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1: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梁柱 组合 建筑结构 节点 钢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


背景技术:

2.建筑工业化一直是我国倡导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根本途径。进入新时代,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真正实现建筑工业化成为可能,装配式建筑就是采用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根据其材料形态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在推广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与新型节点。
3.现有技术中,在钢管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处,通常会采用各种形式的构件对其进行加固与传力,大多数构件都设置在钢管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的外侧,一方面可以为节点进行补强,提升节点的强度,另一方面也便于施工工人现场施工操作。但该连接形式会影响节点区域平整度,对后续钢结构防火、防腐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制约了其技术在普通住宅的推广应用。同时节点进行补强的构件数量较多,大部分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安装难度较大,人为因素对质量影响较大,无法有效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柱与钢梁节点处补强构件位于节点外侧影响外观、且施工工艺复杂的问题。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以及至少一根钢梁,在所述下钢管柱的侧壁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从下钢管柱的上端向下延伸,该开槽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连接端;所述钢梁穿过所述开槽后伸入所述下钢管柱内,并与所述下钢管柱固定相连;所述上钢管柱位于所述下钢管柱的上方,且其下端与上钢管柱的上端固定相连。
7.优选地,在所述上钢管柱下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构件。
8.优选地,所述加强构件位于所述下钢管柱内侧,并与开槽两侧连接端固定相连,所述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开槽后与所述加强构件的外侧壁固定相连。
9.优选地,还包括一强化板,所述强化板位于所述钢梁的上方,并与所述下钢管柱上端的外侧和上钢管柱下端的外侧固定相连。
10.优选地,所述加强构件为角钢,所述角钢沿竖向设置,并分布于下钢管柱的四角处,其下端位于下钢管柱内侧,且角钢的两侧对应与下钢管柱相邻两侧的相邻两连接端固定相连,该角钢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钢管柱内侧,其两侧对应与上钢管柱相邻的两侧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上钢管柱的下端且对应所述开槽的位置处还设有一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伸入该开槽内,并与所述开槽配合相连。
12.优选地,所述钢梁包括一主梁和两次梁,所述主梁贯穿下钢管柱相对两侧的开槽,两次梁位于所述主梁的两侧。
13.优选地,在所述下钢管柱内还设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位于所述主梁的上方,并与两次梁固定相连。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槽和连接端完成钢梁与钢管柱节点的连接,并在节点的内部设置加强构件对节点进行补强,使钢管柱与钢梁连接处的外观平整,不需要进行多余的装饰施工;同时,加强构件对节点的补强效果更好,节点的安全性更高。
16.2、本实用新型采用标准化构件内套工艺,所采用的构件与钢管柱、钢梁可以在工厂内完成安装,生产工艺和安装工艺便捷,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强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下钢管柱与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上钢管柱1、下钢管柱2、钢梁3、开槽4、连接端5、加强构件6、强化板7、固定端8、内隔板9、主梁10、次梁1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参见图1,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包括竖直设置的上钢管柱1和下钢管柱2,以及至少一根钢梁3,在所述下钢管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开槽4,所述开槽从下钢管柱的上端向下延伸,该开槽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连接端5。其中,开槽的数量与钢梁从下钢管柱内伸出端的数量相对应。所述钢梁穿过所述开槽后伸入所述下钢管柱内,并与所述下钢管柱固定相连;所述上钢管柱位于所述下钢管柱的上方,且其下端与上钢管柱的上端固定相连。
25.在具体实施时,在所述上钢管柱下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加强构件6。通过加强构件对上钢管柱与下钢管柱之间的连接处进行补强,加强构件的形式有多种,不局限于其中一种。所述上钢管柱的下端且对应所述开槽的位置处还设有一固定端8,所述固定端伸入该开槽内,并与所述开槽配合相连,固定端的两侧与开槽的两侧通过焊接固定相连,固定端延伸至钢梁的上方并与钢梁焊接相连,使上钢管柱的下端与下钢管柱的开槽相卡合,并通过焊接相连。
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述加强构件位于所述下钢管柱内侧,并与开槽两侧连接端固定相连,所述钢梁的一端穿过所述开槽后与所述加强构件的外侧壁固定相连。还包括一强化板7,所述强化板位于所述钢梁的上方,并与所述下钢管柱上端的外侧和上钢管柱下端的外侧固定相连。其中,上钢管柱的下端与下钢管柱的上端抵接后通过焊接
固定相连,该强化板可以将上钢管柱下端的固定端覆盖住,并通过加强构件对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的连接处进行加强。
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4,所述加强构件为角钢,所述角钢沿竖向设置,并分布于下钢管柱的四角处,其下端位于下钢管柱内侧,且角钢的两侧对应与下钢管柱相邻两侧的相邻两连接端通过焊接固定相连,该角钢的上端位于所述上钢管柱内侧,其两侧对应与上钢管柱相邻的两侧固定连接,角钢对下钢管柱的连接端与上钢管柱的连接处起到传力和补强作用。
28.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梁包括一主梁10和两次梁11,参见图5,所述主梁贯穿下钢管柱相对两侧的开槽,两次梁位于所述主梁的两侧。在所述下钢管柱内还设有一内隔板9,所述内隔板位于所述主梁的上方,并与两次梁固定相连,内隔板可以将两根次梁连接起来,起到传力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对主次梁连接处加固的作用。还可以采用四根钢梁,其中,两根钢梁的一端分别穿过下钢管柱相对两侧的开槽后伸入下钢管柱内,并与下钢管柱通过焊接固定相连,两根钢梁位于下钢管柱内的部分之间具有间隙,内隔板分别位于下钢管柱内、相对两侧钢梁的上方和下方,其两端分别与两根钢梁的上方和下方通过焊接固定相连,内隔板既能起到连接加固的作用,还能起到传力的作用。其中,主梁可以采用u型钢梁,在u型钢梁上翼缘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一加强钢筋,该加强钢筋同时穿过上钢管柱相对的两侧后,沿与其对应的u型钢梁长度方向设置。在u型钢梁内侧、两侧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一底部钢筋,该底部钢筋同时穿过下钢管柱相对的两侧后,沿其所在u型钢梁长度方向设置。在实际施工中,本发明所述钢结构梁柱新型组合节点中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内直接加工获得,并在工厂内完成组装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装。
29.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