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衣物 装置 组合式 包括 安装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主衣物处理装置和安装于主衣物处理装置的上方的副衣物处理装置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已知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压洗洗衣机、洗鞋机、衣物消毒柜等多种类型。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衣物处理需求,想到将两种类型的衣物处理装置上下组合使用。
3.作为这样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想到将一个衣物处理装置载置于另一个衣物处理装置的顶板并进行连结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难以确保两个衣物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连接构件在上下方向上介于两个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之间,向外侧暴露,而且容易在两个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之间产生缝隙,外观性较差。
4.另外,还想到将两个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一体成型的结构。但是,这需要对两个衣物处理装置整体进行重新设计,无法利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组合,因此,将导致制造成本大幅增长。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该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能够通过对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组合而容易地得到,且外观性良好。
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8.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所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主衣物处理装置和安装于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上方的副衣物处理装置,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构成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轮廓的主壳体,在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上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的连接构件。
9.根据第1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构件将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部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连接,由此,能够通过对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组合而容易地得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且外观性良好。
10.第2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安装部是固定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独立构件,或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向所述主壳体的内侧突出。
11.根据第2技术方案,使安装部相对于主壳体的侧壁向主壳体的内侧突出,由此,能够将用于连接安装部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的连接构件配置于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
内部,避免连接构件向外侧暴露,有利于消除两个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之间的缝隙,改善外观性。
12.第3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安装部用于供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顶板安装,在卸下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顶板的状态下,利用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安装部,从而构成所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
13.根据第3技术方案,将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原本用于供顶板安装的安装部作为连接构件的连接对象,由此,能够简单且牢固地对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组合而得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
14.第4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一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下方突出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从后方卡挂于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安装部。
15.根据第4技术方案,将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的第一连接构件卡挂于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部,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对主衣物处理装置与副衣物处理装置进行连接。
16.第5技术方案为,在第4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上方突出设有第二卡钩,通过将所述第二卡钩从前方卡挂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从而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临时固定于所述底板,之后利用紧固件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固定于所述底板。
17.根据第5技术方案,在利用第二卡钩将第一连接构件临时固定于底板之后利用紧固件将第一连接构件固定于底板,由此,能够使第一连接构件的安装更加容易,进而使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组装更加容易。
18.第6技术方案为,在第4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下方突出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挡筋,所述第一挡筋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设于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安装部。
19.根据第6技术方案,将第一挡筋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主衣物处理装置的设于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安装部,由此,利用第一连接构件还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更牢固地对主衣物处理装置与副衣物处理装置进行连接。
20.第7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对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第二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从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下方突出设有至少一个挡筋,所述挡筋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的设于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安装部。
21.根据第7技术方案,将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的第二连接构件抵接于主衣物处理装置的设于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安装部,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对主衣物处理装置与副衣物处理装置进行连接。
22.第8技术方案为,在第7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副衣物
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一者设有至少一个突起部,在另一者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开口部,通过将所述突起部插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从而将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临时固定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之后利用紧固件将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固定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
23.根据第8技术方案,在利用突起部与第一开口部将第二连接构件临时固定于底板之后利用紧固件将第二连接构件固定于底板,由此,能够使第二连接构件的安装更加容易,进而使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组装更加容易。
24.第9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主壳体的前侧壁的上端设有用于对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面板,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构成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轮廓的副壳体,所述主控制面板的上端高于所述副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端。
25.根据第9技术方案,使主控制面板的上端高于副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端,由此,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成为台阶式嵌合结构,能够增强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的一体感,改善外观性。
26.第10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构成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轮廓的副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上端与所述副壳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下端分别抵接。
27.根据第10技术方案,使主壳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上端与副壳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下端分别抵接,由此,能够避免在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产生缝隙,改善外观性。
28.第11技术方案为,在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构成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轮廓的副壳体,所述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副壳体的后侧壁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主壳体的后侧壁的外表面。
29.根据第11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板连接副壳体的后侧壁与主壳体的后侧壁,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更牢固地对主衣物处理装置与副衣物处理装置进行连接。
30.第12技术方案为,在第1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副壳体的后侧壁和所述连接板中的一者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钩,在另一者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开口部,通过将所述连接卡钩卡挂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从而将所述连接板临时固定于所述副壳体,之后利用紧固件将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副壳体和所述主壳体。
31.根据第12技术方案,在利用连接卡钩与第二开口部将连接板临时固定于副壳体之后利用紧固件将连接板固定于副壳体和主壳体,由此,能够使连接板的安装更加容易,进而使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组装更加容易。
32.第13技术方案为,在第11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水罩,在所述防水罩设有用于对从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泄漏的洗涤水进行引导的导水槽。
33.根据第13技术方案,在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水罩,由此,能够避免从副衣物处理装置泄漏的洗涤水导致主衣物处理装置的电器零部件等发生故障。
34.第14技术方案为,在第13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主壳体的后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用于将从所述防水罩的所述导水槽引导来的洗涤水向外部排出。
35.根据第14技术方案,在主壳体的后侧壁与连接板之间设有排水通道,由此,能够有效地将从副衣物处理装置泄漏的洗涤水排出,可靠地避免从副衣物处理装置泄漏的洗涤水导致主衣物处理装置的电器零部件等发生故障。
36.第15技术方案为,在第1~1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主衣物处理装置是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37.根据第15技术方案,能够更有利于实现上述的作用效果。
38.第16技术方案为,在第1~1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副衣物处理装置是压洗式衣物处理装置。
39.根据第16技术方案,能够更有利于实现上述的作用效果。
40.实用新型的效果
41.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该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能够通过对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组合而容易地得到,且外观性良好。
附图说明
42.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43.图1是从前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
44.图2是从后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
4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立体图。
4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中的副衣物处理装置的仰视图。
4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中的主衣物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48.图6是表示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部与连接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的俯视图,省略了安装部及连接构件以外的构件。
49.图7a是从侧方观察到的第一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50.图7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一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51.图8是表示第一连接构件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之间的配合关系的剖视图。
52.图9a是图6中用圆圈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53.图9b是图9a的a

a线处的剖视图。
54.图9c是图9a的b

b线处的剖视图。
55.图10a是从侧方观察到的第二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56.图10b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第二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57.图11a是表示第二连接构件与副衣物处理装置的底板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立体图。
58.图11b是表示第二连接构件与主衣物处理装置的安装部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立体图。
59.图12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60.图13是从前侧观察连接板而得到的立体图。
61.图14是表示连接板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62.图15是从上方观察防水罩而得到的立体图。
63.图16是表示防水罩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64.附图标记说明
65.m: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1:主衣物处理装置;2:主壳体;20:侧壁;21:左侧壁;22:右侧壁;23:前侧壁;24:后侧壁;25:门体;26:主控制面板;27:翻边;271:左侧翻边;272:右侧翻边;274:后侧翻边;3:安装部;31:左侧安装部;311:主体部;312:前侧弯折部;313:后侧弯折部;32:右侧安装部;321:主体部;322:前侧弯折部;323:后侧弯折部;33:前侧安装部;34:后侧安装部;5:副衣物处理装置;6:副壳体;61:左侧壁;62:右侧壁;63:副控制面板;64:后侧壁;641:第二开口部;65:顶壁;66:盖体;7:底板;71:突起部;72:防水罩;721:导水槽;73:开口;8:连接构件;81:第一连接构件;811:第一主体部;812:第一卡钩;813:第二卡钩;814:第一挡筋:815:通孔;82:第二连接构件;821:第二主体部;822:第二挡筋;823:遮挡板部;824:弯折板部;825:第一开口部;826:通孔;9:连接板;91:连接卡钩;92:凹陷部;93: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66.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6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该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包括主衣物处理装置1和安装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上方的副衣物处理装置5。
68.1.主衣物处理装置
69.如图1~2所示,主衣物处理装置1是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更具体而言是滚筒式洗衣机。主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构成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外部轮廓的主壳体2。主壳体2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左侧壁21与右侧壁22、以及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侧壁23与后侧壁24。左侧壁21、右侧壁22、前侧壁23、后侧壁24构成主壳体2的侧壁20,围成大致方筒状。此外,在前侧壁23开设有与设于主壳体2内的未图示的滚筒相对的开口,利用能够向前方打开的门体25对该开口进行开闭,从而向滚筒内放入需洗涤的衣物、或者从滚筒内取出洗涤后的衣物。
70.此外,如图1、图5所示,在前侧壁23的上端设有用于对主衣物处理装置1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面板26,主控制面板26的上端高于左侧壁21、右侧壁22、后侧壁24的上端。在将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未图示的顶板安装于左侧壁21、右侧壁22、后侧壁24的上端时,顶板的上表面与主控制面板26的上端大致平齐。
71.此外,如图5所示,在主壳体2的侧壁20的上端设有安装部3,安装部3在主衣物处理装置1单体的情况下用于供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顶板安装,在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中用于与下述的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进行连接。
72.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主壳体2的侧壁20的上端设有向主壳体2的内侧突出的翻边27,翻边27包括一体地设于左侧壁21的上端的左侧翻边271、一体地设于右侧壁22的上端的右侧翻边272、一体地设于后侧壁24的上端的后侧翻边274。在翻边27固定有安装部3。
73.如图6所示,安装部3包括左侧安装部31、右侧安装部32、前侧安装部33、后侧安装部34。左侧安装部31包括长条状的主体部311、在主体部311的前后端部分别向右侧弯折的
前侧弯折部312和后侧弯折部313。右侧安装部32包括长条状的主体部321、在主体部321的前后端部分别向左侧弯折的前侧弯折部322和后侧弯折部323。前侧安装部33、后侧安装部34分别呈大致长条状。
74.如图5~6所示,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左侧翻边271的下表面,后侧弯折部313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后侧翻边274的上表面。右侧安装部32的主体部321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右侧翻边272的下表面,后侧弯折部323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后侧翻边274的上表面。后侧安装部34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后侧翻边274的下表面。前侧安装部33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左侧安装部31的前侧弯折部312、右侧安装部32的前侧弯折部322的上表面。由此,安装部3以相对于主壳体2的侧壁20向主壳体2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固定于侧壁20的上端。
75.2.副衣物处理装置
76.如图1~2所示,副衣物处理装置5是压洗式衣物处理装置,更具体而言是压洗洗衣机。作为压洗洗衣机,能够采用cn108884621a等所公开的以往的结构。这样的压洗洗衣机包括能够膨胀收缩的按压部,通过按压部的收缩膨胀对衣物进行按压以及解除按压,使衣物收缩膨胀,在衣物的内部产生多方向的水流,从而对衣物进行洗涤。与作为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相比,作为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压洗式衣物处理装置不对衣物进行搅拌,对衣物更加温和,因此,能够处理需要精细处理的衣物,例如羊毛衫、丝绸制品等。
77.另外,副衣物处理装置5包括构成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外部轮廓的副壳体6,上述的按压部设于该副壳体6内。副壳体6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左侧壁61与右侧壁62;连接左侧壁61与右侧壁62的后端的后侧壁64;以及连接左侧壁61、右侧壁62及后侧壁64的上端的顶壁65。另外,在副壳体6的前侧设有用于对副衣物处理装置5进行控制的副控制面板63,副控制面板63与后侧壁64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左侧壁61、右侧壁62、副控制面板63、后侧壁64围成大致方筒状。此外,在顶壁65设有开口,利用能够向上方打开的盖体66对该开口进行开闭,从而向副衣物处理装置5内放入需洗涤的衣物、或者从副衣物处理装置5内取出洗涤后的衣物。
78.此外,如图1、图3所示,副控制面板63的下端高于左侧壁61、右侧壁62、后侧壁64的下端。在副衣物处理装置5组装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上方的状态下,副控制面板63的下端与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面板26的上端抵接,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左侧壁61、右侧壁62、后侧壁64的下端与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左侧壁21、右侧壁22、后侧壁24的上端分别抵接。由此,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面板26的上端高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左侧壁61、右侧壁62的下端。
79.此外,如图4所示,在副壳体6的底部设有底板7,底板7以下表面与左侧壁61、右侧壁62、后侧壁64的下端大致平齐的方式嵌入安装于副壳体6内。具体而言,在左侧壁61、右侧壁62、后侧壁64的内表面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以朝向副壳体6的内侧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有未图示的下侧翻边,底板7从下方嵌入副壳体6内并抵接于下侧翻边的下表面,利用螺钉固定于下侧翻边。
80.3.连接构件
81.如图3~5所示,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还包括连接构件8,连接构件8用于连接主衣物处理装置1与副衣物处理装置5,更具体而言,用于连接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安装部3与副
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在组装完成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状态下,连接构件8位于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内部。其中,连接构件8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和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
82.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沿左右方向排列,左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在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内部配置于靠近主壳体2的左侧壁21及副壳体6的左侧壁61的位置,右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在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内部配置于靠近主壳体2的右侧壁22及副壳体6的右侧壁62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在主控制面板26及副控制面板63的后方配置于靠近主控制面板26及副控制面板63的位置。
83.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沿左右方向排列,左侧的第二连接构件82在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内部配置于靠近主壳体2的左侧壁21及副壳体6的左侧壁61的位置,右侧的第二连接构件82在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内部配置于靠近主壳体2的右侧壁22及副壳体6的右侧壁62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配置于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的后方。
84.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呈左右镜像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仅针对左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的说明。如图7a~7b所示,第一连接构件81包括大致板状的第一主体部811。从第一主体部811朝向下方突出设有第一卡钩812,第一卡钩812呈在向下方延伸后向前方延伸的大致l字状,能够从后方卡挂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安装部3。另外,从第一主体部811朝向下方突出设有至少一个(图中为两个)第一挡筋814,第一挡筋814呈向下方延伸的大致板状,位于第一卡钩812的左侧,能够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安装部3。第一挡筋814直接与第一卡钩812连续地形成,或者借助连结部与第一卡钩812连续地形成,由此,第一挡筋814与第一卡钩812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加强,避免由于强度不足而折断等不良情况。另外,从第一主体部811朝向上方突出设有第二卡钩813,第二卡钩813呈在向上方延伸后向后方延伸的大致l字状,通过将第二卡钩813从前方卡挂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能够将第一连接构件81临时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另外,在第一主体部811开设有通孔815,能够利用贯穿通孔815的螺钉将第一连接构件81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
85.如图8所示,在底板7设有开口73,第一连接构件81的第二卡钩813从前方卡挂于开口73的周缘,由此将第一连接构件81临时固定于底板7,之后利用上述的贯穿通孔815的螺钉将第一连接构件81固定于底板7。
86.如图9a~9c所示,第一连接构件81的第一卡钩812从后方卡挂于左侧安装部31的前侧弯折部312,抵接于前侧弯折部312的下端缘,由此,能够限制第一卡钩812相对于左侧安装部3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进而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第一连接构件81的第一挡筋814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此处是右方)抵接于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的内端缘,由此,能够限制第一挡筋814相对于左侧安装部31在左右方向上(此处是朝向左方)移动,进而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87.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呈左右镜像对称的形状,因此,以下仅针对左侧的第2连接构件82进行说明,省略右侧的第二连接构件82的说明。如图10a~10b所示,第二连接构件82包括大致板状的第二主体部821。从第二主体部821朝向下方突出设有至少一个(图中为一个)第二挡筋822,第二挡筋822向下方延伸且呈大致c字状,能够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此处为右
方)抵接于左侧安装部31。另外,从第二主体部821朝向下方突出设有遮挡板部823,遮挡板部823呈向下方延伸的大致板状。另外,从第二主体部821的左端朝向下方弯折设有大致板状的弯折板部824,在第二主体部821与弯折板部824之间的角部设有多个加强肋,第二挡筋822借助连结部一体连结于第二主体部821和弯折板部824,遮挡板部823借助连结部一体连结于第二主体部821和弯折板部824。在弯折板部824设有至少一个(图中为两个)第一开口部825,通过将后述的设于底板7的突起部71插入于第一开口部825,从而将第二连接构件82临时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另外,在第二主体部821开设有两个通孔826,能够利用贯穿通孔826的螺钉将第二连接构件82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
88.如图11a所示,在底板7设有至少一个(图中为两个)突起部71,通过将突起部71插入于第二连接构件82的第一开口部825,从而将第二连接构件82临时固定于底板7,之后利用上述的贯穿通孔826的螺钉将第二连接构件82固定于底板7。
89.如图11b所示,第二挡筋822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此处是右方)抵接于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的内端缘,由此,能够限制第一挡筋814相对于左侧安装部31在左右方向上(此处是朝向左方)移动,进而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此外,遮挡板部823位于比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的内端缘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对未图示的用于悬吊滚筒的悬吊弹簧的端部等进行遮挡,防止悬吊弹簧与其它构件发生卡挂。
90.4.连接板
91.如图2、图12所示,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还包括大致板状的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上端借助多个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副壳体6的后侧壁64的外表面,连接板9的下端借助多个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主壳体2的后侧壁24的外表面,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特别是朝向后方)移动。
92.此外,如图13~14所示,在连接板9设有至少一个(图中为三个)连接卡钩91,连接卡钩91位于连接板9的上端附近,以将连接板9的板部的局部切割并呈大致l字状向前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副壳体6的后侧壁64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开口部641,通过将连接卡钩91卡挂于第二开口部641,从而将连接板9临时固定于副壳体6,之后利用上述的螺钉将连接板9固定于副壳体6和主壳体2。
93.另外,如图13、图16所示,在连接板9的局部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凹陷部92。在将连接板9固定于副壳体6的后侧壁64和主壳体2的后侧壁24的状态下,连接板9的除凹陷部92以外的部分抵接于后侧壁64和后侧壁24的外表面,但在凹陷部92与后侧壁24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用于将从后述的防水罩72引导来的洗涤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通道93。
94.5.防水罩
95.如图3~4所示,在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的下表面固定有比底板7小一圈的大致板状的防水罩72,防水罩72借助多个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底板7的下表面。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和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固定于底板7的下表面的未被防水罩72覆盖的部位,具体而言,左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和左侧的第二连接构件82固定于底板7的下表面的比防水罩72靠左侧的部位,右侧的第一连接构件81和右侧的第二连接构件82固定于底板7的下表面的比防水罩72靠右侧的部位。
96.另外,如图15~16所示,在防水罩72设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导水槽721,导水槽721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去凹陷深度逐级增大,由此,在副衣物处理装置5发生故障而从底板7泄漏洗涤水时,能够利用导水槽721将泄漏的洗涤水向后方引导,进而从主壳体2的后侧壁24的外表面与连接板9之间的排水通道93向外部排出。此外,导水槽721的形状根据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的容易发生洗涤水的泄漏的部位适当设计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97.6.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组装
98.对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99.首先,将防水罩72、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分别利用螺钉固定于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的下表面。
100.接着,将副衣物处理装置5载置于卸下了顶板的主衣物处理装置1的上端,此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最终状态位于略微向后方偏移的位置。之后,将副衣物处理装置5向前方推动至最终状态所对应的位置。
101.此时,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的第一卡钩812分别从后方卡挂于左侧安装部31的前侧弯折部312和右侧安装部32的前侧弯折部322,抵接于前侧弯折部312、322的下端缘,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一对第一连接构件81的第一挡筋814分别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的内端缘和右侧安装部32的主体部321的内端缘,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另外,一对第二连接构件82的第二挡筋822分别从左右方向的内侧抵接于左侧安装部31的主体部311的内端缘和右侧安装部32的主体部321的内端缘,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102.虽未图示,但此时还可以利用螺钉将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前侧下端固定于前侧安装部33的上表面,由此,也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移动。
103.接着,利用螺钉将连接板9固定于副壳体6的后侧壁64的外表面和主壳体2的后侧壁24的外表面。由此,能够限制副衣物处理装置5相对于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104.经过上述步骤,完成组合式衣物处理装置m的组装。
105.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另外将构成要素的若干除外而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用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即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的范围内,对所述实施方式实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106.作为变形例,例如包含以下的形态。
107.(1)作为主衣物处理装置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滚筒式洗衣机。但是,主衣物处理装置1并不限定于滚筒式洗衣机,也可以除滚筒式洗衣机以外的其它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例如可以是滚筒式洗涤烘干一体机、滚筒式烘干机等。而且,主衣物处理装置1也并不限定于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例如还可以是能够向前方打开门体的衣物消毒柜、能够向前方拉出的波轮式衣物处理装置等。
108.(2)作为副衣物处理装置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压洗式衣物处理装置。但是,主衣物处理装置1并不限定于压洗式衣物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向前方或上方打开
门体的衣物消毒柜或洗鞋机、能够向上方打开门体的波轮式衣物处理装置等。
109.(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安装部3设为固定于主壳体2的侧壁20的独立构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安装部设为与主壳体2的侧壁20一体成型,例如可以将侧壁20的翻边27设为安装部。
110.(4)作为副衣物处理装置5的底板7与第二连接构件82之间的临时固定结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底板7设有至少一个突起部71、在第二连接构件82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开口部825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在底板7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825、在第二连接构件82设有相同数量的突起部71的结构。
111.(5)作为副壳体6的后侧壁64与连接板9之间的临时固定结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连接板9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卡钩91、在后侧壁64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开口部641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在连接板9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在后侧壁64设有相同数量的连接卡钩的结构。
112.(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件,在多个部位使用了螺钉,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铆钉、螺栓螺母等其它的紧固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