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说 发热 可调节 远红外 角度


1.本发明涉及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


背景技术:

2.床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现有的远红外发热床能够在人们休息的同时对人体进行理疗,达到对身体保健的效果;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适用于健康人士的养生,亦适用于老年人的气血畅通;远红外发热床可使人们在休息时顺便进行保健,但是有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平躺在床上后起身困难,需要旁人帮助。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包括:床体、远红外发热板、支架组件,所述床体的内部设有所述远红外发热板,所述床体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床体包括:第一床身和第二床身,所述第一床身和所述第二床身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床身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
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床身和所述第二床身的内部均设有多个依次倾斜层叠设置的所述远红外发热板。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床身和所述第二床身的顶面均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第一床身的底面设有第一底封板,所述第二床身的底面设有第二底封板,所述第一底封板的底面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
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床身的一侧设有按键,所述床体上设有与所述按键电连接的主控板,所述按键通过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加热。
8.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床脚、支撑杆、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面设有床体,所述床脚垂直于地面设置,且所述床脚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床脚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与地面平行设置的所述支撑杆,所述床脚的底面设有防滑垫;所述角度调节机构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上。
9.优选的是,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至少两个伸缩装置,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铰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身的底面铰接。
10.优选的是,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床身和所述第二床身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床身靠近所述第二床身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床身靠近所述
第一床身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
11.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铰接杆、抵接板、弹性球组件,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铰接,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底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抵接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床身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床身的侧面与所述弹性球组件抵接,所述弹性球组件的顶面设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顶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块通过牵引绳与所述抵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一床身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l形板远离所述抵接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减震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板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床身的底面设置,所述减震杆的另一端外侧套设有减震筒,所述减震筒远离所述减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的顶面铰接,所述减震筒的底面与所述减震杆的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减震杆可在所述减震筒的内部滑动;
12.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设有活动口,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伸出所述活动口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出所述活动口的一端设有卡接块,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接块对应的卡接槽,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槽选择性的卡接。
13.优选的是,所述弹性球组件包括:固定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空心球体,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套筒,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l形板转动连接,所述空心球体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套筒固定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空心球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空心球体的底端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垫层,所述第一环形垫层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对应,所述空心球体的底端内侧壁设有第二环形垫层,所述第二环形垫层的内径与所述所述第二套筒对应,所述第一套筒的的底端外侧壁设有环形挡块,所述第三套筒的外侧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空心球体的内顶面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底端与所述空心球体的内底面连接。
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底封板的底面设有两个与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横条块,所述横条块的底面连接有两个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纵条块,两个所述纵条块的底面中心处均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两个所述横条块和两个所述纵条块的连接处包括四个连接受力点,四个连接受力点包括: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第三受力点、第四受力点,四个所述连接受力点处均设有应变检测器,所述应变检测器与设置在所述床体内部的重心检测器连接,所述重心检测器用于检测当所述第一床身抬起或下落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是否发生偏移,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5.步骤a1、以两个横条块的中心线为x轴,两个纵条块的中心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在所述第一床身抬起或下落时,确定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参考坐标p(x,y);
16.步骤a2、在所述第一床身抬起或下落时,以位于左侧的纵条块为支点,根据力矩平
衡原理建立如下方程,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上人体的重心和位于左侧的纵条块轴线间的距离b:
[0017][0018]
其中,f1为位于左侧的纵条块受到所述第一床身上人体的重力分力g

的反作用力,a为两个所述纵条块之间的轴线距离,f1和f2分别为第一受力点和第二受力点的受力;
[0019]
以位于下侧的横条块为支点,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建立如下方程,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上人体的重心和位于下侧的横条块轴线间的距离d:
[0020][0021]
其中,f2为位于下侧的横条块受到所述第一床身上人体的重力分力g

的反作用力,c为两个所述横条块之间的轴线距离,f4为第四受力点的受力;
[0022]
步骤a3、计算在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坐标p
i
(x
i
,y
i
):
[0023][0024]
其中,x
i
和y
i
分别为所述第一床身抬起或下落时,第i时刻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0025]
步骤a4、分别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横坐标x
i
与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参考横坐标x的偏差值o1,和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纵坐标y
i
与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参考纵坐标y的偏差值o2:
[0026][0027]
判断偏差值o1和o2是否符合预设的安全值范围,若偏差值o1和o2超出安全值范围,则重心检测器发出报警,若偏差值o1和o2在安全值范围内,则表示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未发生偏移。
[0028]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床身抬起或下落时,确定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参考坐标p(x,y)的计算方法如下:
[0029][0030]
其中,x和y分别为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的x轴参考坐标和y轴参考坐标,ε1、ε2、ε3、ε4分别为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第三受力点、第四受力点的应变值,d1为四个连接受力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d2为四个连接受力点到x轴的垂直距离。
[0031]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通过远红外发热板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人们躺在床上时,远红外线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当行动
不便的人平躺在床上时,角度调节机构可使第一床身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人体的上半身被第一床身向上抬起,便于行动不便的人起身,减小其起身的阻力;而当健康的人平躺在床上进行养生时,若其想要坐起来看书或看手机又保证其全身与床不脱离接触,此时可将第一床身向上抬起,形成靠背,增加使用的多样性。
[003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5]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减震装置的第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第一床身抬起时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减震装置的第三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弹性球组件未受力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弹性球组件受力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2]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第一底封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43]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第一底封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第一底封板的前侧视结构纵条块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45]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中第一底封板的左侧视结构纵条块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0046]
1为远红外发热板、2为支架组件、201为床脚、202为支撑杆、203为支撑框、204为防滑垫、3为第一床身、301为第一凹槽、302为卡接槽、4为第二床身、401为第二凹槽、402为第一滑槽、403为第二滑槽、404为活动口、5为透气孔、6为第一底封板、601为横条块、602为纵条块、7为第二底封板、8为按键、9为主控板、10为角度调节机构、1001为支撑板、1002为伸缩装置、11为减震装置、1110为铰接杆、1120为抵接板、1130为弹性球组件、1131为固定杆、1132为第一套筒、1133为第二套筒、1134为第三套筒、1135为空心球体、1136为第三弹簧、1137为第一环形垫层、1138为第二环形垫层、1139为环形挡块、11310为第四弹簧、1140为第一弹簧、1150为l形板、1160为滑块、1170为牵引绳、1180为固定板、1190为第一连接杆、
11100为第二连接杆、11101为卡接块、11110为减震杆、11120为减震筒、11130为第二弹簧、a1为第一受力点、a2为第二受力点、a3为第三受力点、a4为第四受力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48]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49]
如图1

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节的远红外发热床,包括:床体、远红外发热板1、支架组件2,所述床体的内部设有所述远红外发热板1,所述床体的底面设有所述支架组件2;所述床体包括:第一床身3和第二床身4,所述第一床身3和所述第二床身4转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床身3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10。
[005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床体内部安装有远红外发热板1,通电后,远红外发热板1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起到对人体保健养生的作用,床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架组件2,用于支撑整个床的重量,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床身3和第二床身4转动连接,通过角度调节机构10对第一床身3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
[005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远红外发热板1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人们躺在床上时,远红外线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当行动不便的人平躺在床上时,角度调节机构10可使第一床身3向上转动一定角度,人体的上半身被第一床身3向上抬起,便于行动不便的人起身,减小其起身的阻力;而当健康的人平躺在床上进行养生时,若其想要坐起来看书或看手机又保证其全身与床不脱离接触,此时可将第一床身3向上抬起,形成靠背,增加使用的多样性。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身3和所述第二床身4的内部均设有多个依次倾斜层叠设置的所述远红外发热板1。
[005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第一床身3和第二床身4为分体设置,两者内部分别设有依次层叠设置的远红外发热板1,相邻的两个远红外发热板1之间上下具有一定的间隔,可使空气在间隔内流通,在远红外发热板1通电后,可使流通在间隔内的气流中的氧离子电离,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实现远红外发热板1在产生远红外线的同时还能产生负氧离子,提高保健的效果,并且多个远红外发热板1层叠设置可使加热更加均匀。
[005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身3和所述第二床身4的顶面均设有多个透气孔5,所述第一床身3的底面设有第一底封板6,所述第二床身4的底面设有第二底封板7,所述第一底封板6的底面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连接。
[00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第二床身4的顶面设有的透气孔5,便于远红外发热板1加热产生的热量和远红外线传递至人体,并且更便于长期卧床病人使用,防止其背部产生褥疮;第一底封板6和第二底封板7分别固定在第一床身3和第二床身4的底面,用于将远红外发热板1封在床体内,并且第一底封板6的底面还与角度调节机构10连接,角度调节机构10向上运动顶起第一底封板6,进而将第一床身3向上抬起,第一底封板6起到支撑的作用。
[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身3的一侧设有按键8,所述床体上设有与所述按键8
电连接的主控板9,所述按键8通过所述主控板9控制所述远红外发热板1加热。
[005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通过按键8和主控板9可对远红外发热板1进行开关控制和温度调节,按键8上设有开关键,开关键开启后,默认工作时间为八小时,八小时后会自动关闭电源,按键8上设有温度调节键,并且有六档温度可选择: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60度,在选择温度时,对应的温度指示灯会亮起给人提示,开机后的默认温度为45度;按键8包括:pvc面贴、塑料面壳、按键8电路板、塑料底壳,第一床身3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塑料底壳的孔,按键8电路板设置在塑料底壳内部,通过塑料面壳将按键8电路板密封,pvc面贴设置在塑料面壳的表面;主控板9包括:塑料底盒、主电路板、塑料盒盖,塑料底盒安装在床体的内部,主电路板设置在塑料底盒内,并通过塑料盒盖密封。
[005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按键8设置在第一床身3的侧面,便于人手触碰,在第一床身3水平放置或向上抬起时,人手均可以对按键8进行操作,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主控板9起到对加热温度控制的作用,第一床身3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角度调节机构10运动的角度调节键。
[005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床脚201、支撑杆202、支撑框203,所述支撑框203的顶面设有床体,所述床脚201垂直于地面设置,且所述床脚201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框203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床脚201之间设有至少两个与地面平行设置的所述支撑杆202,所述床脚201的底面设有防滑垫20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通过支撑杆20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2上。
[006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床脚201可设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框203的四个角处,支撑框203的顶面设有床体,用于支撑床体的重量,相邻的床脚201之间通过至少两个支撑杆202连接固定,起到对整个床的稳固作用,床脚201底面设置有防滑垫204,起到防滑的作用,角度调节机构10固定连接在位于上侧的支撑杆202上。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包括:支撑板1001、至少两个伸缩装置1002,所述支撑板100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组件2上,所述伸缩装置100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001的顶面铰接,所述伸缩装置10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身3的底面铰接。
[006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支撑板1001固定在支架组件2上,伸缩装置1002至少设为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1001的两侧,支撑板1001的顶面铰接伸缩装置1002的一端,伸缩装置1002的另一端与第一床身3底面铰接,伸缩装置1002可采用电动伸缩杆或气缸。
[006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伸缩装置1002向上将第一床身3抬起,支撑板1001起到支撑第一床身3受力的作用,保证第一床身3抬起时的稳定性,伸缩装置1002至少设为两个,保证第一床身3抬起时的平稳性,防止其左右晃动。
[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装置11,所述减震装置11设置在所述第一床身3和所述第二床身4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床身3靠近所述第二床身4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301,所述第二床身4靠近所述第一床身3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401;
[0065]
所述减震装置11包括:铰接杆1110、抵接板1120、弹性球组件1130,所述铰接杆1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301的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1110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1120铰接,所述第二凹槽401内部的底面设有第一滑槽402,所述抵接板112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402内,所述第一滑槽402远离所述第二床身4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弹簧1140,所述第一弹簧1140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板1120连接;所述抵接板1120远离所述第一床身3的侧面
与所述弹性球组件1130抵接,所述弹性球组件1130的顶面设有l形板1150,所述l形板115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160,所述第二凹槽401内部的顶面设有第二滑槽403,所述滑块116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403内,所述滑块1160通过所述牵引绳1170与所述抵接板1120连接;所述第二滑槽403远离所述第一床身3的一侧设有固定板1180,所述l形板1150远离所述抵接板1120的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19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19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1100的一端和减震杆11110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1100的中部与所述固定板1180铰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1110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床身4的底面设置,所述减震杆11110的另一端外侧套设有减震筒11120,所述减震筒11120远离所述减震杆11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401内部的顶面铰接,所述减震筒11120的底面与所述减震杆11110的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130,所述减震杆11110可在所述减震筒11120的内部滑动;
[0066]
所述第二凹槽401的底面设有活动口404,所述第二连接杆11100的一端伸出所述活动口404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1100伸出所述活动口404的一端设有卡接块11101,所述第一凹槽301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接块11101对应的卡接槽302,所述卡接块11101与所述卡接槽302选择性的卡接。
[006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第一床身3处于水平位置也就是无角度调节时,铰接杆1110与水平面平行,此时减震装置11处于第一状态,抵接板1120位于第一滑槽402内部的左侧极限位置,并且滑块1160位于第二滑槽403内部左侧的极限位置,弹性球组件1130在抵接板1120的压力作用下,其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储存变形能,并且第二连接杆11100和减震杆11110的夹角朝向抵接板1120的一侧,第一弹簧1140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11130处于自然状态;当角度调节机构10启动后,第一床身3微微抬起时,铰接杆1110带动抵接板1120向靠近第一床身3的一侧移动,此时,弹性球组件1130首先在其水平方向释放变形能,始终与抵接板1120的一侧弹性抵接,然后,当第一床身3接着向上抬起时,铰接杆1110拉动抵接板1120使牵引绳1170抻直具有张力,此时弹性球组件1130依然与抵接板1120弹性抵接,牵引绳1170在抵接板1120的带动下拉动滑块1160沿第二滑槽403滑动,进而通过l形板1150和第一连接杆1190同时拉动第二连接杆11100和减震杆11110向抵接板1120的一侧转动,减震杆11110逐渐压缩第二弹簧11130储存变形能,第二连接杆11100沿与固定板1180铰接处顺时针转动,使其伸出端设有的卡接块11101与卡接槽302脱离,当减震杆11110与第二连接杆11100均转动移动至与水平面垂直时,减震杆11110在减震筒11120内处于极限位置,此时,减震装置11处于第二状态,然后随第一床身3继续抬起,减震杆11110与第二连接杆11100的夹角改变方向,朝向远离抵接板1120的一侧,第二弹簧11130慢慢释放变形能,直至第一床身3转动到其极限位置时,减震装置11处于第三状态,此时,减震杆11110与第二连接杆11100的夹角朝向远离抵接板1120的一侧,第一弹簧1140和第二弹簧11130均处于自然拉伸状态,抵接板1120与弹性球组件1130弹性抵接;当第一床身3慢慢恢复至水平位置时,抵接板1120首先同时压缩弹性球组件1130和第一弹簧1140,此时滑块1160不会沿第二滑槽403滑动,当压缩到弹性球组件1130到极限位置时,滑块1160开始滑动,第二弹簧11130被减震杆11110压缩,也就是减震装置11由第三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的过程,处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时,第二弹簧11130释放能量,此时弹性球组件1130释放其形变能,保证其与抵接板1120弹性抵接,当减震装置11到第一状态时,第二连接杆11100的卡接块11101与卡接槽
302卡接。
[006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第一床身3抬起时,减震装置11在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先通过弹性球组件1130释放的形变能与抵接板1120弹性抵接,保证第一床身3抬起时的稳定性,减震装置11在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转变时,主要通过第二弹簧11130释放的形变能和第一弹簧1140的弹性作用,保证弹性球组件1130与抵接板1120弹性抵接并保证第一床身3继续抬起时的稳定性;在第一床身3恢复水平位置时,减震装置11在第三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先通过弹性球组件1130受力压缩的弹性作用保证第一床身3下落时的稳定,然后通过压缩第二弹簧11130,在第二弹簧11130的弹性作用下起到减震作用,当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变时,主要由弹性球组件1130释放其变形能,起到减震作用;通过第二连接杆11100,可使第一床身3和第二床身4利用卡接块11101和卡接槽302进行锁定,防止在第一床身3处于水平位置时产生晃动,连接不牢固;在弹性球组件1130、减震杆11110、第二弹簧11130、第一弹簧1140的配合下,实现在第一床身3抬起和下落时的多重减震,保证在第一床身3进行角度调节时更加平稳,因床体多采用木质材料或硬质材料,床体表面光滑,与人体接触的摩擦力较小,若是行动不方便的人在使用时,如果第一床身3产生震动,人体的上半身容易发生偏移,有从床上摔下去的风险,因此设置减震装置11,可使第一床身3在抬起和下落时均非常平稳,给人更好的使用体验,减少从第一床身3滑下去的风险,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006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球组件1130包括:固定杆1131、第一套筒1132、第二套筒1133、第三套筒1134、空心球体1135,所述固定杆1131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1150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131的外侧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套筒1132,且所述固定杆1131与所述第一套筒113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1136;所述第一套筒1132的外侧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套筒1133,所述第二套筒1133的外侧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三套筒1134,所述第三套筒1134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l形板1150转动连接,所述空心球体1135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套筒1134固定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空心球体1135的底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套筒1133固定连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空心球体1135的底端外侧壁设有第一环形垫层1137,所述第一环形垫层1137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套筒1132的外径对应,所述空心球体1135的底端内侧壁设有第二环形垫层1138,所述第二环形垫层1138的内径与所述所述第二套筒1133对应,所述第一套筒1132的的底端外侧壁设有环形挡块1139。
[007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空心球体1135受力产生转动趋势时,其带动第三套筒1134和第二套筒1133转动,第二套筒1133的内侧壁为六边形,第一套筒1132的外侧壁与第二套筒1133的内侧壁相对应,第三弹簧1136为卷簧,第二套筒1133带动第一套筒1132转动,第一套筒1132转动带动与固定杆1131连接的卷簧储存变形能,起到降低空心球体1135受力产生转动的效果,空心球体1135受力后,其底端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筒1133向下滑动,使第四弹簧11310拉伸变形储存变形能,空心球体1135自身也由弹性材料制成;通过空心球体1135和第四弹簧11310的共同作用下,对抵接板1120起到减震的效果,进而保证第一床身3运动的稳定性;通过第一环形垫层1137和第二环形垫层1138,可降低空心球体1135底端与第三套筒1134底端和第一套筒1132的环形挡块1139的碰撞力,起到减震的效果。
[007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封板6的底面设有两个与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平行
的横条块601,所述横条块601的底面连接有两个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纵条块602,两个所述纵条块602的底面中心处均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连接;两个所述横条块601和两个所述纵条块602的连接处包括四个连接受力点,四个连接受力点包括:第一受力点a1、第二受力点a2、第三受力点a3、第四受力点a4,四个所述连接受力点处均设有应变检测器,所述应变检测器与设置在所述床体内部的重心检测器连接,所述重心检测器用于检测当所述第一床身3抬起或下落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是否发生偏移,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0072]
步骤a1、以两个横条块601的中心线为x轴,两个纵条块602的中心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在所述第一床身3抬起或下落时,确定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参考坐标p(x,y);
[0073]
步骤a2、在所述第一床身3抬起或下落时,以位于左侧的纵条块602为支点,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建立如下方程,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3上人体的重心和位于左侧的纵条块602轴线间的距离b:
[0074][0075]
其中,f1为位于左侧的纵条块602受到所述第一床身3上人体的重力分力g

的反作用力,a为两个所述纵条块602之间的轴线距离,f1和f2分别为第一受力点a1和第二受力点a2的受力;
[0076]
以位于下侧的横条块601为支点,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建立如下方程,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3上人体的重心和位于下侧的横条块601轴线间的距离d:
[0077][0078]
其中,f2为位于下侧的横条块601受到所述第一床身3上人体的重力分力g

的反作用力,c为两个所述横条块601之间的轴线距离,f4为第四受力点a4的受力;
[0079]
步骤a3、计算在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坐标p
i
(x
i
,y
i
):
[0080][0081]
其中,x
i
和y
i
分别为所述第一床身3抬起或下落时,第i时刻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
[0082]
步骤a4、分别计算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横坐标x
i
与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参考横坐标x的偏差值o1,和第i时刻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纵坐标y
i
与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参考纵坐标y的偏差值o2:
[0083][0084]
判断偏差值o1和o2是否符合预设的安全值范围,若偏差值o1和o2超出安全值范围,则重心检测器发出报警,若偏差值o1和o2在安全值范围内,则表示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未发生偏移。
[008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当人体位于床体上时,首先确定人体以正确姿势也就是初始状态时,位于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重心通常由重力获得,上述算法中,第一床身3处于倾斜状态时,以第一床身3受到垂直于其表面的人体的重力分力为计算依据,也就是在第一床身3处于倾斜状态时,将第一床身3看做是水平放置,而垂直于第一床身3表面的人体重力分力作为人体重力的替代值,人体的重力分力通过测得的位于第一床身3上人体的重力得出,而公式中的重心坐标皆为重心在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坐标,以简化重心计算过程,应变检测器设置在横条块601和纵条块602连接处间,当第一床身3受力时,应变检测器可检测四个连接受力点的应变变化,通过应变检测器,可以测得四个连接受力点的应变值,由胡克定律计算出对应点的应力,再结合压力与应力的关系计算出四个连接受力点的受力大小,在步骤a4中,x
i
和x为同号时,取|x
i

x|,x
i
和x为异号时,取|x
i
x|,y
i
和y为同号时,取|y
i

y|,y
i
和y为异号时,取|y
i
y|,计算的偏差值实际为第i时刻人体重心偏离参考重心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因在第一床身3上升或下降时,第一床身3会产生振动,而床体多为木质材料制成,其表面较为光滑,在震动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动,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其上半身重心很容易向一侧偏离,或向脚的方向滑动,因此在第一床身3上升或下降时设置重心检测器,实时检测第一床身3上人体重心的情况,以在上半身重心产生偏移时,发出报警,以警示旁人注意看护,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0086]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床身3抬起或下落时,确定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参考坐标p(x,y)的计算方法如下:
[0087][0088]
其中,x和y分别为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床身上的人体重心的x轴参考坐标和y轴参考坐标,ε1、ε2、ε3、ε4分别为第一受力点a1、第二受力点a2、第三受力点a3、第四受力点a4的应变值,d1为四个连接受力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d2为四个连接受力点到x轴的垂直距离。
[008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当第一床身3启动时,也就是抬起或下落的初始时刻,触发重心检测器启动,在启动初始时,首先通过应变检测器检测四个连接受力点的应变值,然后通过上述算法计算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床身3上的人体重心参考坐标p(x,y),然后在第一床身3运动时,重心检测器实时检测每一时刻的重心坐标以参考重心坐标做比较,采用应变来确定初始状态时重心的坐标更加精确,以增加重心检测器的灵敏度,更好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性,防止其位于第一床身3上的身体重心发生偏移而从床上滑下。
[009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9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92]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