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眼罩和附件式突起部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眼罩 突起 单元 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罩和附件式突起部单元。


背景技术:

2.作为能够进行眼周的指压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面部指压器具,其包括构成护目镜框的前面部;和在前面部设置于成为脸侧的面的突起部。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906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眼周的眼罩主体部;和多个突起部单元化而构成的、能够对上述眼罩主体部粘贴的突起部单元。
附图说明
6.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分解立体图。
7.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立体图。
8.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平面图,表示在佩戴时成为脸侧的面。
9.图4是沿着图3的a

a线的截面图。
10.图5中的(a)和(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图,其中图5的(a)是立体图,图5的(b)是截面图。
11.图6中的(a)、(b)、(c)和(d)分别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12.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罩主体和一对挂耳部的立体图。
13.图8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基部片的平面图。
14.图9中的(a)和(b)分别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粘贴单元部的平面图。
15.图10中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一个结构例的平面图,图10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另一结构例的平面图。
16.图11是沿着图10的(a)的a

a线的截面图。
17.图12中的(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平面图,图12的(b)和图12的(c)分别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18.图13中的(a)、(b)和(c)分别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1 的图,其中图13的(a)是立体图,图13的(b)是平面图,图13的 (c)是侧面图。
19.图14中的(a)、(b)和(c)分别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2 的图,其中图14的(a)是立体图,图14的(b)是平面图,图14的 (c)是侧面图。
20.图15中的(a)、(b)和(c)分别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3 的图,其中图15的
(a)是立体图,图15的(b)是平面图,图15的 (c)是侧面图。
21.图16中的(a)、(b)和(c)分别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4 的图,其中图16的(a)是立体图,图16的(b)是平面图,图16的 (c)是侧面图。
22.图17中的(a)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和第6实施方式的眼罩的平面图,图17的(b)和图17的(c)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关于突起部的安装性还有改善的余地。
24.本实用新型涉及突起部的安装性良好的眼罩和附件式突起部单元。
25.以下,利用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全部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26.本实施方式的眼罩的各种构成要素不必分别地独立存在,允许多个构成要素作为一个部件形成的情况、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部件形成的情况、某个构成要素是其它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某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它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的情况等。
27.〔第1实施方式〕
28.首先,使用图1至图5的(b)说明第1实施方式。
29.图5的(b)表示在图3的a

a线及相当于其延长线的位置的截面。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包括:覆盖眼周的眼罩主体部10;多个突起部52单元化而构成的、对眼罩主体部10粘贴的突起部单元50。
31.依据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将突起部单元 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以图2的状态)而使用眼罩100。即,使用者能够选择是否使用突起部单元50等。使用者在佩戴眼罩100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用手将眼罩主体部10向脸侧按压,能够由突起部52进行眼周的穴位按压。
32.在此,由于能够将多个突起部52单元化而构成的突起部单元50 对眼罩主体部10进行粘贴,因此能够将多个突起部52统一地安装于眼罩主体部10。即,多个突起部52对眼罩主体部10的安装变得容易 (突起部52的安装性变得良好)。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除了眼罩主体部10和突起部单元50以外,还具有对于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从而能够挂于耳部的一对挂耳部3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具有收纳和保持在眼罩主体部10的内部的发热体20(图 4)。
34.眼罩主体部10是在使用者佩戴的状态下覆盖使用者的双眼的部分,例如如图1等所示,具有覆盖左眼的左眼覆盖部10a和覆盖右眼的右眼覆盖部10b。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分别形成为具有圆角的大致正方形(参照图3)。另外,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形成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在图3中左右排列地配置。
35.眼罩主体部10形成为横长的形状。眼罩主体部10由可挠性的(柔软的)片材构成。
3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谓横宽方向是指,如图3所示在使眼罩主体部10平坦的状态下,与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的排列方向一致的方向。横宽方向在将一对挂耳部30展开而使眼罩100的整体平坦的状态下,与从一方的挂耳部30向另一方的挂耳部30
去的方向一致。即,横宽方向为图3中的左右方向。
3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侧和下侧是指,直立的使用者佩戴着眼罩100的状态下成为上侧和下侧的方向。上侧和下侧为图3中的上侧和下侧。
38.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上边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部1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上侧缝隙14。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边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部10的下边缘向上方延伸的下侧缝隙15。
39.上侧缝隙14和下侧缝隙15配置在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 10b的交界位置。下侧缝隙15配置于在眼罩100的佩戴时与使用者的鼻子对应的位置。
4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侧缝隙14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比下侧缝隙15的长度尺寸(上下尺寸)大。
41.如图4所示,眼罩主体部10包括在眼罩100的佩戴时位于脸侧的第1片11和在佩戴时位于脸的相反侧的第2片12。第1片11和第2 片12分别可以由单层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片的层叠体。
42.作为构成眼罩主体部10的片材(第1片11、第2片12)的材料能够举例例如无纺布、织布、其它编织物、聚乙烯或聚氨酯等树脂膜、多孔质体、它们的任意2种以上的组合等。
43.第1片11和第2片12例如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并且彼此重合,而且在接合部13彼此接合。第1片11和第2片12可以通过黏附或者粘接而接合,也可以通过热封而接合。
44.上述的上侧缝隙14形成于第1片11和第2片12两者,第1片11 的上侧缝隙14和第2片12的上侧缝隙14在俯视时彼此重叠。同样地,下侧缝隙15形成于第1片11和第2片12两者,第1片11的下侧缝隙15与第2片12的下侧缝隙15在俯视时彼此重叠。
45.接合部13配置在例如眼罩主体部10的(第1片11和第2片12 的)周缘部的整周、以及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从上端至下端的范围。即,接合部13配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周缘部。
46.发热体20例如分别配置在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
47.在左眼覆盖部10a中除了周缘部的区域、即左眼覆盖部10a的中央部,第1片11与第2片12彼此是非接合的,在该区域中,第1片 11与第2片12的间隙构成收纳发热体20的收纳空间18。
48.同样地,在右眼覆盖部10b中除了周缘部的区域、即右眼覆盖部 10b的中央部,第1片11与第2片12彼此是非接合的,在该区域中,第1片11与第2片12的间隙构成收纳发热体20的收纳空间18。
49.发热体20例如如图4所示,包括第1覆盖片21、第2覆盖片22 和保持在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22之间的片状的发热部23。发热体2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参照图3)。
50.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22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22以其外形线一致的方式彼此重合,并且其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由此,由第1覆盖片21和第2覆盖片22 构成将发热部23收纳在内部的收纳体。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 22的接合可以通过黏附或者粘接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热封进行。
51.第1覆盖片21和第2覆盖片22中,第1覆盖片21配置在第1片 11侧、即眼罩100的佩
戴时成为脸侧的一方,第2覆盖片22配置在第 2片12侧、即佩戴时成为脸侧的相反侧的一方。
52.发热部23包含被氧化性金属,是利用该被氧化性金属与氧接触而发生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产生加热了的水蒸汽的部位。发热部23 包含被氧化性金属、反应催化剂、电解质和水。
53.发热部23的平面形状例如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发热部23被保持于由第1覆盖片21和第2覆盖片22构成的收纳体的内部、即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22的间隙中。
54.发热体20在图4所示的接合部24中与眼罩主体部10接合。接合部24例如配置在发热体20的横宽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中。更详细而言,接合部24例如在各发热体20中,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端部边缘。接合部24将各发热体20与第2片12的内表面彼此接合。
55.但是,接合部24也可以配置于发热体20的整个面。另外,发热体20也可以不与第2片12的内表面、而与第1片11的内表面在接合部24接合,也可以与第1片11的内表面和第2片12的内表面这两者在接合部24接合。
56.另外,第1片11的内表面可以在整个面与发热体20或者第2片 12在接合部24或者接合部13接合。同样,第2片12的内表面也可以在整个面与发热体20或者第1片11在接合部24或者接合部13接合。即,发热体20的单面或者双面可以在其整个面与第1片11或者第2 片12接合。
57.在此,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22中的至少一者由具有通气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覆盖片21与第2覆盖片 22相比通气性更高。此外,第2覆盖片22也可以具有通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通气性。
58.另外,第1覆盖片21为透湿性片。另一方面,第2覆盖片22为透湿性片或者非透湿性片。第2覆盖片22为透湿性片的情况下,该第 2覆盖片22的通气性与第1覆盖片21的通气性相同,或者比第1覆盖片21的通气性低,或者比第1覆盖片21的通气性高。
59.另外,第1片11由具有通气性和透湿性的材料构成。第2片12 可以不具有通气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通气性。另外,第2片12可以具有透湿性,也可以实质上不具有透湿性。
60.像这样,眼罩主体部10包括片状的基材(第1片11和第2片12) 和设置于基材的发热体20。
61.一对挂耳部30分别由作为可挠性的(柔软的)片材的挂耳部构成片31构成。挂耳部构成片31可以由单层的片构成,也可以是多个片的层叠体。作为挂耳部构成片31,能够使用无纺布等纤维材料构成的纤维片。
62.一对挂耳部30各自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对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即,一方的挂耳部30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 对左眼覆盖部10a的左端部固定。同样地,另一方的挂耳部30的一端部在固定部33对右眼覆盖部10b的右端部固定。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4所示,挂耳部30通过对在第1片11中成为脸侧的面在固定部33 接合而被固定。挂耳部30对眼罩主体部10的的固定可以通过热封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黏附或者粘接来进行。固定部33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固定部33例如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呈长条形状(上下延伸)。
63.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挂耳部30中,有时将眼罩主体部10 侧(左眼覆盖部10a
侧或者右眼覆盖部10b侧)称为基端(基端侧)、将离眼罩主体部10较远的一侧称为前端(前端侧)。即,挂耳部30的基端侧的部位对眼罩主体部10在固定部33固定。
64.挂耳部30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形成为同样的形状。
65.例如在眼罩100折叠的状态(被展开前的状态)(未图示)下,相对于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分别各重叠一方的挂耳部30。在该状态下,构成为左眼覆盖部10a的外形线与重叠于该左眼覆盖部 10a的挂耳部30的外形线在俯视时彼此一致,并且右眼覆盖部10b的外形线与重叠于该右眼覆盖部10b的挂耳部30的外形线在俯视时彼此一致。
66.一对挂耳部30分别具有用于将该挂耳部30挂于耳部的挂耳用开口3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挂耳用开口32为贯通挂耳部30的正反面的贯通孔。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挂耳用开口32 也可以是形成于挂耳部30的缝隙。挂耳用开口32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挂耳用开口32形成为在横宽方向上为长条状。
67.一对挂耳部30分别具有与挂耳用开口32连接的第1挂耳用缝隙 34和第2挂耳用缝隙35。其中第1挂耳用缝隙34从挂耳用开口32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第2挂耳用缝隙35从挂耳用开口32的前端缘向前端侧延伸。例如第1挂耳用缝隙34比第2挂耳用缝隙35长。
68.此外,眼罩100在使用前的状态下,被封入于由软质包装材料构成的包装袋(未图示)中。在使用时从包装袋取出眼罩100,由此发热体20的发热部23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该发热部23发热并且产生水蒸汽(蒸汽温热),该水蒸汽经由第1覆盖片21和第1片11释放到外部。
69.由此,使用者通过佩戴眼罩100,该水蒸汽被供给到使用者的面部。由此成为用蒸毛巾将使用者的面部温热的情况。
70.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为蒸汽温热器具。
7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具有多个突起部52,能够一边由发热体20将面部(眼周)加温一边由这些突起部52进行穴位按压。由此,能够获得由发热体20实现的温热作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蒸汽温热作用)与穴位按压的协同增效作用。
72.此外,眼罩100中的除了突起部单元50以外的部分(眼罩主体部 10和一对挂耳部30)的构造并不限于上述例子,能够使用其它一般的蒸汽温热器具的构造。
73.接着,对突起部单元50进行详细说明。
74.如图5的(a)和图5的(b)所示,突起部单元50包括:基部51;设置在基部51的多个突起部52;和用于将基部51对眼罩主体部10 粘贴的粘贴部53(图5的(b))。基部51例如形成为平坦。
75.突起部单元50由于不仅具有突起部52还具有基部51,能够抑制突起部52陷入眼罩主体部10的状况,并且能够使突起部52相对于眼罩主体部10的姿态稳定。由此,能够由突起部52以更充分的强度稳定地进行穴位按压。
7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和图2所示,突起部单元50具有分别配置在与左右的眼对应的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开口54。即,在基部 51形成有左右一对开口54。基部51例如形成为横倒的8字的形状。如图2所示,基部51形成为沿着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和右眼覆盖部10b的周缘部的形状,沿着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和右眼覆盖部 10b的周缘部而设置。
77.在使用者佩戴着眼罩100的状态下,以从使用者的脸的前方看眼罩100时,使眼球容纳在开口54的内侧的方式,设定开口54的尺寸、形状和配置。
78.因此,能够将发热体20产生的热和蒸汽经由发热体20的第1覆盖片21、眼罩主体部10的第1片11和突起部单元50的开口54供给到使用者的眼周。
79.如图3所示,在与各开口54的大致整个区域对应的区域中配置有各发热体20。各发热体20可以配置在比各开口54狭窄的区域中,也可以配置在与各开口54相同的区域中,也可以配置在比各开口54广的区域中。
80.粘贴部53形成在基部51的背面、即与从基部51起的突起部52 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的面。粘贴部53可以形成在基部51的背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以形成在粘贴部53的背面的一部分区域(例如分散的多个部位)。
81.粘贴部53例如是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层。但是,粘贴部53也可以是相对于无纺布能够粘贴的面紧固件(尼龙搭扣,魔术贴)。
82.在突起部单元5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上边缘部,形成有从突起部单元50的上边缘向下方延伸的上侧缝隙55。在突起部单元5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边缘部,形成有从眼罩主体部10的下边缘向上方延伸的缺口形状部56。
83.上侧缝隙55和缺口形状部56位于左眼覆盖部10a与右眼覆盖部 10b的交界位置。
8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缺口形状部56的上下尺寸比上侧缝隙55 的上下尺寸大。
85.如图2和图3所示,在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眼罩主体部10的上侧缝隙14与突起部单元50 的上侧缝隙55彼此重叠。而且,在该状态下,眼罩主体部10的下侧缝隙15位于突起部单元50的缺口形状部56的横宽方向的中央。
86.在此,缺口形状部56比下侧缝隙15宽。并且,如图2所示,在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状态下,在从成为使用者的脸侧的一方观察眼罩100时,左眼覆盖部10a的下边缘部的右端部和右眼覆盖部10b的下边缘部的左端部位于缺口形状部56内。
87.因此,在眼罩100佩戴时,构成眼罩主体部10的第1片11和第2 片12经由缺口形状部56与使用者的鼻子接触,第1片11和第2片12 的弹力将基部51向远离鼻子的方向作用。由此,能够使基部51对于鼻的触碰柔软,或者能够抑制基部51对于鼻子的接触。
88.在基部51,在沿着左眼覆盖部10a的周缘部设置的部位,多个(作为一例有7个)突起部52排列为l字状地配置。同样地,在基部51 中,在沿着右眼覆盖部10b的周缘部设置的部位,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l字状地配置。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l字状地配置。
89.更详细而言,在突起部单元50的多个突起部52中包括:沿着设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 (作为一例有4个)突起部52;和沿着该发热体20的侧边缘20c上下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作为一例有3个)突起部52。在此,侧边缘20c 为发热体20的左右一对的侧边缘中、位于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侧边缘。
90.而且,在突起部单元50的多个突起部52中包括:沿着设置于右眼覆盖部10b的发热体20的上边缘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作为一例有4个)突起部52;和沿着该发热体20的侧边缘(位于眼罩主体部 10的横宽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侧边缘)上下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作为一例有3个)突起部52。
91.在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状态下,通过沿着发热体20的上边缘左右
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能够适当地按压眼周的穴位中的眼上方的穴位。另外,通过沿着发热体20的侧边缘(位于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侧边缘)上下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能够适当地按压眼周的穴位中的眼侧方的穴位(太阳穴的穴位等)。
92.像这样,多个突起部52中包括:在第1方向(例如左右方向)上排列的2个以上的突起部52;和在与第1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上排列的2个以上的突起部52。
93.更详细而言,多个突起部52沿着夹着发热体20的角部的2边(例如上边缘和侧边缘)排列。
9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彼此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配置有基部51的一部分。因此,能够由各个突起部52充分地按压皮肤来进行穴位按压。
9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状态下,在沿着发热体20的下边缘20b的位置没有配置突起部52,另外,在沿着发热体20的左右一对侧边缘中、位于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侧边缘20d的位置,没有配置突起部52。即,多个突起部52避开发热体20的下边缘20b而配置。
96.如图4所示,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上的突起部单元50的尺寸(图 4中所示的高度尺寸t1)比发热体20的配置区域中的眼罩主体部10 的厚度尺寸(图4中所示的厚度尺寸d)大。根据这样的结构,突起部52进行的穴位按压变得更容易。
97.更优选的是,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上的突起部52的尺寸(图4 中所示的高度尺寸t2)比发热体20的配置区域中的眼罩主体部10的厚度尺寸(图4中所示的厚度尺寸d)大。根据这样的结构,突起部 52进行的穴位按压变得更容易。
9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52为包括第1阶部52a和第2阶部52b的多阶构造,该第2阶部52b配置在比第1阶部52a靠该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前端侧的位置,且在该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上看该突起部52时,该第2阶部52b的尺寸比第1阶部52a小。
99.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52为第1阶部52a 和第2阶部52b的2阶构造。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突起部52也可以形成为3阶构造以上的阶(层、级)构造,也可以为1 阶构造。
100.突起部52形成为多阶构造,由此在例如一部分的阶(例如第1阶部52a)被压坏的状态下,能够由突起部52(主要是第2阶部52b)进行舒适的穴位按压。另外,在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上看该突起部52 时,由于第2阶部52b的尺寸比第1阶部52a小,能够由第2阶部52b 局部地对皮肤进行按压,因此能够实现更加舒适的穴位按压。
101.更详细而言,第1阶部52a例如为半球状(圆顶状)的形状。另外,第2阶部52b例如为圆锥状的形状。但是,第2阶部52b的顶部带有圆弧。另外,第1阶部52a与第2阶部52b彼此同心地配置。
10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52(第1阶部52a和第2阶部52b) 的内部成为空洞。
103.但是,第1阶部52a和第2阶部52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例。
104.突起部52的高度尺寸t2、即在突起部52的突出方向上的突起部52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8mm以下。通过使突起部52的高度尺寸t2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能够由突起部52进行充分且适度的穴位按压。
105.突起部52的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20mm 以下,更优选为3mm
以上且15mm以下。通过使突起部52的直径为 2mm以上且20mm以下,能够由突起部52进行充分且适度的穴位按压。
106.第1阶部52a的高度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8mm以下。
107.第2阶部52b的高度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mm以上且 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
108.第2阶部52b的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1mm以上且 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
109.相邻的突起部52间的距离优选小于突起部52的直径,更优选为突起部52的直径的1/2以下。相邻的突起部52的中心间距离优选小于突起部52的直径的2倍,更优选为突起部的直径的1.5倍以下。
110.这里,突起部单元50是本实施方式的附件式突起部单元。
111.即,本实施方式的附件式突起部单元是粘贴于覆盖眼周的眼罩100 的眼罩主体部10而使用的附件式突起部单元,包括:基部51;设置在基部51的多个突起部52;和用于将基部51对眼罩主体部10粘贴的粘贴部53。
11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由1个片50a构成。即,片50a包括:构成基部51的平坦部;和以基部51为基准地向一侧凸出地弯曲的多个凸部,各凸部构成突起部52。
113.此外,在片50a中,构成突起部52的部分的厚度与构成基部51 的部分的厚度设定为彼此相等的厚度。但是,如后文所述,片50a能够通过模压成形来制作。由此,关于作为片50a的材料的片的伸展,设想在突起部52中的伸展比在基部51中的伸展大。因此,在片50a 中,构成突起部52的部分的厚度比构成基部51的部分的厚度稍薄。
11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50a例如由1层无纺布片构成。
115.作为该无纺布片的材料能够举例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者它们的复合纤维。作为无纺布片的制法,能够举例纺粘法、针刺法、水刺法、熔喷法、闪蒸纺丝法、气流成网法、热风法等。
116.无纺布片例如包括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和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彼此结合而成的结合部。
117.构成该无纺布片的第1树脂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举例聚乙烯、聚丙烯、尼龙、人造丝、聚苯乙烯、丙烯酸、维尼纶、纤维素、芳纶、聚乙烯醇、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118.构成无纺布片的第2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是比构成无纺布片的第1树脂材料低熔点的材料。构成无纺布片的第2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举例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或者低熔点pet (共聚酯),其中优选聚乙烯、或者低熔点的pet。
119.此外,构成无纺布片的纤维可以为芯鞘结构,其包括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和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
120.无纺布片中的第1树脂材料的含量比无纺布片中的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多。
121.优选,无纺布片的第1树脂材料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另外,无纺布片的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122.通过将无纺布片中的第1树脂材料和第2树脂材料的含量如上所述地设定,能够充
分地确保无纺布片的通气性,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无纺布片的刚性。
123.无纺布片的克重优选为15g/m2以上且500g/m2以下,尤其优选为 30g/m2以上且350g/m2以下。通过使无纺布片的克重为15g/m2以上,能够确保片50a的充分的强度。通过使无纺布片的克重为500g/m2以下,能够获得片50a的更良好的通气性,能够使蒸汽容易地经由突起部单元50的基部51、突起部52而释放到脸侧。
124.片50a中构成基部51的平坦部的厚度优选为0.03mm以上且 2.6mm以下,尤其优选为0.08mm以上且1.25mm以下。通过使平坦部的厚度为0.03mm以上,片50a的形态保持性良好。通过使平坦部的厚度为2.6mm以下,能够获得片50a的更良好的通气性,能够使蒸汽容易地经由突起部单元50的基部51、突起部52释放到脸侧。
125.接着,对制造突起部单元50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126.突起部单元50的制造方法,例如包括通过将整体平坦的无纺布片加压而将该无纺布片加工成具有基部51和突起部52的形态的工序。
127.在此,进行模压前的无纺布片包括例如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第1 纤维和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第2纤维(第1纤维和第2纤维的混合棉的情况)。但是,构成无纺布片的纤维也可以是包括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芯和由第2树脂材料构成的鞘的芯鞘结构。
128.通过对无纺布片进行热加压,将无纺布片加工成具有基部51和突起部52的形态。
129.在此,热加压的温度设定为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与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的中间的温度。即,热加压的温度为小于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且为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
130.由此,由于能够使第2树脂材料热熔融而第1树脂材料不热熔融,因此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该纤维可以是芯鞘结构的芯的部分) 彼此能够经由热熔融了的第2树脂材料结合。即,热熔融了的第2树脂材料构成将由第1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彼此结合的接合部。
131.其结果是,能够确保片50a的通气性,并且能够充分地确保片50a 的刚性。即,能够充分地确保基部51的通气性和刚性,并且关于突起部52,从该突起部52的基端至前端也能够确保通气性,并且使整体具有充分的刚性。
132.在此,热加压的温度优选在第2树脂材料能够充分地热熔融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设定为低温(例如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 30℃以下的温度,优选为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 20℃以下的温度)。通过进行这样的设定,能够使热加压后的片50a具有无纺布的质感,突起部单元50的肌肤触感变得良好。
133.接着,根据需要将无纺布片裁断,由此将片50a加工为所希望的平面形状。
134.接着,在片50a的基部51的背面,利用粘合剂等形成粘贴部53。由此能够制造突起部单元50。
135.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片50a由1层无纺布片构成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片50a也可以形成为多层结构。
136.例如片50a可以包括:构成该片50a的一方的最外层的第1无纺布片;构成该片50a的另一方的最外层的第2无纺布片;和构成位于第1无纺布片与第2无纺布片之间的中间层的通气片。
137.第1无纺布片和第2无纺布片分别与上述的无纺布片是同样的。
138.通气片包含比第2树脂材料熔点高的第3树脂材料。
139.通气片的通气性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气片的透湿度优选为100g/ (m2·
24h)以上且13000g/(m2·
24h)以下,尤其优选为200g/(m2·
24h)以上且8000g/(m2·
24h)以下。
140.通气片的透湿度的测量例如能够用jis(z0208)cacl2法进行,测量条件能够设为40℃、90%rh。
141.通气片可以在其整个面具有通气性,也可以局部地具有通气性。
142.通气片优选克重为10g/m2以上且200g/m2以下,尤其优选为 2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143.作为通气片,能够举例在由聚乙烯、聚丙烯纤维等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树脂构成的片机械性地形成有通气孔的通气片;通过将这些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混合片延伸而使界面剥离以设置细微的通气孔的通气片;另外,能够举例利用其结晶结构的界面剥离而形成细微的通气孔的通气片;例用发泡成形所形成的连续气泡使细微的通气孔连通的通气片等。另外,作为通气片,能够举例由聚烯烃等的合成纸浆、木浆、人造丝、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维尼纶纤维、聚酯纤维等形成的无纺布、织布、合成纸、纸等。通气片也能够多个重叠地使用。
144.作为通气片,能够适宜地使用通过将聚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片延伸使其界面剥离,从而在该混合片形成有细微的通气孔的通气片。
145.更详细而言,作为通气片,能够使用例如通过将聚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片延伸而构成的通气片。
146.在片50a为第1无纺布片、第2无纺布片和通气片的3层结构的情况下,以将第1无纺布片、第2无纺布片和通气片按照该顺序层叠的状态进行热加压(模压),由此而形成突起部52。
147.在片50a为第1无纺布片、第2无纺布片和通气片的3层结构的情况下,热加压的温度也设定为第1树脂材料的熔点与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之间的温度。另外,热加压的温度优选在第2树脂材料能够充分地熔融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设定为低温(例如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 30℃以下的温度,优选第2树脂材料的熔点 10℃以下的温度)。
148.并且,片50a为第1无纺布片、第2无纺布片和通气片的3层结构时的热加压的温度设定为比通气片所包含的第3树脂材料的熔点低的温度,优选设定为比通气片的延伸温度低的温度。由此,即使在热加压后也能够维持通气片的通气孔,能够确保该通气片的通气性。
149.眼罩主体部10和突起部单元50优选包装在一起。即,例如在店铺中的眼罩100的售卖时、或者其它的流通时、保管时,眼罩主体部 10与突起部单元50是包装在一起的状态。作为一例,眼罩主体部10 和突起部单元50被收纳在共同的包装盒中。此外,眼罩主体部10和突起部单元50可以被收纳在共同的包装袋中,也可以被收纳在不同的包装袋中。
150.接着,说明使用眼罩100的方法的例子。
151.首先,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即,将基部51经由粘贴部53粘贴于第1片11。
152.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成为沿着眼罩主体部1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突起部单元50相对于眼罩主体部10定位地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
153.通过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形成多个突起部52沿着发热体20的周缘排列配置的状态。
154.在眼罩100佩戴时,使眼罩主体部10的第1片11处于脸侧、即使突起部单元50的突起部52处于脸侧,将左眼覆盖部10a和右眼覆盖部10b分别贴在左右的眼周,将一对挂耳部30分别挂在左右的耳部。
155.在此,像这样在使用者佩戴着眼罩100的状态下,以使多个突起部52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于按压使用者的眼周的穴位的位置的方式,构成眼罩100。即,多个突起部52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于眼的周围附近。
156.更详细而言,沿着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 中的至少一者配置在按压眼的上方的穴位的位置。另外,沿着发热体 20的侧边缘20c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中的至少一者配置在按压眼的侧方的穴位(太阳穴的穴位等)的位置。
15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沿着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配置在按压眼的上方的穴位的位置,沿着发热体20的侧边缘20c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配置在按压眼的侧方的穴位的位置。
158.在使用者佩戴着眼罩100的状态下,用手将眼罩主体部10向脸侧按压,由此能够由突起部52进行眼周的穴位按压。
159.另外,通过由沿着发热体20的周缘配置的突起部52进行穴位按压,能够进一步提高由发热体20产生的温热作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蒸汽温热作用)和穴位按压的协同增效作用。
160.在此,一对挂耳部30和眼罩主体部10分别由柔软的无纺布片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突起部52的位置的微调整。由此,使用者能够将突起部52的位置调整为觉得突起部52舒适的位置后进行突起部 52的穴位按压。
161.依据如上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以图2的状态)来使用眼罩100。即,使用者能够选择是否使用突起部单元50等。此外,根据突起部单元50的形状,使用者能够配合喜好来调节突起部单元50对眼罩主体部10的粘贴位置。
162.在此,能够将多个突起部52单元化而构成的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因此能够将多个突起部52统一地安装于眼罩主体部 10。即,多个突起部52对眼罩主体部10的安装变得容易(突起部52 的安装性变得良好)。
163.另外,眼罩100的制造者能够省略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工序。
164.此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发热体20也可以是不释放蒸汽的发热性部件。因此,眼罩100也可以不是蒸汽温热器具,而是单纯的温热器具。
165.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眼罩100具有发热体20 的例子,但眼罩100也可以不具有发热体20。因此,眼罩100也可以不是温热器具,而单纯是眼罩。
166.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构成突起部单元50的片50a由无纺布片构成的例子,但片50a也可以是树脂片或者橡胶片。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片50a具有通气性和透湿性的例子,但片50a也可以不具有通气性和透湿性的一者或者两者(也可以具有非通气性或者非透湿性)。
167.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突起部52的内部为空洞的例子,但突起部
52的内部也可以不是空洞(突起部52也可以形成为实心构造)。
168.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眼罩100是使用者使用一对挂耳部30佩戴的类型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眼罩100也可以是使用绑带(未图示)佩戴在头部来使用的类型。另外,眼罩100也可以是在使用者仰面躺着的状态下将眼罩主体部10 放置在眼周,而且在该眼罩主体部10之上放置眼枕等的重物来使用的类型。
169.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起初突起部单元50没有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使用者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 来佩戴眼罩100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突起部单元50也可以预先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
170.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突起部52以不与发热体 20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突起部52与发热体20的周缘部重叠地配置。通过采用这样结构,能够期待进一步提高发热体20产生的温热作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蒸汽温热作用)与穴位按压的协同增效作用。
171.<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
172.接着,使用图6的(a)至图6的(d)说明突起部单元50的变形例。能够代替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单元50(或者在上述第1 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单元50的基础上),将以下说明的各变形例的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来使用。此外,在图6的(a)至图6 的(d)的各图中将突起部52的形状简单地用圆表示,突起部52的形状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173.<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1>
174.如图6(a)所示,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i字状而配置。即,多个突起部52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配置。
175.<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2>
176.如图6的(b)所示,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t字状而配置。即,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中包括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和在与第1 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
177.<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3>
178.如图6的(c)所示,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十字状而配置。即,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中包括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和在与第1 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
179.<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4>
180.如图6的(d)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所具有的多个突起部52排列为弧状而配置。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能够将突起部单元50的多个突起部52沿着眉的上边缘配置(或者沿着眉配置)、或者沿着眼的下边缘配置于颧骨的上边缘(或者配置于下眼睑),能够将眼周的穴位中眼的上方或者下方的穴位由突起部52进行适当地按压。
181.突起部单元50能够以多个突起部52中包含沿着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图3)排列为向上凸出的弧状的3个以上的突起部52的方式配置。
182.此外,眼罩100也可以具有多个使用图6的(a)至图6的(d) 所说明的变形例的突起部单元50中的、相同形状的突起部单元50,或者具有多个彼此不同形状的突起部单元50。
183.即,也可以像这样,眼罩100具有多个突起部单元50。通过像这样构成,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调节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 10的数量和布局。
184.另外,像这样,在多个突起部单元50中也可以包括多个突起部52 的排列方式彼此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突起部单元50。通过像这样构成,使用者能够根据喜好选择突起部单元50的种类来使用。
185.〔第2实施方式〕
186.接着,使用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
187.本实施方式的眼罩(整体图示省略)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不同,关于其它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同样地构成。
188.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眼罩主体部10具有表示突起部单元50(图5的(a)、图5的(b))的粘贴位置的标示部19。标示部19例如是印刷在眼罩主体部10的第1片11的外表面的框形等。
189.该框形形成为例如与突起部单元50对应的形状。即,框形的形状形成为例如与突起部单元50的外形线和开口54的内周对应的形状。
190.此外,在该框形的形成区域也可以印刷图案(阴影图案)等。
191.依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眼罩主体部10具有表示突起部单元50的粘贴位置的标示部19,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对眼罩主体部10 粘贴突起部单元50的位置。另外,以标示部19的位置为对准的目标地将突起部单元50对眼罩主体部10定位,能够容易地将突起部单元 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
192.此外,突起部单元50的形状为使用图6的(a)至图6的(d)所说明的变形例的形状的情况下,同样地,也可以在眼罩主体部10形成标示部。此时的标示部也能够形成为框形,框形的形状能够形成为与突起部单元50对应的形状。
19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标示部19为对准的目标地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状态下,多个突起部52沿着发热体20 的周缘排列而配置。换言之,标示部19表示了多个突起部52的粘贴预定位置为沿着发热体20的周缘的位置。
194.〔第3实施方式〕
195.接着,使用图8至图11说明第3实施方式。
196.图9的(a)、图9的(b)、图10的(a)和图10的(b)中突起部52的形状简单地用圆来表示,但突起部52的形状例如如图11所示能够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形状。
197.本实施方式的眼罩(整体图示省略)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或者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眼罩不同,在其它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或者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眼罩同样地形成。
19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突起部单元50由单体的片50a构成的例子。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图10 的(a)、图11)包括:成为对眼罩主体部10粘贴的基座的基部片60 (基部)(图8);和对基部片60粘贴的粘贴单元部57(图9的(a)、图9的(b))。
199.基部片6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单元50的基部51是同样的构造。基部片60形成为平坦。如图8所示,作为一例,基部片60 的平面形状设定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单元50的整体平面形状同样的形状。如图11所示,在基部片60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将该基部片60对眼罩主体部10粘贴的粘贴部53。
200.如图10的(a)所示,突起部单元50例如具有2个粘贴单元部57。
201.粘贴单元部57包括:基部51;设置在基部51的多个突起部52;和用于将基部51对基部片60粘贴的粘贴部58(图11)。基部51例如形成为平坦。粘贴单元部57与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单元50是同样的构造。粘贴部58与粘贴部53同样例如由粘合剂构成。
202.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各粘贴单元部57包括排列为 l字状地配置的多个(作为一例是7个)突起部52。另外,粘贴单元部57自身的整体形状例如也形成为沿着多个突起部52的排列方向的l 字状。
203.一方的粘贴单元部57(图9的(a))与另一方的粘贴单元部57(图 9的(b))彼此左右对称地形成。
204.例如如图10的(a)和图10的(b)所示,一方的粘贴单元部57 可以设置在基部片60的左半部,另一方的粘贴单元部57可以设置在基部片60的右半部。
205.在图10的(a)的例子中,粘贴单元部57的多个突起部52在眼罩的佩戴时配置于眼的侧方和眼的上方。
206.在图10的(b)的例子中,粘贴单元部57的多个突起部52在眼罩的佩戴时配置于眼的侧方和眼的下方。
207.像这样,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来选择对基部片60粘贴粘贴单元部57的位置。
208.〔第4实施方式〕
209.接着,使用图12的(a)说明第4实施方式。
210.本实施方式的眼罩(整体图示省略)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 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不同,在其它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 100同样地构成。
211.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包括在基部51中形成于多个突起部52中的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的部位的易断裂部(例如孔眼部59)。
212.因此,通过使突起部单元50沿着孔眼部59断裂,能够将突起部单元50分割后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即,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改变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突起部52的数量,或变更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的突起部52的排列方式。此外,能够将突起部单元50分割为多个而获得的各个单片分别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来使用。
213.利用易断裂部,可以将突起部52分割成一个一个的,也可以以多个为单位将突起部52分割。
214.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具有排列为 l字状而配置的多个(作为一例是7个)突起部52。另外,突起部单元50自身的整体形状例如也能够形成为沿着多个突起部52的排列方向的l字状。
215.例如在跨l字形状的角部的2个突起部52彼此之间不形成孔眼部 59,在其它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孔眼部59。但是,也可以在跨l字形状的角部的2个突起部52彼此之间形成孔眼部59。
216.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眼罩100具有与如图12的(a)所示的突起部单元50左右对称的形状的另一个突起部单元50。
217.另外,虽然也取决于构成基部51的片的伸展性,但通过将在之间隔着孔眼部59而相邻的突起部5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拉伸,使孔眼部 59伸展,能够在将这些突起部52彼此的距离拉伸了的状态下,将突起部单元50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由此,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调节多个突起部52彼此的距离。
218.此时,可以说突起部单元50在基部51中具有形成于多个突起部 52中的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的部位的易伸展部(例如孔眼部59)。
21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在眼罩主体部10形成标示部19。
2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突起部单元50可以包括基部片和粘贴单元部。在该情况下,粘贴单元部构成为具有形成于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的孔眼部59(易断裂部或者易伸展部)的构造。
221.<第4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1>
222.如图12的(b)所示,具有作为易断裂部或者易伸展部的孔眼部 59的突起部单元50,也可以包括排列为直线状的多个突起部52。
223.<第4实施方式的眼罩的突起部单元的变形例2>
224.如图12的(c)所示,具有作为易断裂部或者易伸展部的孔眼部 59的突起部单元50,也可以具有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突起部52。
225.<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
226.以下使用图13的(a)至图16的(c),对突起部52的形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227.<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1>
228.本变形例的突起部52如图13的(a)、图13的(b)和图13的(c) 所示,具有配置在第1阶部52a与第2阶部52b之间的环状的凹部52c。另外,第1阶部52a的顶部形成为例如环状的平坦部52d。
229.第1阶部52a、凹部52c和第2阶部52b彼此同心地配置。
230.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例如在第1阶部52a被压倒的状态下,也能够由突起部52(主要是第2 阶部52b)进行舒适的穴位按压。
231.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由第2阶部52b按压皮肤进行穴位按压时,通过凹部52c进行弹性变形,能够利用第2阶部52b进行伴随着充分的弹力的穴位按压。
232.<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2>
233.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各个突起部52具有第1阶部52a和第2阶部52b的例子,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4的(a)、图14的(b) 和图14的(c)所示,多个突起部52中共用的共同阶部71从基部51 突出地形成,各突起部52进一步从共同阶部71突出地形成。
234.共同阶部71在多个突起部52的排列方向上以长条的带状延伸,例如在该排列方向上形成为大致一定的高度尺寸。
235.此外,共同阶部71和突起部52的内部例如成为空洞。在共同阶部71中,位于相邻的突起部52彼此之间的部分例如形成为比其他部分收缩(中间变细)的形状的缩细部71a。
236.各突起部52的形状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部52的第2阶部 52b同样,形成为顶部带圆弧的圆锥状的形状。
237.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多个突起部52形成在共同阶部71上,因此多个突起部52彼此的一体性提高。由此,能够由多个突起部52一次以充分的按压强度进行穴位按压。
238.<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3>
239.在上述的变形例2中,说明了各个突起部52为大致圆锥形状的例子,但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5的(a)、图15的(b)和图15 的(c)所示,各突起部52在该突起部52的突出方
向上看时的形状成为在一个方向上为长条的山形形状。
240.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多个突起部52中共用的共同阶部 71从基部51突出地形成,各突起部52从共同阶部71进一步突出地形成。共同阶部71在多个突起部52的排列方向上长条带状地延伸,例如在该排列方向上形成为大致一定的高度尺寸。共同阶部71例如形成为截半的筒状。
241.此外,各突起部52的长度方向是与共同阶部71的延伸方向交叉 (例如正交)的方向。
242.<突起部的形状的变形例4>
243.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6的(a)、图16的(b)和图16的 (c)所示,与上述的变形例3的情况相比,进而各突起部52形成为在与共同阶部7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例如各突起部5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末端部)到达基部51。即,各突起部52横穿共同阶部71。将共同阶部71看作半剖的竹子时,各突起部52形成为竹节那样的形状。
244.〔第5实施方式〕
245.接着,使用图17的(a)、图17的(b)和图17的(c)说明第5 实施方式。
246.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不同,在其它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同样地构成。
247.如图17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起部单元50被粘贴于眼罩主体部10。另外,多个突起部52的配置例如如图17的(a) 所示与图3所示的配置是同样的。
248.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突起部52的形状例如与图13的(a)、图13的(b)和图13的(c)所示的形状相同。但是,各突起部52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
24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眼罩100包括高度尺寸(突起部52的在突出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多个突起部52。因此,突起部单元50 包括高度尺寸彼此不同的多个突起部52。
250.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17的(a)所示,沿着设置于左眼覆盖部 10a的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52中、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中央的位置的3 个突起部52,为相对地高度尺寸较大的(在突出方向上的尺寸较大) 第1突起部521。
251.另外,沿着设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发热体20的上边缘20a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52中、除了上述第1突起部521 以外其余的1个突起部52,是相对地高度尺寸较小的(在突出方向上的尺寸比第1突起部521小)第2突起部522。
252.另外,沿着设置于左眼覆盖部10a的发热体20的侧边缘20c(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端部的侧边缘)上下排列地配置的多个 (例如3个)突起部52中、例如上侧的2个突起部52是第2突起部 522,位于最下方位置的1个突起部52是与第2突起部522高度尺寸相等的第2突起部523。
253.另外,在右眼覆盖部10b与左眼覆盖部10a左右对称地配置有多个突起部52。
254.如图17的(b)所示,第1突起部521的形状与例如图13的(c) 所示的突起部52相同。
255.另一方面,如图17的(c)所示,第2突起部522、523形成为将第1突起部521整体地在高度方向(突出方向)上缩小了的形状。
256.因此,相比第1突起部521的第1阶部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第2突起部522、523的第1阶部 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变得较平缓。
257.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中,作为突起部52包括第1突起部521,和突出方向上的尺寸比第1突起部521小的第2突起部522、 523。
258.此外,第1突起部521的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与第2 突起部522、523的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彼此相等,另一方面,相比第1突起部521的第1阶部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第2 突起部522、523的第1阶部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变得较平缓,由此在突出方向上第2突起部522、523的尺寸可以变得比第1突起部521 的尺寸小。另外,第1突起部521的第1阶部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与第2突起部522、523的第1阶部52a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彼此相等,另一方面,相比第1突起部521的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第2突起部522、523的第2阶部52b的侧周面的倾斜角度变得较平缓,由此,在突出方向上第2突起部522、523的尺寸可以变得比第1突起部521的尺寸小。
259.另外,第1突起部521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中央的位置,第2突起部522、523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端部的位置。
260.第1突起部521的突出方向上的第1突起部521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 8mm以下。
261.第2突起部522、523的突出方向上的第2突起部522、523的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1mm以上且8mm以下,更优选为2mm 以上且6mm以下。
262.突出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的第1突起部521能够对使用者的脸的表面有力地接触,利用第1突起部521能够获得舒适的按摩效果。
263.另一方面,突出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的第2突起部522、523,对使用者的脸的表面的贴合性良好,使用者能够可靠地感觉到由第2 突起部522、523产生的针灸效果。
264.像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突出方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的突起部52,能够分别获得不同的效果。
265.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眼罩100所具有的突起部52的高度尺寸为2种的例子,但眼罩100所具有的突起部52的高度尺寸也可以为3种以上。
266.另外,在图17的(a)所示的多个突起部52之中,沿着发热体20 的侧边缘20c上下排列的多个突起部52中、位于最下方位置的第2突起部523必要性最低,眼罩100也可以是不具有第2突起部523的构造。
267.〔第6实施方式〕
268.接着使用图17的(a)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眼罩100。本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在以下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眼罩100不同,在其它的方面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眼罩100同样地构成。
26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突起部521的形状与第2突起部522、 523的形状彼此相等。但是,第2突起部522、523与第1突起部521 相比,在突出方向的载荷作用下容易压坏。
270.即,眼罩100中,作为突起部52包括第1突起部521,和在突出方向的载荷的作用下,比第1突起部521更容易压倒的第2突起部522、 523。
271.另外,第1突起部521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中央的位置,第2突起
部522、523配置在眼罩主体部10的横宽方向上的靠端部的位置。
272.作为实现第2突起部522、523与第1突起部521相比,在突出方向的载荷作用下容易压坏的构造的方法,能够举例:使构成第2突起部522、523的无纺布片的克重比构成第1突起部521的无纺布片的克重小;使构成第2突起部522、523的无纺布片与构成第1突起部521 的无纺布片的材料不同;或者,使加工第2突起部522、523的加压温度比加工第1突起部521的加压温度低等。
273.在突出方向的载荷的作用下,比第1突起部521更容易压坏的第2 突起部522、523,对于使用者的脸的表面的贴合性良好,使用者能够可靠地感觉到由第2突起部522、523产生的针灸效果。
27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突出方向的载荷的突起部52 的压坏容易度为2种(第1突起部521和第2突起部522、523这2种) 的例子,但对于突出方向的载荷的突起部52的压坏容易度也可以为3 种以上。
27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眼罩100也可以具有高度尺寸彼此不同的多个突起部52,例如可以使第2突起部522、 523的高度尺寸比第1突起部521的高度尺寸小。
2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眼罩100也可以不具有第2突起部523。
277.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能够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278.例如眼罩100可以包括面积彼此不同的多个突起部52。在比较平面形状彼此相同的突起部52时,面积更大的突起部52对于使用者的脸的表面的贴合性更好。
279.另外,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组合。
280.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281.<1>一种眼罩,其包括:覆盖眼周的眼罩主体部;和多个突起部单元化而构成的、能够对所述眼罩主体部粘贴的突起部单元。
282.<2>在<1>记载的眼罩中,包括多个所述突起部单元。
283.<3>在<2>记载的眼罩中,所述多个突起部单元中包括所述多个突起部的排列方式彼此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突起部单元。
284.<4>在<2>或<3>记载的眼罩中,所述多个突起部排列成i字状、l 字状、t字状、十字状或者弧状地配置。
285.<5>在<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突起部单元包括:基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和用于将所述基部对所述眼罩主体部粘贴的粘贴部。
286.<6>在<5>记载的眼罩中,在所述基部中,设置有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相邻的突起部彼此之间的部位形成的易断裂部。
287.<7>在<5>或<6>记载的眼罩中,在所述基部中,设置有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相邻的突起部彼此之间的部位形成的易伸展部。
288.<8>在<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眼罩主体部包括片状的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发热体,在所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突起部单元的尺寸比所述发热体的配置区域中的所述眼罩主体部的厚度尺寸大。
289.<9>在<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突起部为包括第1 阶部和第2阶部的多阶构造,所述第2阶部配置在比所述第1阶部靠该突起部的突出方向前端侧的位置,在该突起部的突出方向上观察该突起部时的所述第2阶部的尺寸比所述第1阶部的尺寸小。
290.<10>在<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眼罩主体部具有表示所述突起部单元的粘贴位置的标示部。
291.<11>在<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眼罩主体部与所述突起部单元包装在一起。
292.<12>在<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突起部单元粘贴于所述眼罩主体部。
293.<13>在<12>记载的眼罩中,在使用者佩戴着该眼罩的状态下,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于按压所述使用者的眼周的穴位的位置。
294.<14>在<12>或者<13>记载的眼罩中,作为所述突起部包括:第1 突起部;和突出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1突起部小的第2突起部。
295.<15>在<12>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眼罩中,作为所述突起部包括:第1突起部;和在突出方向的载荷的作用下,与所述第1突起部相比更容易被压倒的第2突起部。
296.<16>在<14>或者<15>记载的眼罩中,所述第1突起部配置于所述眼罩主体部的横宽方向上的靠中央的位置,
297.所述第2突起部配置于所述眼罩主体部的横宽方向上的靠端部的位置。
298.<17>一种附件式突起部单元,其能够粘贴于覆盖眼周的眼罩的眼罩主体部来使用,该附件式突起部单元包括:基部;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多个突起部;和用于将所述基部粘贴于所述眼罩主体部的粘贴部。
299.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300.<18>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其包括一对挂耳部,该挂耳部对所述眼罩主体部的横宽方向上的两端部固定各自的一端部而能够挂于耳部。
301.<19>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眼罩主体部包括覆盖左眼的左眼覆盖部和覆盖右眼的右眼覆盖部,所述基部具有配置在与左右眼对应的位置的左右一对开口,形成为沿着所述左眼覆盖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右眼覆盖部的周缘部的形状。
302.<20>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在所述左眼覆盖部和所述右眼覆盖部分别设置有发热体。
303.<21>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包括:沿着设置于所述左眼覆盖部的所述发热体的上边缘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突起部;和沿着设置于所述右眼覆盖部的所述发热体的上边缘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多个突起部。
304.<22>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包括:沿着设置于所述左眼覆盖部的所述发热体的侧边缘上下排列地配置的多个突起部;和沿着设置于所述右眼覆盖部的所述发热体的侧边缘上下排列地配置的多个突起部。
305.<23>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沿着所述发热体的左右一对侧边缘中、位于所述眼罩主体部的横宽方向上的端部侧的位置的侧边缘配置多个突起部。
306.<24>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在相邻的所述突起部彼此之间配置有所述基部的一部分。
307.<25>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1阶部为半球状(圆顶状)的形状。
308.<26>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2阶部为圆锥状的形状。
309.<27>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2阶部的顶部带有圆弧。
310.<28>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1阶部和所述第2阶部彼此同心地配置。
311.<29>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1阶部的高度尺寸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8mm以下。
312.<30>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第 2阶部的高度尺寸优选为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
313.<31>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中共用的共同阶部从所述基部突出地形成,各突起部从所述共同阶部进一步突出地形成。
314.<32>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共同阶部在所述多个突起部的排列方向上以长条带状延伸。
315.<33>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共同阶部在所述多个突起部的排列方向上形成为一定的高度尺寸。
316.<34>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在所述共同阶部中,位于相邻的所述突起部彼此之间的部分成为比其它部分缩细的形状的缩细部。
317.<35>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共同阶部形成为半剖筒状。
318.<36>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尺寸优选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更有选为3mm以上且8mm以下。
319.<37>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突起部的直径优选为2mm以上且20mm以下,更有选为3mm以上且 15mm以下。
320.<38>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相邻的所述突起部间的距离优选小于所述突起部的直径,更优选为所述突起部的直径的1/2以下。
321.<39>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相邻的所述突起部的中心间距离优选小于所述突起部的直径的2倍,更优选为所述突起部的直径的1.5倍以下。
322.<40>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包括形状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突起部单元。
323.<41>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所述多个突起部单元中包括所述多个突起部的排列方式彼此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突起部单元。
324.<42>上述任一项中记载的眼罩或者附件式突起部单元中,包括面积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突起部。
325.<43>一种附件式突起部单元,其具有上述任一项记载的眼罩的特征。
326.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327.(101)一种眼罩,其包括:覆盖眼周的眼罩主体部,该眼罩主体部包括片状的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发热体;和设置于所述眼罩主体部的突起部。
328.依据这样的眼罩,能够一边由发热体将面部(眼周)加温,一边由突起部进行穴位按压。由此,能够获得由发热体产生的温热作用(例如蒸汽温热作用)与穴位按压的协同增效作用。
329.本技术主张以2017年12月20日申请的日本技术2017

244132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在本技术中引用其公开的全部内容。
330.附图标记的说明
331.10 眼罩主体部
332.10a 左眼覆盖部
333.10b 右眼覆盖部
334.11 第1片
335.12 第2片
336.13 接合部
337.14 上侧缝隙
338.15 下侧缝隙
339.18 收纳空间
340.19 标示部
341.20 发热体
342.20a 上边缘
343.20b 下边缘
344.20c 侧边缘
345.20d 侧边缘
346.21 第1覆盖片
347.22 第2覆盖片
348.23 发热部
349.24 接合部
350.30 挂耳部
351.31 挂耳部构成片
352.32 挂耳用开口
353.33 固定部
354.34 第1挂耳用缝隙
355.35 第2挂耳用缝隙
356.50 突起部单元
357.50a 片
358.51 基部
359.52 突起部
360.52a 第1阶部
361.52b 第2阶部
362.52c 凹部
363.52d 平坦部
364.521 第1突起部
365.522、523 第2突起部
366.53 粘贴部
367.54 开口
368.55 上侧缝隙
369.56 缺口形状部
370.57 粘贴单元部
371.58 粘贴部
372.59 孔眼部(易断裂部、易伸展部)
373.60 基部片(基部)
374.71 共同阶部
375.71a 缩细部
376.100 眼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