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日照调节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日照 装置 调节 应用于 交通工具


1.本发明有关一种日照调节装置,尤指应用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且可电动控制的日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已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要求,更讲求的是可依客制化需求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以室内采光为例,通常是影响室内环境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太阳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照射时的光线强度皆不同,因此于中午时段或是部分角度位置时,室内会有过度曝晒的问题,且户外的陌生人容易会有由门窗外观看室内的情况而衍生有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故一般建筑物或交通工具大都会在门窗上加装如窗帘等遮蔽物。但对于如前所述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不同建筑物或交通工具来说,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以及变幻莫测的天气,而使得太阳对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照射光线的强度与角度是容易产生变化的。传统的窗帘为了可以让使用者依个人需求进行调整通常采用单层窗帘搭配侧向滑轨式的控制方式进行操作,尔后更有采用双层相叠窗帘搭配侧向滑轨式的形态出现,由于所述双层相叠窗帘的各层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透光率,相较于单层窗帘而言,双层相叠窗帘可供使用者对于室内光线进行更多种类的调整形态,在可客制化的需求上更贴近使用者的需求。
3.然而,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是沿着子午线(meridian)相对于地面接近于垂直的方位进行移动,使用侧向滑轨式的控制方式较难以跟随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进行准确调整,进一步而言,若考虑控制具有不同穿透度的多个窗帘,则传统技术上无法避免垂直升降的多个窗帘在各自移动时,容易会发生零件彼此追撞、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无法对窗帘进行精确控制,且影响寿命与耐用度,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易操作和维护。
4.为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日照调节装置及其操作方法,特别是解决如前所述的技术问题,乃为本案发明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日照调节装置,解决难以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进行准确调整的技术问题,且避免发生多窗帘的零件彼此追撞、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借以能够对窗帘进行精确控制,且提升寿命与耐用度,达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操作且维护的目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照调节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两个光学编码器、两个驱动模块以及功率电路,其中,控制电路配置于上轨中,且上轨固设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门窗的上侧边;两个光学编码器配置于上轨中,且耦接控制电路;两个驱动模块配置于上轨中,且耦接控制电路,两个驱动模块以相同速度枢转两个卷线轴;其中一驱动模块通过其中一光学编码器以及其中一卷线轴控制中轨于门窗的垂直方向的高度,其中另一驱动模块通过其中另一光学编码器以及其中另一卷线轴控制下轨于门窗的垂直方向的高
度;功率电路耦接控制电路,且提供电能至两个驱动模块以及两个光学编码器;
7.其中,各光学编码器均为光遮断器,光遮断器包括与其中一卷线轴枢转的光遮盘,且光遮盘环设有相等间距的32个内穿孔;两个驱动模块并列地配置于控制电路的其中一侧,且两个驱动模块配置于与地面垂直的不同平面上。
8.进一步而言,各驱动模块包括霍尔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以及减速箱,霍尔传感器耦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无刷电机,直流无刷电机可枢转地耦接减速箱以及其中一光学编码器。
9.进一步而言,上轨与中轨之间配置有遮蔽帘,其中一驱动模块通过控制中轨以控制遮蔽帘于门窗的遮蔽面积。
10.进一步而言,中轨与下轨之间配置有遮蔽帘,其中一驱动模块通过控制下轨以控制遮蔽帘于门窗的遮蔽面积。
11.进一步而言,上轨与中轨之间配置有第一遮蔽帘,中轨与下轨之间配置有第二遮蔽帘,其中一驱动模块通过控制中轨以控制第一遮蔽帘于门窗的遮蔽面积,其中另一驱动模块通过控制下轨以控制第二遮蔽帘于门窗的遮蔽面积。
12.进一步而言,上轨是通过多个锁固件固设于门窗的上侧边,且两个卷线轴并列地配置于卷线器中,且两个卷线轴不在与地面垂直的相同平面上。
13.进一步而言,两个卷线轴并列地配置于卷线器中,且两个卷线轴在与地面平行的相同平面上,两个驱动模块在与地面平行的相同平面上。
14.进一步而言,功率电路包括市电模块或再生能源模块;其中,再生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以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通过太阳能电池获取电能,且将电能输出至控制电路、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驱动模块。
15.进一步而言,光遮盘更环设有非相等间距的16个外穿孔,16个外穿孔环设于32个内穿孔之外。
16.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更包括遥控器以及耦接控制电路的无线连接端口,遥控器通过无线连接端口将控制指令输入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依据控制指令控制两个驱动模块的至少其中之一。
17.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更包括耦接控制电路的实体控制键组、有线连接端口以及蜂鸣器,实体控制键组包括配对键以及多个控制键,配对键输出配对指令至控制电路之后,控制电路在特定时间内依据配对指令与遥控器进行无线频谱配对,多个控制键输出多个控制指令。
1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解决难以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进行准确调整的技术问题,且避免发生多窗帘的零件彼此追撞、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借以能够对窗帘进行精确控制,且提升寿命与耐用度,达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操作且维护的目的。
19.为了达到前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日照调节装置的一上轨固设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一门窗的上侧边,且上轨以下依序配置有可沿垂直方向移动的一中轨以及一下轨,所述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日照调节装置的控制电路收到初始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驱动模块进入初始位置设定状态,在初始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中轨至第一初始位置,第一初始位
置与地面相距第一初始高度;第二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下轨至第二初始位置,第二初始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初始高度;在确认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之后,当控制电路收到下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二驱动模块进入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在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二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下轨至下轨下限位置,下轨下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一最小高度;在确认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之后,当控制电路收到中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进入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在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中轨至中轨下限位置,中轨下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最小高度;在确认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之后,当控制电路收到中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进入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在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中轨至中轨上限位置,中轨上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一最大高度;以及在确认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之后,当控制电路收到下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二驱动模块进入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在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二驱动模块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下轨至下轨上限位置,下轨上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最大高度;其中,第一驱动模块移动中轨的速度与第二驱动模块移动下轨的速度相同;中轨于中轨上限位置以及中轨下限位置之间移动,下轨于下轨上限位置以及下轨下限位置之间移动。
20.进一步而言,短按指令使中轨或下轨仅寸动一步即停止,长按指令使中轨或下轨进行单向连续动作直到收到一停止指令为止。
21.进一步而言,上轨与中轨之间配置有第一遮蔽帘,第一驱动模块通过卷线器的第一卷线轴以及缠绕于第一卷线轴上的第一升降绳控制中轨,第一升降绳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遮蔽帘中,且连接于中轨。
22.进一步而言,中轨与下轨之间配置有第二遮蔽帘,第二驱动模块通过卷线器的第二卷线轴以及缠绕于第二卷线轴上的第二升降绳控制下轨,第二升降绳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遮蔽帘以及第二遮蔽帘中,且连接于下轨。
23.进一步而言,日照调节装置更包括遥控器以及耦接控制电路的无线连接端口,遥控器通过无线连接端口将初始位置设定指令、下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中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中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下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输入至控制电路。
24.进一步而言,在确认结束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以及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之后,下轨以及中轨进入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第五状态、第六状态、第七状态或第八状态;其中,该第一状态是依序地进行该中轨往下且该下轨往下,该第二状态是依序地进行该中轨往上且该下轨往上,该第三状态是依序地进行该中轨往下且该下轨往上,该第四状态是依序地进行该中轨往上且该下轨往下,该第五状态是同时地进行该中轨往下且该下轨往下,该第六状态是同时地进行该中轨往上且该下轨往上,该第七状态是同时地进行该中轨往下且该下轨往上,该第八状态是同时地进行该中轨往上且该下轨往下。
25.进一步而言,第一驱动模块通过第一光学编码器以及其中一卷线轴控制中轨,第二驱动模块通过第二光学编码器以及其中另一卷线轴控制下轨。
26.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控制电路收到恢复初始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控制中轨移动至第一初始位置,第二驱动模块控制下
轨移动至第二初始位置。
27.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控制电路收到配对指令时,控制电路在特定时间内依据配对指令与遥控器进行无线频谱配对。
28.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控制电路收到新增遥控器指令时,控制电路在特定时间内依据新增遥控器指令与另一遥控器进行无线频谱配对。
29.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控制电路收到清除配对指令,控制电路清除无线频谱配对的所有资料。
30.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当控制电路收到使中轨或下轨具有特定高度的喜好位置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或第二驱动模块进入喜好位置设定状态,在喜好位置设定状态期间,若控制电路判断特定高度与前次设定时不同,则完成配置中轨或下轨具有特定高度的喜好位置,且结束喜好位置设定状态;若控制电路判断特定高度与前次设定时相同,则清除前次设定,且结束喜好位置设定状态。
31.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若中轨或下轨接近喜好位置,则控制电路收到喜好位置执行指令时,控制电路令中轨或下轨移动至喜好位置;若中轨或下轨的位置已移动至喜好位置,且喜好位置的数量为多个,则控制电路收到喜好位置执行指令时,控制电路令中轨或下轨移动至另一喜好位置;以及若中轨或下轨的位置已移动至喜好位置,且喜好位置的数量为一个,则控制电路收到喜好位置执行指令时,控制电路令中轨以及下轨静止无动作。
32.在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时,可针对中轨或下轨预先设置初始位置、上限位置以及下限位置,使中轨以及下轨在安全范围内受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驱动模块的电动控制,且第一驱动模块以及第二驱动模块在所述第一光学编码器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的控制下可以精确地控制,使中轨与下轨到达精确位置。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一驱动模块移动中轨的速度与第二驱动模块移动下轨的速度相同,因此可避免中轨与下轨在同时或依序的同向或相向移动时发生追撞。
33.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发明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解决了难以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进行准确调整的技术问题,且避免发生多窗帘的零件彼此追撞、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借以能够对窗帘进行精确控制,且提升寿命与耐用度,达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操作且维护的目的。
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35.图1a、图1b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系统架构图;
36.图2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遮蔽帘示意图;
38.图3c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光学编码器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总成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43.图8至图16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44.其中,附图标记:
45.1:电路模块
46.2:第二壳体
47.11:第一壳体
48.12:电路板
49.20:第一驱动模块
50.21:霍尔传感器
51.22:直流无刷电机
52.23:减速箱
53.24:第一转轴
54.30:第二驱动模块
55.31:霍尔传感器
56.32:直流无刷电机
57.33:减速箱
58.34:第二转轴
59.40:卷线器
60.41:第一卷线轴
61.42:第二卷线轴
62.43:第一升降绳
63.44:第二升降绳
64.50:中轨
65.60:下轨
66.70:上轨
67.80:太阳能电池
68.90:充电电池
69.100:第一遮蔽帘
70.a:内穿孔
71.b:外穿孔
72.c:发光单元
73.101:第一气室
74.121:控制电路
75.122:功率电路
76.123:无线连接端口
77.124:实体控制键组
78.125:有线连接端口
79.126:蜂鸣器
80.200:第二遮蔽帘
81.201:第二气室
82.300:第一光学编码器
83.301、401:光遮盘
84.400:第二光学编码器
85.500:锁固件
86.600:遥控器
87.s1~s9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8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89.请参阅图1a至图3c。其中,图1a、图1b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系统架构图;图2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遮蔽帘示意图;图3c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光学编码器示意图。
90.如图1a至图3c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日照调节装置应用于彼此平行配置的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且第一遮蔽帘100的底部连接第二遮蔽帘200的顶部(即第一遮蔽帘100与第二遮蔽帘200于相同平面上),所述日照调节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21、第一驱动模块20、第二驱动模块30以及功率电路122。在本发明的图示中未显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仅具第一遮蔽帘100而不具第二遮蔽帘200的方式实施,或可以仅具第二遮蔽帘200而不具第一遮蔽帘100的方式实施,前述第一实施例中同时具有第一遮蔽帘100与第二遮蔽帘200的方式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方式,本发明不受此限制。其中,第一驱动模块20耦接控制电路121,且通过第一光学编码器(optical encoder)300控制第一遮蔽帘100于建筑物(图中未示)或交通工具(图中未示)上的遮蔽面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20包括霍尔传感器(hall sensor)21(配置于第一驱动模块20内)、直流无刷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 motor)22、减速箱23以及第一转轴24,霍尔传感器21耦接控制电路121,直流无刷电机22通过可枢转的第一转轴24耦接减速箱23以及第一光学编码器300。
91.第二驱动模块30耦接控制电路121,且通过第二光学编码器400控制第二遮蔽帘200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上的遮蔽面积。其中,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并列地配置于控制电路121的其中一侧,且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在与地面垂直的不同平面上。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30包括霍尔传感器31(配置于第二驱动模块30内)、直流无刷电机32、减速箱33以及第二转轴34,霍尔传感器31耦接控制电路121,直流无刷电机32通过可枢转的第二转轴34耦接减速箱33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在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20移动中轨50的速度与第二驱动模块30移动下轨60的速度相同,因此中轨50与下轨60得以确保在二轨同时向上或向下移动时不会在移动中彼此碰撞。
92.功率电路122耦接控制电路121,且提供电能至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进一步而言,控制电路121依据霍尔传感器21、31的信息来控制功率电路122输出至直流无刷电机22、32的电能。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功率电路122可采用市电模块或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模块。其中若功率电路122采用再生能源模块则可包括太阳能电池
80以及充电电池90(如图1b所示),充电电池90(例如锂电池)可通过太阳能电池80获取电能,且将电能输出至控制电路121、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所述太阳能电池80可依据所述日照调节装置配置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位置而选择使用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染料敏化(dye-sensitized)或其他iii-v族半导体材料。例如在日照强烈区域,可使用能隙较大的单晶硅或iii-v族半导体材料;反之在日照微弱区域,可使用能隙较小的非晶硅,然本发明不受此限制。
93.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21、第一驱动模块20、第二驱动模块30以及功率电路122均容置于上轨70中,且上轨70可通过锁固件500固设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门窗的上侧边,如图2所示。
94.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更包括遥控器600以及耦接控制电路121的无线连接端口123、实体控制键组124、有线连接端口125以及蜂鸣器126。遥控器600通过无线连接端口123将控制指令(图中未示)输入至控制电路121,使控制电路121依据控制指令控制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无线连接端口123可相容rf、wi-fi 2.4g、wi-fi 5g、ncf、bluetooth、zigbee、ir等通信协定。实体控制键组124可包括配对键(图中未示)以及多个控制键(图中未示),配对键可输出配对指令至控制电路121之后,控制电路121在特定时间内依据配对指令与遥控器600进行无线频谱配对,多个控制键输出多个控制指令,供控制电路121依据控制指令控制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的至少一者。有线连接端口125可以是相容于rs485通信协定的硬件端口,且本发明所述rs485可相容modbus规格封装,用以自外部将指令输入至控制电路121。蜂鸣器126可用于控制电路121接收到任一指令时发出声音。
95.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遮蔽帘100依其材质组成而具有第一透光率以及可折叠的多个第一气室101,第二遮蔽帘200具有与第一透光率不同的第二透光率以及可折叠的多个第二气室201。进一步而言,参阅图2至图3b,第一气室101以及第二气室201的横截面可以均为蜂巢状(honeycomb shape),或可以是正六边形(hexagon),且可以是单层蜂巢、双层蜂巢等变化版本。然而制作第一遮蔽帘100或第二遮蔽帘200的布料不限于蜂巢状,只要是可折叠收纳的面料都可使用(例如折景帘、罗马帘),本发明不受此限制。第一气室101以及第二气室201可以依特殊需求配置单层或多层不同材料(例如降低紫外线、降低红外线、隔离全波段、纳米银抗菌、光催化分解甲醛等等)。第一遮蔽帘100与第二遮蔽帘200之间夹设有中轨50,第一驱动模块20通过卷线器40的第一卷线轴41以及缠绕于第一卷线轴41上的第一升降绳43控制第一遮蔽帘100,即第一驱动模块20通过控制中轨50来控制第一遮蔽帘100,第一升降绳43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遮蔽帘100中,且连接于中轨50。第二遮蔽帘200的底部配置有下轨60,第二驱动模块30通过卷线器40的第二卷线轴42以及缠绕于第二卷线轴42上的第二升降绳44控制第二遮蔽帘200,即第二驱动模块30通过控制下轨60来控制第二遮蔽帘200,第二升降绳44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中,且连接于下轨60。
96.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21可配置于电路板12上,且电路板12被第一壳体11所包覆而形成一电路模块1。其中,第一卷线轴41以及第二卷线轴42并列地配置于卷线器40中,且第一卷线轴41以及第二卷线轴42不在与地面垂直的相同一平面上,可避免第一升降绳43与第二升降绳44互相干扰、或甚至引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本发
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卷线器40的个数有两个,且两个卷线器40分别配置于电路模块1的相对两侧。其中,电路板12与地面的倾斜角度是匹配于第一驱动模块20与第二驱动模块30的相对位置、第一卷线轴41与第二卷线轴42的相对位置、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的相对位置。
97.如图3c所示,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均为一光遮断器(photo interrupter),或可称为光断路器,是属于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r)的一种。其中,第一光学编码器300包括与第一卷线轴41枢转的一光遮盘301,且光遮盘301环设有相等间距的32个内穿孔;第二光学编码器400包括与第二卷线轴42枢转的一光遮盘401,且光遮盘401环设有相等间距的32个内穿孔a。进一步而言,光遮盘更环设有非相等间距的16个外穿孔b,16个外穿孔b环设于32个内穿孔a之外。进一步而言,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分别是通过光遮盘301、401与六个发光单元c来进行检测,且通过光遮盘301、401上的内穿孔a以及外穿孔b来使控制电路121精确地控制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的输出,使控制电路121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精确地控制中轨50以及下轨60的位置,且搭配等速度枢转的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更可以避免中轨50与下轨60的追撞发生。
98.第一光学编码器300配置于第一驱动模块20的一侧,且邻近减速箱23。第二光学编码器400配置于第二驱动模块30的一侧,且邻近减速箱33。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与第二光学编码器400在与地面垂直的相同一平面上。
99.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两个卷线器40均配置于电路模块1的其中一侧,且两个卷线器40的配置位置均介于电路模块1以及包括第一驱动模块20与第二驱动模块30的驱动总成之间。
100.请参阅图5及图6。其中,图5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驱动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01.本发明的所述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第一驱动模块20与第二驱动模块30在与地面平行的相同一平面上,第一卷线轴41以及第二卷线轴42在与地面平行的相同一平面上,且两个卷线器40均配置于电路模块1的其中一侧。进一步而言,第一驱动模块20与第二驱动模块30被夹设于第二壳体2内,形成所述驱动总成,且仅第一转轴24以及第二转轴34可枢转地突伸于第二壳体2之外。
102.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所述第四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只是两个卷线器40的配置位置均介于电路模块1以及夹设有第一驱动模块20与第二驱动模块30的第二壳体2之间。
103.图8至图16为本发明日照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在操作本发明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时,如图8所示,一开始需要耦接控制电路121的无线连接端口123来配对遥控器600,使得遥控器600可通过无线连接端口123将初始位置设定指令、下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中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中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下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输入至控制电路121。在待机状态1时(步骤s1),当确认有按压配对键(步骤s2)时,接着判断是否按压超过3秒(步骤s3),若所述按压超过3秒则清除无线频谱配对资料(步骤s4),即解除前次关于绑定遥控器的配对资料。继而,若判断收到配对指令(步骤s5)则进行
无线频谱配对(步骤s7),即立即绑定当前遥控器600,且进入待机状态2(步骤s8);若判断未收到配对指令且等待超过2秒(步骤s6)则回到待机状态1(步骤s1)。在本发明所述操作方法中,本发明的控制电路121可同时耦接最多12个遥控器600,若需要新增另一遥控器600时,可以令控制电路121在所述特定时间(例如2秒)内依据新增遥控器指令(可以与配对指令相同)与另一遥控器600进行无线频谱配对。进一步而言,当控制电路121收到清除配对指令,控制电路121清除无线频谱配对的所有资料。
104.如图9所示,进入待机状态2(步骤s8)后,当控制电路121判断收到初始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9),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进入初始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10)。在初始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2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夹设于第一遮蔽帘100与第二遮蔽帘200之间的中轨50至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一初始高度。第二驱动模块3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固设于第二遮蔽帘200的底部的下轨60至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初始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初始高度。进一步而言,当确认已收到短按指令时(步骤s11),使中轨50或下轨60仅寸动(inch shifting)一步(可以往上或往下)即停止(步骤s12),接着初始位置设定中(步骤s13);若确认未收到短按指令时,则接着判断是否收到长按指令(步骤s14)。若确认已收到长按指令时,则使中轨50或下轨60进行单向连续动作(可以往上或往下)(步骤s15),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步骤s16),接着初始位置设定中(步骤s13)。若确认未收到长按指令时,继而判断是否收到正反转切换指令(步骤s17),若是,则返回初始设定状态(步骤s10);若否,则接着判断是否等待超过2秒(步骤s18),若是,则返回待机状态2(步骤s8);若否,则进入初始位置设定中(步骤s13)。最后,若判断已收到初始位置确认指令(步骤s19),则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3(步骤s20)。在本发明所述操作方法中,第一初始位置可以是第一遮蔽帘100完全折叠时中轨50的位置,第二初始位置可以是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均完全折叠时下轨60的位置。进一步而言,当控制电路121收到恢复初始设定指令时,第一驱动模块20控制中轨50移动至第一初始位置,第二驱动模块30控制下轨60移动至第二初始位置。
105.如图10所示,结束初始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3(步骤s20)后,当控制电路121判断收到下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21),第二驱动模块30进入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22)。在上述设定状态期间,第二驱动模块3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下轨60至下轨下限位置,下轨下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一最小高度。进一步而言,当确认已收到短按指令时(步骤s23),使下轨60仅向下寸动(inch shifting)一步即停止(步骤s24),接着下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25);若确认未收到短按指令时,则接着判断是否收到长按指令(步骤s26)。若确认已收到长按指令时,则使下轨60进行单向连续动作(例如向下)(步骤s27),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步骤s28),接着下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25)。若确认未收到长按指令时,继而判断是否收到正反转切换指令(步骤s29),若是,则返回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22);若否,则接着判断是否等待超过2秒(步骤s30),若是,则返回待机状态3(步骤s20);若否,则进入下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25)。最后,若判断已收到下轨下限位置确认指令(步骤s31),则结束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4(步骤s32)。
106.如图11所示,结束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4(步骤s32)后,当控制电路121判断收到中轨下限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33),第一驱动模块20进入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34)。在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2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
指令配置中轨50至中轨下限位置,中轨下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最小高度。进一步而言,当确认已收到短按指令时(步骤s35),使中轨50仅向下寸动(inch shifting)一步即停止(步骤s36),接着中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37);若确认未收到短按指令时,则接着判断是否收到长按指令(步骤s38)。若确认已收到长按指令时,则使中轨50进行单向连续动作(例如向下)(步骤s39),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步骤s40),接着中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37)。若确认未收到长按指令时,继而判断是否收到正反转切换指令(步骤s41),若是,则返回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34);若否,则接着判断是否等待超过2秒(步骤s42),若是,则返回待机状态4(步骤s32);若否,则进入中轨下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37)。最后,若判断已收到中轨下限位置确认指令(步骤s43),则结束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5(步骤s44)。
107.在本发明所述操作方法中,在确认结束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以及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之后,下轨60以及中轨50可依序地进行向上或向下的同向移动或反向移动,此外,下轨60以及中轨50也可以同时地进行同向移动或反向移动。进一步而言,所述上轨70可通过锁固件500固设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门窗的上侧边(如图2所示);在确认结束下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以及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之后,下轨60以及中轨50进入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第五状态、第六状态、第七状态或第八状态。其中,第一状态是依序地进行中轨50往下且下轨60往下,第二状态是依序地进行中轨50往上且下轨60往上,第三状态是依序地进行中轨50往下且下轨60往上,第四状态是依序地进行中轨50往上且下轨60往下,第五状态是同时地进行中轨50往下且下轨60往下,第六状态是同时地进行中轨50往上且下轨60往上,第七状态是同时地进行中轨50往下且下轨60往上,第八状态是同时地进行中轨50往上且下轨60往下。
108.如图12所示,结束中轨下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5(步骤s44)后,当控制电路121判断收到中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45),第一驱动模块20进入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46)。在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一驱动模块2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中轨50至中轨上限位置,中轨上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一最大高度。进一步而言,当确认已收到短按指令时(步骤s47),使中轨50仅向上寸动(inch shifting)一步即停止(步骤s48),接着中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49);若确认未收到短按指令时,则接着判断是否收到长按指令(步骤s50)。若确认已收到长按指令时,则使中轨50进行单向连续动作(例如向上)(步骤s51),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步骤s52),接着中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49)。若确认未收到长按指令时,继而判断是否收到正反转切换指令(步骤s53),若是,则返回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46);若否,则接着判断是否等待超过2秒(步骤s54),若是,则返回待机状态5(步骤s44);若否,则进入中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49)。最后,若判断已收到中轨上限位置确认指令(步骤s55),则结束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6(步骤s56)。
109.如图13所示,结束中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6(步骤s56)后,当控制电路121判断收到下轨上限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57),第二驱动模块30进入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58)。在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期间,第二驱动模块30依据短按指令或长按指令配置下轨60至下轨上限位置,下轨上限位置与地面相距第二最大高度。进一步而言,当确认已收到短按指令时(步骤s59),使下轨60仅向上寸动(inch shifting)一步即停止(步
骤s60),接着下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61);若确认未收到短按指令时,则接着判断是否收到长按指令(步骤s62)。若确认已收到长按指令时,则使下轨60进行单向连续动作(例如向上)(步骤s63),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步骤s64),接着下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61)。若确认未收到长按指令时,继而判断是否收到正反转切换指令(步骤s65),若是,则返回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58);若否,则接着判断是否等待超过2秒(步骤s66),若是,则返回待机状态6(步骤s56);若否,则进入下轨上限位置设定中(步骤s61)。最后,若判断已收到下轨上限位置确认指令(步骤s67),则结束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7(步骤s68)。
110.如图14所示,结束下轨上限位置设定状态且进入待机状态7(步骤s68)后,控制电路121依序判断如下:是否收到恢复初始设定指令(步骤s69)、是否收到重设下轨上限位置指令(步骤s70)、是否收到重设下轨下限位置指令(步骤s71)、是否收到重设中轨上限位置指令(步骤s72)、是否收到重设中轨下限位置指令(步骤s73)、是否收到配对指令(步骤s74)以及是否收到新增遥控器指令(步骤s75)。其中,若确认收到恢复初始设定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2(步骤s8),若确认收到重设下轨上限位置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6(步骤s56),若确认收到重设下轨下限位置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3(步骤s20),若确认收到重设中轨上限位置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5(步骤s44),若确认收到重设中轨下限位置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4(步骤s32),若确认收到配对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1(步骤s1),若确认收到新增遥控器指令则返回待机状态1(步骤s1)。进一步而言,若确认未收到新增遥控器指令(步骤s75)之后,并确认收到清除配对指令(步骤s76)则清除无线频谱配对的所有资料(步骤s77),继而回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若确认未收到清除配对指令(步骤s76)则直接回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
111.如图15所示,待机状态7(步骤s68)时,当控制电路121收到使中轨50或下轨60具有特定高度的喜好位置设定指令时(步骤s78),第一驱动模块20或第二驱动模块30进入喜好位置设定状态(步骤s79)。在喜好位置设定状态期间,若控制电路121判断特定高度与前次设定不相同(步骤s80),则完成配置中轨50或下轨60具有特定高度的喜好位置(步骤s81),且结束喜好位置设定状态后返回待机状态7(步骤s68)。若控制电路121判断特定高度与前次设定相同(步骤s80),则清除前次设定(步骤s82),且结束喜好位置设定状态后返回待机状态7(步骤s68)。
112.如图16所示,在前述完成配置中轨50或下轨60具有特定高度的喜好位置(步骤s81),且结束喜好位置设定状态后返回待机状态7(步骤s68)后,可更包括下列步骤:若中轨50或下轨60接近喜好位置,则控制电路121收到喜好位置执行指令时(步骤s83),若喜好位置的数量为单一个(步骤s84)且当前位置非喜好位置时(步骤s85),控制电路121令中轨50或下轨60移动至喜好位置(步骤s86);若喜好位置的数量为单一个(步骤s84)且当前位置即是喜好位置时(步骤s85),则控制电路121令中轨50以及下轨60静止无动作,且返回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进一步而言,若喜好位置的数量为多个(步骤s84),则控制电路121收到喜好位置执行指令时判断是否当前位置即是中轨50或下轨60的第一喜好位置(步骤s87),若否,则移动中轨50或下轨60的当前位置至第一喜好位置(步骤s88)后返回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若是,则继续判断是否当前位置即是中轨50或下轨60的第二喜好位置(步骤s89)。当判断当前位置不是中轨50或下轨60的第二喜好位置时(步骤s89),则移动中轨50或下轨60的当前位置至第二喜好位置(步骤s90)后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当判断当前位置即是
中轨50或下轨60的第二喜好位置时(步骤s89),则控制电路121令中轨50以及下轨60移动至第一喜好点位置且返回到待机状态7(步骤s68)。
113.在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时,由于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是彼此平行配置的,所以不会有相叠而增加厚度的状况,进一步而言,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分别具有可折叠的多个第一气室101以及多个第二气室201,所以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分别于建筑物或交通工具上的遮蔽面积是可以通过所述可折叠的气室进行延展以及收合来进行变化,气室可以节省第一遮蔽帘100以及第二遮蔽帘200的材料用量以及减轻整体装置的重量,且气室在延展开的时候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空气不是热能的良传导媒介),可节省室内的空调费用成本。此外,在操作日照调节装置时,可针对中轨50或下轨60预先设置初始位置、上限位置以及下限位置,使中轨50以及下轨60在安全范围内受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的电动控制,且第一驱动模块20以及第二驱动模块30在所述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的控制下可以精确地控制,使中轨50与下轨60到达精确位置。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一驱动模块20移动中轨50的速度与第二驱动模块30移动下轨60的速度相同,因此中轨50与下轨60得以确保不会在同时移动或依序移动的过程中彼此碰撞,可避免发生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电路121可依据光遮盘301、401上的内穿孔a以及外穿孔b来判断中轨50以及下轨60的相对位置与距离,例如控制电路121可控制中轨50以及下轨60彼此的相对距离等于或小于三个a内穿孔或三个b外穿孔对应的圆周距离时(在此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不受此限制),控制电路121可进一步地控制第一驱动模块20或第二驱动模块30减速或停止,使中轨50与下轨60之间的相对距离受到控制电路121、第一光学编码器300以及第二光学编码器400的精确控制,为此,可避免中轨与下轨在同时或依序的同向或相向移动时发生追撞。
114.为此,本发明所述的日照调节装置解决了难以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进行准确调整的技术问题,且避免发生多窗帘的零件彼此追撞、缠线或窗帘变形扭曲等问题,借以能够对窗帘进行精确控制,且提升寿命与耐用度,达到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操作且维护的目的。
115.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