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净化器 但不 限于 本文 特别


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通过无线充电的果蔬清洗机,由主机、充电底座等组成。但是充电时主机与充电底座无法限位,主机容易偏置,影响充电效率,以及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器,其主机与充电底座之间设有定位结构,防止主机与充电底座偏置,提升充电效率,延长电池充电寿命。
5.一种净化器,包括主机和充电底座,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内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内的无线充电输出模块,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主机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环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所述无线充电输出模块至少之一设置。
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主机壳体内的第一定位磁铁和安装在所述底座壳体内的第二定位磁铁,所述第一定位磁铁和所述第二定位磁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定位磁铁和所述第二定位磁铁之间存在磁吸力。
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磁铁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磁铁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所述无线充电输出模块设置;
8.或者,所述第一定位磁铁呈环形且环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磁铁呈环形且环绕所述无线充电输出模块设置。
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磁铁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定位磁铁固定在所述底座壳体的顶壁上。
1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一定位磁铁的第一磁铁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安装槽的安装口固定有磁铁盖,且所述磁铁盖与所述第一磁铁安装槽之间设有密封件。
1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磁铁盖上设有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呈环形的密封件安装槽,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定位磁铁的呈环形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插入所述密封件安装槽内并压紧所述密封件。
1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的顶壁上的向上凸出的多个限位筋,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底座壳体的周向布置,所述主机壳体的底部位于多个所述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内;
13.或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的向下凸出的多个限位筋,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主机壳体的周向布置,所述底座壳体的顶部位于多个所述限位
筋围成的限位腔内。
1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环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底座壳体的顶壁的上端面的外周为向下倾斜的导水斜面,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的下端面的外周为与所述导水斜面相配合的配合斜面。
1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斜面与所述配合斜面的斜率不同,所述导水斜面与所述配合斜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
1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上环绕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有多个沥水孔,所述底座壳体的顶壁的上端面和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的下端面至少之一上设有支撑筋,使所述底座壳体的顶壁的上端面和所述主机壳体的底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净化器中,主机和充电底座内分别设有无线充电输出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以便通过充电底座对主机进行无线充电。主机的主机壳体和充电底座的底座壳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且定位结构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无线充电输出模块至少之一设置,定位结构可将主机与充电底座进行定位,使无线充电输出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正对,以方便进行充电,防止主机相对于充电底座偏置,提升了主机的充电效率,延长了主机内电池的充电寿命。
19.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壳体内设有第一定位磁铁,第一定位磁铁设置有多个或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底座壳体内设有第二定位磁铁,第二定位磁铁设置有多个或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输出模块。第一定位磁铁和第二定位磁铁之间存在磁吸力,以方便主机的定位,修正主机的偏移。
20.主机放置在充电底座上充电,当主机放置偏位时,由于充电底座中的第二定位磁铁与主机中的第一定位磁铁异性相吸,主机位置会自动调整至与充电底座的中心对齐的状态,保证充电底座中的无线充电输出模块与主机内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对齐,保证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21.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磁铁固定在主机壳体的底壁上,第二定位磁铁固定在底座壳体的顶壁上,可缩短第二定位磁铁与第一定位磁铁之间的距离,增强二者之间的磁性,有利于校正主机的偏位。
22.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机壳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一磁铁安装槽,第一定位磁铁可安装在该第一磁铁安装槽内,且第一磁铁安装槽的安装口固定有磁铁盖,磁铁盖可将第一定位磁铁固定在第一磁铁安装槽内,防止磁铁脱出第一磁铁安装槽。磁铁盖与第一磁铁安装槽之间设有密封件,使得第一定位磁铁处于磁铁盖、第一磁铁安装槽和密封件形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净化器的主机进行工作净化时,水与第一定位磁铁接触,影响磁性,同时还可防止污染物进入第一磁铁安装槽内,方便主机的清洗。
23.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向上凸出的多个限位筋,且多个限位筋沿底座壳体的周向布置,主机进行充电时,主机壳体的底部可位于多个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内,以对主机进行定位,防止主机偏置,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24.或者,主机壳体的底壁上的向下凸出的多个限位筋,多个限位筋沿主机壳体的周向布置,主机充电时,多个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可套设在底座壳体的顶部外(即底座壳体的
顶部可位于多个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内),以对主机进行定位,防止主机偏置,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25.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壳体的顶壁的上端面的外周为向下倾斜的导水斜面,即底座壳体的顶壁为中间向上凸出、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主机壳体的底壁的下端面的外周为与导水斜面相配合的配合斜面,即主机壳体的底壁为中间向上凹陷、外周倾斜的结构。底座壳体的中间向上凸出、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与主机壳体的中间向上凹陷、外周倾斜的结构相适配,可对主机进行限位,防止主机偏置;同时,底座壳体的顶壁上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有利于充电底座的顶壁排水,可将主机的沥水孔流出的水导走,方便主机的排水,减少残留水对充电的影响。
26.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壳体的导水斜面与主机壳体的配合斜面的斜率不同,以在导水斜面与配合斜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或者,在底座壳体的顶壁的上端面和主机壳体的底壁的下端面至少之一上设有支撑筋,以在底座壳体的顶壁和主机壳体的底壁之间形成过水间隙,过水间隙的设置,方便主机的沥水孔流出的残余水通过过水间隙排出。
2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4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磁铁盖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充电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充电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充电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图1所示的净化器的无线充电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净化器的充电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3.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7为图16所示的净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5.图18为图17中c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46.图19为图16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0为图16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8.图21为图16所示的净化器的充电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2为图16所示的净化器的充电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0.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净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1.图24为图23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52.图25为图23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6为图23所示的净化器的主机底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4.附图标记为:
[0055]1‑
主机,11

主机壳体,111

主机底壳,1110

沥水孔,1111

底部通孔,1112

第一磁铁安装槽,1113

固定筋,1114

第一螺钉柱,1115

第二螺钉柱,1116

定位筋,1117

卡扣筋,1118

上盖限位筋,1119

第二限位筋,1120

弧形过渡面,1121

底部平面,1122

配合斜面,1123

第二支撑筋,1124

过水间隙,113

主机上盖,1131

旋转卡扣,1132

筋位槽,1133

过水孔,12

第一定位磁铁,13

磁铁盖,131

密封件安装槽,132

凸耳,133

第一螺钉孔,134

定位环筋,14

密封件,15

电解装置,151

定位凸台,152

l型台阶面,153

第二螺钉孔,154

定位槽,16

螺钉,2

充电底座,21

底座壳体,211

充电上盖,2111

第二磁铁安装槽,2112

固定卡扣,2113

第三螺钉柱,2114

第四螺钉柱,2115

线圈槽,2116

第一限位筋,2117

弧形面,2118

中心平面,2119

导水斜面,212

充电底壳,2121

第四螺钉孔,2122

第一支撑筋,22

第二定位磁铁,23

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1

充电线圈,232

第三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57]
实施例一:
[005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包括主机1和充电底座2,主机1包括主机壳体11和设置在主机壳体11内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充电底座2包括底座壳体21和设置在底座壳体21内的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见图9),充电底座2和主机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至少之一设置。
[0059]
净化器主要包含主机1和充电底座2两部分,主机1用于净化杀菌,充电底座2用于为主机1充电。主机1和充电底座2内分别设有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以便通过充电底座2对主机1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60]
主机1的主机壳体11和充电底座2的底座壳体21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且定位结构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和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至少之一设置,定位结构可将主机1与充电底座2进行定位,使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上下正对,以方便进行充电,防止主机1相对于充电底座2偏置,提升了主机1的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且延长了主机1内电池的充电寿命。
[0061]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

图4和图9所示,定位结构包括安装在主机壳体11内的第一定位磁铁12和安装在底座壳体21内的第二定位磁铁22,且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之间存在磁吸力。
[0062]
主机壳体11内设有第一定位磁铁12,底座壳体21内设有第二定位磁铁22,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之间存在磁吸力,利用该磁吸力可对主机1进行定位,自动修正主机1的偏移。具体地,主机1放置在充电底座2上充电,当主机1放置偏位时,由于充电底座2中的第二定位磁铁22与主机1中的第一定位磁铁12异性相吸,第二定位磁铁22将第一定位磁铁12吸引至最近距离,使主机1位置自动调整至与充电底座2的中心对齐的状态,保证充
电底座2中的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与主机1内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对齐,保证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006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的数量相同,使得主机1相对充电底座2能够自动调整至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一一对应,此时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对齐,保证充电效率。
[006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磁铁12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第二定位磁铁22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设置。
[0065]
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磁铁12设置有一个、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第二定位磁铁22也设置有一个、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设置。
[0066]
当然,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如:第一定位磁铁12可设置有一个、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第二定位磁铁22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设置;或者,第一定位磁铁12设置有多个,且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置,第二定位磁铁22可设置有一个、呈环形,且环绕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设置。
[0067]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磁铁12固定在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第二定位磁铁22固定在底座壳体21的顶壁上。
[0068]
第一定位磁铁12固定在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第二定位磁铁22固定在底座壳体21的顶壁上,可缩短第二定位磁铁22与第一定位磁铁12之间的距离,增强二者之间的磁吸力,有利于校正主机1的偏位。
[0069]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

图5所示,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设有安装第一定位磁铁12的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的安装口固定有磁铁盖13,且磁铁盖13与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之间设有密封件14。
[0070]
第一定位磁铁12可安装在主机壳体11的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内,并通过磁铁盖13固定在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内,防止磁铁脱出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磁铁盖13与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之间设有密封件14,使得第一定位磁铁12处于磁铁盖13、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和密封件14形成的密封空间内,防止净化器的主机1进行工作净化时,水与第一定位磁铁12接触,影响磁性,同时还可防止污染物进入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内,方便主机1的清洗。
[0071]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主机壳体11包括固定连接的主机底壳111和主机上盖113,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设置在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且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的安装口朝上,第一定位磁铁12自上方安装到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内。
[0072]
磁铁盖13可通过螺钉16固定至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其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螺钉柱1114,磁铁盖13上设有凸耳132,凸耳132上设有第一螺钉孔133,螺钉16可穿过第一螺钉孔133后连接至第一螺钉柱1114。凸耳132的下端面上设有环绕第一螺钉孔133的定位环筋134,第一螺钉柱1114的上端伸入定位环筋134的中空腔体内,以实现磁铁盖13的定位,使第一螺钉孔133与第一螺钉柱1114对齐,便于磁铁盖13通过螺钉16固定至主机底壳111。磁铁盖13通过螺钉16固定,使得主机1磁铁盖13的拆装方便,进而使得第一定位磁铁12安装拆卸方便。
[007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磁铁盖13上设有安装密封件14的呈环形的密封件安装槽131,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设有环绕第一定位磁铁12的呈环形的固定筋1113,固定筋1113插入密封件安装槽131内并压紧密封件14。其中,密封件14可为o型圈。
[007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设有环绕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的环形的固定筋1113,使得固定筋1113环绕在第一定位磁铁12外。如图6所示,磁铁盖13上设有开口向下的密封件安装槽131,密封件14可卡入密封件安装槽131内。如图3所示,磁铁盖13固定至主机底壳111后,固定筋1113可插入密封件安装槽131内,固定筋1113和密封件安装槽131可挤压密封件14,形成对第一定位磁铁12的密封。
[0075]
其中,密封件安装槽131的槽壁上可设置倒角,增强其导向性,方便密封件14的安装和固定筋1113的插入。当然,也可以在固定筋1113上设置倒角,便于固定筋1113插入密封件安装槽131内。
[0076]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主机上盖113上设有旋转卡扣1131和筋位槽1132,主机底壳111上设有卡扣筋1117和上盖限位筋1118,主机上盖113的旋转卡扣1131与主机底壳111的卡扣筋1117旋转扣合,实现主机上盖113和主机底壳111的装配固定,同时主机底壳111的上盖限位筋1118卡入主机上盖113的筋位槽1132中,形成限位。其中,旋转卡扣1131和卡扣筋1117可设有一个或多个,上盖限位筋1118和筋位槽1132可设有一个或多个。
[0077]
如图8所示,主机上盖113上还设有过水孔1133。主机1放入水槽内进行杀菌净化时,过水孔1133可将主机壳体11内外连通,以便水进入主机壳体11内进行电解,以及电解水自过水孔1133流出主机壳体11。
[0078]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底座壳体21包括固定连接的充电底壳212和充电上盖211,充电上盖211上设有第二磁铁安装槽2111,第二磁铁安装槽2111四周设有多个固定卡扣2112。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磁铁22可卡入第二磁铁安装槽2111中,并通过固定卡扣2112对第二定位磁铁22进行固定。固定卡扣2112的数量可为多个(如不少于3个),以防止第二定位磁铁22脱落。第二定位磁铁22通过固定卡扣2112固定,安装拆卸方便。
[0079]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开设有凹槽形成第一磁铁安装槽1112,充电上盖211上开设有凹槽形成第二磁铁安装槽,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的安装位置均设置为凹槽,缩短了第一定位磁铁12和第二定位磁铁22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二者之间的磁吸力,有利于校正主机1偏位。
[0080]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包括充电线圈231,充电上盖211上可设有线圈槽2115,充电线圈231可安装在线圈槽2115内,并可通过具有粘性的介质粘贴在线圈槽2115中。如图11所示,充电底壳212上可设有第一支撑筋2122,第一支撑筋2122可支撑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的充电线圈231的下部。
[0081]
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可通过螺钉固定至充电上盖211。其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无线充电输出模块23上可设有第三螺钉孔232,充电上盖211上可设有第三螺钉柱2113,第三螺钉柱2113的下端可设有环形凸筋,环形凸筋可伸入第三螺钉孔232内,螺钉可穿过第三螺钉孔232后固定至第第三螺钉柱2113。
[0082]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底壳212和充电上盖211可通过螺钉固定。如图10和图11所示,充电底壳212上可设有第四螺钉孔2121,充电上盖211上设有与第四螺钉柱2114,第四螺钉孔2121为台阶孔,第四螺钉柱2114的下端可伸入台阶孔内,螺钉可穿过第四螺钉孔2121后固定至第四螺钉柱2114。
[008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主机1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壳体11内的电解
装置15,电解装置15采用正负电解片直流电解技术电解水进行杀菌消毒净化。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设置在电解装置15内。
[0084]
当然,主机1还可利用其它方式进行杀菌净化,如主机1还包括臭氧发生器,并利用臭氧进行杀菌净化。
[0085]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电解装置15的下部设有定位凸台151,定位凸台151的外侧壁面呈l型台阶面152;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设有底部通孔1111,定位凸台151可插入底部通孔1111中,l形台阶面152的水平阶梯面与主机底壳111的底壁的上端面接触配合。
[0086]
如图5和图7所示,主机底壳111上设有第二螺钉柱1115和定位筋1116,电解装置15上设有第二螺钉孔153和定位槽154,定位筋1116可插入定位槽154内实现电解装置15与主机底壳111的定位,使第二螺钉孔153和第二螺钉柱1115对齐,螺钉可穿过第二螺钉孔153后与第二螺钉柱1115连接,以实现电解装置15与主机底壳111的固定。
[0087]
实施例二:
[008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定位结构。
[0089]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充电底座2和主机1之间的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壳体21的顶壁上的向上凸出的多个限位筋(第一限位筋2116),多个第一限位筋2116沿底座壳体21的周向布置,主机壳体11的底部位于多个第一限位筋2116围成的限位腔内。
[0090]
多个第一限位筋2116沿底座壳体21的周向布置,并且环绕在无线充电输出模块外,这样在多个第一限位筋2116内侧可围成一个限位腔。主机1进行充电时,主机壳体11的底部可位于多个第一限位筋2116围成的限位腔内,限位腔可对主机1进行定位,防止主机1偏置,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0091]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充电上盖211的顶壁上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一限位筋2116,不少于三个的第一限位筋2116沿着充电上盖211的周向均布。
[0092]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

图15所示,主机底壳111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1120,相应地,第一限位筋2116上设有弧形面2117,弧形过渡面1120和弧形面2117可均为圆弧面,且弧形面2117与弧形过渡面1120的曲率相同,弧形面2117可起到导向作用,方便主机1放置到充电底座2上,同时当主机1放置在充电底座2上后,由充电底座2上的第一限位筋2116限定主机1位置,防止主机1出现偏位放置。
[0093]
应对理解,主机底壳111的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过渡面不限于为弧面,还可以为直角、倒角形式均可,相应地,第一限位筋2116的形状同过渡面的形状一致。
[0094]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筋2116限制主机1充电时的位置,结构简单,更加方便,减少安装步骤;主机底壳111的侧壁与底壁之间设置弧形过渡面1120,有利于主机1内部的排水。
[0095]
实施例三:
[009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定位结构。
[0097]
本实施例中,如图17

图22所示,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环绕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设有多个沥水孔1110,底座壳体21的顶壁的上端面的外周为向下倾斜的导水斜面2119,主机壳体11的底壁的下端面的外周为与导水斜面2119相配合的配合斜面1122。
[0098]
底座壳体21的顶壁的上端面的外周为向下倾斜的导水斜面2119,即底座壳体21的
顶壁为中间向上凸出、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主机壳体11的底壁的下端面的外周为与导水斜面2119相配合的配合斜面1122,即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为中间向上凹陷、外周倾斜的结构。底座壳体21的中间向上凸出、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与主机壳体11的中间向上凹陷、外周倾斜的结构相适配,可对主机1进行限位,防止主机1偏置;同时,底座壳体21的顶壁上外周向下倾斜的结构,有利于充电底座2的顶壁排水,可将主机1的沥水孔1110流出的水导走,方便主机1的排水,减少残留水对充电的影响。
[0099]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充电上盖211的顶壁的上端面为凸台式表面,包括中心平面2118和环绕中心平面2118的导水斜面2119。如图19和图20所示,主机底壳111的底壁的下端面为凹槽式表面,包含底部平面1121和环绕底部平面1121的配合斜面1122。
[0100]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主机1放置到充电底座2上时,中心平面2118可与底部平面1121接触支撑,导水斜面2119可与配合斜面1122适配。主机底壳111的底壁设置为凹槽形状,充电上盖211的底壁设置为凸台形状,二者装配配合的同时具有限位作用。
[0101]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导水斜面2119与配合斜面1122的斜率不同,导水斜面2119与配合斜面112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1124。
[0102]
底座壳体21的导水斜面2119的斜率(即导水斜面211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主机壳体11的配合斜面1122的斜率(即配合斜面11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防止导水斜面2119与配合斜面1122完全贴合,主机1的残留水不易流出。在导水斜面2119与配合斜面112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1124,方便主机1的沥水孔1110流出的残余水通过过水间隙1124排出。
[0103]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配合斜面1122的斜率大于导水斜面2119的斜率。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导水斜面2119的斜率大于配合斜面1122的斜率。
[010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底部平面1121和中心平面2118可为平面,配合斜面1122与底部平面1121之间的夹角(即配合斜面1122的斜率)设置成大于导水斜面2119与中心平面2118之间的夹角(即导水斜面2119的斜率)。
[0105]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导水斜面2119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导水斜面2119的斜率)可设置为175
°
左右。当然,导水斜面2119与水平面的夹角不限于175
°
,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106]
本技术实施例中,主机1与充电底座2之间不仅通过主机底壳111的底壁上的凹槽形状与充电上盖211的底壁上的凸台形状配合限位,还通过其他结构进一步限位。
[0107]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壳体11的底壁上的向下凸出的多个限位筋(第二限位筋1119),多个第二限位筋1119沿主机壳体11的周向布置,底座壳体21的顶部位于多个第二限位筋1119围成的限位腔内。
[0108]
多个第二限位筋1119沿主机壳体11的周向布置,这样在多个第二限位筋1119内侧可围成一个限位腔。主机1进行充电时,多个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可套设在底座壳体21的顶部外(即底座壳体21的顶部可位于多个限位筋围成的限位腔内),以对主机1进行定位,防止主机1偏置,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0109]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二限位筋1119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并沿主机壳体11的周向均布,且第二限位筋1119的内侧面与充电底座2的外侧壁面相适配。
[0110]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沥水孔1110设置在配合斜面1122上,且沥水孔1110设置有多个,并沿主机底壳111的周向均布。
[0111]
实施例四:
[01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其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过水间隙1124的形成方式。
[0113]
本实施例中,底座壳体21的顶壁的上端面和主机壳体11的底壁的下端面至少之一上设有支撑筋,使底座壳体21的顶壁的上端面和主机壳体11的底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1124,如图23和图24所示。
[0114]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在主机底壳111的配合斜面1122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筋1123,多个第二支撑筋1123可沿主机底壳111的周向布置(如均布)。
[0115]
主机1放置在充电底座2上后,第二支撑筋1123可支撑在导水斜面2119上,在导水斜面2119与配合斜面112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1124,方便主机1的残余水排出。
[0116]
当然,第二支撑筋也可以设置在充电上盖211的导水斜面2119上。
[011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0118]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性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