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振降噪的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2: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空气压缩机 空压机 降噪 减振


1.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降噪的空压机。


背景技术:

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通常空气压缩机的缸体顶部设置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置驱动组件来控制气缸内的部件运作。
3.但是,现有的空气压缩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空压机的体积重量大且放置在地面或金属底座上,当空压机运行时可能会因固定结构之间的振动而产生非常大的噪音,从而造成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产生的减振降噪的空压机。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振降噪的空压机,包括空压机主体和减振底板,所述减振底板内开设有气腔,所述减振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气腔适于通过所述进气口充气,所述避震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适于通过所述气腔充气并顶起所述空压机主体,所述减振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平衡口,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平衡塞,所述平衡塞适于封闭所述平衡口,所述空压机主体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所述平衡塞可脱离所述平衡口,使所述顶升装置通过所述气腔排气。
6.具体的,所述减振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顶升装置数量相同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气腔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顶升装置之间设置有出气管,所述气腔适于通过所述出气管向所述顶升装置充气或放气。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顶升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顶升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四周,所述顶升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底板和所述空压机主体万向连接。
8.作为改进,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空压机主体以及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减振底板之间设置有关节轴,所述关节轴的两端错位设置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所述空压机主体或所述减振底板铰接。
9.作为另一种预选,所述顶升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顶升装置竖直设置于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四周,所述顶升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底板和所述空压机主体固定连接。
10.作为改进,所述顶升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适于滑动密封安装至所述第二气缸内,所述活塞和所述第二气缸转动连接。
11.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顶升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顶升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平衡塞上设置有活塞部,所述活塞部适于滑动密封安装至所述第一气缸内,所述第一气缸
与所述活塞部之间形成顶升腔,所述顶升腔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12.作为改进,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底部与所述减振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
13.作为改进,所述空压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减振底板上开设有限位井,所述支撑架适于收纳至所述限位井内。
14.作为改进,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空压机主体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统的固定底座变更为气动底座,通过减振底板储存气体,并将气体输送至顶升装置处,使空压机主体能够被顶升装置抬升并脱离地面,空压机主体的振动在经过空气的缓冲和吸收之后能够被高效减振,从而减少传导至地面的振动强度,减少噪音的产生,减振底板上设置有排气结构,减振底板可通过排出气体使气压变化,让空压机主体处于动态平衡悬浮状态,利用气压的变化来进一步缓解振动,提升降噪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状态的立体图;
17.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连接示意图;
18.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状态的立体图;
19.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升装置的爆炸结构视图;
20.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21.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升装置竖直安装时的结构剖视图;
22.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升装置数量为一个时的结构剖视图;
23.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图7中a处的放大视图。
24.图中:1、空压机主体;11、平衡塞;111、活塞部;12、限位井;13、支撑架;131、滑轮;2、减振底板;21、气腔;22、进气口;221、进气管;23、平衡口;24、出气口;241、出气管;3、顶升装置;31、关节轴;311、铰接轴;32、第二气缸;33、活塞;34、第一气缸;341、顶升腔;4、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
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30.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空压机主体1和减振底板2,减振底板2内开设有气腔21,减振底板2上设置有与气腔21连通的进气口22,气腔21适于通过进气口22充气,避震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顶升装置3,顶升装置3适于通过气腔21充气并顶起空压机主体1,减振底板2上开设有与气腔21连通的平衡口23,空压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平衡塞11,平衡塞11适于封闭平衡口23,空压机主体1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平衡塞11可脱离平衡口23,使顶升装置3通过气腔21排气。
31.将传统的固定底座变更为气动底座,通过减振底板2储存气体,并将气体输送至顶升装置3处,使空压机主体1能够被顶升装置3抬升并脱离地面,空压机主体1的振动在经过空气的缓冲和吸收之后能够被高效减振,从而减少传导至地面的振动强度,减少噪音的产生,减振底板2上设置有排气结构,减振底板2可通过排出气体使气压发生变化,让空压机主体1处于动态平衡悬浮状态,利用气压的变化来进一步缓解振动,提升降噪能力。
32.减振底板2上开设有与顶升装置3数量相同的出气口24,出气口24与气腔21连通,出气口24和顶升装置3之间设置有出气管241,气腔21适于通过出气管241向顶升装置3充气或放气,出气口24与顶升装置3一一对应设置进行出气,能够保证顶升装置3的充气速率,使不同顶升装置3之间的气压尽量保持相同和稳定,从而提升对空压机主体1的支撑能力,避免空压机主体1在排气下降的过程中接触地面损坏设备并产生噪音。
33.顶升装置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使用四个,顶升装置3倾斜设置于空压机主体1的四周,顶升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减振底板2和空压机主体1万向连接,顶升装置3倾斜设置能够在相同距离内增加顶升装置3的活动行程,使减振底板2的活动范围更广,提升减振效果。
34.顶升装置3和空压机主体1以及顶升装置3和减振底板2之间设置有关节轴31,关节轴31的两端错位设置铰接轴311,铰接轴311与空压机主体1或减振底板2铰接,通过关节轴31将顶升装置3与空压机主体1和减振底板2的连接变为四向转动连接,可进行适应顶升装置3一定角度的活动,顶升装置3包括第二气缸32和活塞33,活塞33适于滑动密封安装至第二气缸32内,活塞33和第二气缸32转动连接,通过关节轴31以及第二气缸32与活塞33的转动配合,进一步提升顶升装置3活动能力,实现万向连接结构,使顶升装置3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活动调节,避免在空压机悬浮的过程中发生限位卡顿导致减振结构失效。
35.空压机主体1的底部与减振底板2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4,磁体4可设置于限位井12中间,不占用多余空间,避免设备体积过大,磁体4异极相吸,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时,减振底板2会被吸起至空压机主体1的底部,脱离地面,方便对空压机进行搬运移动等操作。
36.空压机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31,支撑架13优选使用矩形管,结构强度更高,方便安装滑轮131,滑轮131的宽度和直径皆小于支撑架13的宽度和长度,减振底板2上开设有限位井12,支撑架13适于收纳至限位井12内,支撑架13的宽度和长度也需要小于限位井12的宽度和长度。
37.进气口22上设置有进气管221,进气管221与空压机主体1连接,空压机主体1启动时,可分出单独一路的气体通过进气管221进入减振底板2的气腔21内,无需外接充气设备,
结构更加紧凑,空压机开启后减振底板2即可充气进行减振,无需人工控制,使用更方便。
38.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升装置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使用四个,顶升装置3竖直设置于空压机主体1的四周,顶升装置3的两端分别与减振底板2和空压机主体1固定连接,该设置方式能够增加顶升装置3的支撑能力,由于顶升装置3与空压机之间不存在角度,支撑力不会发生损失,在气压比较低时,顶升装置3也能够轻易的升起空压机主体1。
39.如图7至8所示,本技术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升装置3的数量为一个,顶升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4,平衡塞11上设置有活塞部111,活塞部111适于滑动密封安装至第一气缸34内,第一气缸34与活塞部111之间形成顶升腔341,顶升腔341与出气管241连通,占用空间小,能够有效利用空压机主体1下方的空间,平衡塞11和顶升装置3为一体结构,增加平衡塞11在排气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平衡塞11无法重新封闭平衡口23的概率。
40.运行原理为:当开启空压机主体1进行工作时,会有单独一路气体通过进气管221进入减振底板2的气腔21内,再通过出气口24输送至各个顶升装置3,由于气压作用在顶升装置3的活塞33上,使得原本由于磁体4吸在一起的减振底板2与空压机主体1分离,减振底板2沿支撑架13向下移动,然后与地面发生接触;由于空压机主体1持续向气腔21内充气,当支撑架13底部的轮子脱离地面后,空压机主体1达到减震降噪的工作状态,通过顶升装置3的弹性减震,能够减少设备与地面之间的振动;由于气体在持续输入,活塞33继续被顶起,空压机继续上升,当空压机上升至预设高度时,平衡塞11离开减振底板2的平衡口23,使得减振底板2的气腔21与大气相连进行排气,顶升装置3内的压强下降,作用在活塞33上的力减小,从而使空压机主体1下降;当空压机主体1下降过程中,平衡塞11会再次堵住平衡口23,减振底板2的气腔21重新开始充气,压强增大,如此往复,可保证空压机始终在离地的状态,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
4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