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沉香茶粉及其制备方法、用途与流程

2021-10-16 00: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沉香 制备方法 用途 特别 加工


1.本发明涉及沉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用途。


背景技术:

2.沉香,又成白木香,属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目前沉香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枝根生产沉香,但由于结香周期过长,且取材后对树木的损伤很大,对沉香资源的利用率很低。通俗的讲,沉香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沉香油,即从沉香中提取的具有香气的低极性或挥发性的油状物质。目前已报道沉香挥发油中的挥发与半挥发性成分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有70多个,发现2

(2

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80多个,此外还有简单挥发性芳香族成分30多个。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性倍半萜成分具有镇静安神和健胃的作用,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过敏作用和神经保护等方面的活性,芳香族成分具有止咳功效等。
3.沉香树每年生产的种子量丰富,但是沉香种子在热带及亚热带很容易腐败,除一部分沉香种子留用育苗外,绝大部分丢弃,造成极大浪费。随着近年来沉香树种植面积的扩大,沉香种子资源也越来越多,但沉香种子研究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技术中,有见赵东等人关于白木香种子贮藏过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邬璟等人关于白木香种子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的研究、郑威等人关于白木香种子脂溶性成分及其抗肝癌活性的研究,以及有关对白木香种子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等,可见白木香种子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现有的沉香茶多见使用含有树脂的沉香木材作为原材料,部分使用沉香叶作为沉香茶的原材料,而沉香种子在茶饮和烘焙的应用还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有沉香种子的沉香茶粉,并利用发酵方法制备沉香茶粉,以提高沉香资源的利用价值。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还包括第二原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沉香叶、沉香花、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沉香种子与第二原料的重量配比为1:0.2

0.8。
9.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发酵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

10

4℃低温下,干燥12

24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40

60℃温度下恒温干燥6

12h。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酵是自然堆积发酵5

10天。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酵是人工发酵,所述人工发酵是混合粉和发酵菌混合后在温度35

38℃、湿度在60

80%条件下发酵12

48h。
12.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酵菌为可可毛色二孢菌、色二孢属菌、可可球二孢
菌、砖红镰孢、曲霉、毛霉、青霉、木霉、裂褶菌、头孢霉属、镰孢属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
13.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混合粉与发酵菌的重量配比为:1:0.015

0.03。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400目以上的粉末。
15.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应用,所述沉香茶粉在茶饮、烘焙上的应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1)沉香种子中含有较高的沉香油,本发明充分利用沉香种子资源,降低资源浪费,也为沉香茶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
18.(2)本发明利用发酵方法制备沉香茶粉,促进微生物对沉香物质的二次转化,提高了沉香油的产出,所以通过发酵更进一步提高了沉香的利用率。
19.(3)本发明利用沉香种子作为原料及发酵制备沉香茶粉有利于提高沉香茶粉的综合品质,所述的沉香茶粉外形为较细的粉末、黄色为主;汤色以黄为主,明亮,无茶渣;气味醇香、较浓;滋味浓郁,有回甘,综合评分在93分以上。
20.(4)本发明所述的沉香茶粉充分发挥了沉香的药物功效,又增加沉香茶的种类和用途,本技术所述的沉香茶粉符合ny/t 2672

2015茶粉标准。
21.(5)本技术所述的沉香茶粉由于经过超微粉碎,茶粉达到400目以上,不仅可以保证茶的香醇浓厚,也可以应用于烘焙上,增加糕点的风味和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发明人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为沉香种子。所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沉香种子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沉香粉末;所述沉香粉末经过自然堆积发酵10天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4℃低温下,干燥24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60℃温度下恒温干燥12h。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400目的粉末。上述沉香茶粉应用于茶饮上。
25.实施例2
26.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为沉香种子。所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沉香种子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沉香粉末;所述沉香粉末经过人工发酵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4℃低温下,干燥24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60℃温度下恒温干燥12h。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400目的粉末。上述沉香茶粉应用于茶饮上。
27.所述人工发酵是混合粉和发酵菌混合后在温度35℃、湿度在80%条件下发酵24h。所述发酵菌为可可球二孢菌、砖红镰孢、木霉、裂褶菌、头孢霉属、镰孢属任意比例混合。所述混合粉与发酵菌的重量配比为:1:0.01。
28.实施例3
29.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沉香叶。所述沉香种子与沉香叶的重量配比为1:0.5。
30.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自然堆积发酵5天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2℃低温下,干燥20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60℃温度下恒温干燥12h。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650目的粉末。上述沉香茶粉在烘焙上的应用。
31.实施例4
32.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沉香叶。所述沉香种子与沉香叶的重量配比为1:0.5。
33.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人工发酵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2℃低温下,干燥20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60℃温度下恒温干燥12h。所述人工发酵是混合粉和发酵菌混合后在温度38℃、湿度在80%条件下发酵36h。所述发酵菌为可可毛色二孢菌、色二孢属菌、可可球二孢菌、砖红镰孢、曲霉、毛霉、青霉、木霉、裂褶菌、头孢霉属、镰孢属任意比例混合。所述混合粉与发酵菌的重量配比为:1:0.01。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650目的粉末。上述沉香茶粉在烘焙上的应用。
34.实施例5
35.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第二原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沉香叶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以1:2比例混合所述沉香种子与第二原料的重量配比为1:0.2。
36.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自然堆积发酵7天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

10℃低温下,干燥12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40℃温度下恒温干燥6h。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800目的粉末。一种上述沉香茶粉在茶饮上的应用。
37.实施例6
38.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第二原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沉香叶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以1:2比例混合所述沉香种子与第二原料的重量配比为1:0.2。
39.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人工发酵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

10℃低温下,干燥12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40℃温度下恒温干燥6h。所述人工发酵是混合粉和发酵菌混合后在温度35℃、湿度在70%条件下发酵24h。所述发酵菌为可可毛色二孢菌、色二孢属菌毛霉、青霉、木霉、裂褶菌、头孢霉属、镰孢属以任意比例混合。所述混合粉与发酵菌的重量配比为:1:0.015。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800目的粉末。一种上述沉香茶粉在茶饮上的应用。
40.实施例7
41.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沉香花。所述沉香种子与沉香花的重量配比为1:0.6。
42.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自然堆积发酵5天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
所述原料在2℃低温下,干燥20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60℃温度下恒温干燥12h。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650目的粉末。上述沉香茶粉在烘焙上的应用。
43.实施例8
44.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包括沉香种子和第二原料,所述第二原料为沉香叶、沉香花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以1:1:1比例混合,所述沉香种子与第二原料的重量配比为1:0.8。
45.一种上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依次经过低温干燥和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所述混合粉经过人工发酵后恒温烘干,制成沉香茶粉;所述低温干燥是将所述原料在

10℃低温下,干燥12h;所述恒温烘干是在40℃温度下恒温干燥6h。所述人工发酵是混合粉和发酵菌混合后在温度35℃、湿度在70%条件下发酵24h。所述发酵菌为可可毛色二孢菌、色二孢属菌毛霉、青霉、木霉、裂褶菌、头孢霉属、镰孢属以任意比例混合。所述混合粉与发酵菌的重量配比为:1:0.015。所述粉碎为超微粉碎,将所述原料粉碎成800目的粉末。一种上述沉香茶粉在茶饮上的应用。
46.对比例1
47.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为沉香叶。所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沉香叶与实施例1的沉香种子采自同一棵树。
48.对比例2
49.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为含有树脂的沉香块。所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与实施例1的沉香种子采自同一棵树。
50.对比例3
51.一种沉香茶粉,所述沉香茶粉的原料为沉香花。所述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所述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与实施例1的沉香种子采自同一棵树。
52.茶粉感官评定测试
53.根据gb/t23776

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人员对沉香茶粉作为粉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审评人员、审评用水、审评环境、审评操作方法等均依据gb/t23776

2018进行。
54.表1沉香茶粉感官评分表
55.[0056][0057]
由表1可知,实施例1

8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上的综合评分(在93分以上)要好于对比例1

3。单一的沉香叶在气味上较淡,滋味青涩;单一的沉香花香气淡,滋味淡;单一的含树脂的沉香块气味和滋味都过浓;本技术通过沉香种子作为原料制备的沉香茶粉在整体综合品质上高于单一的沉香叶、沉香花或含树脂的沉香块制备的沉香茶粉。
[0058]
茶粉理化指标
[0059]
根据ny/t 2672

2015茶粉标准,测得实施例1

6的理化指标如下表2,其颗粒大小均≤75um、水分含量均≤6.0%和灰分含量均≤7.0%,符合ny/t2672

2015茶粉标准。
[0060]
表2
[0061][0062]
茶粉沉香油的含量测定
[0063]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将本发明发酵前的粉末(或混合粉)和发酵后恒温烘干后的成品茶粉进行沉香油含量对比。具体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工艺条件为:分别将发酵前后的粉末在水中浸泡83h,晾干后,分别加入夹带剂乙酸乙酯(料液比1∶1.2),萃取压力28mpa,温度46℃,萃取时间2h,期间每隔0.5h收取萃取物,待完全收集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后,计算萃取率。y(%)=(w1/w2)
×
100%,式中:w1—提取的油的重量(g);w2—萃取前粉末
的重量(g)。
[0064]
根据实施例1

8的茶粉沉香油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根据表3可知,实施例1

8的发酵前粉末(混合粉),无论是单一成分的沉香种子粉末,还是沉香种子和沉香叶/沉香花混合的粉末,还是沉香种子、沉香叶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三者混合的粉末,还是沉香种子、沉香叶、沉香花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三者混合的粉末,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沉香油萃取率在24.8

45.6%之间。
[0065]
由实施例1

8的发酵后恒温烘干后的成品茶粉可知,无论是单一成分的沉香种子粉末,还是沉香种子和沉香叶/沉香花混合的粉末,还是沉香种子、沉香叶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三者混合的粉末,还是沉香种子、沉香叶、沉香花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三者混合的粉末,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沉香油萃取率在30.6

54.5%之间,而且发酵后比发酵前的萃取率要高,证明经过发酵后,沉香粉末的含油量更高,即发酵促进了沉香物质的二次转化。
[0066]
由实施例1和2对比、实施例3和4对比、实施例5和6对比后成品茶粉可知,人工发酵比自然发酵的萃取率高,证明人工发酵提供的发酵菌更能保证对沉香物质的二次转化,从而提高了茶粉沉香油的含量。而且人工发酵会比自然发酵时间更短。
[0067]
表3
[0068][0069][0070]
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1

3证明沉香种子、沉香叶、沉香花和含有树脂的沉香块四者利用相同条件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含有不同含量的沉香油,其中含有树脂的沉香块沉香油含量最高(与沉香块的选取有关),沉香种子次之,沉香花最低;且四者发酵后恒温烘干后的成品茶粉的沉香含油量都高于发酵前,这是由于发酵促进了沉香物质的二次转化,见表4。
[0071]
表4
[0072][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