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量分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2: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量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激光投影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激光投影设备产生的热量造成包括的各光学器件的温度升高,通常会采用散热器实现与光学器件之间的热传导,之后通过散热风扇促使散热器附件的气流流动,从而实现对各光学器件进行散热,以保证各光学器件的光学性能。然而,随着激光投影设备的性能的提高,激光投影设备输出的光通量越来越大,此时部分光学器件升温明显,而为了保证部分光学器件的散热效果,通常会增加散热风扇的个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量分配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散热风扇的风量,减少散热风扇的个数。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风量分配系统,所述风量分配系统包括:
5.散热风扇;
6.风量分配器,所述风量分配器包括风道和分隔板;
7.所述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风道内,且将所述风道分隔为多个子风道,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9.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分隔板将风道分割为多个子风道,从而通过多个子风道能够将散热风扇的风量分流至散热效果不好的散热器,实现了散热风扇的风量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增设散热风扇的情况。另外,通过减小分隔板与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分隔板对风量分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散热风扇的散热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散热风扇的散热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风量分流方向示意图;
1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风量分流方向示意图;
1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0:激光投影设备;101:第一散热器;102:第二散热器;
22.1:散热风扇;2:风量分配器;
23.11:壳体;12:轮毂;13:叶片;14:支撑架;
24.141:圆形主体;142:支架;143:挡风梁;
25.1431:第一挡风梁;1432:第二挡风梁;1433:第三挡风梁;
26.21:风道;22:分隔板;23:挡板;
27.211:子风道;212:出风口;
28.221:连接板;222:第一子隔板;223:第二子隔板;224:第三子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0.图1示例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风量分配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风量分配系统包括:散热风扇1;风量分配器2,风量分配器2包括风道21和分隔板22;风道21的进风端朝向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分隔板22位于风道21内,且将风道21分隔为多个子风道211,分隔板22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
3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分隔板22将风道21分割为多个子风道211,从而通过多个子风道211能够将散热风扇1的风量分流至散热效果不好的散热器,实现了散热风扇1的风量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增设散热风扇1的情况。另外,通过减小分隔板22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分隔板22对风量分流的准确性。
32.其中,为了对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的风量的有效利用,风道21的进风端抵接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可选地,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固定连接。分隔板22可通过固定的方式设置在风道21内。另外,为了保证分隔板22对风量的准确分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阈值为2毫米,此时分隔板22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或者分隔板22抵接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距离阈值也可以为其他数值,比如4毫米或6毫米等,只要能够保证分隔板22对风量的准确分流即可。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风扇1包括壳体11、轮毂12、叶片13、电机和支撑架14,壳体11具有容置腔,叶片13和轮毂12均为与容置腔内,轮毂12筒状结构,且一端封堵一端开放,叶片13沿轮毂12的径向与轮毂12固定连接,电机14位于轮毂12的空腔内,且电机14的输出轴与轮毂12的封堵端固定连接,支撑架14固定在壳体11上,且与电机14固定连接。
34.其中,电机14与轮毂12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安全间隙,以避免轮毂12旋转时与电机14之间产生的摩擦。这样,在电机14启动后,电机14的输出轴旋转,进而带动轮毂12和叶片13同步旋转。
35.可选地,支撑架14包括圆形主体141、支架142和多个挡风梁143,圆形主体141与壳
体11固定连接,支架142位于圆形主体141的内侧中央,且与电机14固定连接,每个挡风梁143的两端分别连接圆形主体141和支架142,以实现对支架142的支撑。
36.结合上述所描述的散热风扇1的结构,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的壳体11或者圆形主体141固定连接;分隔板22与支撑架14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示例地,分隔板22与支架142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或者分隔板22与挡风梁14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
37.需要说明的是,当分隔板22与支架142或挡风梁14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且大于零时,为了保证分隔板22对风量的准确分流,分隔板22与之间142或挡风梁143之间具有泡棉垫,从而通过泡棉垫实现分隔板22与支架142或挡风梁143之间的密封。其中,泡棉垫与分隔板22固定连接,且抵接支架142或挡风梁143。风量分配器2还包括泡棉垫,泡棉垫与分隔板22固定连接,且位于分隔板22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之间。
38.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21的进风端可以只连接一个散热风扇1,当然,风道21的进风端也可以连接多个散热风扇1,也即是如图3所示,风量分配系统包括多个散热风扇1,多个散热风扇1均与风道21的进风端固定连接。其中,多个散热风扇1呈矩阵排列,且多个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均朝向风道21的进风端。
39.这样,在多个散热风扇1中第一散热风扇1的风量过小而难以满足对应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时,通过风量分配器2对多个散热风扇1中风量过大的第二散热风扇1的风量进行分流,以将分流后的风量与第一散热风扇1的风量进行合并,从而在风量加大的情况满足第一散热风扇1对应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从而避免额外增设散热风扇1的情况。
40.示例地,如图4或图5所示,激光投影设备10具有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102,第一散热器101的热功率为60w,第二散热器102的热功率为115w,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102的温升要求均为30℃,这样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102的热阻分别为0.5k/w和0.61k/w。
41.为了实现对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102的散热,相关技术中,如图4所示,设置一个散热风扇1对第一散热器101进行散热,设置两个散热风扇1对第二散热器102进行散热。而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结合风量分配系统只需要设置两个散热风扇1即可实现对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102的散热。
42.相关技术中不采用风量分配器2的散热效果和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风量分配器2的散热效果如下表所示。
[0043][0044]
结合上表可知,采用风量分配器2时能够减少散热风扇1的数量,从而简化激光投影设备10的结构,减小激光投影设备10的散热噪声。
[0045]
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21为筒状结构,或者树枝状结构。
[0046]
当风道21为筒状结构时,风道21具有一个进风端和一个出风端,此时分隔板22沿
风道21的进风端至出风端将风道21分隔为多个子风道211。示例地,风道21为圆筒状结构或者方筒状结构。当风道21为树枝状结构时,风道21具有一个进风端和多个出风端,此时分隔板22沿风道21的进风端至分支节点将风道21分隔为多个子风道211。示例地,风道21为y形树枝状结构。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当风道21为筒状结构时,多个子风道211的出风端的朝向相同,此时为了便于多个子风道211分别连通至对应的散热器,如图7所示,风量分配器2还包括挡板23,挡板23与风道21的出风端固定连接,且封堵多个子风道211中的至少一个子风道211的出风端,风道21的侧壁具有与至少一个子风道211分别连通的出风口212。这样,通过挡板23和出风口212的设置,即可使得多个子风道211的出风端朝向均不同。
[0048]
示例地,如图6所示,风道21为方筒状结构,分隔板22将风道21分隔为两个子风道211,挡板23固定连接在风道21的出风端,且封堵两个子风道211中的第一子风道,风道21的侧壁具有与第一子风道连通的出风口212。此时出风口212作为第一子风道的出风端,也即是第一子风道的出风端沿与风道21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两个子风道211中的第二子风道的出风端沿风道21的中心线方向。
[0049]
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直接固定连接,或者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进而通过密封垫实现风道21与散热风扇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避免风量的泄露,从而造成风量的浪费。
[0050]
另外,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连接时,风道21的进风端抵接散热风扇1的壳体11,或者抵接散热风扇1的出风口212的边缘。而结合上述对散热风扇1的解释,散热风扇1包括的圆形主体141围成的区域形成散热风扇1的出风口212,此时风道21的进风端抵接散热风扇1的圆形主体141。
[0051]
为了保证风道21的进风端抵接圆形主体141,风道21的进风端为圆形,此时风道21的进风端的侧壁具有耳板,耳板与散热风扇1固定连接,这样即可实现风道21的进风端与散热风扇1的固定连接。
[0052]
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分隔板22对散热风扇1的风量进行分流时,为了避免分隔板22进一步阻挡散热风扇1的风量,此时结合散热风扇1包括的多个挡风梁143,多个挡风梁143中的至少一个挡风梁143正对分隔板22的侧边。这样,将分隔板22设置在至少一个挡风梁143的正前方,从而减小了分隔板22对风量的阻挡。
[0053]
其中,至少一个挡风梁143与分隔板22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示例地,至少一个挡风梁143均抵接分隔板22。
[0054]
本技术实施例中,分隔板22为平板状结构,或者弯折板状结构。接下来结合分隔板22抵接挡风梁143的情况进行详细解释。
[0055]
当分隔板22为平板状结构时,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一挡风梁1431抵接分隔板22,分隔板22将风道21分割为两个子风道211。
[0056]
其中,分隔板22为了实现对风道21的分隔,分隔板22上与散热风扇1相邻的两条侧边抵接风道21的内壁,此时分隔板22上与散热风扇1相对的一条侧边的局部抵接第一挡风梁1431。
[0057]
当分隔板22为弯折板状结构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分隔板22包括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和第二子隔板223;连接板221连接第一子隔板222和第二子隔板223,
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和第二子隔板223固定在风道21内,且第一子隔板222抵接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一挡风梁1431,第二子隔板223抵接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二挡风梁1432,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和第二子隔板223将风道21分隔为两个子风道211。
[0058]
其中,当风道21为方筒状结构时,结合上述描述,为了便于两个子风道211的出风端分别连通至对应的散热器,风道21的出风端连接有挡板23,且风道21的侧壁具有与子风道211连通的出风口212。示例地,如图8所示,挡板23固定连接在风道21的出风端,且封堵两个子风道211的出风端,风道21的侧壁具有朝向垂直的两个出风口212,两个出风口212与两个子风道211一一对应且连通。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分隔板22的结构,除了第二子隔板223抵接第二挡风梁1432外,第二子隔板223也可以不抵接第二挡风梁1432,此时可以通过两个子风道211所需要的风量分流比例设计第二子隔板223的位置。示例地,通过设计第二子隔板223的位置,实现两个子风道的分量分流比例为0.45:0.55。
[006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分隔板22包括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第二子隔板223和第三子隔板224;连接板221连接第一子隔板222、第二子隔板223和第三子隔板224,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第二子隔板223和第三子隔板224固定在风道21内,且第一子隔板222抵接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一挡风梁1431,第二子隔板223抵接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二挡风梁1432,第三子隔板224抵接多个挡风梁143中的第三挡风梁1433,连接板221、第一子隔板222、第二子隔板223和第三子隔板224将风道21分隔为三个子风道211。
[0061]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分隔板将风道分割为多个子风道,从而通过多个子风道能够将散热风扇的风量分流至散热效果不好的散热器,实现了散热风扇的风量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了增设散热风扇的情况,从而对于激光投影设备来说能够简化结构,减小散热噪声。另外,通过减小分隔板与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分隔板对风量分流的准确性。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凡在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