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锅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烹饪 器具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锅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家用厨具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烹饪器具大量进入家庭厨房中,但是针对可以集煮饭、煲汤、蒸煮、煎炸、煮粥甚至炒菜等功能的饭煲较少;并且现有烹饪器具结构皆为固定结构,无法适配不同深度的内锅,若要更换使用不同深度内锅实现其他操作诸多不方便,采用一锅多用的方式实现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烹饪器具功能单一结构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装置,该实用新型解决烹饪器具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结构从而适应不同深度的内锅装置,实现多功能用途,如在煮饭、煲汤、蒸煮、煮粥时,使用较深的内锅;若需要煎炸、炒菜时,适配使用较浅的内锅。在保证烹煮性能为前提下,实现一锅多用的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锅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内锅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连接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上放置有内锅本体,从而调节移动结构改变壳体内部的深度进而匹配不同深度的内锅本体。
6.进一步,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7.进一步,固定板和发热组件固定连接,发热组件包括绕线盘,绕线盘的底面和固定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固定板为环形板状结构,从而和内锅本体的底面形状相适配。
9.进一步,绕线盘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和内锅本体的底面相接触。
10.进一步,绕线盘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支撑内锅本体。
11.进一步,壳体内壁上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上设置有支撑筋,内锅本体设置有翻边,翻边搭接在支撑筋上。
12.进一步,弹性元件为弹簧。
13.进一步,壳体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延伸板,壳体侧壁开设有凹槽,延伸板在凹槽内滑动,实现延伸板的伸缩,从而适应不同开口尺寸的内锅本体。
14.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如以上所述的内锅装置。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锅装置及烹饪器具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装置,在壳体内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可以调节壳体内容腔的深度,从而适应不同深度的内锅,实现不同功能的烹饪过程,提高用户的体验度,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锅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锅装置第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1、盖体;2、内锅本体;3、壳体;4、弹性元件;5、绕发热组件;51、绕线盘;52、支撑板;5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锅装置及烹饪器具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3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连接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上放置有内锅本体2,从而调节移动结构改变壳体3内部的深度进而匹配不同深度的内锅本体2。
22.如图3所示,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设置有弹性元件4,弹性元件4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和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弹性元件4的固定连接。
23.固定板53和发热组件固定连接,发热组件包括绕线盘51,绕线盘51的底面和固定板53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发热组件和移动结构固定连接。
24.固定板53为环形板状结构,为了使得移动结构更加平稳地固定在安装板上,固定板53设置在绕线盘51和安装板之间,从而实现移动结构的固定连接。
25.绕线盘5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52,支撑板52用于和内锅本体2的底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内锅本体2平稳地放置在移动结构上,实现内锅本体2在壳体3内的上下移动。
26.绕线盘51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支撑内锅本体2,从而将内锅本体2放置在固定块上,实现内锅本体2的平稳固定。
27.壳体3内壁上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上设置有支撑筋,内锅本体2设置有翻边,翻边搭接在支撑筋上,从而使得内锅本体2放置在壳体3内。
28.弹性元件4为弹簧,弹簧设置在内壳底面和发热组件连接。
29.如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不同尺寸内锅本体2,通过将内锅本体2放置在在壳体3内部,内锅本体2的翻边搭接在支撑筋上,弹簧根据内锅本体2的压力适配弹簧的压缩量,以适应不同深度的内锅。
30.壳体3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延伸板,壳体3侧壁开设有凹槽,延伸板在凹槽内滑动,实现延伸板的伸缩,用于搭接不同开口尺寸的内锅本体2,适应不同深度不同内锅本体2外径的内锅本体2,以提高内锅装置的多样性。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1,盖体1扣合有以上所述的内锅装置。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体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壳体3内部设有弹性元件4承托绕线盘51,使得绕线盘51能上下移动,且绕线盘51上方设置有支撑板52,用于直接抵触内部底部,从而保证绕线盘51上的线圈与内锅本体2底部距离保持恒定。壳体3上设置有支撑筋,用于承托内锅本体2开口处。本实用新型能够适配不同深度的内锅本体2,实现一锅多用。
33.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壳体(3)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连接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上放置有内锅本体(2),从而调节移动结构改变壳体(3)内部的深度进而匹配不同深度的内锅本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设置有弹性元件(4),弹性元件(4)的一端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和壳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53)和发热组件固定连接,发热组件包括绕线盘(51),绕线盘(51)的底面和固定板(5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53)为环形板状结构,从而和内锅本体(2)的底面形状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线盘(5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52),支撑板(52)用于和内锅本体(2)的底面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线盘(51)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支撑内锅本体(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内壁上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上设置有支撑筋,内锅本体(2)设置有翻边,翻边搭接在支撑筋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4)为弹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3)开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有延伸板,壳体(3)侧壁开设有凹槽,延伸板在凹槽内滑动,实现延伸板的伸缩,从而适应不同开口尺寸的内锅本体(2)。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盖体(1)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锅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连接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上放置有内锅本体,从而调节移动结构改变壳体内部的深度进而匹配不同深度的内锅本体。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盖体上设置有如以上所述的内锅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装置,在壳体内设置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可以调节壳体内容腔的深度,从而适应不同深度的内锅,实现不同功能的烹饪过程,提高用户的体验度,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烹饪体验。饪体验。饪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10/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