被波浪形吸音孔的孔壁所碰撞,逐渐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起到吸音降噪的技术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吸音板下端面固设有第二吸音板;所述第二吸音板内开设有多个消音腔;所述波浪形吸音孔设置为多个且沿第一吸音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消音腔与波浪形吸音孔交错设置;所述消音腔内固设有吸音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噪音传递到第一吸音板内后,有部分声音会从相邻两个波浪形吸音孔之间的空隙内穿过,这部分声音会随之进入到第二吸音板内,从而运动至消音腔内,此时在噪音的冲击下会带动吸音球来回晃动,吸音球晃动时会将噪音反射到消音腔内壁上,使噪音不断在消音腔与吸音球之间来回运动,起到消音的技术效果。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吸音板的下端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为多个且等间距分布在第二吸音板的下表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的设置使得第二吸音板与地面之间不完全接触,因为噪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所以缺口可以对噪音进行阻隔,也起到一定的降噪效果。
13.可选的,所述轨枕本体下端面的两侧均垂直固设有竖板;所述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设于两块竖板之间;所述竖板高度大于第一吸音板和第二吸音板的厚度之和。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轨枕安装到地面上后,竖板可以插入地面内部,提高轨枕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轨枕安装的更加稳固。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吸音板上端面固设有连接块;所述轨枕本体下端面开设有与连接块卡接的连接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吸音板安装在轨枕下端面时,可以将连接块卡接在连接槽内,具有提高第一吸音板与轨枕本体之间连接强度的技术效果。
17.可选的,所述轨枕本体两相对侧面上均固设有连接套;所述弹性垫上插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弹性垫且端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套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垫安装在轨枕本体的侧面上时,将紧固件插设弹性垫内,并使其端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套内,可以将弹性垫牢固的连接在轨枕侧面上。
19.可选的,所述承接槽内固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表面固设有防滑凸起。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受压产生形变可以缓冲列车行驶过程中对钢轨和轨枕本体的振动冲击。防滑凸起的设置可以增大钢轨与轨枕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轨枕本体产生移动。
21.可选的,所述轨枕本体侧面上固设有弹性对折板;所述弹性对折板穿过弹性垫且向远离弹性垫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弹性对折板对称设置为两块且分别位于相邻两个轨枕本体之间;两块所述弹性对折板端部相连且之间形成一定夹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对折板的设置可以将相邻的两个轨枕本体连接在一体,防止轨枕本体长期受压导致在地面上发生移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使用时将轨枕安装在地面上,同时将钢轨安装在承接槽内。列车在钢轨上行驶时会产生噪音,此时噪音向轨枕本体内部传递,一部分噪音沿着轨枕本体横向传递至弹性垫内,被弹性垫内的吸音棉所吸收。另外一部分声音沿着轨枕本体的纵向传递,当噪音传递至第一吸音板内后,噪音沿着波浪形吸音孔的孔壁不断向靠近地面的方向传送,并不断被波浪形吸音孔的孔壁所碰撞,逐渐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起到吸音降噪的技术效果;
25.2.当噪音传递到第一吸音板内后,有部分声音会从相邻两个波浪形吸音孔之间的空隙内穿过,这部分声音会随之进入到第二吸音板内,从而运动至消音腔内,此时在噪音的冲击下会带动吸音球来回晃动,吸音球晃动时会将噪音反射到消音腔内壁上,使噪音不断在消音腔与吸音球之间来回运动,起到消音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轨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轨枕本体;11、承接槽;12、连接槽;2、竖板;3、弹性对折板;4、橡胶垫;41、防滑凸起;5、弹性垫;6、吸音棉;7、连接套;8、紧固件;9、第一吸音板;91、吸音孔;92、连接块;10、第二吸音板;101、消音腔;102、吸音球;10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参照图1,混凝土轨枕包括轨枕本体1,轨枕本体1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铁轨的承接槽11。轨枕本体1下端面的两侧均垂直固设有竖板2。使用时,将轨枕本体1放置在地面上,并使竖板2插入地面内部,再将铁轨安装在承接槽11内即可。
32.参照图1,为了提高轨枕本体1的安装稳定性,轨枕本体1侧面上固设有弹性对折板3,弹性对折板3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弹性对折板3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且另一块弹性对折板3固定连接在相邻的轨枕本体1上。通过弹性对折板3对相邻的两个轨枕本体1进行拉动,防止轨枕本体1受到来自铁轨的长期挤压导致产生位移。
33.参照图2和图3,轨枕本体1在使用时会受到来自铁轨的载重,为了防止轨枕本体1受压过大导致损坏,承接槽11内胶接有橡胶垫4,依靠橡胶垫4产生的形变对压力进行缓冲,可以对轨枕本体1进行保护。
34.参照图2和恶徒3,为防止铁轨与承接槽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橡胶垫4上表面固设有多个用于增大铁轨与橡胶垫4之间摩擦力的防滑凸起41。
35.参照图2和图3,列车在铁轨上行驶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为防止噪音传递到空气到影响周围居民休息,轨枕本体1两相对侧面上均胶接有弹性垫5,弹性垫5内固设有用于对噪音进行吸收的吸音棉6。
36.参照图3,为了提高弹性垫5与轨枕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轨枕本体1内固设有连接套7,弹性垫5上插设有紧固件8,紧固件8穿过弹性垫5且端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套7内。通过紧固件8和连接套7的作用,可以将弹性垫5紧紧连接在轨枕本体1的侧面上。
37.参照图2和图3,为了防止声音沿着轨枕本体1传递到地面上,轨枕本体1的下端面上位于两块竖板2之间固设有第一吸音板9,第一吸音板9内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条波浪形的吸音孔91。吸音孔91沿第一吸音板9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一吸音板9的上下表面。
38.参照图2和图3,当声音穿过轨枕本体1进入到第一吸音板9内后,会在吸音孔91内不断运动,经吸音孔91的孔壁不断碰撞,逐渐使声能消失。
39.参照图2和图3,噪音进入第一吸引板内后,还有一部分可能会从相邻两条吸音孔91之间的间隔处穿过,为了更好的对噪音进行吸收,第一吸音板9的下端面固设有第二吸音板10,第二吸音板10内开设有与吸音孔91交错设置的消音腔101,并且消音腔101内固设吸音球102。
40.参照图2和图3,噪音传递到消音腔101内后,会带动吸音球102振动,进而将噪音传递到消音腔101内壁上,并且在消音腔101内往复运动,直到消失。为了不妨碍对轨枕本体1
的安装,第一吸音板9与第二吸音板10的高度之和小于竖板2的高度。
41.参照图2和图3,第二吸音板10的下表面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缺口103,当轨枕本体1安装到地面上后,第二吸音板10与地面之间还有留有缝隙,使得缺口103内形成一个充满空气的空腔,减小了噪音的传播速度,也起到了一定的降噪的作用。
42.参照图2和图3,为提高第一连接板与轨枕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吸音板9的上表面固设有多个连接块92,轨枕本体1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连接块92卡接的连接槽12。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吸音降噪型铁路混凝土轨枕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紧固件8穿过弹性垫5,并使其端部螺纹连接在连接套7内,使弹性垫5固定在轨枕本体1的侧面。然后,将轨枕本体1放在地面上并使竖板2插设在地面内部。最后,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一部分传递到弹性垫5内被吸音棉6所吸收;另一部分传递到第一吸音板9内,并不断被吸音孔91所碰撞,还有一部分声音进入消音腔101,被消音腔101的内壁不断反弹直至消失。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