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升降 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


背景技术:

2.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各类食物的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
3.现有的火锅放置在加热装置上加热,火锅内放入汤料和食材,食材煮熟后,用餐人员在火锅内捞取食材。
4.然而,烫煮后的食材沉侵在火锅内的汤料中,需要用餐人员用筷子或借用漏勺捞取。由于火锅汤料较浑浊,处于锅底的菜品不易被用餐人员看到,使得处于锅底的菜品不能及时被捞出食用,导致锅底的菜品被煮烂,进而导致菜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用以解决在现有的火锅中处于锅底的菜品不能被及时捞出食用,导致锅底的菜品被煮烂,进而导致菜品的浪费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外锅,所述外锅的侧壁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外锅的周向倾斜上升;内锅,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内锅内嵌在所述外锅的内侧、且与所述外锅共轴,所述内锅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滑道,以使得所述内锅相对于所述外锅旋转上升或旋转下降。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通过在内锅固定设置滑块,并通过在外锅设置滑道,且至少部分滑道相对于外锅的横截面倾斜,并且当滑块沿滑道向上滑动时,与滑块固定的内锅相对于外锅上升,使得被通孔截留的菜品随内锅一起脱离外锅的液面,就能够使得原来位于锅底的菜品被用餐人员看到,进而避免锅底的菜品被煮烂而导致菜品被浪费,利于用餐人员准确夹取所需菜品,更利于减少菜品的浪费。
9.另外,当滑块随滑道向下滑动时,与滑块固定的内锅相对于外锅下降,使得在向锅内添加菜品时,就能够避免汤料飞溅到桌子、衣服上弄脏桌子和衣服,利于保持用餐环境的洁净。
1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与所述滑块都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外侧,所述滑块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内锅,所述滑块的下端滑设于所述滑道。
11.通过上述方案,相比于滑道设置在外锅的内侧,能够避免滑块以及滑道与锅内的汤料接触,影响滑道的使用。
1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锅的外侧设有壳体,至少部分所述壳体限制出所述滑道。
13.通过上述方案,在外锅外设置壳体以构成滑道的方式,相比对外锅的外壁进行加工形成滑道的方式,具有保证外锅的强度,以及加工方便的优点。
14.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至少部分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凹槽的下槽壁。
15.通过上述方案,凹槽的下槽壁构成滑道,至少部分滑块在凹槽的下槽壁上滑动,以实现滑块相对于外锅的滑动。
16.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至少部分所述滑块内嵌于所述凹槽。
17.通过上述方案,至少部分滑块被限制在凹槽的上下槽壁之间,以避免滑块脱离滑道。
1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块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设置于所述滑道。
19.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滚轮,以减小滑块与滑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滑块运动的阻力变小,更利于用于操作。
2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设有至少两个,多个所述滑道沿所述外锅的周向均布设置,且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上,其中一个所述滑道的出口与下一个所述滑道的入口相对。
21.通过上述方案,能够使得内锅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在内锅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利于内锅的稳定运动。
2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平行于所述内锅的横截面,且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滑块。
23.通过上述方案,在内锅位于最低位置时,滑块位于滑道下端的支撑件上,支撑件通过支撑滑块,进而支撑此时位于最低位置的内锅。当内锅位于最高位置时,滑块设置在滑道上端的支撑件上,支撑件通过支撑滑块,进而支撑此时位于最高位置的内锅。
24.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道的两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抵接所述滑块的侧壁,以使得两个所述阻挡件之间限制出所述滑块的滑动范围。
25.通过上述方案,滑块在两个阻挡件之间滑动,以便限制滑块的最高位置处以及最低位置处,其对应内锅的最低位置以及最高位置。在滑块位于最低点时滑块与低位置的阻挡件抵接,以阻挡滑块继续滑动,利于避免内锅的底面与外锅的底面发生撞击,而导致内锅或外锅损坏。另外,在滑块位于最高点时滑块与高位置的阻挡件抵接,以阻挡滑块继续滑动,利于避免内锅脱离外锅。
26.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阻挡件为两个阻挡凸起,所述阻挡凸起连接于所述滑道且朝向滑道的上方延伸;所述滑块被限制在两个所述阻挡凸起之间。
27.通过上述方案,滑块设置在两个阻挡凸起之间,就能够避免因用餐人员误碰而使得内锅向左移或者右移,实现了内锅在停驻时的稳定。
28.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锅的上端设有朝向所述内锅的外侧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外锅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滑块的上端连接。
29.通过上述方案,将滑块的上端与内锅的第一翻边相连,使得滑块与第一翻边的连接处位于外锅的上方,就能够避免滑块伸入到内锅的内部,以避免外锅内的汤料对滑块的污染。
30.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长于所述外锅的上端,所述滑块夹
设于所述第一翻边的上下两面,并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
31.通过上述方案,滑块的上端能够夹持第一翻边的上下两面,就能够增大滑块与第一翻边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滑块与第一翻边之间的连接强度。
32.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翻边长于所述外锅的上端,所述滑块夹设于所述第一翻边的上下两面,并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
33.通过上述方案,将内锅的底端与外锅的底端分开,能够避免内锅的底端受到外锅的底端的接触传热影响,进而避免处于内锅底端上的食材糊底。
34.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6.图1为现有的火锅使用时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外锅的立体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内锅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39.图4为图3的纵向剖视图;
40.图5为图4的部分示意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内锅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42.图7为图6的纵向剖视图;
43.图8为图7的部分示意图;
4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凹槽与滑块配合处的部分剖视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
外锅;
[0047]2‑
内锅;21

通孔;
[0048]3‑
滑块;31

第一段;32

第二段;
[0049]4‑
滑道;
[0050]5‑
壳体;
[0051]6‑
支撑件;
[0052]7‑
阻挡件;
[0053]8‑
第一翻边;
[0054]9‑
第二翻边;
[0055]
101

火锅;102

加热装置;103

筷子。
[0056]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
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58]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9]
图1为现有的火锅101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使用时,火锅101放置在加热装置102上,并向锅内放入汤料和食材。加热装置102可对火锅101进行加热,待食材煮熟后,用餐人员将锅内的食材捞出食用。图1以加热装置102为电磁炉为例示出。
[0060]
然而,烫煮后的食材沉侵在火锅101内的汤料中,需要用餐人员用筷子103或借用漏勺捞取。由于火锅101汤料较浑浊,处于锅底的菜品不易被用餐人员看到,使得处于锅底的菜品不能及时被捞出食用,导致锅底的菜品被煮烂,进而导致菜品的浪费。
[0061]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包括设有通孔的内锅以及外锅,在蒸煮过程中,内锅沉浸在外锅内。当食材煮熟后,用餐人员可将内锅向上抬起,使得内锅脱水,锅底的食材被过滤在内锅内,锅底的菜品可被用餐人员看到,就能够避免了锅底的菜品被煮烂。
[0062]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具体结构。
[0063]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可以是电炖锅、蒸锅或者火锅等需要双层或多层的相互嵌套、层叠的锅具结构。下面以锅具组件为火锅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对于其它锅具组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下文推导得到,在此就不再赘述。
[006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外锅1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内锅2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

图4所示,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包括内锅2、外锅1、滑块3以及滑道4。其中,滑道4设置在外锅1的侧壁上,且滑道4沿外锅1的周向倾斜上升。内锅2设有通孔21,且内锅2内嵌在外锅1的内侧并与外锅1共轴。滑块3固定设置在内锅2上,且滑块3能够在滑道4上滑动,以使得内锅2相对于外锅1旋转上升或旋转下降。
[0065]
其中,上文提到的“滑道4沿外锅1的周向倾斜上升”指的是,滑道相对于外锅1的横截面倾斜。上文提到的“内锅2内嵌在外锅1的内侧”可指内锅2沿轴线方向在外锅1的投影位于外锅1的内部。也就是说,外锅1套设在内锅2的外侧。
[0066]
另外,由于滑块3与内锅2固定,滑道4与外锅1固定。故改变滑块3相对于滑道4的位置就能够改变内锅2相对于外锅1的位置。而上文提到的“滑块3滑设于滑道4,以使得内锅2相对于外锅1旋转上升或旋转下降”可以理解为:由于滑道4设置在外锅1的侧壁上,且滑道4相对于外锅1的横截面倾斜。则在滑道4上滑动的滑块3具有沿外锅1的轴向(竖直方向)以及外锅1的周向的位移。与滑块3固定的内锅2也因此具有这两个方向的位移。故内锅2会相对于外锅1旋转上升或者旋转下降。
[0067]
此外,由于内锅2设有呈贯穿设置的通孔21,在内锅2上升过程中,内锅2内的水从通孔21流到外锅1内,内锅2内的食材被截留在内锅2内。可选地,通孔21可设置在内锅2的锅壁和/或锅底。
[0068]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通过在内锅2固定设置滑块3,并通过在外锅1设置滑道4,且至少部分滑道4相对于外锅1的横截面倾斜,并且当滑块3沿滑道4向上滑动时,与滑块3固定的内锅2相对于外锅1上升,使得被通孔21截留的菜品随内锅2一起脱离外锅1的液面,就能够使得原来位于锅底的菜品被用餐人员看到,进而避免锅底的菜品被煮烂而导致菜品被浪费,利于用餐人员准确夹取所需菜品,更利于减少菜品的浪费。
[0069]
另外,当滑块3随滑道4向下滑动时,与滑块3固定的内锅2相对于外锅1下降,使得在向锅内添加菜品时,就能够避免汤料飞溅到桌子、衣服上弄脏桌子和衣服,利于保持用餐环境的洁净。
[0070]
需要说明的是,滑道4可设置在外锅1的外侧,也可设置在外锅1的内侧。当滑道4设在外锅1的外侧时,如图3所示,滑块3也设置在外锅1的外侧。此时,滑道4以及滑块3皆与锅内的汤料以及食材分离,以避免汤料、食材与滑块3、滑道4之间的相互影响;当滑道4位于外锅1的内部时,滑块3也位于外锅1的内部,具有隐藏滑道4和滑块3,使得锅具组件整体的结构在视觉上比较简单。下文以图2

图8示出的滑道4的设置方式,即滑道4设置在外锅1的外侧来描述锅具组件的结构。对于滑道4的其它设置方式,本领域人员可根据下文推导出,在此就不再赘述。
[0071]
可选地,滑道4设有至少两个,多个滑道4沿外锅1的周向均布设置,且在外锅1的周向上,其中一个滑道4的出口与下一个滑道4的入口相对。即其中一个滑道4的高位端与下一个滑道4的低位端相对,利于使得内锅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在内锅2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利于内锅2的稳定运动。
[0072]
此外,如图2

图8所示,外锅1的外侧设有壳体5,至少部分壳体5限制出滑道4。在外锅1的外侧设置壳体5,并由壳体5构成滑道4的方式,相比对外锅1的外壁进行加工形成滑道4的方式,具有保证外锅1的强度,以及加工方便的优点。
[0073]
可选地,壳体5可拆卸连接于外锅1。壳体5与外锅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紧固件连接,卡接等。另外,壳体5可呈中空设置,以便减小锅具组件的重量。
[0074]
可选地,壳体5可设有凹槽,该凹槽可构成滑道4。
[0075]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凹槽可设置在壳体5的外表面,凹槽的下槽壁可构成滑道4,滑块3可在凹槽的下槽壁上滑动。
[0076]
示例性地,滑块3可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段31以及第二段32。其中,第一段31可与内锅2连接,第二段32可连接于第一段31的下端,且第二段32滑设于滑道4。即第二段32可滑设在上文提到凹槽的下槽壁上。
[0077]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凹槽与滑块3配合处的部分剖视图,如图9所示,凹槽可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且凹槽可呈长条状设置。至少部分滑块3内嵌于凹槽。
[0078]
示例性地,滑块3可包括第一段31、第二段32以及第三段,第一段31可与内锅2连接,第三段可内嵌在凹槽内,第二段32连接在第一段31与第三段之间。其中,第三段可相对于第二段32朝向外锅1的内侧弯折。第三段的上下端面被限制在凹槽的上下槽壁之间,以便
于限制滑块3的下端与上端,就能够避免滑块3脱离滑道4。
[0079]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外壳限定出滑道4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提到的几种,此处不再一一举例描述。下文以图2

图8示出的滑道4的设置方式,即在壳体5的外表面设置凹槽,滑块3在凹槽的下槽壁滑动的方式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锅具组件的其它结构。
[0080]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内锅2可包括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柱状体,柱状体包括底壁以及侧壁,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外周且朝向上方延伸。底壁以及侧壁合围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能够容纳一定体积的食材。
[0081]
其中,内锅2相对于外锅1具有三种位置。其一为:图3

图5示出的内锅2大部分处于外锅1的内部,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其二为:内锅2相对于外锅1旋转上升以及旋转下降,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与下文提到的最高位置之间的位置;其三为:图6

图8示出的内锅2大部分伸出外锅1,内锅2位于最高位置。
[0082]
首先,参考图3

图5来描述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处锅具组件的相关结构。
[0083]
如图1所示,外锅1也可包括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的柱状体,且该柱状体也可包括底壁以及侧壁,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外周且朝向上方延伸。底壁以及侧壁也可合围成一收容空间。由于滑道4呈倾斜设置。如图3

图5所示,在滑块3位于滑道4的最低位置时,内锅2内锅2可处于该收容空间内。
[0084]
可选地,在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时,内锅2的底端与外锅1的底端之间可具有一定距离。由于外锅1置于加热装置上,故在加热装置加热锅具组件时,外锅1的底端因要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而导致外锅1的底端的温度较高。通过将内锅2的底端与外锅1的底端之间设置一定距离,就能够将内锅2的底端与外锅1的底端分开,以避免内锅2的底端受到外锅1的底端的接触传热影响,进而避免处于内锅2底端上的食材糊底。
[0085]
而为了使得在内锅2处于最低位置时,内锅2的底端与外锅1的底端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则需要设置对内锅2的位置进行限制。限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0086]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

图5所示,内锅2的上端可设有第一翻边8。该第一翻边8位于外锅1的上方且可朝向内锅2的外侧延伸。在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时,该第一翻边8的下端面能够与外锅1的上端面抵接,以此来限制内锅2的位置。
[0087]
另外,外锅1的上端可设有第二翻边9。该第二翻边9可朝向外锅1的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二翻边9不仅能够避免外锅1的上端划伤用餐人员,而且能够在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时,该第二翻边9处于第一翻边8的下方,以便支撑第一翻边8,增大内锅2与外锅1之间的接触面积。
[0088]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滑块3的第一段31可与内锅2连接,滑块3的第二段32可滑设在滑道4上。滑道4的第二段32可连接有支撑件6。在内锅2位于最低位置时,支撑件6能够与滑块3的第二段32相抵接以支撑滑块3,进而支撑内锅2,以此来限制内锅2的位置。其中,支撑件6可为例如支撑板等单独的结构,也可由壳体5限定出,且与滑道4一体成型。
[0089]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上文提到的两种方式,即内锅2的上端设有第一翻边8,滑道4的下端连接有支撑件6。可通过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来共同限定在内锅2处于最低位置时内锅2相对于外锅1的位置。
[0090]
其中,滑块3的第一段31可与第一翻边8连接,就能够避免滑块3伸入到内锅2的内部,以避免外锅1内的汤料对滑块3的污染。
[0091]
另外,第一翻边8可长于外锅1的上端,滑块3的第一段31可夹设在第一翻边8的上下两面,并可与第一翻边8固定。滑块3的第一段31能够夹持第一翻边8的上下两面,就能够增大的第一段31与第一翻边8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滑块3与第一翻边8之间的连接强度。
[0092]
此外,滑块3的第一段31与第一翻边8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紧固件固定、焊接、压接。图3以通过销钉固定的方式为例示出。
[0093]
其次,内锅2的外侧可连接有把手,以便用餐人员能够握持把手而转动内锅2。示例性地,图3中的滑块3的第一段31可长于滑块3的第二段32,滑块3的第一段31超出滑块3的第二段32的部分可作为把手的功能被使用。
[0094]
可选地,滑道4的两端可分别设有阻挡件7,阻挡件7用于抵接滑块3的侧壁,以阻挡滑块3滑出滑道4。上下两个阻挡件7之间限制出滑块3的滑动范围。即滑块3在两个阻挡件7之间滑动,以便限制滑块3的最高位置处以及最低位置处,其对应内锅2的最低位置以及最高位置。在滑块3位于最低点时滑块3与低位置的阻挡件7抵接,以阻挡滑块3继续滑动,利于避免内锅2的底面与外锅1的底面发生撞击,而导致内锅2或外锅1损坏。另外,在滑块3位于最高点时滑块3与高位置的阻挡件7抵接,以阻挡滑块3继续滑动,利于避免内锅2脱离外锅1。
[0095]
示例性地,图3中位于下方的阻挡件7为阻挡块,位于下方的阻挡件7为两个阻挡凸起。阻挡块可连接于滑道4的下端且朝向滑道4的上方延伸,以在内锅2处于最低位置时抵接于滑块3的第二段32。阻挡凸起可连接于滑道4的上端且朝向滑道4的上方延伸。滑块3被限制在两个阻挡凸起之间,以便限制滑块3的左右滑动。
[0096]
可选地,滑块3的第二段32在滑道4上滑动,图3和图6以滑块3与滑道4之间的摩擦为滑动摩擦为例示出,其中,采用滑动摩擦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当然,可在滑块3的第二段32的下端安装滚轮,滚轮滚动设置于滑道4,以使得滑块3与滑道4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其中,采用滚动摩擦具有摩擦力小的优点。
[0097]
可选地,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升降的锅具组件的内锅2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纵向剖视图,图8为图7的部分示意图,如图6

图8所示,滑道4的上端也可设有支撑件6,支撑件6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文。需要说明的是,另外,外锅1的外侧可连接有把手,以便用餐人员能够握持把手而移动外锅1。示例性地,在图3中位于上方的支撑件6可长于滑道4,以使得支撑件6超出滑道4的部分可作为把手的功能被使用。
[0098]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99]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