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护理 辅助 术后 整形


1.本发明涉及护理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面部整形手术后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头部运动过度,引起患者伤口撕裂,造成二次伤害,固定过程中还必须允许患者头部位置进行调整,防止患者头部长时间不动造成僵硬和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床体、固定装置、转动装置、动力装置,所述床体下部具有四个床腿,床腿中间具有底板,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转动装置上部,动力装置固定连接转动装置右侧,转动装置固定连接底板左侧;头盔左侧具有头盔固定孔,头盔前后两侧和上侧各具有一个丝杠孔,丝杠下部具有球头,每个丝杠孔内部螺纹连接丝杠,上部球头转动连接上压板,两侧的球头转动连接侧压板;所述动力座前后两侧各具有一个侧板,两个侧板上部具有三组孔,三组孔从左到右依次是一号蜗杆孔、二号蜗杆孔、三号蜗杆孔,两个侧板上部具有中间板,中间板中间具有方孔,动力座右侧具有右板,右板中间具有三号涡轮轴,侧板前侧具有侧板,三号涡轮左侧具有凸轮,推杆右侧具有凸轮杆,推杆左侧具有方轴,方轴左侧具有圆轴,圆轴左侧具有导槽,一号蜗杆孔内部转动连接一号蜗杆, 二号蜗杆孔内部转动连接二号蜗杆,三号蜗杆孔内部转动连接三号蜗杆,一号蜗杆前侧穿过一号蜗杆孔和一号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号电机下部固定连接侧板上部,二号蜗杆前侧穿过二号蜗杆孔和二号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二号电机下部固定连接侧板上部,三号蜗杆前侧穿过三号蜗杆孔和三号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三号电机下部固定连接侧板上部,三号涡轮轴转动连接三号涡轮,三号涡轮和三号蜗杆相互啮合,方轴滑动连接方孔,方轴在方孔中滑动,凸轮杆和凸轮滑动连接;所述转座上部具有四号齿轮轴,四号齿轮轴右侧具有立板,立板中间具有中心孔,立板上部具有横板,横板下部具有一号齿轮轴,立板右侧具有转座底板,二号齿轮右侧具有二号齿轮轴,二号齿轮轴中间具有二号齿轮孔,二号齿轮轴右侧具有二号涡轮,三号齿轮右侧具有三号齿轮轴,三号齿轮轴中具有三号齿轮孔,三号齿轮轴右侧具有一号涡轮,三号齿轮轴转动连接中心孔,三号齿轮轴在中心孔中转动,二号齿轮轴转动连接三号齿轮孔, 二号齿轮轴在三号齿轮孔中转动,圆轴滑动连接二号齿轮孔,圆轴在二号齿轮孔滑动,转座底板下部固定连接底板左侧,转座底板上部固定连接动力座下部,一号涡轮和一号蜗杆相互啮合,二号涡轮和二号蜗杆相互啮合。
5.四号齿轮中间具有四号齿轮孔,四号齿轮下部具有四号齿轮座,四号齿轮座中间
具有四号齿轮座孔,五号齿轮左侧具有五号齿轮轴,五号齿轮轴中间具有五号齿轮孔,五号齿轮轴左侧具有五号齿轮杆,五号齿轮杆上部具有五号齿轮槽,五号齿轮槽上部具有五号齿轮槽孔,一号齿轮轴转动连接一号齿轮,一号齿轮绕一号齿轮轴转动,四号齿轮座孔转动连接四号齿轮轴,四号齿轮座孔绕四号齿轮轴转动,五号齿轮轴转动连接四号齿轮座孔,五号齿轮轴在四号齿轮座孔中转动,四号齿轮和三号齿轮相互啮合,二号齿轮和一号齿轮相互啮合,一号齿轮和五号齿轮相互啮合。
6.所述连接杆右侧具有连接杆轴,连接杆左侧具有连接杆孔,连杆两侧分别具有连杆槽,连杆槽垂直方向具有连杆孔,固定杆左侧具有扁杆,扁杆中间具有扁杆右孔,扁杆右孔左侧具有扁杆左孔,连接杆滑动连接五号齿轮孔,连接杆在五号齿轮孔中滑动,连接杆轴滑动连接导槽,连接杆轴在导槽中滑动,连接杆孔铰接下部连杆孔,连接杆孔两侧卡在下部连杆槽中,扁杆左孔铰接上部连杆孔,扁杆左孔两侧卡在上侧连杆槽中,扁杆右孔铰接五号齿轮槽孔,扁杆右孔两侧卡在五号齿轮槽中间,固定杆右侧固定连接头盔固定孔内部。
7.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时,患者躺在床上,头部深入头盔内部,脖子靠在靠枕下部,转动上部丝杠,上压板将患者头部从上部压在头盔底部,转动两侧的丝杠,两侧的侧压板将患者头部夹紧并和头盔固定在一起,启动一号电机,一号电机带动一号蜗杆转动,一号蜗杆带动一号涡轮转动,一号涡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带动四号齿轮转动,四号齿轮带动五号齿轮绕一号齿轮轴线转动,五号齿轮带动连接杆、连杆、固定杆一起转动,固定杆带动固定装置转动,固定装置带动患者头部左右摆动,调节患者头部左右位置,此时连接杆轴会在导槽中滑动,由于连接杆 在五号齿轮孔中自由滑动,所以连接杆轴可以自由在导槽中滑动,不会有运动干涉,启动二号电机,二号电机带动二号蜗杆转动,二号蜗杆带动二号涡轮转动,二号涡轮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带动五号齿轮绕自己轴线转动,五号齿轮转动带动连接杆、连杆、固定杆一起绕五号齿轮轴线转动,固定杆带动固定装置转动,固定装置带动患者颈部左右转动,患者面部随着左右转动,此时连接杆轴同样会在导槽中滑动,由于导槽是条形导槽,所以连接杆轴可以自由在导槽中滑动,不会有运动干涉,启动三号电机,三号电机带动三号蜗杆转动,三号蜗杆带动三号涡轮转动,三号涡轮转动会推动推杆左右移动,推杆移动时,方轴在方孔中滑动,圆轴在二号齿轮孔中滑动,推杆移动,导槽带动连接杆轴移动,连接杆轴往左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固定杆转动,固定杆右侧会翘起,固定杆带动固定装置翘起,带动患者头部抬起,连接杆轴往右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固定杆转动,固定杆右侧会下降,固定杆带动固定装置下降,带动患者头部落下,以上三种调节可以调整患者头部在空间摆动、转动、抬起、落下,将患者头部调整到一个舒适的位置,防止患者长时间一个动作,血液循环不足,造成不舒适感,利于患者的恢复。
8.本发明可以对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头部运动而引起的患者伤口撕裂,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头部位置进行调整:摆动、转动、抬起、落下,防止患者头部长时间不动造成僵硬和不适,促进血液循环,通过上压板、侧压板将患者头部和头盔固定在一起,患者头部不会自由活动,保护患者脸部伤口,不会造成撕裂,丝杠和上压板、侧压板采用球形连接,使得上压板和侧压板能够自由转动,更好和患者脸部贴合,提高夹紧效果,丝杠和头盔采用螺纹连接,调节方便,利用螺纹的自锁效果保证患者头部的固定,摆动、转动、抬起和落下分别单独控制,提高调节的灵活性,蜗杆和涡轮具有较高的传动比和自锁性能,使得调节时幅度小,保证调节时不会因为幅度过大给患者造成伤害,调节后可以自锁,
保证患者头部固定的稳定,确保患者伤口不受伤害,凸轮和凸轮杆采用凸轮机构,调节过程比较平缓,患者头部抬起和落下幅度可控,既保证患者舒适感,又使患者免受伤害,方轴和方孔采用矩形滑动配合,防止推杆转动,保证二号齿轮轴推动凸轮杆时,推杆的稳定,导槽是槽状结构,连接杆轴是圆轴,保证连接杆随五号齿轮转动时,连接杆轴可以自由的在导槽中滑动,不会发生干涉,连杆槽卡住和其铰接的扁杆和连接杆孔,五号齿轮槽卡住和起铰接的扁杆,保证固定杆在空中不会晃动,同时又能自由转动,从而保证固定装置使用和调节时的稳定,保护了患者的伤口,四号齿轮和三号齿轮,二号齿轮、五号齿轮、一号齿轮采用锥齿轮连接,不仅改变运动方向而且保证了转动过程的稳定,不会抖动或者晃动,保证了调节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固定装置的稳定,二号齿轮、三号齿轮、推杆同轴转动,实现了特定的运动关系,而且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转动装置、动力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动力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转动装置、动力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转座结构示意图。
18.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二号齿轮结构示意图。
19.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三号齿轮结构示意图。
20.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四号齿轮结构示意图。
21.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五号齿轮结构示意图。
22.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23.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24.图16为本发明所述的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床体110、固定装置200、转动装置300、动力装置400,所述床体110下部具有四个床腿111,床腿111中间具有底板112,固定装置200固定连接转动装置300上部,动力装置400固定连接转动装置300右侧,转动装置300固定连接底板112左侧;所述头盔210左侧具有头盔固定孔211,头盔210前后两侧和上侧各具有一个丝杠孔212,丝杠220下部具有球头221,每个丝杠孔212内部螺纹连接丝杠220,上部球头221转动连接上压板230,两侧的球头221转动连接侧压板240。
26.所述动力座410前后两侧各具有一个侧板411,两个侧板411上部具有三组孔,三组孔从左到右依次是一号蜗杆孔412、二号蜗杆孔413、三号蜗杆孔414,两个侧板411上部具有
中间板415,中间板415中间具有方孔416,动力座410右侧具有右板417,右板417中间具有三号涡轮轴418,侧板411前侧具有侧板419,三号涡轮420左侧具有凸轮421,推杆430右侧具有凸轮杆431,推杆430左侧具有方轴432,方轴432左侧具有圆轴433,圆轴433左侧具有导槽434,一号蜗杆孔412内部转动连接一号蜗杆440, 二号蜗杆孔413内部转动连接二号蜗杆441,三号蜗杆孔414内部转动连接三号蜗杆442,一号蜗杆440前侧穿过一号蜗杆孔412和一号电机450输出轴固定连接,一号电机450下部固定连接侧板419上部,二号蜗杆441前侧穿过二号蜗杆孔413和二号电机451输出轴固定连接,二号电机451下部固定连接侧板419上部,三号蜗杆442前侧穿过三号蜗杆孔414和三号电机452输出轴固定连接,三号电机452下部固定连接侧板419上部,三号涡轮轴418转动连接三号涡轮420,三号涡轮420和三号蜗杆442相互啮合,方轴432滑动连接方孔416,方轴432在方孔416中滑动,凸轮杆431和凸轮421滑动连接。
27.所述转座310上部具有四号齿轮轴311,四号齿轮轴311右侧具有立板312,立板312中间具有中心孔313,立板312上部具有横板314,横板314下部具有一号齿轮轴315,立板312右侧具有转座底板316,二号齿轮320右侧具有二号齿轮轴321,二号齿轮轴321中间具有二号齿轮孔322,二号齿轮轴321右侧具有二号涡轮323,三号齿轮330右侧具有三号齿轮轴331,三号齿轮轴331中具有三号齿轮孔332,三号齿轮轴331右侧具有一号涡轮333,三号齿轮轴331转动连接中心孔313,三号齿轮轴331在中心孔313中转动,三号齿轮330右侧定位在立板312左侧,二号齿轮轴321转动连接三号齿轮孔332, 二号齿轮轴321在三号齿轮孔332中转动,二号齿轮320右侧定位在三号齿轮330左侧,圆轴433滑动连接二号齿轮孔322,圆轴433在二号齿轮孔322滑动,转座底板316下部固定连接底板112左侧,转座底板316上部固定连接动力座410下部,一号涡轮333和一号蜗杆440相互啮合,二号涡轮323和二号蜗杆441相互啮合。
28.四号齿轮340中间具有四号齿轮孔341,四号齿轮340下部具有四号齿轮座342,四号齿轮座342中间具有四号齿轮座孔343,五号齿轮350左侧具有五号齿轮轴351,五号齿轮轴351中间具有五号齿轮孔352,五号齿轮轴351左侧具有五号齿轮杆353,五号齿轮杆353上部具有五号齿轮槽354,五号齿轮槽354上部具有五号齿轮槽孔355,一号齿轮轴315转动连接一号齿轮360,一号齿轮360绕一号齿轮轴315转动,四号齿轮座孔343转动连接四号齿轮轴311,四号齿轮座孔343绕四号齿轮轴311转动,五号齿轮轴351转动连接四号齿轮座孔343,五号齿轮轴351在四号齿轮座孔343中转动,五号齿轮350左侧定位在四号齿轮座342右侧,四号齿轮340和三号齿轮330相互啮合,二号齿轮320和一号齿轮360相互啮合,一号齿轮360和五号齿轮350相互啮合。
29.所述连接杆370右侧具有连接杆轴371,连接杆370左侧具有连接杆孔372,连杆380两侧分别具有连杆槽381,连杆槽381垂直方向具有连杆孔382,固定杆390左侧具有扁杆391,扁杆391中间具有扁杆右孔392,扁杆右孔392左侧具有扁杆左孔393,连接杆370滑动连接五号齿轮孔352,连接杆370在五号齿轮孔352中滑动,连接杆轴371滑动连接导槽434,连接杆轴371在导槽434中滑动,连接杆孔372铰接下部连杆孔382,连接杆孔372两侧卡在下部连杆槽381中,扁杆左孔393铰接上部连杆孔382,扁杆左孔393两侧卡在上侧连杆槽381中,扁杆右孔392铰接五号齿轮槽孔355,扁杆右孔392两侧卡在五号齿轮槽354中间,固定杆390右侧固定连接头盔固定孔211内部。
30.使用本发明时,患者躺在床上,头部深入头盔210内部,脖子靠在靠枕213下部,转动上部丝杠220,上压板230将患者头部从上部压在头盔210底部,转动两侧的丝杠220,两侧的侧压板240将患者头部夹紧并和头盔210固定在一起,启动一号电机450,一号电机450带动一号蜗杆440转动,一号蜗杆440带动一号涡轮333转动,一号涡轮333带动三号齿轮330转动,三号齿轮330带动四号齿轮340转动,四号齿轮340带动五号齿轮350绕一号齿轮360轴线转动,五号齿轮350带动连接杆370、连杆380、固定杆390一起转动,固定杆390带动固定装置200转动,固定装置200带动患者头部左右摆动,调节患者头部左右位置,此时连接杆轴371会在导槽434中滑动,由于连接杆370 在五号齿轮孔352中自由滑动,所以连接杆轴371可以自由在导槽434中滑动,不会有运动干涉,启动二号电机451,二号电机451带动二号蜗杆441转动,二号蜗杆441带动二号涡轮323转动,二号涡轮323带动二号齿轮320转动,二号齿轮320带动一号齿轮360转动,一号齿轮360带动五号齿轮350绕自己轴线转动,五号齿轮350转动带动连接杆370、连杆380、固定杆390一起绕五号齿轮350轴线转动,固定杆390带动固定装置200转动,固定装置200带动患者颈部左右转动,患者面部随着左右转动,此时连接杆轴371同样会在导槽434中滑动,由于导槽434是条形导槽,所以连接杆轴371可以自由在导槽434中滑动,不会有运动干涉,启动三号电机452,三号电机452带动三号蜗杆442转动,三号蜗杆442带动三号涡轮420转动,三号涡轮420转动会推动推杆430左右移动,推杆430移动时,方轴432在方孔416中滑动,圆轴433在二号齿轮孔322中滑动,推杆430移动,导槽434带动连接杆轴371移动,连接杆轴371往左移动时,通过连杆380带动固定杆390转动,固定杆390右侧会翘起,固定杆390带动固定装置200翘起,带动患者头部抬起,连接杆轴371往右移动时,通过连杆380带动固定杆390转动,固定杆390右侧会下降,固定杆390带动固定装置200下降,带动患者头部落下,以上三种调节可以调整患者头部在空间摆动、转动、抬起、落下,将患者头部调整到一个舒适的位置,防止患者长时间一个动作,血液循环不足,造成不舒适感,利于患者的恢复。
31.本发明可以对患者的面部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头部运动而引起的患者伤口撕裂,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还可以对患者头部位置进行调整:摆动、转动、抬起、落下,防止患者头部长时间不动造成僵硬和不适,促进血液循环,通过上压板230、侧压板240将患者头部和头盔210固定在一起,患者头部不会自由活动,保护患者脸部伤口,不会造成撕裂,丝杠220和上压板230、侧压板240采用球形连接,使得上压板230和侧压板240能够自由转动,更好和患者脸部贴合,提高夹紧效果,丝杠220和头盔210采用螺纹连接,调节方便,利用螺纹的自锁效果保证患者头部的固定,摆动、转动、抬起和落下分别单独控制,提高调节的灵活性,蜗杆和涡轮具有较高的传动比和自锁性能,使得调节时幅度小,保证调节时不会因为幅度过大给患者造成伤害,调节后可以自锁,保证患者头部固定的稳定,确保患者伤口不受伤害,凸轮421和凸轮杆431采用凸轮机构,调节过程比较平缓,患者头部抬起和落下幅度可控,既保证患者舒适感,又使患者免受伤害,方轴432和方孔416采用矩形滑动配合,防止推杆430转动,保证二号齿轮轴321推动凸轮杆431时,推杆430的稳定,导槽434是槽状结构,连接杆轴371是圆轴,保证连接杆370随五号齿轮350转动时,连接杆轴371可以自由的在导槽434中滑动,不会发生干涉,连杆槽381卡住和其铰接的扁杆391和连接杆孔372,五号齿轮槽354卡住和起铰接的扁杆391,保证固定杆390在空中不会晃动,同时又能自由转动,从而保证固定装置200使用和调节时的稳定,保护了患者的伤口,四号齿轮340和三号齿轮330,二号齿轮
320、五号齿轮350、一号齿轮360采用锥齿轮连接,不仅改变运动方向而且保证了转动过程的稳定,不会抖动或者晃动,保证了调节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固定装置200的稳定,二号齿轮320、三号齿轮330、推杆430同轴转动,实现了特定的运动关系,而且互不干涉。
32.一种面部整形术后护理的辅助固定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患者躺在床上,头部深入头盔210内部,脖子靠在靠枕213下部,转动上部丝杠220,上压板230将患者头部从上部压在头盔210底部,转动两侧的丝杠220,两侧的侧压板240将患者头部夹紧并和头盔210固定在一起。第二步、启动一号电机450, 患者头部左右摆动,调节患者头部左右位置。第三步、启动二号电机451,带动患者头部左右转动,患者脸部左右转动。第四步、启动三号电机452,让患者头部抬高或者下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