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2: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透水 路面 结构 胶筑石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程,现在城市的地表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混凝土路面缺乏渗透雨水的能力,使得雨天路面非常容易积水。
3.目前,公开号为cn21131205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包括混泥土基层、环氧底漆层、无溶剂环氧及彩色石米层和耐候性丙烯酸聚氨酯清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泥土基层上端面设置有环氧底漆层,所述环氧底漆层上端面设置有无溶剂环氧及彩色石米层。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该方案具有一定的透水效果,水分能够从通过无溶剂环氧及彩色石米层向下渗出,但该方案单纯依赖渗透的方式将水排出,当雨水较多时混泥土基层会影响地面的整体透水效果,导致该地面无法进行大量地渗水排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该实用新型既能适应各种雨势天气,又具有极佳的防滑、耐磨、耐候性能,有效提高了路面的寿命与使用效果。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从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护层、胶结石层、透水混凝土层、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中央高两侧低,倾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下表面与沟槽围成排水渠,所述排水渠连接第一排水管,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贯穿透水混凝土层,顶部连接胶结石层,底部连接排水渠。
7.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排水管关于路面中央对称均匀分布。
8.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下水道。
9.作为优化,所述防护层为双丙聚氨酯固体剂喷涂在胶结石层表面形成的保护膜。
10.作为优化,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11.作为优化,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下表面位于沟槽内。
12.

技术实现要素: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通过设置沟槽,能够聚集渗透下来的雨水;通过设置排水渠的上表面是透水混凝土层,使得雨水能够直接透过透水混凝土层进入排水渠;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能够将排水渠内的水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第二排水管,能够将胶结石层的雨水直接排放到排水渠中,缓解排水压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排水管与混凝土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1.防护层,2.胶结石层,3.透水混凝土层,4.混凝土基层,4

1.沟槽,5.排水渠,6.第一排水管,7.第二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从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护层1、胶结石层2、透水混凝土层3、混凝土基层4,所述混凝土基层4中央高两侧低,倾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4

1,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下表面与沟槽4

1围成排水渠5,所述排水渠5连接第一排水管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排水管7,第二排水管7贯穿透水混凝土层3,顶部连接胶结石层2,底部连接排水渠5。
21.通过设置沟槽4

1,能够聚集渗透下来的雨水;通过设置排水渠5的上表面是透水混凝土层3,使得雨水能够直接透过透水混凝土层3进入排水渠5;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6,能够将排水渠5内的水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第二排水管7,能够将胶结石层2的雨水直接排放到排水渠5中,缓解排水压力。
22.所述第二排水管7关于路面中央对称均匀分布。
23.所述第一排水管6连接下水道。
24.所述防护层1为双丙聚氨酯固体剂喷涂在胶结石层2表面形成的保护膜。
25.所述沟槽4

1的截面为三角形。
2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下表面位于沟槽4

1内,位于沟槽4

1内的透水混凝土层3截面为梯形,形成稳定结构。
27.雨势较小时,胶结石层2会吸收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雨水也通过胶结石层2的缝隙向下渗透,此时由胶结石层2直接渗入透水混凝土层3的雨水较多,由第二排水管7直接进入排水渠5的雨水较少,然后雨水继续向下渗透到混凝土基层4,在沟槽4

1处进行汇合,最后渗透到排水渠5中,形成向两侧流淌的水流,最后进入第一排水管6;雨势较大时,由于透水混凝土层3的透水速率小于胶结石层2,此时由胶结石层2中进入第二排水管7的雨水会较多,从透水混凝土层3渗透的雨水较少,雨水直接通过第二排水管7进入排水渠5,大大提高了排水速度,路面便不会积存雨水。
28.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从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护层(1)、胶结石层(2)、透水混凝土层(3)、混凝土基层(4),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基层(4)中央高两侧低,倾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4

1),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下表面与沟槽(4

1)围成排水渠(5),所述排水渠(5)连接第一排水管(6),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排水管(7),第二排水管(7)贯穿透水混凝土层(3),顶部连接胶结石层(2),底部连接排水渠(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排水管(7)关于路面中央对称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水管(6)连接下水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防护层(1)为双丙聚氨酯固体剂喷涂在胶结石层(2)表面形成的保护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其特征是:所述沟槽(4

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透水混凝土层(3)下表面位于沟槽(4

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胶筑石路面,从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护层、胶结石层、透水混凝土层、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中央高两侧低,倾斜面上设置有若干沟槽,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下表面与沟槽围成排水渠,所述排水渠连接第一排水管,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贯穿透水混凝土层,顶部连接胶结石层,底部连接排水渠。通过设置沟槽,能够聚集渗透下来的雨水;通过设置排水渠的上表面是透水混凝土层,使得雨水能够直接透过透水混凝土层进入排水渠;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能够将排水渠内的水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第二排水管,能够将胶结石层的雨水直接排放到排水渠中,缓解排水压力,有效提高了路面的寿命与使用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田长琦 邵学前 姜苓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西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1/9/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